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城市位於山東省西南部,國土面積1616km2,總人口116萬。全市水資源多年平均蘊藏量為5.37億立方米,人均佔有量僅465立方米,不到全國人均水平的1/4,屬水危機區。水資源短缺已成為該市工農業生產的重要制約因素,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水資源供需矛盾將進一步加劇。面對水資源管理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鄒城市按照「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新時期治水方針,加強組織領導,創新體制機制,強化行業監管,積極推行 「一二三四五」 水資源管理工作法,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堅持以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為工作核心。研究出臺了《關於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實施意見》,明確了總體要求、工作重點和保障措施。成立了市長為組長,分管市長為副組長,財政、水利、環保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水資源規範化建設領導小組,負責對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監督協調。成員單位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紮實推進位度體系、管理體系、保障體系建設,全面加強了取水許可、用水管理、過程監控、督查考核工作。
二是突出水資源優化配置和節約保護兩項重點工作。規劃實施了「湖水東調、西莫聯調、引蓄結合、城鄉一體、五水統籌」的鄒城現代水網,初步實現了全市水資源跨流域、跨區域聯合調度。統籌配置轄區內地表水、地下水、外調水和汙水處理再生水、疏幹排水, 2019年全市使用再生水500多萬方(不含企業自身處理回用量),礦井水400多萬方,外調水3100萬方,當地地表水6000多萬方,地下水1.2億方。同時,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修訂完善了節約用水規劃,嚴格水資源論證定額管理,嚴格執行火電廠再生水利用率規定,鼓勵並加大汙水處理再生水、雨洪水、疏幹排水等非常規水源的開發利用。公共機構推廣使用節水器具,新建小區必須使用節水器具,加強雨水、廢水的收集回用。近年來,大力推進節水載體建設工作,目前建成節水型載體單位64個,2020年11月高分通過山東省水利廳組織的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技術評估。
三是嚴格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控制。制定出臺了《鄒城市用水總量控制辦法》,嚴格按照用水總量審批取用水申請,確保我市許可水量始終在濟寧市下達的指標內,2018年開展農業用水許可證發放工作,實現用水許可全覆蓋。結合水資源費稅改革工作,開展了取水清理整頓行動,建設了水量計量系統,全市管理的取用水單位由65個增加到417個,徵收的水資源費稅,在徵收標準未調整的情況下,由行動前的年徵收6800萬元增加到1.17億元,實現取用水行為管理全覆蓋。編制了《鄒城市水功能區規劃》、《鄒城市排汙口整治規劃》,對不符全排放要求的排汙口限期改正或封堵,實現入河排汙口管理全覆蓋,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70%以上,西葦水庫水質常年保持在三類水標準,個別時間達到二類水標準。2019年,鄒城市全市新鮮水取用量2.12億立方米,萬元GDP取水量為31.7方,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12.13方,均符合濟寧市城鄉水務局下達的控制要求。
四是完善水資源管理四項制度。完善了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汙和水資源管理責任和考核四項相關制度,並把水資源管理列入全市科學發展考核內容。開展了取用水管理專項整治活動,印發了《鄒城市取用水管理專項整治行動實施方案》,成立領導小組和專門工作班子,集中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完成了1110多個單位、5500多眼取水口的填報、審核工作,摸清了相關信息,為做好水資源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礎。
五是強化五項工作措施。一是加強信息化建設。市財政先後投資300餘萬元,專項用於水量計量系統建設,把取水量較大的取水單位全部納入在線管理,有效減少了偷漏水現象,提高現代化工作水平;二是落實居民用水階梯水價和非居民用水超計劃累計加價,用經濟槓桿減少對水資源的浪費;三是加強監督檢查。不定期檢查、抽查,發現取水不規範、浪費水行為,及時整改;四是加大查處力度。嚴格查處違法情節嚴重或未及時改正的單位(個人),今年己立案處罰了12個案件,處罰款24萬元;五是嚴格考核。把水資源管理工作納入到全市科學發展綜合考核中,對出現的違法取水、水資源規範化管理不到位等情況進行扣分。
通過推行「一二三四五」工作法,全市水資源管理規範化、科學化、制度化水平顯著提高,基本實現了水資源空間均衡、優化配置、管理規範、總量下降、節水效率提高、水生態環境改善的目標。
李鳳金 劉惠生
【來源:山東省水利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