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溼地佔補平衡暫行管理辦法》政策解讀

2021-01-19 福州市人民政府

 

  一、 制定《辦法》的目的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印發〈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的通知》(中發﹝2015﹞25號)、《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中發〔2015〕12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溼地保護修複製度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6〕89號)和《福建省貫徹落實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方案》(閩委辦〔2017〕48號)精神,確保國家下達我省到2020年溼地面積保有量不少於87.1萬公頃等目標能夠實現,制定本《辦法》。

  二、《辦法》起草過程

  《辦法》於2017年下半年由福建省林業廳牽頭組織開始起草,2017年12月28日向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和10個省直部門徵求意見,2018年2月11日以《福建省林業廳關於上報〈福建省溼地佔補平衡管理辦法(送審稿)〉的請示》呈報省政府審定。鑑於各地、各部門的修改意見較多,省政府辦公廳農業處組織了兩次審核和修改,3月19日又將反饋意見採納情況函告相關單位。同時,4月份由林業廳領導帶隊分別與省環保廳、國土廳、水利廳、海洋漁業廳等部門溝通協調,共同商議《辦法》有關條款的修改。2018年4月26日再次再次修改形成《辦法(送審稿)》並於4月28日提交省政府專題會議研究,經由省政府分管領導和福建省溼地保護工作聯席會議的10個省直部門分管領導專題研究後,再次徵求9個設區市人民政府和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意見並吸收採納12個省直部門的意見,經修改、補充和完善,形成本《辦法》。

  三、《辦法》內容解讀

  (一)《辦法》的主要內容和明確的主要問題。

  《辦法》分為五章,共二十六條。包括制定《辦法》的依據、適用範圍、總體要求和原則;目標責任分解落實,各級政府及其主管部門職責;新增溼地儲備制度和新增溼地來源,以及異地補充溼地的方式;實施佔補平衡工作的程序和規則等。

  《辦法》明確了五個方面問題:一是為什麼要佔補平衡。我省溼地保護與利用矛盾仍較突出,溼地保護形勢依然嚴峻,溼地面積減少和功能降低的趨勢比較明顯。為確保我省到2020年溼地面積保有量不少於87.1萬公頃的目標能夠實現,需要認真貫徹執行國務院關於落實溼地面積總量管控和用地單位應當履行「先補後佔、佔補平衡」義務。二是哪些需要佔補平衡。需要佔補平衡的對象,是指經批准徵收、佔用總量管控目標範圍內具體地塊溼地並轉為其他用途,用地單位按照「先補後佔、佔補平衡」原則,恢復或重建與所佔溼地面積和質量相當的溼地。三是如何實現佔補平衡。《辦法》提出,建立新增溼地儲備制度,明確新增溼地來源,允許跨設區市異地補充溼地,明確了流轉補充溼地的方式。四是誰來佔補平衡。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溼地保護修複製度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6〕89號)規定「經批准徵收、佔用溼地並轉為其他用途的,用地單位要按照先補後佔、佔補平衡的原則,負責恢復或重建與所佔溼地面積和質量相當的溼地,確保溼地面積不減少」。即用地單位應當履行溼地佔補平衡義務。五是由誰管理佔補平衡。《辦法》提出,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和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各自負責轄區內溼地面積總量管控,落實溼地「先補後佔、佔補平衡」管理工作;以縣(市、區)為落實溼地面積總量管控和履行「先補後佔、佔補平衡」管理的基本單位。具體管理上,根據我省《條例》第六條規定「有關溼地保護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分別負責有關溼地的保護管理」,以及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福建省人民政府機構改革的實施意見》(閩委〔2009〕27號)的相關職責規定。即需要被佔用的溼地,目前主管部門是誰,誰就是「先補後佔、佔補平衡」的監督管理部門。

  (二)《辦法》主要條款解讀

  1.關於適用範圍

  第二條 溼地佔補平衡適用範圍為佔用全省溼地面積總量管控目標內具體地塊的溼地。在本省行政區域及毗鄰海域,經批准徵收、佔用總量管控目標範圍內具體地塊溼地並轉為其他用途,用地單位按照「先補後佔、佔補平衡」原則,恢復或重建與所佔溼地面積和質量相當溼地的,適用本辦法。

