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水質淨化廠出水標準達地表水Ⅳ類

2020-12-05 今日惠州網

地處惠州南面的大亞灣區,因海而生,向海而興,是國家重點建設的七大石化產業基地之一,近年來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生態環境質量保持穩定,近岸海域水質100%達標。

當前,該區正在全力推進水汙染防治攻堅戰,區委、區管委會清醒認識到,水汙染防治,不僅是環境問題,更是發展問題、民生問題,堅持依法治汙、科學治汙、精準治汙。先後成立了區環境保護委員會、汙染防治攻堅戰總指揮部和水汙染防治協作領導小組,區委常委會、區管委會常務會定期聽取汙染防治工作情況匯報,且每次區管委會常務會必聽取水汙染防治攻堅戰情況匯報。通過控源、截汙、活水等措施,重點從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整治入河排汙口、消除黑臭水體等方面著手,掀起了水質提升整治高潮。在全區9條考核河湧中,6條河湧水質達到功能區要求,2條黑臭水體治理達到「消除黑臭」驗收條件,1條跨界河湧(淡澳河)水質明顯改善。

入海河流

淡澳河流域已建3座在建1座一體化處理設施

淡澳河虎爪段面是大亞灣區5個入海國考斷面之一,它的水質達標與否,直接關係到我市入海河流水質考核目標任務的完成。

上世紀七十年代,為減輕惠陽區的防洪壓力,地方政府在淡水河淡水街道橋背村段開挖一條至澳頭姚田橋的人工分洪渠,匯入下遊河道形成今天的淡澳河,橫跨惠陽區和大亞灣區,總長14.98公裡,大亞灣轄區內11.118公裡。

作為一條主要承擔分洪功能的河道,在豐水期分流淡水河部分河水,枯水期承接的是上遊汙水處理廠尾水及沿河居民生活汙水。遇上雨季,雨水衝刷,河裡形成厚厚的底泥,加上沒有活水補給,上遊惠陽段來水水質成為水質好壞的關鍵。

「上遊交水水質是一方面,如何不讓更多的汙水進入淡澳河,對大亞灣來說也是一個考驗。」市生態環境局大亞灣分局副局長黃海波表示。據不完全統計,生活汙水對淡澳河水體的汙染貢獻佔比超過95%。完善汙水處理設施,截汙納管,成為治理淡澳河的重中之重。

大亞灣區住建局副局長許惠達說,淡澳河流域主管網已基本聯通,但仍有不少支管網需要加快建設。近幾年,隨著淡澳河沿河常住人口的增加,已建成汙水處理廠基本都超負荷運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該區今年在淡澳河流域建成3座一體化汙水處理設施、擴建了1座城鎮汙水處理廠,增加6.5萬噸的日處理能力,還有1座一體化設施正在建設,8月可以通水運行,屆時還將增加1.5萬噸的日處理能力。今年年底,淡澳河流域的汙水處理能力將從去年的3萬噸/日提升至11萬噸/日。

大亞灣區社會事務管理局副局長賴惠育說,結合淡澳河實際,通常情況下只有上遊惠陽段汙水處理廠處理達標排放的水排入淡澳河,加大河水流量,增加枯水期河道生態基流;特殊情況下可利用風田水庫水源通過溢洪道直接排入淡澳河進行生態補水。同時,通過清淤、生態等方式,綜合施策提高河流自淨功能。

記者了解到,為確保淡澳河水質達標,作為淡澳河的重點支流響水河和媽廟河,大亞灣區一直給予高度關注,大力開展響水河、媽廟河兩條黑臭水體整治,在響水河突出排汙口整治和管網錯混接整改、媽廟河突出沿河截汙的基礎上,建設一體化處理設施,引進業內高水平技術成果快速生化汙水處理技術,並大力開展生態治理,開展排汙口排查及截汙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大亞灣經過綜合施策,淡澳河水質有了明顯改善,監測數據顯示,今年1~5月,淡澳河水質綜合汙染比去年同期下降42.9%,其中氨氮濃度下降70%。

