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部委出臺措施 落實溼地保護修複製度方案

2020-11-30 央廣網

  排水造田一度讓雲南香格裡拉納帕海溼地面積銳減,經過修復保護,面積恢復到2083公頃。

  李茂穎 李志剛攝影報導

  核心閱讀

  目前我國擁有溼地8.04億畝,其中自然溼地約7億畝,溼地保護率46.98%,初步形成了以溼地自然保護區為主體的溼地保護體系。但溼地利用強度遠高於其他生態系統,受威脅程度和保護壓力較大。

  國家林業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委近日印發文件,要求貫徹落實《溼地保護修複製度方案》。我國溼地保護現狀如何,面臨哪些問題,如何做好溼地保護?記者採訪了有關部門負責人和專家。

  溼地資源質量尚可,但利用強度遠高於其他生態系統

  溼地被稱為「地球之腎」,是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帶有靜止或流動水體的成片淺水區,還包括在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水域,包括湖泊、沼澤、灘地等,其最明顯的標誌是有水的存在。

  國家林業局溼地保護管理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國溼地資源總量大,分布遼闊,生物多樣性豐富。根據第二次全國溼地資源調查,我國溼地總面積達5360.26萬公頃(8.04億畝),其中自然溼地面積4667.47萬公頃(約7億畝)。截至去年底,全國有國際重要溼地49個,溼地自然保護區602個,溼地保護率達46.98%,初步形成了以溼地自然保護區為主體的溼地保護體系。

  我國溼地生態系統脆弱,受威脅程度和保護壓力較大。第二次全國溼地資源調查顯示,我國溼地率僅5.58%,遠低於世界8.60%的平均水平,為世界人均溼地面積的1/5。雖然溼地資源質量尚可,但很多自然溼地轉化為人工溼地,溼地利用強度遠高於其他生態系統。

  去年12月,國辦印發《溼地保護修複製度方案》,提出了堅持全面保護、分級管理的原則。「全面」體現在這麼幾個方面:將全國所有溼地納入保護範圍;把溼地生態系統作為一個整體,統籌推進溼地保護與修復;分級管理,重要溼地採取最嚴格的保護措施。一般溼地在保護的前提下允許進行合理利用,當然這種利用要在溼地生態系統的承載力以內,且不能改變溼地的性質。

  三大生態系統中,唯獨溼地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進行保護

  第二次全國溼地資源調查顯示,溼地主要受到汙染、圍墾、基建佔用、過度放牧、過度捕撈和採集、外來物種入侵等影響,其中汙染處於高發態勢,影響面積和破壞程度最大。汙染導致溼地生態功能退化。部分溼地物種種群數量明顯減少,有的溼地物種甚至瀕臨滅絕。

  業內專家表示,我國溼地面積之所以大幅度減少,除了氣候變化等自然因素外,人類活動佔用和改變溼地用途是其主要原因,圍墾和基建佔用是最關鍵因素。

  該負責人表示,我國溼地流失破壞趨勢仍未得到有效遏制。保持溼地總量不再減少,是溼地保護最緊迫的任務。因此《方案》提出,到2020年實現全國溼地面積不低於8億畝的總量管控目標。

  溼地保護對於我國還是一個新生事物。據調查統計,我國僅有25%的公眾對溼地有所了解,這種認識上的偏差不僅僅存在於公眾層面,還存在地方政府決策層面,溼地保護和利用關係惡化,有些地方甚至掠奪性地利用溼地,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在森林、海洋和溼地三大生態系統中,目前唯獨溼地生態系統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進行保護。」該負責人說,溼地沒有法律地位,在土地分類中屬於未利用地,往往成為被佔用的對象。圍墾和工程建設佔用溼地缺乏審批程序,破壞溼地缺乏處罰依據,保護工作被動。

  合理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確保全國溼地面積不低於8億畝的總量管控目標

  如何貫徹落實好《方案》,實現全國溼地面積不低於8億畝的總量管控目標?

