南河水質從Ⅲ類提升為Ⅰ類

2021-01-15 中國環境

  圖為治理後的南河全景。

  圖為南河流域正在實施截汙納管工程。 資料圖片

  談起四川省廣元市南河的前後變化,家住利州區南河街道鄭州路65歲的羅銀生直言:「現在南河水清岸綠,環境真的可以了。我前5年繞著河邊走,後5年靠著河邊走。」從「繞」到「靠」,羅銀生10年來散步線路的變化,折射出的是南河水質10年治理實現的「三級跳」。

  據生態環境部國家水質自動綜合監管平臺發布的地表水水質實時數據顯示,目前南河水質持續穩定為I類。而「十二五」期間,南河水質為Ⅲ類。

  發源於朝天區的南河,幹流長79km,是嘉陵江左岸的一級支流,流域面積1076k㎡,有近1/3的河段流經廣元城市人口密集區,南河水質何以能持續穩定向好?

  累計投入20餘億元,實施源頭整治和截汙納管等工程

  南河是嘉陵江的支流,嘉陵江又是長江的一條重要支流。「我們必須保持『一江清水出廣元、入長江』」。 廣元市委書記王菲擲地有聲。

  廣元市是嘉陵江上遊的重要生態屏障。多年來,歷屆市委、市政府都把「生態立市」放在發展思路之首。市委七屆二次全會明確提出:推進綠色發展、實現綠色崛起、建設中國生態康養旅遊名市。

  然而,一個時期以來,因汙水收集管網不全、汙水處理廠運行效果不佳等原因,南河被汙染的風險較高。

  2010年開始,廣元市委市政府決心用3年時間治理南河流域水汙染問題,並通過實施建設上石盤電航樞紐工程、加快城市黑臭水體綜合治理等項目,構建起南河流域「廠—網—湖」一體化全域整治體系。

  「廣元連續3年將城市黑臭水體治理作為全市30項重點民生實事之一,多部門聯動協調推進。」廣元市城鄉住房和保障局供排水事務中心工程師劉易見表示。

  數據顯示,近年來,廣元在南河流域累計投入20餘億元,實施追根溯源、源頭整治和截汙納管等工程,清理淤泥50餘萬立方米,建設改造主支管網220餘公裡、岸線堤防20餘公裡,建成綠化景觀22萬平方米……

  其中,位於南河上遊的昭化區近3年新建集鎮汙水處理站13個、汙水管網26公裡,改造老舊管網22.5公裡,完成泉壩汙水處理廠技改擴能。

  昭化區泉壩汙水處理廠廠長李偉說,技改擴能後,汙水處理廠日處理汙水從5000m3提升到10000 m3,確保南河入水水質不下降。

  近年來,廣元市主城區新建雨汙管網99.5公裡,改建供水管網30公裡。一系列南河治理舉措陸續出臺,廣元市黑臭水體綜合治理進程明顯加快。通過整治,南河沿線環境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環境面貌正大幅改善。

  提前兩年完成19條黑臭水體的整治任務,家門可以天天打開

  「老鄉,現在治理了黑臭水體,你們感覺怎麼樣?」

  「現在環境好了,我家的門天天都打開。」廣元市利州區上西街道辦事處皇澤寺社區居民韓章環說。

  韓章環住在皇澤寺社區,門口100米外就是曾經的黑臭水體韓家溝。「以前一到夏天就會聞到很刺鼻的味道,特別是中午,完全不敢開門吃飯。」 不過現在,韓章環告訴記者,隨著韓家溝的治理,以前的黑水溝成為了景觀帶,再也不臭了。

  這是廣元19條黑臭水體治理的縮影。

  據了解,廣元共有19條自然黑臭水體被錄入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平臺。2018年年底,廣元市建設和改造主支管網220公裡,提前兩年完成了19條黑臭水體的整治任務。

  在面源汙染治理上,廣元市加快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採取「農戶自籌、政府獎補」的方式,利用新建三格化糞池、改造沼氣池、完善水衝式廁所等多種形式,對農村廁所進行無害化處理。目前,南河沿岸農村廁所無害化處理率達90%以上。

