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今年打響淡水河潼湖水汙染殲滅戰 年內建成截汙管網135公裡

2020-12-04 人民日報

東江幹流惠州段水質總體保持穩定優良,8個城市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淡水河、潼湖流域(以下簡稱「兩河」流域)範圍全面建立「河長制」,實現「一河一長」……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兩河」流域汙染綜合整治和「水十條」考核斷面等工作,2017年我市地表水優良率為77.8%,達到「水十條」責任書考核要求;「兩河」流域基本完成省下達的汙染整治年度目標任務。今年,我市將「兩河」流域汙染治理作為2018年水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工作,配套制訂實施淡水河、潼湖水汙染殲滅戰作戰方案等12個專項方案,相關工作穩步推進。

■成效12條黑臭水體完成整治

記者了解到,我市「兩河」流域範圍全面建立「河長制」,實現「一河一長」;建立健全治汙獎補機制,制定實施《惠州市水環境生態補償暫行辦法》,治汙能力不斷提高。淡水河流域建成16座汙水處理設施,處理規模40.5萬噸/日;潼湖流域建成7座汙水處理設施,處理規模17萬噸/日。淡水河流域建成550公裡、潼湖流域建成260公裡管網,生活汙水處理率達90%以上;建成欖子壠環境園,處理能力2400噸/日。河湧整治強力推進,「兩河」流域內黑臭水體有15條,已完成整治12條 (淡水河流域3條、潼湖流域9條),其餘3條在今年底前完成;完成淡水河一期河湧汙染整治工程。

同時,「兩河」流域環境執法監管成效顯著,今年開展的「春雷行動」初戰告捷,正在開展「清夏行動」。近3年來,「兩河」流域共淘汰重汙染企業48家,清理反彈豬場980家、存欄生豬10萬餘頭。協同治汙成效明顯,與深圳市兩次協調淡水河跨界汙染共治事宜,建立了聯絡、執法和督查三大機制,兩市初步決定採用PPP或其他形式,確定1家大型企業,以EPC模式對兩市跨界區域實施「全流域治理、大兵團作戰」,聯合治理跨界汙染。建立軍地協同治汙機制,共同完成潼湖軍墾農場汙染治理工作,清理豬場41家、生豬4.2萬頭,清理棚舍11.85萬平方米,清拆磚廠33家。與省林業廳、環保廳、水利廳共同籤訂框架協議,共建潼湖國家溼地公園。

■計劃完成30條劣Ⅴ類河湧整治

記者了解到,我市將「兩河」流域汙染治理作為2018年水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工作,配套制訂實施淡水河、潼湖水汙染殲滅戰作戰方案等12個專項方案,以潼湖水赤崗村斷面今年達Ⅴ類、淡水河2019年達Ⅴ類為目標。

管網是治汙的關鍵,我市今年將在「兩河」流域內建成截汙管網135公裡(淡水河流域建成75公裡、潼湖流域建成60公裡),做到建成一段、驗收一段、通水使用一段。此外,在今年年底前,新建、改建2個汙水處理設施,惠陽區完成丁山河水環境治理工程升級改造、新圩長布汙水處理廠擴建。

同時,我市將按照省最新最嚴排放標準,今年底前淡水河流域完成9座、潼湖流域完成7座汙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完成30條劣Ⅴ類河湧整治,其中淡水河流域完成16條、潼湖流域完成14條,水質達到Ⅴ類。完成10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惠陽區完成8個,大亞灣區、仲愷區各1個。完成3個黑臭水體整治,惠城區完成木瀝河整治,仲愷區完成南塘河、甲子河整治,已經完成整治的黑臭水體要深化整治,年內達到Ⅴ類水質標準。

來源:惠州日報記者黃曉娜

(來源:惠州發布)