  「逐級分解落實溼地面積管控目標,合理劃定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的溼地範圍,落實到具體溼地地塊,十分必要。」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張明祥表示,「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的溼地,應是溼地生態系統內保護價值最高、保護最為緊迫的空間區域。」

  專家建議,依據第二次全國溼地資源調查結果,從可操作和可落地的角度,國家林業局會同有關部門合理劃定納入生態紅線溼地範圍、地方政府負責落界,對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的溼地要落實到具體地塊上。根據納入保護紅線的溼地重要性,明確各級政府的管理責任,實施最為嚴格的溼地保護措施。

  「對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的溼地還需要強化用途管制。」張明祥表示,要合理設立溼地相關資源利用的強度和時限。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確定納入保護紅線溼地的功能,實施負面清單管理。經批准徵收、佔用溼地並轉為其他用途的,用地單位要實現「先補後佔、佔補平衡」,確保溼地面積不減少。此外,開展常規化溼地調查監測工作,及時掌握溼地動態變化,為其更有效管理提供基礎數據支撐。

  國家林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要把《方案》相關要求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政策措施和制度辦法。如:加快推進溼地立法,實現依法治溼;逐級落實溼地面積管控目標,推進建立相應的考核獎懲機制,調動各級地方政府保護溼地的積極性;儘快劃定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的溼地範圍,實行最嚴格的管控措施;實施溼地保護修復重大工程,提升溼地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等。