  「我們在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中厚植綠色發展理念,進一步加大了對南河的保護力度。」市生態環境局局長趙廷延舉例說,「十三五」以來,廣元在南河城區段建設水質自動監測預警站,24小時不間斷加密監測水質變化;在南河上遊榮山鎮布設南河背景斷面、入城區前布設趨勢分析斷面,定期對各斷面水質進行分析研判,枯水期加密監控,實現動態掌握水質變化,及時解決汙染問題。

  「我們監測的是南河匯入嘉陵江水源的氨氮、總磷等9個參數。」長江流域南河廣元南渡站水質自動監測站運維工程師趙俊成說,「這些數據24小時實時監測上傳,真實地反映了『母親河』的水質情況。」

  落實多級河長制,將6類14個問題列入工作清單推進解決

  嘉陵江、南河與廣元市主城區相伴相依。2016年,上石盤電航樞紐工程下閘蓄水,廣元市城區迎來了水域面積相當於兩個西湖大小的棲鳳湖。

  當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針對南河作為跨區域河流的實際情況,廣元市決定由市委副書記、市委常委2名市級領導擔任市級河長,相關縣區、沿線鄉鎮、村社均配備河長,出臺了《南河一河一策管理保護方案》,編制了《南河河長制工作清單》,將6類14個問題以清單形式列表推進,明確責任領導、責任單位和時限要求,實施動態管理,實行問題掛帳銷核退出機制,常態化進行河道保潔。

  市棲鳳湖事務中心主任宋大強表示,2020年,為了讓南河「碧河清水」「灘岸整潔」,他們將棲鳳湖在南河的保潔水面劃分為4個區域,安排5艘保潔船動態巡迴保潔;在岸坡實行分段管理,每1段1個人動態巡迴保潔。

  同時,為了更好地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廣元市持續加強與川陝甘結合部、川東北地區和重慶市有關區縣的生態環境保護合作,協同推進環境汙染聯防聯控聯治,協同推動流域重大生態修復治理工程,共築生態安全屏障。

