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河水質連續12個月 均值達地表水Ⅲ類標準——惠陽三年水汙染...

2021-01-20 瀟湘晨報

1月7日上午10時,惠陽秋長橫嶺水鎮級河長鄧文浩跟同事帶上巡河「三件寶」(鐮刀、水桶、檢測工具)來到了金玉東方大橋,此時,正在附近的橫嶺水村級河長李遠生跟他們電話相約會合,一行人從堤壩往河床走,開始日常的巡河,隨機取水上岸,檢測相關指標。

這裡曾經是惠陽區2條黑臭水體之一,人們以前路過也要掩鼻而行。時值隆冬,橫嶺水緩緩流淌,有一段時間沒下雨,河床淺了很多,清澈見底的河水之上不時有白鷺飛過,一派生態優美的景象。

淡水河水汙染防治,是惠陽區科學治水的生動實踐。從2018年起,惠陽開始淡水河水汙染防治攻堅戰。經過三年艱苦奮戰,2020年12月,包括橫嶺水在內的淡水河流域16條支流水質都已達標,淡水河紫溪國考斷面水質連續12個月均值達地表水Ⅲ類標準,實現了淡水河紫溪斷面消除劣Ⅴ類水的歷史跨越。

機制創新 多部門聯動治水,完善四級河長制體系

作為曾經的母親河,淡水河變臭水河成為全區生態環境治理最大的短板,被中央環保督察列為重點整改問題之一,要求2019年底前必須消除劣Ⅴ類水體。

為徹底整治好淡水河,惠陽區委、區政府制定三年水汙染防治攻堅計劃(2018~2020年);2019年,惠陽還將水汙染防治工作作為全區「1號工程」,以最高的政治站位、最大的財政投入、最強的工作措施、最嚴的問責力度,集中全區力量開展淡水河水質達標攻堅戰。成立了「1號工程」攻堅指揮部,對全區水汙染防治工作進行統一協調指揮,以水質達標為目標,以「汙水不入河」為導向,抓牢「截汙」「控源」兩大核心思路謀劃部署工作。

跟其他地方的「三級河長」不同,惠陽增加了村民小組一級,在全區設立區、鎮(街)、村(居)和村民小組「四級河長」542人,實行河長治水「全權全責」,有效推進治水工作——推進入河排汙口治理、非法養殖場巡查清理、「散亂汙」企業清理整治工作,建立上下遊聯動機制,信息互通、數據共享,共同監督、聯合執法,合力推進深惠跨界河湧治理。

「『政府統籌,環保牽頭,部門協同,河長主責』聯動高效的治水格局,才造就了如今的淡水河。」市生態環境局惠陽分局負責人說,黨政領導、掛點督辦,部門協同、聯動作戰,市水汙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專門成立了下沉督導組,連同惠陽區「1號工程」攻堅指揮部督查組人員,全程跟進每一項攻堅任務的進展,落實情況實行日報告、周調度和月通報制度,切實做到問題及時解決,工程進度按期推進,有效保障了治汙工程項目建設的順利完成。

2018年至今,全區共投入超過44億元用於治汙各項工程建設,為淡水河汙染防治工作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保障。

科技創新 「技防+人防」嚴格管控工業面源汙染

2019年初,惠陽區在全市率先引入工業治汙全過程監控系統,對重點涉水企業進行汙染防治設施運行狀況動態監控。與此同時,與公安部門的「天網」工程相結合,緊盯企業排口處,及時發現違法排汙線索。

除了監管企業排放,在河水水質監測中,也能看到「黑科技」的身影。在國家和省級要求基礎上,惠陽在淡水河幹支流主要斷面設置了水質自動監測站,實時「把脈」監控河水水質,為全面系統精準治汙提供了科學的參考依據。

值得一提的是,惠陽在全市率先引入第三方機構,組建「環保管家」,地毯式、車輪式檢查以便摸清轄區所有工業企業底數和排汙信息,逐一錄入APP數據系統,實現大數據網格化分類精準管控。

第一時間發現問題,交辦問題,發出預警,溯源治理。為全面消除治理盲區,惠陽還實行第三方巡查機制,對全流域排汙口進行全天候巡查溯源,通過「人防」堵住監管漏洞,不留治理死角。

另外,惠陽環保部門班子成員帶隊持續開展「夜鷹行動」「雷霆行動」等重點區域專項整治行動,集中執法力量聚焦不達標重點支流區域和重汙染企業,有效遏制了企業違法排汙。

鞏固成果 堅持治汙設施先行,保障淡水河水質穩定達標

隨著惠陽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生活汙水的排放量也在不斷增加,成為影響淡水河水質的主要因素。完善汙水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建設,實現汙水「應收盡收」達標排放成為水汙染防治的關鍵。

