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配置科學調度水資源讓太湖河清湖秀水長流

2021-01-15 中國水網

  展開一幅太湖流域地圖觀望,太湖猶如心臟,居流域中心,溝通河網水系,承擔著流域內飲用水源、排洪蓄洪、工業用水、旅遊航運等重任。太湖的一舉一動,牽動著長江三角洲敏感的神經。

迎接「一高三低」的挑戰

  「蘇湖熟,天下足」,太湖流域自古富庶,隨著長江三角洲的全面開放開發,這裡的區位優勢和發展優勢進一步突顯,成為帶動長三角經濟騰飛的火車頭。以佔全國0.4%的面積、3%的人口,創造出佔全國12%的國內生產總值和16%的財政收入,太湖人又將目光瞄準了明天:「率先實現現代化,率先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專家預測,到本世紀30年代,太湖流域的國內生產總值將比現在再翻兩番,城市化率將達到70%左右。

  對此,太湖流域管理局局長孫繼昌表示,「面對流域高度集中的財富,高速發展的經濟和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流域水利要提供更安全的防洪體系,更可靠的供水保障和更良好的水環境和水生態,這是太湖水利人肩負的光榮而艱巨的歷史使命,也是流域水利發展的動力和新的歷史機遇。」

  太湖局全體職工都清醒地認識到,與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高要求相對應的是三個「低」:防洪減災能力低,水資源調控能力低,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能力低。

  你可能不相信,太湖是個缺水的流域,年人均水資源量僅450立方米,是全國平均的1/4,但其中反映最突出的是水質型缺水,它已經成為制約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質變壞,80年代魚蝦絕代,90年代身心受害。」太湖水體呈現富營養化,80%的河網水體水質低於Ⅲ類標準。上海市黃浦江水源地經常受到支流和下遊汙水迴蕩的影響,取水口向上遊一遷再遷;浙江嘉興地處江南水鄉,由於無合格水源地,計劃捨近求遠引水;由於地表水汙染嚴重,流域內超採地下水現象嚴重,已經造成了嚴重的地面沉降;發生在江浙邊界由於排汙引發的水事糾紛,更是水汙染嚴重的重要信號。如何保護水資源,改善流域水質、水環境,已經成為太湖流域管理局的重要工作和主要任務。

「四大轉變」深化科學調度理念

  2001年,針對太湖水汙染防治,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溫家寶同志提出「以動治靜,以清釋汙,以豐補枯,改善水質」的十六字方針。2002年1月,水利部正式啟動引江濟太調水試驗工程,通過工程調水以提高太湖水體自淨能力,改善太湖和流域水體水質。工程啟動當年就顯現效益。

  在廣大百姓的讚譽聲中,太湖流域管理局又在思考如何讓調度理念深化、升華和細化,讓有限的水資源發揮更大的效益。今年,他們從流域內實際出發,提出把「引江濟太」和流域水資源調度、配置有機結合起來,要實現「四個轉變」:努力實現從洪水調度向洪水調度和資源調度相結合轉變,從汛期調度向全年調度轉變,從區域調度向流域與區域相結合的調度轉變,從水量調度向水質水量聯合調度轉變。

  考驗隨之而來。2003年,往年陰雨連綿的梅雨季節一晃而過,降雨量不到往年的1/2,隨之而來的是持續不斷的高溫天氣。太湖流域,遭遇了自1978年以來最為嚴重的乾旱。

  在流域旱情日益嚴重的危急時刻,太湖流域管理局認真分析了天氣情況及水雨工情,大膽決策,將有限的洪水全部攔蓄變為可以利用的資源,同時啟動引江濟太應急調度,調引長江水緩解流域旱情。8月初,還是主汛期,暴雨、颱風隨時可能來襲。太湖流域的特點就是,河湖水位易漲難消,極易形成洪澇,且流域寸土寸金,到處都既淹不得,又淹不起。在主汛期實施流域水資源調度,太湖流域管理局需要承擔的防洪風險顯而易見。孫繼昌表示,要對黨和人民負責,必須勇於適度承擔風險,流域機構的作用就在於此。