  下一步,廣元市將把南河流域作為建設高品質生態康養「後花園」的核心區域,通過持續強化嘉陵江上遊生態屏障建設,確保良好的生態環境底色越來越熠熠動人。

相關焦點

  • 連續6個月Ⅰ類水質的南河是如何做到的?
    四川在線記者 向朝倫 燕巧在廣元市主城區南河岸邊,有一棟不起眼的小房子,這裡是國家水質自動監測南渡站。該站是由國家統一管理的1940個地表水考核斷面監測站之一,其監測的9個指標數據每天24小時實時發送北京。
  • 鹹祥河水質從劣五類提升到四類
    現狀 鹹祥河水質從劣五類提升到四類在王宏標和鹹祥鎮村鎮建設辦主任鄭蘭的陪同下,代表委員從治水主題公園出發,對流經公園的鹹祥河進行了考察。王宏標告訴代表委員,治水主題公園共投資500多萬元,是在原來一個村級公園的基礎上通過景觀改造提升打造的。
  • 璧南河江津段水質波動大 如何控制水汙染使重新達標?
    如何使水質重新達標?近日,上遊新聞記者從江津區生態環境局獲悉了璧南河的整治情況。 據悉,璧南河又稱津壁河,發源於璧山區大路街道大竹村,於廣普鎮柏楊村與江津區吳灘鎮金山村「兩河口」交界處,與梅江河匯流後進入江津區。河流全長95公裡,流域面積1060平方公裡,江津區境內長19.3公裡,流域面積119平方公裡。
  • 淡水河水質連續12個月 均值達地表水Ⅲ類標準——惠陽三年水汙染...
    經過三年艱苦奮戰,2020年12月,包括橫嶺水在內的淡水河流域16條支流水質都已達標,淡水河紫溪國考斷面水質連續12個月均值達地表水Ⅲ類標準,實現了淡水河紫溪斷面消除劣Ⅴ類水的歷史跨越。機制創新 多部門聯動治水,完善四級河長制體系作為曾經的母親河,淡水河變臭水河成為全區生態環境治理最大的短板,被中央環保督察列為重點整改問題之一,要求2019年底前必須消除劣Ⅴ類水體。
  • ——重慶璧山區璧南河汙染治理託起經濟騰飛
    通過全方位鍥而不捨的治理,璧南河實現了從「臭水溝」向清水河的蛻變,水質從劣Ⅴ類提升為Ⅲ類標準,防洪能力也從十年九淹實現了暴雨不成災。2017年,璧南河代表重慶參評首屆年度最美家鄉河,高分當選,將其視為城市中小河流治理典範。治河嘗到甜頭,璧山人做起了持續興水的大文章。2012年,璧山提出了「與水共生、依水發展」理念,璧南河周邊水資源布局思維發生了變化。
  • 近兩月水質達四類標準 為近30年來最好水平
    特別是2019年11月以來,淡水河水質達到四類標準,水質為近30年來最好水平。 淡水河水質實現從劣五類到四類質的飛躍,得益於惠陽區實施的「1號工程」。自省市1號令發布以來,惠陽區相應發布了《關於開展全面攻堅劣V類水體行動的命令》(2019年第1號),把水汙染防治攻堅作為「1號工程」,以「汙水不入河」為目標,強力推進落實「3+2+1」措施(即三大工程:汙水處理設施建設、配套管網建設、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兩個管控:工業企業管控、面源汙染源管控;一個治理:河湧綜合治理),汙染防治攻堅階段性成果初顯。
  • 柴支浜河:從劣五類水質轉身為現在的四類水標準
    柴支浜河從劣五類水質,到現在的四類水標準    清淤、排查、截汙、生態駁岸,一樣都不能少據了解,就在2017年河海街道進行清淤工作前,這條河還是常年發黑髮臭的劣五類水質,而現在已經達到了四類水的標準。    排查出水口,倒查汙染源    河海街道建設管理服務站站長陳志峰說:「柴支浜河雖然不長,作用卻極大。它不僅經過了新北區人口居住密集區,且涉及到40多個小區的行洪功能。」    整治黑臭水體,第一步就是清淤。
  • 全國僅1/3湖泊水質在Ⅲ類以上
    在水利部門監測的120個開發利用程度比較高、面積比較大的湖泊中,水質滿足Ⅰ至Ⅲ類標準的只有39個,約佔32.5%。這是記者29日從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的中國節水灌溉狀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我國水汙染問題是影響當前國家水安全的一個重要因素。」水利部水資源司司長陳明忠說,在我國水體裡面,水庫水質最好,河流水質次之,湖泊水質最差。
  • 重慶璧山區:城區璧南河近20公裡主河道整治工程全面貫通
    中國水利網站4月9日訊(特約記者 王炯其)日前,記者從重慶璧山區水利局了解到,隨著今年2月璧南河三角灘河段整治工程的順利完工,標誌著璧南河城區段至青槓街道共18.6公裡的璧南河主河道整治工程全面貫通。
  • 24條青鱂魚為南水水質站崗
    通訊員 金良澤/攝南水進京兩周年本市累計收水19.3億立方米 水質在地表水環境質量Ⅱ類以上2014年12月,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12月27日江水進京,首都市民喝上了優質的丹江口水庫來水。截至目前接近兩整年,北京市累計收水19.3億立方米。其中2015至2016年度接納來水11.04億立方米,水質始終穩定在地表水環境質量Ⅱ類以上,全市直接受益人口1100餘萬。
  • 發揮溼地功能 淨化河湖水質