正本清源

超前規劃建設汙水處理設施滿足未來5年發展需求

正本清源,就是要從根本上整頓,從源頭上清理。將生活汙水作為主攻方向的大亞灣,從源頭上截住每一滴汙水,是打贏水汙染攻堅戰的重要前提。

幾年前,大亞灣區雖在全市率先實現「一鎮一汙水處理廠」目標,但全區城鎮生活汙水處理能力只有5.5萬噸/日,汙水處理能力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相適應。去年8月,大亞灣對水汙染情況進行了全面摸排;今年年初,邀請業內知名專家學者「把脈」汙染攻堅工作,並針對性地開出「藥方」。同時,結合調研成果,對區汙水處理能力進行量的全面提升,對新建水質淨化廠出水進行質的提升。

從去年開始,大亞灣區大力推動汙水處理設施提質擴容,2019年起推進汙水基礎設施建設攻堅行動,年底汙水處理能力將達到20.5萬噸/日,2020年6月底前達到24.5萬噸/日,可滿足未來5年人口增長汙水處理量需求,且出水達到準Ⅳ類標準,是目前我市所有縣(區)對汙水處理廠出水標準中最高的要求。

為了摸清轄區內地下管網情況,大亞灣去年起投入近3000萬元,對地下管網進行大排查,發現市政道路、已建樓盤、工業廠房管網存在錯接混接問題,並於今年起全面啟動整改工作及開展「洗樓行動」。

攻堅克難

今年新建43公裡汙水管網

堅決的態度、紮實的舉措,換來了實實在在的成效。在近日市汙染防治攻堅戰總指揮部辦公室通報的今年上半年全市水汙染防治攻堅戰進展情況中,大亞灣的相關工作位居前列。在全市已經全面打響汙水攻堅的背景下,大亞灣的治水之路還有哪些難關需要攻堅?如何助力全市打贏汙染攻堅戰?

許惠達介紹,今年大亞灣大力實施水環境治理基礎設施建設攻堅戰,完成全區年度43公裡的管網建設任務。加快完善汙水管網錯混接整改,完成流域內汙水錯混接整改、農村生活汙水與收集管無縫對接、老舊小區雨汙分流整改。加強沿河排汙口截汙工程的監管,鞏固工作成效,杜絕生活汙水通過排汙口排入河道。

「我們將以更大的力度推進河湧汙染整治。」賴惠育說,接下來將加快推進坪山河、淡澳河、石頭河等重點河湧綜合治理,提前實現省考核水質斷面達標。加快推進響水河、媽廟河兩條黑臭水體治理,按時消除黑臭現象。同時,建立完善河道巡查工作機制,加大巡查密度及問題反饋力度,及時協調解決河道排汙口、垃圾、違章建築反彈等問題。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大亞灣實施建設項目環保差別化準入制度,嚴格落實淡水河流域限批政策,去年建設項目環保否決率達14.6%。接下來,該區將按照東江流域限批政策等要求,對坪山河流域建設項目從嚴把關,對列入負面清單的建設項目一律不予審批。同時,強化工業企業環境監管,加強重點區域、重點流域、重點行業和重點汙染源企業的監管力度,持續開展「散亂汙」企業整治,對環境違法行為嚴懲不貸。

此外,該區不斷加強督查問責工作,區督查辦定期對區各有關部門、各街道辦開展汙染防治攻堅戰和中央、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進行專項督查或明察暗訪,對推諉塞責、責任不落實、工作滯後的責任單位進行通報,建立倒逼機制,確保工作落實到位。

