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清水出廣元!連續6個月Ⅰ類水質的南河是如何做到的?

2021-01-15 川觀新聞SCOL

四川在線記者 向朝倫 燕巧

在廣元市主城區南河岸邊,有一棟不起眼的小房子,這裡是國家水質自動監測南渡站。該站是由國家統一管理的1940個地表水考核斷面監測站之一,其監測的9個指標數據每天24小時實時發送北京。

根據生態環境部前不久的通報,去年1-11月,南河9個月保持Ⅰ類水質,自6月以來,連續6個月保持Ⅰ類水質。

南河,穿越城市中心,與50萬廣元市民工作生活息息相關,3年前還是Ⅲ類水質,如何變成了如今的Ⅰ類水質?

工程治理

19條黑臭水體「全壘打」

家住廣元市利州區南河街道鄭州路的65歲市民羅銀生,如今每天都要在南河邊走幾次,「5年前,我是不喜歡在河邊走的。」為啥?「河邊有臭味,大家從10米外的街道繞道走。」

「以前這個巖壁上嘴嘴都是黑的。」在馬家溝的南河入口,羅銀生說。馬家溝本來是一條發源於南山上的小溪溝、洩洪溝,流經南河壩片區後進入南河,但隨著城市發展,南河壩建起很多房子,一些居民的生活汙水直接排入馬家溝,從而也影響了南河水質。

在廣元城區周邊,像馬家溝一樣的黑臭水體有19條。

「要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還南河一江清水,造福市民。」廣元市委書記王菲表示。廣元市委市政府把整治南河作為「重點民生工程」之一,對19條黑臭水體進行大排查大整治大轉化大提升,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起於廣元曾家山的南河,全長79公裡,流經朝天、昭化、利州3個區,最後匯入嘉陵江,如何協同作戰治汙?廣元在南河推行「2+N河長制」,明確由兩位市領導任市級河長,3個區和沿線鄉鎮、村(社區)分別設立河段長掛牌督導,細化目標責任。市領導定期召開專題會、現場督辦會,協調解決各種困難。

在治汙進程中,廣元尤其強調「精準」二字。城區完善「主管網(動脈)+支管網(毛細血管)」的汙水處理網絡,將汙水接入汙水處理廠;沿河(含支流)鄉鎮全面建設運行汙水處理設施;農村居民點全覆蓋進行汙水有效收集和處理、資源化利用,確保汙水不直排入河。

2016年以來,廣元統籌考慮城市「水、岸、路、橋、房」等要素,科學制定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專項規劃,合理劃定城市內河藍線、綠線和生態紅線,著力構建「廠-網-湖」一體化全域治理體系。2017年底,列入住建部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監管平臺的19條黑臭水體全面完成一階段工程治理任務,提前實現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比例控制在10%以內的目標。

生物治理

37種植物來幫忙

南河邊4平方公裡的狹長溼地公園,成片栽植著蘆葦、香蒲、再力花等水生植物。「不要小看這些花花草草,它們可是強大的『生物淨化器』。」廣元市住建局技術人員說。

南河溼地公園被稱為「南河之腎」,栽種了37種根系發達、吸汙淨化能力強、花期長的水生植物,這些「生物淨化器」吸收轉化汙染物,增加水體溶解氧含量,既改善了水質,又美化了景觀。

如何讓南河保持「長治久清」?廣元建立監管長效機制,定期公布各區域斷面水質,納入地方目標考核,落實專業隊伍和設施,常態化開展水域岸線清掃保潔,水面漂浮物做到日撈日清,加大汛期垃圾打撈處置力度,確保不影響水質。

生物治理見長效,生態修復增價值,廣元在南河治汙的同時,堅持與景觀打造相結合,建設水體和土體、水體和植物或生物相互涵養、和諧共生的自然生態體系,構建人河互動、人景相映、人水和諧的親水景觀空間,將名人文化、蜀道文化、三國文化等融入河岸景觀,風景步遊道、騎遊道隨河延伸,南河變為「生態河」「文化河」。

「廣元要實現建成中國生態康養旅遊名市和中國最乾淨城市的目標,必須把治水作為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全力築牢嘉陵江上遊生態屏障,確保『一江清水』出廣元。」廣元市市長鄒自景如是說。