    研發技術還在遼河、太湖等區域推廣應用,面積達2600餘畝,消滅了一批黑臭河流,將劣Ⅴ類、Ⅴ類水深度淨化並維持在Ⅲ類以上水質水平,為流域汙染減排、水質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重構生物棲息地和生態廊道,降低水流流速,提升水質淨化能力;通過在侵蝕岸邊密植河柳,降低河岸侵蝕的同時為魚類產卵、仔魚避難、水禽棲息和食物供給提供特殊生境,形成侵蝕河岸河柳護岸與生物棲息的良性互動。
  • 雲南:九大高原湖泊「一湖一策」治理 滇池水質好轉為Ⅴ類
    雲南省水利廳廳長、省河(湖)長制辦公室主任劉剛表示,通過治理,雲南九大高原湖泊水質總體保持穩定,重點汙染湖泊水質得到有效改善。 劉剛介紹,在對九大高原湖泊實行「一湖一策」分類治理工作中,對水質優良的撫仙湖、洱海、瀘沽湖,將突出流域管控與生態系統恢復,嚴格控制入湖汙染物總量,維護生態系統穩定健康;對納入國家水質較好湖泊保護的陽宗海和程海,將繼續強化汙染監控和風險防範,提升水環境質量;對汙染較重的滇池、星雲湖、杞麓湖和異龍湖,將通過開展全面控源截汙、入湖河道整治、農業農村面源治理、生態修復建設、汙染底泥清淤、生態補水等措施進行綜合治理
  • 提升水環境 南京建成區將消除劣五類水
    記者從水務部門了解到,消除黑臭水體只是水環境整治中最基礎的第一步,很多消除黑臭的河道,其水質依然是劣五類。治水,南京還需乘勝追擊,久久為功。黑臭是劣五類地表水中最差等級黑臭河道整治中提到的提升水質,是指地表水等級。
  • 山東51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標準
    魯網11月24日訊(記者 範金鑫)記者從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1-10月,全省國控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優良(Ⅰ-Ⅲ類)水體比例為72.3%,達到並超過年度約束性指標要求(不低於61.5%),優於去年同期10.8個百分點;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完成年度約束性指標要求(基本消除),與去年同期相比持平。
  • 我市城區內河(湖)水質穩步提升
    一、成立專班,進一步完善河湖水質提升工作方案,推動城區內河(湖)水質穩步提升一是學習借鑑莆田木蘭溪治理、管護、監督等工作機制和經驗做法,制定出臺《進一步夯實工作責任,提升城區(含大學城)內河管理水平,確保水質穩中有升的意見》。
  • 新建水質淨化廠出水標準達地表水Ⅳ類
    通過控源、截汙、活水等措施,重點從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整治入河排汙口、消除黑臭水體等方面著手,掀起了水質提升整治高潮。在全區9條考核河湧中,6條河湧水質達到功能區要求,2條黑臭水體治理達到「消除黑臭」驗收條件,1條跨界河湧(淡澳河)水質明顯改善。
  • 我國水質分為幾類?哪幾類水質能作為飲用水?
    慧聰淨水網  我國水質分為幾類?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依據地表水水城環境功能和保護目標,我國的地表水水質分為:I,II,III,IV,V和劣V類。
  • 小清河的2019:徹底告別「劣五類」 水質改善實現「三級跳」
    濟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小清河生態治理工作,經過近年來綜合施策和全面治理,今年1月24日以來,小清河辛豐莊斷面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V類標準,省生態環境廳於今年4月26日解除了長達4年之久的小清河辛豐莊斷面水質超標問題掛牌督辦。 這一年,為加強河道管護,濟南建立了河道保潔長效機制,由專業保潔隊伍對河道進行日常保潔。
  • 成都市龍江路小學「南河小衛士」保衛府南河
    成都市龍江路小學「南河小衛士」保衛府南河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實習生 何煜  2015年12月29日16:43   人民網成都12月29日電 (實習生 何煜)今日,成都市龍江路小學(以下簡稱龍小)五·4中隊的孩子以情景劇的方式開啟了南河30年主題活動。
  • 國考斷面已消除劣五類水質
    記者獲悉,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八大專項行動、尾礦庫和化工汙染防治15項具體工作中,目前打擊固體廢物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工作基本完成,工業園區環境整治、飲用水水源整治、尾礦庫整治、黑臭水體整治、入河排汙口整治等5項工作進展相對滯後,其他9項達到序時進度。    全省持續推進重點斷面專項整治行動,國考斷面已消除劣五類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