  依據:一是《福建省溼地保護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以及毗鄰海域從事溼地保護、管理和利用等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二是《福建省溼地保護條例》第三十三條「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擅自佔用省重要溼地和一般溼地或者改變其用途。因國家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確需佔用省重要溼地或者改變其用途的,應當經省人民政府同意,並按照佔補平衡、先補後佔的原則,在有關溼地保護主管部門就近指定的地點恢復同等面積和功能的溼地。因省以上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確需佔用一般溼地或者改變其用途的,應當經省人民政府有關溼地保護主管部門同意。」三是國辦發〔2016〕89號「(七)落實溼地面積總量管控。經批准徵收、佔用溼地並轉為其他用途的,用地單位要按照「先補後佔、佔補平衡」的原則,負責恢復或重建與所佔溼地面積和質量相當的溼地,確保溼地面積不減少。」

  2.關於「先補後佔,佔補平衡」總體要求和原則

  第三條 按照總量管控、政府主導,綜合協調、分工負責,保護優先、合理使用,屬地管理、部門落實的總體要求;遵循誰主管、誰監管,誰佔用、誰補充,誰破壞、誰修復原則;做好溼地「先補後佔、佔補平衡」工作。

  依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溼地保護修複製度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6〕89號)「(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溼地保護負總責,政府主要領導成員承擔主要責任,其他有關領導在職責範圍內承擔相應責任」「(十三)未經批准將溼地轉為其他用途的,按照『誰破壞、誰修復』的原則實施恢復和重建」。同時,參考《國務院關於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有償使用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國發〔2016〕82號)、《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中辦、國辦廳字﹝2017﹞2號)等,並結合本省溼地保護與利用的需要制定。

  3.關於職責目標分解落實

  第四條 實行省、設區市、縣三級溼地面積總量管控和落實責任目標。將全省溼地面積總量管控目標87.1萬公頃逐級分解落實到各設區市、縣(市、區),並通過溼地名錄落實到具體地塊。

  依據:《福建省溼地保護修複製度實施方案》(閩政辦〔2017〕146號)「到2020年,全省溼地面積不低於1306萬畝(不包括水稻田)。」《國家林業局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於印發〈全國溼地保護「十三五」實施規劃〉的函》(林函規字〔2017〕40號)「表1「十三五」期間溼地保有量任務表,福建87.10萬公頃。」

  結合總量管控、政府主導、屬地管理的總體要求,實行省、設區市、縣三級管控方式,將全省溼地面積總量管控目標87.1萬公頃及其職責分解落實到位。

  4.關於屬地管理原則及政府領導責任

  第五條 明確屬地管理責任。地方各級政府是落實溼地面積總量管控和「先補後佔、佔補平衡」的責任主體,要將其作為貫徹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和相關綜合決策的重要依據和前提條件,履行好溼地保護責任。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和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各自負責轄區內溼地面積總量管控職責,統籌協調本行政區域內的佔補平衡工作,對本轄區內溼地面積總量管控和「先補後佔、佔補平衡」工作負總責,確保溼地面積不減少和質量不降低。縣(市、區)人民政府各自負責本轄區內溼地面積總量管控和「先補後佔、佔補平衡」工作。

  依據:一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五十一)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實行地方黨委和政府領導成員生態文明建設一崗雙責制。」二是《福建省溼地保護修複製度方案》閩政辦〔2017〕146號)要求「將全省溼地面積總量管控目標逐級分解落實到各市、縣(區)」和(八)「負責恢復或重建與所佔溼地面積和質量相當的溼地,確保溼地面積不減少。」三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中發﹝2015﹞25號)「二十二建立溼地保護制度。將所有溼地納入保護範圍,……確定各類溼地功能,規範保護利用行為,建立溼地生態修復機制。」

  5.關於綜合協調和部門職責分工

  第六條 在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同級林業、海洋與漁業、水利、住建等部門(以下統稱溼地保護主管部門),按照下列規定履行溼地「先補後佔、佔補平衡」管理職責:(一)林業部門負責溼地「先補後佔、佔補平衡」的組織、指導、監督工作,牽頭並會同其他溼地保護主管部門,定期檢查或考核溼地面積總量管控目標的執行情況;負責省級溼地公園、溼地類型自然保護區等溼地的管理。(二)海洋與漁業部門負責海岸線向海一側職責範圍內濱海溼地的管理。(三)水利部門負責陸地江河、湖泊、河口、水庫等地表水體溼地的管理。(四)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負責城鄉規劃建設用地範圍內城市溼地公園等溼地的管理。(五)經濟和信息化部門依法依規履行鹽田溼地管理,對鹽田保護區外不適宜繼續生產食鹽的少量零星鹽田,辦理廢轉申報工作。(六)農業部門負責宜農灘涂、宜農溼地、農業生物種質資源原生境等溼地的管理。上述各部門和發改、財政、環保、國土、交通、旅遊以及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範圍內做好溼地「先補後佔、佔補平衡」相關工作。