相關焦點

  • 制定溼地保護方案 建立溼地修複製度
    東北網12月24日訊記者12月11日從牡丹江市林業和草原局獲悉,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工作部署,經市政府批准,牡丹江市制定了《牡丹江市溼地保護修復工作方案》。根據《方案》,今後牡丹江市將建立退化溼地修複製度,對未經批准將溼地轉為其他用途的,按照「誰破壞、誰修復」原則實施恢復和重建。
  •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溼地保護修複製度方案》
    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溼地保護修複製度方案》,對新形勢下溼地保護修復作出部署安排。《方案》指出,溼地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事關國家生態安全,事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事關中華民族子孫後代的生存福祉。
  • 渭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渭南市溼地保護修複製度方案的通知
    為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溼地保護修複製度,增強溼地保護修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溼地保護修複製度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6〕89號)和《陝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全省溼地保護修複製度方案的通知》(陝政辦發〔2017〕80號)要求,結合全市溼地保護修復實際和溼地資源特點,制訂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 今年確定為「溼地名錄年」 將分期發布國家重要溼地名錄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溼地保護修複製度方案》,開啟了全面保護溼地的新篇章。溼地首次納入《土地利用現狀分類》新國標,在甘肅、寧夏平穩推進溼地產權確權試點,明確將重要溼地納入了生態保護紅線範圍。溼地保護修複製度方案得到有力實施。認真貫徹落實《溼地保護修複製度方案》,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 中國溼地資源保護情況
    溼地保護工作措施  中國政府十分重視溼地恢復和保護工作。2008至2015年每年的中央1號文件和政府工作報告,均對溼地保護提出了要求。2015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對溼地保護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包括:探索建立分級行使所有權的體制(中央政府主要對大江大河大湖和生態功能重要的溼地等直接行使所有權)、溼地產權確權試點、健全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建立溼地保護制度、開展退田還湖還溼試點。近年來,中國出臺了溼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退耕還溼試點、溼地保護獎勵等政策,促進了溼地保護持續健康發展。
  • 我國將從六個方面採取更有針對性措施 加強溼地保護管理
    中央和地方溼地保護管理機構得以完善,生態系統功能作用不斷受到重視,全民的溼地保護意識進一步增強,有18個省、市、自治區出臺了省一級的溼地保護條例,一些地方還把溼地保護納入地方黨政領導的政績考核。這些都是積極的方面,也是我們進一步做好工作的重要基礎。    下一步,我們將根據這次調查掌握的情況,從以下六個大的方面採取更有針對性、力度更大的措施,加強溼地保護管理。
  • 終於有了法制保障,濱州市《溼地保護管理辦法》出臺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通訊員 李文娟 刁會超 記者 趙旭6月24日,濱州市政府印發《濱州市溼地保護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的通知(濱政發〔2020〕11號),明確《辦法》自2020年7月25日起實施,有效期至2025年7月24日,這是濱州市出臺的第一部關於溼地保護方面的制度,
  • 濰坊出臺溼地保護管理辦法
    本報訊 4月10日,山東省濰坊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濰坊市溼地保護管理辦法》,介紹《辦法》制定出臺相關情況和貫徹落實計劃。
  • 鹹陽出臺水汙染防治方案 2017年消除劣Ⅴ類水體
    鹹陽出臺水汙染防治方案 2017年消除劣Ⅴ類水體時間:2016-08-30 15:17:09來源:西部網—陝西新聞網作者:編輯:鍾瑩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 記者 李曉鵬)為科學規划水汙染防治工作,進一步改善水環境質量,日前,鹹陽市出臺《鹹陽市水汙染防治實施方案》,方案主要分為系統治水,制度建設,管理安全以及全民參與四個部分10條34款,共73項具體措施。
  • 「海岸衛士」紅樹林期待加強保護修復
    為加強紅樹林的保護修復,我國已建立並不斷完善紅樹林保護國家法律制度體系,出臺了《森林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環境保護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等多個與紅樹林保護有關的法律法規,全面強化了紅樹林保護修復工作。
  • 3部委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
    圍繞加強黨的領導、加快法律法規制度建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營造良好社會氛圍等4個方面提出相關保障措施,細化了國土空間用途管制、重大工程投入機制、發揮生態資源多重效益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以及工程組織、評估考核、宣傳引導等方面的有關要求。
  • 我國五年新增溼地面積300多萬畝 溼地保護率達50%以上
    「十三五」期間,我國採取政策、法律、科學等綜合措施,全面提升溼地保護與修復水平。五年來,新增溼地面積300多萬畝,國際重要溼地15處,國家重要溼地29處,溼地保護率達到50%以上。 「十三五」期間,我國持續強化溼地管理頂層設計,進一步完善溼地生態系統保護法律法規體系。
  • 「十三五」我國新增溼地300多萬畝 溼地保護率過半
    中國網訊(記者韓琳) 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十三五」期間,我國採取政策、法律、科學等綜合措施,統籌推進溼地保護與修復,增強溼地生態功能,維護溼地生物多樣性,全面提升溼地保護與修復水平。5年來新增溼地面積300多萬畝,國際重要溼地15處,國家重要溼地29處,溼地保護率達到50%以上。
  • ...繪就雲嶺新畫卷】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紮實推進林草生態保護修復...
    、省政府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把修復長江生態擺在首要位置,以森林、草原、溼地自然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為主線,穩生態、重保護,抓修復、推改革,強產業、促發展,努力加快推進長江經濟帶雲南林草生態保護修復,流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林草生態功能穩步提升。
  • 國家海洋局解讀《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
    2016年初,《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2016年工作要點任務書》中明確了國家海洋局牽頭負責制訂圍填海總量、自然岸線保有率控制制度方案。國家海洋局黨組對此高度重視,就如何貫徹落實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其中,《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制定從2016年2月啟動,我們組織編寫組開展了專題調研,經過諮詢研討、廣泛聽取沿海省(區、市)的意見和建議,研究起草了初稿。
  • 海洋局副局長解讀《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
    2016年初,《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2016年工作要點任務書》中明確了國家海洋局牽頭負責制訂圍填海總量、自然岸線保有率控制制度方案。國家海洋局黨組對此高度重視,就如何貫徹落實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其中,《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制定從2016年2月啟動,我們組織編寫組開展了專題調研,經過諮詢研討、廣泛聽取沿海省(區、市)的意見和建議,研究起草了初稿。
  • 廣東省近岸海域汙染防治實施方案(2018—2020 年)
    >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加快實施近岸海域汙染綜合整治,加強海洋環境監督管理,嚴守海洋生態保護紅線,切實改善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維護海洋生態安全,推動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建設美麗廣東,按照原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部委辦公廳(室)印發的《近岸海域汙染防治方案》和《廣東省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有關要求,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 廈門市出臺九條措施保護歷史文化遺產
    近日,廈門市政府辦公廳印發《廈門市歷史文化名城街區傳統村落和文物建築歷史風貌建築保護利用工作方案》,出臺九條措施加強傳統建築保護利用,要求城鄉建設中要注意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特別是各類不可移動文物、歷史風貌建築,不得大拆大建。《方案》要求建立城市更新改造中文化遺產先普查後徵收制度。
  • 《福建省溼地佔補平衡暫行管理辦法》政策解讀
    一、 制定《辦法》的目的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印發〈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的通知》(中發﹝2015﹞25號)、《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中發〔2015〕12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溼地保護修複製度方案的通知
  • 突出生態效益 包河積極探索溼地保護新模式
    溼地被稱為地球之腎,具有涵養水源、淨化水質、美化環境、調節氣候等生態功能,對於打造優質優良宜居宜業的生態高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包河區始終堅持生態優先,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高點定位,高效落實,積極探索溼地保護和管理的「包河模式」,著力繪就「水綠交織、清新明亮、城湖共融」的和美包河生態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