  為了引好水,保證不讓汙水進太湖,保證流域供水安全,太湖流域管理局實施水量水質聯合調度,115個水量水質監測斷面,布設在調水影響範圍內。特別是在流域出現持續高溫的日子裡,觀測到數萬個水文水質數據,這是太湖流域管理局和流域兩省一市水文職工兩個月內頂烈日、冒酷暑用上萬公裡行程和數不清的汗水換來的。正是這些緊張戰鬥在工程調度、管理和監測一線職工的奉獻,保證了太湖下遊用上水,用好水。據太湖局副總工程師、引江濟太辦公室主任吳浩雲介紹,2003年望虞河調引長江水20億立方米,入太湖12億立方米,入杭嘉湖地區超過10億立方米,向上海市等下遊地區供水約30億立方米。

  先進的理念,執著的探索,加上對流域水資源的科學調度和優化配置,保證了流域各地大旱無大災、大旱大豐收、大旱大發展。

由導流變倒流,太湖人送來抗旱救命水

  在今年的抗旱工作中,讓湖州人想不明白的是為什麼天旱得這麼厲害,河道的水位卻不見下降。湖州市防辦馮主任的心裡知道,這得益於太湖流域水資源的科學調度。

  太湖東導流,顧名思義,是將流域上遊來水導入太湖的河道,而據水文部門提供的數據,這條「導流」河道在今年汛期卻長期處在「倒流」的狀態。太湖流域管理局實施應急調水以後,太湖水位長期維持在適宜水位,杭嘉湖地區可以通過環太湖34個口門取水。引入的太湖水沿東苕溪導流一路南下,再經沿途各水閘向東流入杭嘉湖平原,成為抗旱的「救命水」。

  湖州人能夠感受到的好處遠不止這些,水資源科學調度還讓杭嘉湖平原一度幾近癱瘓的航運業起死回生。湖州是長江三角洲地區重要的建材生產基地,上海開發建設所用建材十之七八從這裡經水上運輸運達。據當地航道管理部門介紹,今年1~7月,由於河道水位持續走低,長湖申航道堵航,最多堵航船隻達數千艘,最長堵航時間達6天。8月初實施應急調度後,河道水位上升,改善了通航條件,再沒有發生較大的堵航現象。湖州市領導在評價今年引江濟太效果時說:「如果沒有引江濟太,靠我們市政府戰勝今年的旱情是根本不可能的,也是做不到的。」

  今年浙江全省的旱情都非常嚴重,但唯獨杭嘉湖地區河網水位不降反升,河網水質水環境還好於往年,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未受影響。嘉興市僅糧食一項就減少損失一億元。嘉興市領導感慨地說,幸好有了「引江濟太」。

問「湖」哪得清如許,唯有長江活水來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家住太湖邊的湖州小梅口近百名漁民對太湖是再熟悉不過了。近來,他們紛紛用各種方式告訴自己在外地的親朋好友:10多年來第一次見到太湖水這般清澈。太湖流域科學調度優化配置水資源,讓太湖越來越美麗。

  蘇州自來水公司的工程師對記者說:「今年太湖水能如此清澈,多虧了引江濟太應急調度。」7月,在貢湖灣例行檢查時他們發現,水中氮磷指標變高,望虞河口已經開始形成水華;8月初,貢湖出現藍藻暴發的跡象。「一旦藍藻暴發得不到有效遏制,將以幾何級數增長,很可能影響貢湖內的自來水取水口,蘇州老百姓的飲水安全將遇到嚴重威脅。」自來水公司職工的心情怎一個「急」字了得。8月5日蘇州市自來水公司向蘇州水務局發告急電報,蘇州市水務局局長黃雪球立即向正在現場調研的太湖流域管理局局長孫繼昌匯報情況,得到的回答是:太湖流域管理局已安排實施水資源調度。

  其時,太湖流域管理局及時啟動引江濟太實施水資源應急調度。8月6日,長江水通過望虞河引入太湖,貢湖水體加快了有序流動,增強水體自淨能力。自來水廠的職工說:「引水當天就見到了成效,到了8日,貢湖指標已經轉為長江水質,藍藻威脅解除了,我們心裡的一塊石頭也終於落地了。」