  依據:根據《福建省溼地保護條例》「第六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具體負責溼地保護的組織、指導和監督工作。林業、海洋與漁業、水利等部門(以下統稱有關溼地保護主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分別負責有關溼地的保護管理。」《福建省溼地保護修複製度方案》閩政辦〔2017〕146號)「將全省溼地面積總量管控目標逐級分解落實到各市、縣(區)」和(八)「負責恢復或重建與所佔溼地面積和質量相當的溼地,確保溼地面積不減少。」《自然保護區條例》「第八條 國家對自然保護區實行綜合管理與分部門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自然保護區的綜合管理。國務院林業、農業、地質礦產、水利、海洋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主管有關的自然保護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自然保護區管理的部門的設置和職責,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當地具體情況確定。」等制定本條款。

  本條規定明確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對溼地「先補後佔、佔補平衡」負總責和發揮統一領導作用;明確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作為牽頭和綜合協調部門的組織、指導、監督職責;明確了林業、海洋漁業、國土、水利、住建等溼地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分工和遵循「職、權、責合一」要求,做好溼地「先補後佔、佔補平衡」的管理工作。

  6.關於新增溼地來源、儲備與使用

  第九條 新增溼地儲備,以縣(市、區)為單位建立儲備庫。新增儲備溼地由縣(市、區)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會同其他溼地保護主管部門組織溼地保護專家進行驗收。驗收合格的,縣(市、區)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建立《新增溼地驗收卡》等檔案制度;同時,以《新增溼地登記薄》形式進行登記、匯總和報備。新增溼地要及時錄入全省溼地資源信息庫,供相關部門和社會共享。

  依據:考慮我省經濟發展需要和《福建省溼地保護條例》第三十三條「因國家或省以上的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確需佔用溼地的佔補平衡問題,特地設計了「實行新增溼地儲備制度」,為履行《福建省溼地保護條例》第三十三條的佔用溼地提供解決方案。提出縣(市、區)人民政府「有計劃建設人工溼地,作為新增溼地面積納入儲備」來源。同時,指出實現溼地佔補平衡的可用於補充溼地來源,以及使用方式。

  7.關於佔用溼地的申請程序

  第十三條 申請徵收、佔用省重要溼地和一般溼地並轉為其他用途的,應當符合《福建省溼地保護條例》第三十三條規定。申請程序如下:(一)徵收、佔用省重要溼地並轉為其他用途或臨時佔用省重要溼地的,用地單位向管轄該溼地的縣級溼地保護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並經合法性審查,設區市人民政府或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溼地保護主管部門審核,由省級溼地保護主管部門提報省人民政府同意。(二)徵收、佔用一般溼地並轉為其他用途或臨時佔用一般溼地的,用地單位向該溼地所管轄的縣級溼地保護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並經合法性審查,報設區市人民政府或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溼地保護主管部門審核,由省人民政府有關溼地保護主管部門同意。

  依據:《福建省溼地保護條例》第三十三條「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擅自佔用省重要溼地和一般溼地或者改變其用途。因國家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確需佔用省重要溼地或者改變其用途的,應當經省人民政府同意,並按照佔補平衡、先補後佔的原則,在有關溼地保護主管部門就近指定的地點恢復同等面積和功能的溼地。因省以上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確需佔用一般溼地或者改變其用途的,應當經省人民政府有關溼地保護主管部門同意。」制定了申請佔用溼地,經由縣——設區市——省級主管——省政府的具體流程。

