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幹流惠州段水質總體保持穩定優良,8個城市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淡水河、潼湖流域(以下簡稱「兩河」流域)範圍全面建立「河長制」,實現「一河一長」……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兩河」流域汙染綜合整治和「水十條」考核斷面等工作,2017年我市地表水優良率為77.8%,達到「水十條」責任書考核要求;「兩河」流域基本完成省下達的汙染整治年度目標任務。今年,我市將「兩河」流域汙染治理作為2018年水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工作,配套制訂實施淡水河、潼湖水汙染殲滅戰作戰方案等12個專項方案,相關工作穩步推進。
■成效12條黑臭水體完成整治
記者了解到,我市「兩河」流域範圍全面建立「河長制」,實現「一河一長」;建立健全治汙獎補機制,制定實施《惠州市水環境生態補償暫行辦法》,治汙能力不斷提高。淡水河流域建成16座汙水處理設施,處理規模40.5萬噸/日;潼湖流域建成7座汙水處理設施,處理規模17萬噸/日。淡水河流域建成550公裡、潼湖流域建成260公裡管網,生活汙水處理率達90%以上;建成欖子壠環境園,處理能力2400噸/日。河湧整治強力推進,「兩河」流域內黑臭水體有15條,已完成整治12條 (淡水河流域3條、潼湖流域9條),其餘3條在今年底前完成;完成淡水河一期河湧汙染整治工程。
同時,「兩河」流域環境執法監管成效顯著,今年開展的「春雷行動」初戰告捷,正在開展「清夏行動」。近3年來,「兩河」流域共淘汰重汙染企業48家,清理反彈豬場980家、存欄生豬10萬餘頭。協同治汙成效明顯,與深圳市兩次協調淡水河跨界汙染共治事宜,建立了聯絡、執法和督查三大機制,兩市初步決定採用PPP或其他形式,確定1家大型企業,以EPC模式對兩市跨界區域實施「全流域治理、大兵團作戰」,聯合治理跨界汙染。建立軍地協同治汙機制,共同完成潼湖軍墾農場汙染治理工作,清理豬場41家、生豬4.2萬頭,清理棚舍11.85萬平方米,清拆磚廠33家。與省林業廳、環保廳、水利廳共同籤訂框架協議,共建潼湖國家溼地公園。
■計劃完成30條劣Ⅴ類河湧整治
記者了解到,我市將「兩河」流域汙染治理作為2018年水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工作,配套制訂實施淡水河、潼湖水汙染殲滅戰作戰方案等12個專項方案,以潼湖水赤崗村斷面今年達Ⅴ類、淡水河2019年達Ⅴ類為目標。
管網是治汙的關鍵,我市今年將在「兩河」流域內建成截汙管網135公裡(淡水河流域建成75公裡、潼湖流域建成60公裡),做到建成一段、驗收一段、通水使用一段。此外,在今年年底前,新建、改建2個汙水處理設施,惠陽區完成丁山河水環境治理工程升級改造、新圩長布汙水處理廠擴建。
同時,我市將按照省最新最嚴排放標準,今年底前淡水河流域完成9座、潼湖流域完成7座汙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完成30條劣Ⅴ類河湧整治,其中淡水河流域完成16條、潼湖流域完成14條,水質達到Ⅴ類。完成10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惠陽區完成8個,大亞灣區、仲愷區各1個。完成3個黑臭水體整治,惠城區完成木瀝河整治,仲愷區完成南塘河、甲子河整治,已經完成整治的黑臭水體要深化整治,年內達到Ⅴ類水質標準。
來源:惠州日報記者黃曉娜
(來源:惠州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