  監測數據表明,太湖富營養化面積由2000年的83%降低到70%;總磷濃度已從2000年的0.10毫克/升降低為0.07毫克/升,下降幅度達到30%;Ⅱ~Ⅲ類水面積從70%增加到85%;貢湖沉水植物大量出現,水生態環境得到較大改善。據分析,如果今年不進行調水,預計太湖藍藻暴發的程度和範圍將超過歷史上最嚴重的2000年。

  湖河相通、河河相連的河網湖泊體系是維繫太湖地區良好生態環境和流域單元水體自然循環的重要系統。通過流域與區域聯合調度,不僅使望虞河和太浦河的水體流動起來,而且帶動了流域河網。據蘇州市水務局局長黃雪球介紹,望虞河引江水量中有8.5億立方米進入望虞河兩岸河網地區,使武澄錫虞高片河網和陽澄澱泖區河網水質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蘇州市還計劃從望虞河中取水,進一步解決城區生活用水問題。

從告急到告喜,太湖人成功阻擊油汙蔓延

  「這是繼『引江濟太』後,科學運用水利工程防止水源汙染的又一佳例。」索麗生副部長的這句話指的是今年太湖流域管理局對黃浦江油汙染進行的一次阻擊戰。8月5日晨,上海市吳涇電廠碼頭發生油船被撞事故,85噸燃油洩漏在上海市黃浦江水源地下遊17公裡的敏感區域?造成長200米、寬20米的油汙帶。此時正逢第五次天文大潮,油汙隨潮流上溯擴散,隨時危及上海市飲用水取水量佔80%的黃浦江上遊水源地的供水安全。關鍵時刻,太湖局8月6日將太浦閘由11孔閘門供水調整為29孔全面開啟,日供水增加500萬立方米。8月10日,又緊急啟動剛通過驗收的太浦河泵站,日供水量又增加近500萬立方米。同時,太浦河兩岸口門全部封閉,確保太浦閘下洩水量基本進入黃浦江。

  汙水最終被阻擊在距取水口僅2公裡處,上海市1700萬市民的供水安全沒有受到油汙染的影響。據專家分析,如果太浦閘不向下遊供水,油汙將隨即將來臨的天文大潮上溯至黃浦江取水口上遊,直接威脅到上海市民的飲水安全。

  對此,上海市領導予以了高度讚揚:「在黃浦江突發燃油汙染重大事故時,太湖流域管理局想我們所想,急我們所急,實施應急調度,遏制汙水上溯,對確保上海市供水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閘門常開,清水長流,黃浦江水變清了

  上海市80%的用水取自黃浦江,為保障上海市1700萬人民的用水安全,太湖流域管理局根據流域雨水情及太湖水位和水質變化趨勢,從2003年1月1日起持續不斷地將太湖清水供向黃浦江上遊地區,每天向黃浦江供Ⅱ類水500萬~800萬立方米。特別是高溫乾旱的7~8月,太浦閘日平均流量仍保持在80立方米每秒左右,8月下洩水量高達2.5億立方米,大大增加了黃浦江水資源的有效供給量,使上海市黃浦江上遊取水口水質得到明顯改善,基本穩定保持在Ⅲ類。而在旱情遠沒有2003年嚴重的1992年和1994年,7~8月高溫季節上海市黃浦江取水口出現10多天的持續黑臭。

  閘全年沒有關閉,而在其他年份,太浦閘開啟時間僅為1~2個月,太湖源源不斷的甘甜清水大量補充黃浦江上遊地區,為黃浦江上遊水源地提供了穩定的清水來源,保持了黃浦江上遊地區河網水位,阻擋了汙水上溯,改善了黃浦江水質,為上海市黃浦江水源地安全供水提供了保證。上海人是幸運的,他們應該能感覺到黃浦江的水甜了。

  引江濟太試驗工程實施以來,不到兩年時間,調引長江水40億立方米,其中一半進入太湖。據分析計算,調入太湖每立方米水不到一分錢,但每年減災和供水效益可超過10億元。引江濟太真可謂是費省效宏。水利部副部長翟浩輝指出:這是花了小錢,辦了大事、辦了好事。