  同時,明確了臨時佔用省級重要溼地和一般溼地的申請程序,彌補了《福建省溼地保護條例》對臨用佔用溼地的模糊表述。

  8.關於臨時佔用溼地

  第十四條 臨時佔用溼地的,期限不得超過2年。臨時佔用溼地期限屆滿,佔用單位應當對所佔溼地限期進行生態修復。

  依據:國家林業局《溼地保護管理規定》第三十條第二款「臨時佔用溼地的,期限不得超過2年;臨時佔用期限屆滿,佔用單位應當對所佔溼地限期進行生態修復。」

  9.關於實施「先補後佔、佔補平衡」的方法和程序

  第十五條 申請徵收、佔用溼地並轉為其他用途的,應當提報溼地佔補平衡方案;申請臨時佔用溼地的,應當提報溼地修複方案。溼地佔補平衡方案應當明確補充溼地的溼地名稱、所在行政區域、溼地類型、溼地面積、溼地圖斑、四至範圍、矢量數據以及其他相關材料;溼地修複方案應制定明確的恢復修復措施。

  依據:根據落實溼地面積總量管控和實施「先補後佔、佔補平衡」的工作需要,本條規定「申請徵收、佔用溼地並轉為其他用途的,應當提報溼地佔補平衡方案;申請臨時佔用溼地的,應當提報溼地修複方案。」

  溼地佔補平衡方案和溼地修複方案是落實溼地面積總量管控和實施「先補後佔、佔補平衡」的抓手,是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徵收、佔用溼地的基本材料和依據。

  10.關於溼地佔補平衡方案和修複方案的論證

  第十六條 徵收、佔用溼地並轉為其他用途或臨時佔用溼地的,應當經溼地保護專家委員會論證通過。溼地保護專家委員會在論證徵收、佔用或臨時佔用溼地時,一併論證審定溼地佔補平衡方案和溼地修複方案。溼地保護專家從福建省溼地保護專家委員會專家庫中選定。

  依據:依據《福建省溼地保護條例》第三十三條第四款「確需佔用溼地或者改變其用途的,應當經溼地保護專家委員會論證通過」,為了避免用地單位在申請徵收、佔用溼地過程中需要多次論證的問題,本條作出規定「溼地保護專家在論證佔用溼地時,一併論證審定溼地佔補平衡方案和溼地修複方案」,以便優化徵收、佔用溼地的審批程序和更好地服務經濟建設需要。

  11.關於使用儲備溼地的程序和方式

  第十九條 按照本辦法第十一條規定實施異地補充溼地的,應當在溼地佔補平衡方案中說明補充溼地來源和其他相關信息。經管轄該溼地的設區市人民政府溼地保護主管部門確認,從補充溼地供給方的溼地儲備庫中核減。

  依據:本條規定是針對使用儲備溼地從而實現「先補後佔、佔補平衡」的特別條款。它與徵收、佔用溼地需要恢復或重建從而實現佔補平衡的情形不同,為此對使用儲備溼地實現佔補平衡的,在程序和規則上作出了相應規定。考慮到《辦法》第九條已規定新增儲備溼地應當組織溼地保護專家驗收並驗收合格,因此,本條規定「經管轄該溼地的設區市人民政府溼地保護主管部門確認,從補充溼地供給方的溼地儲備庫中核減」,既簡化了程序、也滿足了管理技術方面上的要求。

  12.關於用地單位未履行「先補後佔、佔補平衡」 和擅自佔用溼地的法律責任

  第二十二條 用地單位佔用經批准省重要溼地並轉為其他用途,未履行「先補後佔、佔補平衡」的,按照《福建省溼地保護條例》第五十條規定執行。擅自佔用溼地或者改變溼地用途的,按照「誰破壞、誰修復」原則實施恢復和重建,由管轄該溼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溼地保護主管部門責令限期修復,並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依據:一是《福建省溼地保護條例》「第五十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三條第二款規定,經批准佔用省重要溼地或者改變其用途,未開展恢復建設工作的,由有關溼地保護主管部門責令限期補建;逾期不補建的,溼地保護主管部門可以代為補建,所需費用由佔用溼地或者改變其用途的單位承擔,並處所需補建費用的一倍至三倍罰款。」二是《福建省溼地保護條例》第四十八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溼地保護主管部門責令限期修復,並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擅自佔用溼地或者改變溼地用途的;」三是閩政辦〔2017〕146號第(十一)條「對未經批准將溼地轉為其他用途的,按照誰破壞、誰修復的原則實施恢復和重建。」四是《行政強制執行法》第五十條「徵政機關依法作出要求當事人履行排除妨礙、恢復原狀等義務的行政決定,當事人逾期不履行,經催告仍不履行,其後果已經或者將危害交通安全、造成環境汙染或者破壞自然資源的,行政機關可以代履行,或者委託沒有利害關係的第三人代履行。」