惠陽區以「汙水不入河」為導向,全面補齊管網缺口,2018年至今,全區新建成426公裡配套管網,其中淡水河流域新建372公裡,初步形成比較完善的汙水收集處理系統。

2018年以來,惠陽區新建、擴建6座汙水處理廠和6座一體化汙水處理設施,新增汙水處理能力25.85萬噸/日,新建78座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目前全區汙水處理能力達53.35萬噸/日,有效解決了汙水處理能力不足的問題。同時,惠陽區已對流域內建成的13座汙水處理設施進行全面提標改造,已基本實現尾水優於地表水Ⅴ類標準,部分甚至優於Ⅳ類排放標準,實現對淡水河優質補水。

治水永遠在路上。接下來,惠陽將進一步鞏固提升治理成果,持續精準治汙、科學治汙,推動淡水河生態環境質量再上新臺階。

【來源:惠州市生態環境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廣東惠州淡水河水質為何能連跳兩級?
    2020年廣東省「治汙攻堅一號令」明確,全力推進惠州淡水河紫溪等5個國考斷面水質消除劣Ⅴ類。今年1月-8月,淡水河紫溪斷面氨氮、總磷濃度大幅下降,水質躍升至Ⅲ類水標準。「看到檢測結果時有些不敢相信,像是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惠州市生態環境局惠陽分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敏感慨,並特意將微信頭像設為淡水河風景照。這個「不可能」的任務如何完成?
  • 深調研|惠州淡水河:異味沒了,遊魚多了,水鳥回來了
    2020年省「治汙攻堅一號令」明確,要全力推進惠州淡水河紫溪等5個國考斷面水質消除劣Ⅴ類。經過系列治理,到今年1月-5月,淡水河紫溪斷面氨氮、總磷大幅下降,水質躍升至Ⅲ類水標準。「最開始看到檢測結果有些不敢相信,有種感覺是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惠州市生態環境局惠陽分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敏感慨。這個「不可能」的任務如何完成?記者走訪淡水河流域尋找答案。
  • 近兩月水質達四類標準 為近30年來最好水平
    特別是2019年11月以來,淡水河水質達到四類標準,水質為近30年來最好水平。 淡水河水質實現從劣五類到四類質的飛躍,得益於惠陽區實施的「1號工程」。 市生態環境局惠陽分局有關負責人坦言,淡水河河湧水質出現反彈,與人口的增長有直接關係,經過第三方分析評估,淡水河流域生活汙染佔了62%。2018年測算淡水河流域惠陽轄區內管網缺口近200公裡,由於汙水處理設施及管網建設滯後、缺口大,河湧入河排口治理達不到時序進展,治理成效不理想,嚴重製約淡水河幹流水質改善。 這個難題怎麼破?
  • 新建水質淨化廠出水標準達地表水Ⅳ類
    入海河流 淡澳河流域已建3座在建1座一體化處理設施 淡澳河虎爪段面是大亞灣區5個入海國考斷面之一,它的水質達標與否,直接關係到我市入海河流水質考核目標任務的完成。遇上雨季,雨水衝刷,河裡形成厚厚的底泥,加上沒有活水補給,上遊惠陽段來水水質成為水質好壞的關鍵。 「上遊交水水質是一方面,如何不讓更多的汙水進入淡澳河,對大亞灣來說也是一個考驗。」市生態環境局大亞灣分局副局長黃海波表示。據不完全統計,生活汙水對淡澳河水體的汙染貢獻佔比超過95%。完善汙水處理設施,截汙納管,成為治理淡澳河的重中之重。
  • 惠州今年打響淡水河潼湖水汙染殲滅戰 年內建成截汙管網135公裡
    今年,我市將「兩河」流域汙染治理作為2018年水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工作,配套制訂實施淡水河、潼湖水汙染殲滅戰作戰方案等12個專項方案,相關工作穩步推進。淡水河流域建成550公裡、潼湖流域建成260公裡管網,生活汙水處理率達90%以上;建成欖子壠環境園,處理能力2400噸/日。河湧整治強力推進,「兩河」流域內黑臭水體有15條,已完成整治12條 (淡水河流域3條、潼湖流域9條),其餘3條在今年底前完成;完成淡水河一期河湧汙染整治工程。
  • 烏梁素海整體水質接近地表水五類標準
    圍繞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巴彥淖爾市把加快烏梁素海綜合治理作為重中之重,通過實施生態補水工程,加大流域城鎮及工業汙水收集處理,控制和減少農業面源汙染等綜合治理措施,目前湖區水質汙染程度有所減輕,湖區水質明顯好轉,整體水質接近地表水五類標準,局部區域水質已達到四類標準。
  • 甘肅省38個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100%
    原標題:碧水 甘肅省38個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    12月1日,甘肅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就全省水生態環境管理工作和自然生態保護工作情況進行發布。在水生態管理方面,今年1至10月,全省38個地表水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高於國家平均水質優良比例約17個百分點,劣V類水體斷面比例為0。在自然生態管理方面,堅持「汙染減排與生態增容」並重,以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為目標,強化自然生態監管,著力推進各項工作落地見效。
  • 廣東6.8%水質重度汙染 10年將投1187億治水
    《計劃》提出,廣東6.8%水質屬於重度汙染,10年內將投1187億治水。省環保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廣東局部區域水環境質量雖然有所改善,但水汙染防治形勢依然嚴峻。2010年全省仍有22.2%的省控斷面達不到功能目標要求,其中6.8%水質劣於Ⅴ類,屬重度汙染;4.1%的水庫呈輕度富營養狀態;280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有待解決根據《計劃》,1187億元的投資將實施聯合治水、飲水安全、水源保護、設施提效、親水景觀、數字監管、全民愛水等七大類工程項目。
  • 山東51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標準