惠州日報記者黃曉娜 通訊員惠環宣

相關焦點

  • 南區水質淨化廠二期提標改造工程完成竣工驗收出水標準提升至一級A
    原標題:南區水質淨化廠二期提標改造工程完成竣工驗收出水標準提升至一級A   記者12日從珠海水控集團獲悉,該集團下屬珠海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南區水質淨化廠二期(以下簡稱
  • 發揮溼地功能 淨化河湖水質
    研發技術還在遼河、太湖等區域推廣應用,面積達2600餘畝,消滅了一批黑臭河流,將劣Ⅴ類、Ⅴ類水深度淨化並維持在Ⅲ類以上水質水平,為流域汙染減排、水質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示範工程出水主要水質指標滿足地表水Ⅳ類標準,溼地內共有浮遊植物32種、浮遊動物26種、底棲動物22種和水生植物15種,形成了優美的河道溼地風光。
  • 淡水河水質連續12個月 均值達地表水Ⅲ類標準——惠陽三年水汙染...
    經過三年艱苦奮戰,2020年12月,包括橫嶺水在內的淡水河流域16條支流水質都已達標,淡水河紫溪國考斷面水質連續12個月均值達地表水Ⅲ類標準,實現了淡水河紫溪斷面消除劣Ⅴ類水的歷史跨越。機制創新 多部門聯動治水,完善四級河長制體系作為曾經的母親河,淡水河變臭水河成為全區生態環境治理最大的短板,被中央環保督察列為重點整改問題之一,要求2019年底前必須消除劣Ⅴ類水體。
  • 山西:城市汙水處理廠汙水排放要達到地表水五類標準
    原標題:山西省城市汙水處理廠汙水排放要達到地表水五類標準  三項主要汙染物較國家標準均有較大幅度下降  目前我省發布的《堅決打贏汾河流域治理攻堅戰的決定》要求:汾河流域城鎮汙水處理廠出水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三項主要指標達地表水Ⅴ類標準;省級及以上工業集聚區、國考劣Ⅴ類斷面控制單元範圍內工業企業主要汙染物排放達地表水Ⅴ
  • 孔宇: 汙水處理達到地表準III-IV類出水標準設計案例探討
    >(1)台州A汙水處理廠現有汙水處理廠出水標準為一級A標準,通過增加組合濾池+V型濾池工藝,達到準IV類排放標準。2採用深床反硝化濾池工藝達到準IV類排放標準案例金壇某汙水處理廠現有汙水處理廠出水標準為一級A標準,通過增加深床反硝化濾池工藝,達到準IV類排放標準。
  • 亞洲最大全地下再生水廠通水運行 出水水質可達地表四類
    亞洲最大全地下再生水廠通水運行 出水水質可達地表四類 2016-1027日 17:35 來源:新華網 參與互動    原標題 北京:亞洲最大全地下再生水廠通水運行 出水水質可達地表四類
  • 寧波這座汙水處理廠將用上「秘密武器」 出廠水質可達地表準IV類
    11月2日上午,寧波市江東北區汙水處理廠準IV類水提標改造工程破土動工,總投資額約3億元,該項目採用目前國內先進的汙水深度處理技術MBR膜工藝進行提標,預計2018年可完成改造,經改造後出水水質達到地表準IV類(四類)水標準,「舊貌」將換「新顏」。
  • 小清河的2019:徹底告別「劣五類」 水質改善實現「三級跳」
    濟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小清河生態治理工作,經過近年來綜合施策和全面治理,今年1月24日以來,小清河辛豐莊斷面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V類標準,省生態環境廳於今年4月26日解除了長達4年之久的小清河辛豐莊斷面水質超標問題掛牌督辦。 這一年,為加強河道管護,濟南建立了河道保潔長效機制,由專業保潔隊伍對河道進行日常保潔。
  • 國家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系統介紹
    實施地表水水質的自動監測,可以實現水質的實時連續監測和遠程監控,及時掌握主要流域重點斷面水體的水質狀況,預警預報重大或流域性水質汙染事故,解決跨行政區域的水汙染事故糾紛,監督總量控制制度落實情況。
  • 烏梁素海整體水質接近地表水五類標準
    圍繞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巴彥淖爾市把加快烏梁素海綜合治理作為重中之重,通過實施生態補水工程,加大流域城鎮及工業汙水收集處理,控制和減少農業面源汙染等綜合治理措施,目前湖區水質汙染程度有所減輕,湖區水質明顯好轉,整體水質接近地表水五類標準,局部區域水質已達到四類標準。
  • 生態環境部:54次餘氯檢出均低於自來水廠出水水質標準
    1817個國家自動站預警監測數據顯示,I-III類水質比例是86.1%,IV、V類的比例11.7%,劣V類也就是最差的水體佔2.2%。和去年同期相比,I-III類增加8.5個百分點,中間的IV、V類下降了5.1個百分點,劣V類水質下降了3.4個百分點。 從飲用水源地的監測結果來看,累計對飲用水源地開展了14915次監測,未發現受疫情防控影響水質安全的情況。
  • 地表水知識一覽