  13.關於履行溼地總量管控和「先補後佔、佔補平衡」的工作職責追究

  第二十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和同級溼地保護主管部門應當認真履行溼地總量管控和「先補後佔、佔補平衡」的工作職責。將溼地總量管控目標責任納入本地區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制度體系進行考核。對不落實「先補後佔、佔補平衡」制度,未完成溼地總量管控目標責任的,按照《福建省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試行)》進行問責。

  依據:一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五十一)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實行地方黨委和政府領導成員生態文明建設一崗雙責制。」 二是《福建省溼地保護條例》第十一條第二款「省人民政府應當定期對設區的市、縣(市、區)溼地保護面積總量情況進行責任審計和考核。」三是閩政辦〔2017〕146號(二十一)「將溼地面積、溼地保護率、溼地生態狀況等保護成效指標納入本地區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等制度體系,建立健全獎勵機制和終身追責機制。對溼地資源造成破壞的,由相關行政執法部門將問題線索移送紀檢監察機關、組織人事部門,按照《福建省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試行)》進行問責。」

相關焦點

  • 耕地佔補平衡指標跨省交易的幾個理論問題
    目前,從中央到地方都未對耕地佔補平衡指標給出一個確切的定義,地方立法基本上都存在循環定義的邏輯錯誤,未揭示出「耕地佔補平衡指標」的基本內涵,讓人云裡霧裡《四川省建設佔用耕地易地佔補平衡管理暫行辦法》第三條規定:「本辦法所稱補充耕地指標,是指通過實施農村土地整治項目,由項目所在地的市(州)、縣(市)國土資源部門會同農業部門對補充耕地初驗合格後,經國土資源廳終驗並頒發《土地整理復墾開發項目新增耕地驗收證書
  • 終於有了法制保障,濱州市《溼地保護管理辦法》出臺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通訊員 李文娟 刁會超 記者 趙旭6月24日,濱州市政府印發《濱州市溼地保護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的通知(濱政發〔2020〕11號),明確《辦法》自2020年7月25日起實施,有效期至2025年7月24日,這是濱州市出臺的第一部關於溼地保護方面的制度,
  • 民生智庫 | 解讀《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管工作暫行辦法》
    近日,生態環境部印發行政規範性文件《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管工作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01制定《暫行辦法》的背景和目的是怎樣的?從空間範圍上講,《暫行辦法》適用於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類型上,我國正在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分類系統,涵蓋了現有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森林公園、海洋公園、溼地公園、冰川公園、草原公園、沙漠公園等。
  • 【探討】淺論生態補償、生態佔補平衡與生物多樣性補償
    「根據植被還原理論訂立法律,讓開發者承擔恢復因土地開發而被破壞的植被的責任是一種獲得利益與承擔責任相平衡的最公正和最有效的辦法。」可以看出,中國學者早期的「生態補償」概念,強調生態系統物理特性的平衡與補償,與經典的國際認識一脈相承。
  • 耕地保護和改進佔補平衡的意見
    近年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積極採取措施,強化主體責任,嚴格落實佔補平衡制度,嚴守耕地紅線,耕地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建設深入推進,耕地後備資源不斷減少,實現耕地佔補平衡、佔優補優的難度日趨加大,激勵約束機制尚不健全,耕地保護面臨多重壓力。為進一步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佔補平衡工作,現提出如下意見。
  • 政策解讀:《廣州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辦法》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及國家、省關於海綿城市建設的工作部署,全面推進廣州市海綿城市建設,結合廣州市實際情況,現就《廣州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辦法》解讀如下:一、起草過程原《廣州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暫行辦法》(穗建規字〔2017〕6號)已到期,需進行修編。
  • 濰坊出臺溼地保護管理辦法
    本報訊 4月10日,山東省濰坊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濰坊市溼地保護管理辦法》,介紹《辦法》制定出臺相關情況和貫徹落實計劃。
  • 解讀《紅河州一般溼地認定辦法》
    2017年8月10日,州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紅河州一般溼地認定辦法的通知》(紅政辦發﹝2017﹞111號),以下簡稱《辦法》。現就主要內容解讀如下:  一、出臺背景  溼地在涵養水源、淨化水質、蓄洪抗旱、調節氣候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功能,是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也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源基礎。我州面積在8公頃以上的各類溼地有35599.27公頃,其中自然溼地20637.83公頃,這些溼地發揮著各種不同的生態服務功能。
  • 中國科學院對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
    科發計字〔2010〕42號  第一條 為規範中國科學院(以下簡稱中科院)和所屬事業單位(以下簡稱研究所)對外投資及在投資企業的股權變化行為,完善對投資企業的監管,有效防範風險,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央級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使用管理暫行辦法》和《中央級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管理暫行辦法》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中國科學院經營性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
  • 《台州市市級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管理辦法》政策解讀