相關焦點

  • 南河水質從Ⅲ類提升為Ⅰ類
    從「繞」到「靠」,羅銀生10年來散步線路的變化,折射出的是南河水質10年治理實現的「三級跳」。  據生態環境部國家水質自動綜合監管平臺發布的地表水水質實時數據顯示,目前南河水質持續穩定為I類。而「十二五」期間,南河水質為Ⅲ類。
  • 南水北調東中線全面通水近6年:水質如何?夠不夠用?
    南水北調中線出陶岔、穿黃河、過渡槽,跋涉1200多公裡,一渠清水潤澤京津冀豫。  11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揚州考察時指出:「一定要確保一江清水向北流。」「要把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同北方地區節約用水緊密結合起來,以水定城、以水定業,調水和節水這兩手要同時抓。」  390億立方米!從11月1日開始,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又開啟新的輸水年度。
  • 璧南河江津段水質波動大 如何控制水汙染使重新達標?
    如何控制水汙染?如何使水質重新達標?近日,上遊新聞記者從江津區生態環境局獲悉了璧南河的整治情況。 據悉,璧南河又稱津壁河,發源於璧山區大路街道大竹村,於廣普鎮柏楊村與江津區吳灘鎮金山村「兩河口」交界處,與梅江河匯流後進入江津區。河流全長95公裡,流域面積1060平方公裡,江津區境內長19.3公裡,流域面積119平方公裡。
  • 1.2億多人用上「南水」(深度觀察)
    南水北調中線出陶岔、穿黃河、過渡槽,跋涉1200多公裡,一渠清水潤澤京津冀豫。11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揚州考察時指出:「一定要確保一江清水向北流。」「要把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同北方地區節約用水緊密結合起來,以水定城、以水定業,調水和節水這兩手要同時抓。」390億立方米!從11月1日開始,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又開啟新的輸水年度。
  • 株洲:推動清水塘老工業區轉型升級 決勝「全域II類水」目標
    株洲淥江,滿目望去,一江碧水。紅網時刻記者 李璐 株洲報導近年來,株洲市下大力氣推動汙染防治攻堅戰,紮實推進各類企業綠色轉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無論是決勝「全域II類水」的目標,還是清水塘老工業區「六年大見成效、十年建成新城」的規劃,曾經的「工業之城」有了令人欣慰的變化。
  • 淡水河水質連續12個月 均值達地表水Ⅲ類標準——惠陽三年水汙染...
    經過三年艱苦奮戰,2020年12月,包括橫嶺水在內的淡水河流域16條支流水質都已達標,淡水河紫溪國考斷面水質連續12個月均值達地表水Ⅲ類標準,實現了淡水河紫溪斷面消除劣Ⅴ類水的歷史跨越。機制創新 多部門聯動治水,完善四級河長制體系作為曾經的母親河,淡水河變臭水河成為全區生態環境治理最大的短板,被中央環保督察列為重點整改問題之一,要求2019年底前必須消除劣Ⅴ類水體。
  • 成都市龍江路小學「南河小衛士」保衛府南河
    成都市龍江路小學「南河小衛士」保衛府南河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實習生 何煜  2015年12月29日16:43   人民網成都12月29日電 (實習生 何煜)今日,成都市龍江路小學(以下簡稱龍小)五·4中隊的孩子以情景劇的方式開啟了南河30年主題活動。
  • 水質連續3個月達標!亳州西淝河利辛段環評限批被解除
    起因:西淝河利辛段斷面因2020年5—8月連續三個月以上不達標且2020年1—8月均值超標,我廳於2020年9月16日對該斷面匯水區域實施了新增水汙染排放建設項目環評限批。結果:根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反饋數據,西淝河利辛段斷面2020年9—11月水質已連續3個月達標,且1—11月均值達標,我廳同意解除對西淝河利辛段斷面匯水範圍內新增水汙染物排放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限批。努力過程:限批後,亳州市高度重視,立即部署安排整改工作。一是嚴格落實限批文件要求,立即暫停審批西淝河利辛段斷面匯水範圍內有關新增水汙染物排放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 李樂成調研河湖長制工作落實情況強調 著力推進南河水環境不斷優化...
    襄陽日報訊(全媒體首席記者嚴俊傑)8月19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李樂成前往保康、谷城調研河湖長制工作落實情況。他強調,要切實壓實河湖長制責任,進一步做好沿線禁漁、岸線治理、截汙等重點工作,確保汙水不入河,著力推進南河流域水環境不斷優化。
  • 上遊護清水 下遊給補償