    1.範圍1.1本標準按照地表水環境功能分類和保護目標,規定了水環境質量應控制的項目及限值,以及水質.評價、水質項目的分析方法和標準的實施與監督。1.2本標準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江河、湖泊、運河、渠道、水庫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具有特定功能的水域,執行相應的專業用水水質標準。
  • 水質分類標準
    根據供水目的的不同,用水標準也各不相同。   水資源保護和水體汙染控制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制訂水體的環境質量標準,保證水體質量和水域使用目的;另一方面要制訂汙水排放標準,對必須排放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進行必要而適當的處理。對水質要求最基本的是《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由國家環保總局發布GB3838-2002。
  • 我國水質分為幾類?哪幾類水質能作為飲用水?
    慧聰淨水網  我國水質分為幾類?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依據地表水水城環境功能和保護目標,我國的地表水水質分為:I,II,III,IV,V和劣V類。
  • 達到地表水四類回用要求 AA/O工藝該如何提標改造?
    如:北京市某汙水處理廠(8萬噸/日)由A2/O升級改造至A2/O-MBR工藝,改造後出水水質由國標一級A標準提高到北京市地標B標準,主要指標滿足地表IV類水體標準。在升級改造過程中,該廠表現出諸多亮點,如佔地面積小、汙水處理無間斷、擴建不擴地、節能型MBR技術、紫外加臭氧氧化技術等。
  • 「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與「排放標準」關係之爭論何時休?
    1,目前可以公開查閱到的關於汙水廠處理標準與水環境質量標準之間關係的最早論述,應該是中國人民大學王洪臣教授2007年接受中國水網採訪時談到「現代汙水廠」方面的表述:「在缺水地區,汙水處理廠建設的重點必須瞄準完全的高品質的再生利用。王洪臣認為,目前再生水的水質標準太低,僅是已經喪失水功能的劣五類水。應該將地表水水環境質量標準作為設計標準來考慮。」。
  • 對地表水質量標準的幾點看法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的制訂在指導原則上有兩條:即以保證飲用水水源水質為中心,以實現水域功能分區要求為原則。體現高水質類別高標準保護,低水質類別低標準保護。這裡順便提到,有的媒體在報導「地表水分類的說明」中自己加進一些話,比如在Ⅰ類後面加上「水質很好」,在Ⅱ類後面加上「水質良好」,在Ⅲ類後面加上「水質尚可」,在Ⅳ類後加上「水質不好,已受輕度汙染」,在Ⅴ類後面加上「水質很不好,正受重度汙染。」
  • 《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與《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的...
    《地表水標準》是國家環境保護標準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983年首次頒布後,已分別於1988年、1999年、2002年進行了三次制修訂,第四次制修訂工作也該適時進行。該標準適用於江、河、湖、渠、水庫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是專門針對人類社會中所存在的一部分與人類關係比較密切的水制訂的標準。根據地表水使用功能的高低不同,劃分為五類標準。
  • 近兩月水質達四類標準 為近30年來最好水平
    特別是2019年11月以來,淡水河水質達到四類標準,水質為近30年來最好水平。 淡水河水質實現從劣五類到四類質的飛躍,得益於惠陽區實施的「1號工程」。 市生態環境局惠陽分局有關負責人坦言,淡水河河湧水質出現反彈,與人口的增長有直接關係,經過第三方分析評估,淡水河流域生活汙染佔了62%。2018年測算淡水河流域惠陽轄區內管網缺口近200公裡,由於汙水處理設施及管網建設滯後、缺口大,河湧入河排口治理達不到時序進展,治理成效不理想,嚴重製約淡水河幹流水質改善。 這個難題怎麼破?
  • 109項監測指標均為正常 丹江口庫區水質優於地表水Ⅱ類標準
    近幾年來源源北上、流入千家萬戶的丹江水,水質究竟是否完全達標,在這裡能找到答案。 記者了解到,這個中心的職能並不少。組織制定重大環境汙染事故和生態破壞事件的應急監測預案,負責突發性事件有關環境應急調查監測和汙染處置工作,另外還負責監督管理庫區的重點汙染源的排汙監督監測和庫區的水質監督監測、汙染預警監測、生態保護監測和機動巡檢監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