    政策原文>>根據《台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做好行政規範性文件政策解讀工作的通知》要求,現將市財政局印發的《台州市市級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有關政策解讀如下:一、制定背景近年來,按照黨的十九大「關於全面實施績效管理」的決策部署和預算法等要求
  • 關於《改革市管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實施辦法(暫行)》的政策解讀...
    按照省政府的《實施意見》,全省各級國資監管部門根據全省統一的政策要求結合監管企業實際,出臺具體的實施辦法。我們牽頭起草了《改革市管國有企業工決定機制實施辦法(暫行)》(以下簡稱《實施辦法》),並多次徵求人社、財政、審計等相關職能部門和市管企業的意見和建議,並報經市人社、財政聯合審定通過。
  • 《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國家海洋局印發)政策解讀
    我國首個海岸線法規出臺  近日,國家海洋局印發《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這是海洋領域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深化改革任務、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舉措,是堅持五個發展理念、推動沿海地區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為依法治海、生態管海,實現自然岸線保有率管控目標,構建科學合理的自然岸線格局提供了重要依據。
  • 《中央企業財務預算管理暫行辦法》於25日起施行
    新華社北京6月15日電(記者劉菊花、樊曦)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宣布,《中央企業財務預算管理暫行辦法》自2007年6月25日起施行。    《辦法》有七章共五十條。總則明確提出:為加強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企業的財務監督,規範企業財務預算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和國家有關財務會計制度規定,制定本辦法;企業年度財務預算編制、報告、執行與監督工作,適用本辦法。
  • 廣東東莞市發改局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建設管理暫行辦法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各有關單位:《東莞市發展和改革局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建設管理暫行辦法》業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東莞市發展和改革局2017年12月19日東莞市發展和改革局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建設管理暫行辦法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規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備案、建設、運維管理,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根據《國務院關於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 《黃山市研學旅行管理暫行辦法》頒布
    《黃山市研學旅行管理暫行辦法》頒布 2020-04-14 09:31:13   來源:黃山日報
  • 《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暫行辦法》解讀
    督導辦負責人就《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暫行辦法》答記者問    近期,教育部印發了《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暫行辦法》(以下簡稱《督導評估暫行辦法》)的通知。近日,記者就有關問題採訪了教育部督導辦負責人。    1.《督導評估暫行辦法》是在什麼背景下出臺的?
  • 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
    央廣網北京7月17日消息 據銀保監會消息,為規範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經營行為,促進網際網路貸款業務平穩健康發展,銀保監會制定了《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下稱《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20年5月9日—6月9日,銀保監會就《辦法》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金融機構、行業自律組織、專家學者和社會公眾給予了廣泛關注。
  • 工信部起草《民用無人機無線電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
    【環球網無人機綜合報導】工業和信息化部無線電管理局9月28日消息,為加強民用無人機無線電管理相關工作,有效維護空中電波秩序,工業和信息化部無線電管理局組織起草了《民用無人機無線電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
  •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就《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管工作暫行辦法...
    近日,生態環境部印發行政規範性文件《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管工作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就《暫行辦法》起草的背景目的、起草過程和原則、主要思路、具體制度和實施等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問:請問制定《暫行辦法》的背景和目的是怎樣的?
  • 關於《河北省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命名與管理暫行辦法》起草說明
    《河北省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命名與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是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命名與管理工作的基本制度,是我省非遺保護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辦法》的施行,對於深入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稱非遺)區域性整體保護,加強規範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命名與管理工作,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效保護傳承具有重要意義。一、起草背景2019年3月1日,《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正式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