  太湖局又將眼光瞄準了明天。為更好地服務於流域率先實現小康社會和現代化的發展目標,流域水利必須在全國率先實現現代化;實現從重工程建設向加快工程建設和資源管理並重轉變,從農村水利向城市水利轉變,從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轉變;積極探索建立流域節水防汙型社會,建立流域防洪減災體系、流域水資源調控體系、流域水環境安全體系和流域現代化調度管理體系,建立權威、高效、協調的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實現流域防洪和供水安全,改善水環境、水生態,以流域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結束採訪時,孫繼昌局長告訴我們,他有一個夢想,讓太湖的水動起來,讓河網的水流起來,讓江南的水清起來。江南原本就應該是「小橋流水人家」,帶點詩情,帶點畫意,有些理想主義。這不正是我們所追求的人與自然和諧的境界嗎?我們相信,在新的治水理念指導下,這個理想終將成為現實。屆時,太湖會更美,水會更清。

編輯:全新麗

相關焦點

  • 水質和水量聯合配置和調度將成為水資源方面的研究熱點
    在2005年11月3-4日召開的第四屆環境模擬與汙染控制學術研討會上,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所王浩教授作了「我國水資源合理配置研究的現狀和未來」的主題特邀報告。王教授首先全面介紹了水資源合理配置的含義。
  • 2000中國水資源公報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通過實施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節約用水和優化配置、合理調度,實現了黃河大旱之年不斷流、黑河首次跨省區分水、博斯騰湖兩次向塔裡木河輸水、引黃濟津應急調水任務圓滿完成,取得了抗旱的巨大勝利。
  • 太湖藍藻局部發生,該如何確保「安全度夏」?
    哈爾濱工業大學、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馬放教授說,從目前研究來看,當磷濃度達到一定程度,即使氮濃度很低,它也可以在湖裡面進行繁殖。因此,只有研究摸清楚藍藻生長變化的規律,才能更好地進行控制。相關專家介紹,5月11日衛星遙感解譯太湖藍藻水華面積822.6平方公裡。太湖流域水文水資源監測中心監測結果顯示,太湖藍藻平均密度處於較高水平。蘇州太湖。
  • 部分水域出現藍藻較大面積聚集,如何確保太湖「安全度夏」?
    哈爾濱工業大學、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馬放教授說,從目前研究來看,當磷濃度達到一定程度,即使氮濃度很低,它也可以在湖裡面進行繁殖。因此,只有研究摸清楚藍藻生長變化的規律,才能更好地進行控制。相關專家介紹,5月11日衛星遙感解譯太湖藍藻水華面積822.6平方公裡。太湖流域水文水資源監測中心監測結果顯示,太湖藍藻平均密度處於較高水平。
  • 水資源保護院士名單
    主要從事水資源保護與水質改善工程的科技工作,參與全國水功能區劃、太湖水汙染治理、江蘇等省部分城市水環境改善的相關科研與工程建設工作,成果與成效顯著。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教育部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等科技獎勵11項;國家授權發明專利16項;發表SCI收錄論文76篇,EI收錄論文88篇,出版著作6部。獲「何梁何利基金-科技進步獎」、「中國第六屆發明創業-特等獎」等稱號。
  • 太湖部分水域出現藍藻聚集 水利部啟動引江濟太調水保障太湖安全度夏
    為保障太湖安全度夏和流域水源地供水安全,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以下簡稱「太湖局」)應地方請求,於5月21日及時啟動引江濟太水資源調度。據太湖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5月11日衛星遙感解譯太湖藍藻水華面積822.6平方公裡,為今年截至當前的最大水華面積。
  • 水資源配置河流生態水文的演化
    水資源配置河流生態水文的演化 為促進區域內水資源可持續性利用,對河流生態水文演化展開分析,提升水資源配置的合理性顯得尤為重要,但是從當前許多城市水資源配置應用的現狀來看,卻對河流生態水文有所忽略,以致對河流生態水文系統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
  • 市考核組來我縣考核2020年度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河長制)工作
    1月7日,市考核組來我縣對2020年度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河長制)工作進行年度考核,副縣長祁亞軍參加。考核組一行先後來到我縣備用水源調度中心、龍源溼地公園、農夫山泉太白山飲料有限公司等,對飲用水源地保護情況、黃河「清河行動」整改情況及企業節水用水情況進行檢查。並對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河長制)資料進行查閱。