相關焦點

  • 廣東惠州淡水河水質為何能連跳兩級?
    2020年廣東省「治汙攻堅一號令」明確,全力推進惠州淡水河紫溪等5個國考斷面水質消除劣Ⅴ類。今年1月-8月,淡水河紫溪斷面氨氮、總磷濃度大幅下降,水質躍升至Ⅲ類水標準。「看到檢測結果時有些不敢相信,像是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惠州市生態環境局惠陽分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敏感慨,並特意將微信頭像設為淡水河風景照。這個「不可能」的任務如何完成?
  • 深調研|惠州淡水河:異味沒了,遊魚多了,水鳥回來了
    2020年省「治汙攻堅一號令」明確,要全力推進惠州淡水河紫溪等5個國考斷面水質消除劣Ⅴ類。經過系列治理,到今年1月-5月,淡水河紫溪斷面氨氮、總磷大幅下降,水質躍升至Ⅲ類水標準。「最開始看到檢測結果有些不敢相信,有種感覺是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惠州市生態環境局惠陽分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敏感慨。這個「不可能」的任務如何完成?記者走訪淡水河流域尋找答案。
  • 近兩月水質達四類標準 為近30年來最好水平
    2018年測算淡水河流域惠陽轄區內管網缺口近200公裡,由於汙水處理設施及管網建設滯後、缺口大,河湧入河排口治理達不到時序進展,治理成效不理想,嚴重製約淡水河幹流水質改善。 這個難題怎麼破?作為水汙染防治攻堅的督導部門,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集中體現在基礎設施的建設層面,從汙水的集納和處理兩方面進行完善。
  • 到2025年惠州將建成245公裡碧道
    這條碧道,是惠州落實省委、省政府建設萬裡碧道的一個縮影。記者獲悉,惠州市河長辦組織編制的《惠州市碧道總體規劃(2020—2035年)》(下稱《規劃》),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同意,已於近日印發實施。按計劃,2020年底全市將完成11個項目、共20.7公裡碧道建設,目前已建成含金山湖省級碧道試點在內的碧道18.9公裡。
  • 惠州:南部河湧整治,河橋水和冷水坑河年內「脫黑」,金山湖更清
    卓然天成的金山湖,是惠州的「聚水盆」,河橋水、冷水坑河、蓮塘布河和金山河的水都先後匯聚到金山湖,並流入西枝江,最終流入東江。從今年三月份開始,南部河湧整治工程正式實施,蓮塘布河、河橋水、冷水坑河3條河湧能否治理好,直接關係到金山湖的水質。
  • 惠州河橋水和冷水坑河告別了黑臭
    作為金山湖流域的重點整治工程,南部3河整治工程——這個總投資約5.46億元的項目,從今年3月份開始正式施工,目前已經進入收尾階段。 記者現場了解到,河橋水建成3.8公裡的截汙管道,基本完成了主體工程的建設;冷水坑河水利部分基本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建設了4.7公裡的截汙管道;連塘布河則建設了1.2公裡的截汙管道。「在工程範圍內,市裡排查出的排汙口都截完了。」陳曉華說。 此前,惠州學院及周圍村民的生活汙水都直接排入了河橋水,是這條黑臭水體汙染的關鍵源頭。
  • 還湖水一片清澈
    由於湖水富營養化汙染較為嚴重,夏秋季藍藻大規模爆發,且伴隨有腥臭味,亟待整治。  8月9日,我市舉行「三湖同治」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開工儀式,打響了紅星湖治理第一炮。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我市將通過一系列措施,加快治理,還紅星湖湖水一片清澈。  生態淨化創造良好水環境  紅星湖水域面積約750畝,平均水深2.6米,主要水質超標因子為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
  • 淡水河水質連續12個月 均值達地表水Ⅲ類標準——惠陽三年水汙染...
    淡水河水汙染防治,是惠陽區科學治水的生動實踐。從2018年起,惠陽開始淡水河水汙染防治攻堅戰。經過三年艱苦奮戰,2020年12月,包括橫嶺水在內的淡水河流域16條支流水質都已達標,淡水河紫溪國考斷面水質連續12個月均值達地表水Ⅲ類標準,實現了淡水河紫溪斷面消除劣Ⅴ類水的歷史跨越。
  • 常平鎮鎮長朱默河談治水:全力以赴截汙水建管網