    原題:我省出臺流域上下遊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實施方案上遊護清水 下遊給補償「上遊護清水,下遊給補償」。2020年12月31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海南省流域上下遊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指出要加快建立健全全省流域上下遊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 優化配置科學調度水資源讓太湖河清湖秀水長流
    「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質變壞,80年代魚蝦絕代,90年代身心受害。」太湖水體呈現富營養化,80%的河網水體水質低於Ⅲ類標準。  在廣大百姓的讚譽聲中,太湖流域管理局又在思考如何讓調度理念深化、升華和細化,讓有限的水資源發揮更大的效益。今年,他們從流域內實際出發,提出把「引江濟太」和流域水資源調度、配置有機結合起來,要實現「四個轉變」:努力實現從洪水調度向洪水調度和資源調度相結合轉變,從汛期調度向全年調度轉變,從區域調度向流域與區域相結合的調度轉變,從水量調度向水質水量聯合調度轉變。
  • 一江碧水匯湖海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一江碧水匯湖海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曹嫻湖南「母親河」湘江,漫江碧透,又迎來一年中最美的秋季。一江碧水出瀟湘、入洞庭、匯大海。監測數據顯示,今年1-7月,湘、資、沅、澧四水流域水質均為優,幹流104個斷面水質均達到或優於Ⅱ類標準。
  • 嘉陵江四川廣元段鉈元素超標4.6倍,正在排查汙染源
    嘉陵江四川廣元段鉈元素超標4.6倍,正在排查汙染源 綜合廣元晚報官方微博 2017-05-06 14:32
  • ——重慶璧山區璧南河汙染治理託起經濟騰飛
    痛定思痛,2010年,璧山拉開了璧南河綜合治理大幕,在全國率先推行「治河先治汙、治汙先治水、治水先治人、治人先治官」措施,採取「河內清淤、河外截汙、外域調水、生態修復」的治理模式推開了璧南河治汙進程,將璧南河劃分為68個河段,34個區領導任河段督導長,68個部門行政主要負責人任分河段長,全方位整治河流水環境。怎樣破題呢?
  • 聚焦「全域II類水」守護一江碧水 株洲河長制工作有名有實有力
    守護一江碧水,需要各方參與。自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以來,我市市、縣、鄉、村四級河長體系已經全部建立,各級河長履職盡責,民間河長、志願者、河道保潔員等力量齊抓共管,河湖管護成效明顯,一江兩水水質持續向好。
  • 谷城:守護南河一泓清水
    湖北省穀城縣南河鎮,境內群山疊翠、石奇洞幽,因秀美南河穿境而過得名。南河鎮黨委書記吳威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說:「為了這一泓碧水,要扛得住壓力,耐得住寂寞。」全縣37個省級貧困村中,南河鎮佔8席。前些年,眼看著兄弟鄉鎮很快跑到前面,有人想利用這一泓碧水賺「快」錢。有餐飲企業提出,投資引進遊艇,打造南河「水上餐廳」;有企業提出,建設水產養殖基地……「我們想讓老百姓快速致富,但危害環境的事不能幹。」吳威說,鎮黨委成員統一認識,有損環境的項目,一概拒之門外。
  • 「還太湖一盆清水」,還有多遠?
    9月21日,太湖流域水治理戰略研討會在上海召開,與會專家為太湖治理建言獻策。經十餘年努力,太湖流域水環境總體向好,太湖水質持續改善,連續十二年實現了「兩個確保」(確保飲用水安全、確保不發生大面積水質黑臭)的目標。
  • 四川:南河溼地公園西入口休閒廊道開工建設
    中國園林網10月21日消息:19日,南河溼地公園生態恢復工程項目二標段暨西入口休閒廊道開工建設。副市長馮安富一行來到開工現場,詳細察看了解工程施工組織情況。由於受「7·18」、「7·22」兩次特大暴雨影響,南河溼地公園西入口部分路段出現了路面開裂、路基坍塌等現象。
  • 雲南:九大高原湖泊「一湖一策」治理 滇池水質好轉為Ⅴ類
    雲南省水利廳廳長、省河(湖)長制辦公室主任劉剛表示,通過治理,雲南九大高原湖泊水質總體保持穩定,重點汙染湖泊水質得到有效改善。 劉剛介紹,在對九大高原湖泊實行「一湖一策」分類治理工作中,對水質優良的撫仙湖、洱海、瀘沽湖,將突出流域管控與生態系統恢復,嚴格控制入湖汙染物總量,維護生態系統穩定健康;對納入國家水質較好湖泊保護的陽宗海和程海,將繼續強化汙染監控和風險防範,提升水環境質量;對汙染較重的滇池、星雲湖、杞麓湖和異龍湖,將通過開展全面控源截汙、入湖河道整治、農業農村面源治理、生態修復建設、汙染底泥清淤、生態補水等措施進行綜合治理
  • 衡陽市著力打造「衡陽特色」河長制升級版 全市河流水質已全部達標
    衡陽新聞網訊 記者李洋傑 實習生袁安報導 1月5日,記者自衡陽市河長辦獲悉,2020年省下達我市29項河長制重點任務已全部完成,全市河流水質已全部達標。2020年,衡陽市圍繞「打造衡陽特色的河長制升級版」這一目標,突出抓好河長履職、基層建設、部門合力和智慧河湖建設,使全市河長制工作取得較大成效:全市27個地表水考核監測斷面水質優良率100%,其中Ⅱ類水質斷面22個,Ⅲ類水質斷面5個;6個國考斷面中有5個斷面水質均值達到Ⅱ類水質,1個斷面為Ⅲ類水質;湘江幹流11個斷面全部達到Ⅱ類水質;13個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