  • 大慶水資源總量約101億立方米 劃定「三條紅線」管水
    為解決水資源緊張情況,市政府和大企業投入巨資先後修建了「三引」水利工程及四大地表水源地,建設了18座地下集中供水水源,通過高效管理和科學配置,有力地保障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用水需求。  6、強化水資源統一調度  積極配合松遼委關於嫩江的水資源優化配置,服從全省水資源統一調度,嚴格執行年度用水計劃,加強用水計劃管理。按照松遼委2015年嫩江水量年度調度計劃,編制完成我市嫩江流域用水需求的報告及各水源地取水量報表,批覆了各水源地的用水調度計劃等。
  • 水資源審計問題清單及法規適用
    建立健全水權制度,積極培育水市場,鼓勵開展水權交易,運用市場機制合理配置水資源。(六)嚴格實施取水許可。嚴格規範取水許可審批管理,對取用水總量已達到或超過控制指標的地區,暫停審批建設項目新增取水;對取用水總量接近控制指標的地區,限制審批建設項目新增取水。
  • 鄒城市實行「一二三四五」工作法推進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有效落實
    成立了市長為組長,分管市長為副組長,財政、水利、環保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水資源規範化建設領導小組,負責對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監督協調。成員單位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紮實推進位度體系、管理體系、保障體系建設,全面加強了取水許可、用水管理、過程監控、督查考核工作。二是突出水資源優化配置和節約保護兩項重點工作。
  • 太湖治理遇到新課題 代表委員建議科學設定中長期水質目標
    加上水草吸磷固磷作用減弱,近年來太湖東部湖區總磷濃度大幅上升,甚至在冬季也出現明顯的藍藻水華現象。針對太湖治理出現的新情況,王天琦建議國家進一步統籌水資源、水環境和水生態關係,在保護優先的前提下合理調配水資源,進一步科學設定太湖水環境綜合治理中長期水質目標。同時,探索建立太湖治理區域協作機制。
  • 藍藻局部發生 太湖安全度夏面臨考驗
    特別是受高溫少雨等因素影響,藍藻集中大面積暴發的可能性進一步加大,今年太湖安全度夏面臨較為嚴峻的考驗。   歷經多年治理,為何太湖藍藻仍會年年局部發生?目前,在太湖藍藻防控防治上,用上了哪些治水新方法新技術?下一步該從哪些方面發力,以科學系統地推進太湖治理,確保沿湖城市飲用水安全?6月13日,科技日報記者走訪了國內相關專家。
  • 發揮溼地功能 淨化河湖水質
    安樹青教授的科學成就得到世界溼地學術界認可,是水專項在治理河流與湖泊汙染等世界性難題取得成果的一個縮影。  為實現中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緩解我國能源、資源和環境的壓力,解決制約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水汙染科技瓶頸問題,根據《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我國從「十一五」開始設立水專項,下設河流主題、湖泊主題等6個主題。
  • 太湖流域河長制覆蓋村一級 率先建成河長制體系
    「河長制實行一年多來,太湖流域片的河長體系總體上已經實現村一級覆蓋,率先建成河長制體系。目前,流域片各省市正全面推進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體系建設,河長會議信息共享、信息報送、督導檢查、驗收和考核激勵等長效機制已基本建立並不斷完善。」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局長吳文慶說。  江蘇省無錫市是河長制的發源地。
  • 一年注滿三個太湖,南水北調中線啟動最大輸水模式,7秒灌滿泳池
    南水北調工程是我國大範圍跨區域水資源調度的重要工程,是將水資源相對豐富的長江流域的水,調集到水資源相對缺乏的西北和北方地區,其中中線工程已基本竣工,部分延伸工程時有建設,該工程主要負責沿華北平原西側向沿線的主要城市和地區供水,近日媒體報導稱該工程開啟設計最大流量輸水模式,每秒輸水約420立方米。
  • 水利部明確2020年水資源管理28項重點工作
    提出全國河湖生態流量確定工作方案,制定生態流量保障重點河湖名錄。各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區域內生態流量確定工作方案。2.確定一批重點河湖生態流量目標並抓好落地實施。發布實施第一批重點河湖生態流量保障目標。流域管理機構和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新確定一批重點跨省江河和重要湖泊的生態流量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