    朱默河介紹,常平鎮在著力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改善城市發展環境的過程中,堅持提升城市活力和宜居度,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常平新型城鎮化建設全過程,同時深刻意識到水環境汙染已成為制約該鎮經濟發展的突出短板,將治汙工作列為2017年的重點工作,專門成立治汙辦,並引進高級工程師等專業人才,各項治汙工作同步開展,並聯推進,以截汙為主要抓手,決心還常平人民期盼已久的良好水環境。
  • 按每天約4公裡的完成進度推進汙水管網建設,虎門河湧水質逐步變好...
    2020年以來,虎門鎮聚焦汙染防治攻堅戰,動員全鎮力量,正視補短板和不足,抓重點、迎拐點,集中力量打好治水攻堅戰,統籌協同各職能部門和流域各社區共同落實生態環境治理,按照每天約4公裡的完成進度大力推進汙水管網建設,努力實現水清岸綠。
  • 寧波計劃四年建成零直排區:汙水全收集、管網全覆蓋、雨汙全分流
    根據新出臺的《寧波市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寧波市在全省率先開展「汙水零直排區」建設,計劃未來4年內打通排水「經絡」體系,力爭在全市各縣市區內,不讓一滴汙水直排入河,以徹底改善全域水環境質量。攻堅汙水直排頑疾「汙水零直排區」是什麼概念?
  • 魚翔鳥棲、碧波蕩漾,碧道成惠州市民休閒「打卡點」
    這條碧道,是惠州落實省委省政府建設萬裡碧道的一個縮影。為建設全市的碧道網,近日惠州正式印發了《惠州市碧道總體規劃(2020-2035年)》(下稱《規劃》)。  按惠州計劃,2020年底全市將完成11個項目、共20.7公裡碧道建設,目前已建成含金山湖省級碧道試點在內的碧道18.9公裡。來看看初亮相的碧道之美。
  • 廣東省生態環境廳2019年水汙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方案
    要按照「控源截汙、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活水保質」的系統治理思路,從生活源、工業源、農業源等方面著手,補齊汙水收集處理設施短板,大力提升汙水收集處理效能,建立河湧管養長效機制。到2019年年底,各地級以上市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顯著提高。(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生態環境廳、水利廳、農業農村廳等參與)(五)著力提升生活汙染治理效率。一是強化城鎮生活汙水截汙納管建設。
  • 南寧市建成區38段黑臭水體基本消除
    其中,暗涵改造工程是整個流域治理的「咽喉」,通過新建暗涵和單側汙水幹管,實現清汙分流,並通過增加河道行洪斷面,將暗涵的防洪排澇能力由20年一遇提升至50年一遇。朝陽溪暗涵於2019年8月1日開工建設,目前已完成清汙分流工程,並達到清汙分流的目的。
  • 廣州多措並舉消除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 完善治水管水體制
    深入推動工業汙染、農業面源汙染、村級工業園、涉河違建、「散亂汙」等有關整治,落實提質增效及排水單元達標,以繡花功夫查控汙染源。  一是創新推動「四洗」清源工作。「四洗」工作中的「洗」,是指全角度、無死角、全覆蓋的意思,對河湧流域範圍內的所有建(構)築物,以棟為單位,展開地毯式摸查登記。
  • 高港區:控汙+治汙,打好「碧水保衛戰」
    同年,高港區住建局制定了汙水管網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高港區「五水共治」及「三規合一」方案,根據方案實施了城區管網改向、揚子江路、揚子江南路、金港北路等城區主幹道汙水管網鋪設,同時實施了城區6條河道的控源截汙工程,三年計劃完成汙水管網建設63公裡,其中2017年完成16公裡,2018年完成32公裡,2019年完成15公裡,至2019年底基本實現主城區汙水管網全覆蓋。
  • 上下遊聯動「截汙」 一泓清水入黃河
    治汾先治汙在太原市汾河景區管理委員會主任張平國看來,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其中最迫切的是讓水質好起來,「影響汾河水質的最大問題就是『截汙』,如何防止汙水入河」。汾河新一輪治水啟動後,太原將「截汙」作為重點任務,實施了城市汙水治理、農業汙水治理、工業企業廢水深度治理、排汙口信息管理等六項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