    魯網11月24日訊(記者 範金鑫)記者從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1-10月,全省國控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優良(Ⅰ-Ⅲ類)水體比例為72.3%,達到並超過年度約束性指標要求(不低於61.5%),優於去年同期10.8個百分點;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完成年度約束性指標要求(基本消除),與去年同期相比持平。
  • 重點水系地表水水質月報首次發布
    ●珠江長江水質較好 黃河海河松花江遼河水質較差●太湖滇池巢湖水質均為劣五類國家環保總局日前發布重點水系3月份的地表水水質月報
  • 今年前8月,我國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81.0%
    生態環境部近日通報了今年前8個月全國地表水質量狀況。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1—8月,1940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81.0%,同比上升6.0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0.9%,同比下降3.1個百分點。這個「81.0%」來之不易!
  • 廣東省生態環境廳2019年水汙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方案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北極星水處理網獲悉,廣東省生態環境廳於近日印發《廣東省生態環境廳2019年水汙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方案》,根據方案,2019年,各縣級和地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保持100%達標,各地級以上市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90%以上,全省地表水水質優良(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達到83.1%以上,劣Ⅴ類比例控制在4.2%以內,為2020年水質優良比例達84.5%
  • 小清河的2019:徹底告別「劣五類」 水質改善實現「三級跳」
    2020年1月1日起,小清河生態景觀帶改造提升工程二環路以內17公裡長的靜享樂活、濟濼風情、古濟新貌三個風貌段,將全線對市民開放,二環路以外區域將於2020年5月1日前全部對外開放。 濟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小清河生態治理工作,經過近年來綜合施策和全面治理,今年1月24日以來,小清河辛豐莊斷面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V類標準,省生態環境廳於今年4月26日解除了長達4年之久的小清河辛豐莊斷面水質超標問題掛牌督辦。 這一年,為加強河道管護,濟南建立了河道保潔長效機制,由專業保潔隊伍對河道進行日常保潔。
  • 今年1至10月份 我省38個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100%
    12月1日,省生態環境廳召開2020年第7次新聞發布會,就全省水生態環境管理工作和2020年全省自然生態保護工作有關情況向媒體作了通報。據介紹,2016年至2019年,我省在全國《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工作考核中,連續取得良好、優秀等次,位於全國前列。
  • 決戰水汙染治理 | 深圳水環境實現歷史性轉折 黑臭水體全面消除
    在發布會上,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尹傑說,水環境改善主要體現在如下四個方面:159個黑臭水體全面消除——經過三年治理,自2019年10月底以來,所有黑臭水體已連續不黑不臭,其中101個達到國家地表水Ⅴ類,實現了從又黑又臭到具備景觀水體功能的「蛻變」。
  • 國家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系統介紹
    實施地表水水質的自動監測,可以實現水質的實時連續監測和遠程監控,及時掌握主要流域重點斷面水體的水質狀況,預警預報重大或流域性水質汙染事故,解決跨行政區域的水汙染事故糾紛,監督總量控制制度落實情況。
  • 南河水質從Ⅲ類提升為Ⅰ類
    從「繞」到「靠」,羅銀生10年來散步線路的變化,折射出的是南河水質10年治理實現的「三級跳」。  據生態環境部國家水質自動綜合監管平臺發布的地表水水質實時數據顯示,目前南河水質持續穩定為I類。而「十二五」期間,南河水質為Ⅲ類。
  • 三月份地表水質達標指數全省第一
    河北日報訊(記者黃清標)河北省水汙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前印發2020年3月全省地表水環境質量達標情況通報,邢臺市國省考斷面、重點縣(市、區)考核斷面、重點涉水企業排放達標率均為100%,達標指數在省內各市中排名第一,按照省相關規定被獎勵300萬元。
  • 地表水知識一覽
    前 言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防治水汙染,保護地表水水質,保障人體健康,維護良好的生態系統,制定本標準。本標準將標準項目分為: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基本項目、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補充項目和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項目。
  • 政策紅利吹動 聚光科技等企業打響水質監測「爭奪戰」
    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水質監測近年來發展迅速,特別是2015年4月出臺的水十條,給水質監測市場帶來了強大發展動力,十三五將是水質監測市場蓬勃發展的時代。  水質監測的主要監測項目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反映水質狀況的綜合指標,如溫度、色度、濁度、pH值、電導率、懸浮物、溶解氧、化學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等;另一類是一些有毒物質,如酚、氰、砷、鉛、鉻、鎘、汞和有機農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