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有了法制保障,濱州市《溼地保護管理辦法》出臺

2021-01-09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通訊員 李文娟 刁會超 記者 趙旭

6月24日,濱州市政府印發《濱州市溼地保護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的通知(濱政發〔2020〕11號),明確《辦法》自2020年7月25日起實施,有效期至2025年7月24日,這是濱州市出臺的第一部關於溼地保護方面的制度,自此全市溼地保護工作有了法制保障。

據了解,濱州市現有溼地面積17.63萬公頃,佔全市國土面積18.67%,居全省第4位,為全省7個溼地面積超過10萬公頃的市之一。近年來,濱州市陸續建立了國家級溼地公園4處,省級溼地公園13處,溼地類自然保護區2處。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在溼地保護與恢復工作中存在很多矛盾和問題,如水資源短缺與水質惡化、侵佔溼地的現象時有發生、溼地形態破碎化、溼地保護體系不健全、資金投入不足、科技水平不高,造成溼地面積萎縮、生態承載力下降。因此出臺《濱州市溼地保護管理辦法》,加強溼地保護管理勢在必行。

該《辦法》廣泛參考了外省、市的經驗,針對濱州市目前溼地保護管理體制不暢、保護制度不健全、監管手段不足的現狀,從溼地保護體制機制、規劃和認定、保護利用、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方面進行了規範,總共分為五章,三十八條,包括總則、規劃和認定、保護和利用、監督管理、其它五部分。第一章總則部分,主要是提出了建立政府主導、有關部門參與的溼地保護協調機制,協調解決溼地管護責任單位、經費保障、溼地保護利用等方面的重大問題。明確自然資源和林業主管部門牽頭、水利、海漁、生態環境等部門分工負責的溼地保護管理體制,細化職責分工、壓實部門責任。第二章規劃和認定部分,各級林業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編制本行政區域的溼地保護規劃,並依法劃定溼地保護紅線。規定了市重要溼地的認定標準,全市溼地實行名錄製管理,列入名錄的溼地要明確名稱、類型、保護級別、管理責任單位、保護範圍和界限,根據溼地調查結果和溼地動態監測數據對溼地名錄動態管理。第三章保護和利用部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命名、掛牌溼地公園,對列入名錄的溼地,嚴格用途管制,規範管理,建設項目應當不佔或者少佔溼地,經批准確需徵收、佔用溼地並轉為其他用途的,用地單位應當按照「先補後佔、佔補平衡」的原則,依法辦理相關手續。凡列入國家重要溼地以及位於自然保護區內的自然溼地禁止開墾、佔用或者改變用途。加大溼地保護力度,對單位和個人在溼地內的活動做出了限制規定。因建設公益性設施或者從事與溼地保護管理有關的活動,需要臨時佔用溼地的,佔用單位應當徵求自然資源和林業主管部門的意見,並向自然資源和林業主管部門提交溼地臨時佔用方案。臨時佔用溼地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二年。佔用期滿,佔用單位應當對所佔溼地限期進行生態修復。第四章監督管理部分,提出溼地保護範圍內的違法活動,各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責,依法做好查處,對不屬於其職責範圍的,應當及時告知有關部門予以查處。對納入名錄的溼地,各級政府應當確定管護責任單位,管護責任單位應該依法履行好職責。第五章其它部分,強化溼地管護責任單位的職責,對違反《辦法》中規定的行為,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章,作出處罰標準。

《辦法》理順了溼地保護體制機制,確立了政府主導、部門參與的溼地保護協調機制,協調解決溼地管護責任單位、溼地保護利用、經費保障等方面的重大問題,明確自然資源規劃(林業)部門牽頭、水利、海漁、生態環境等部門分工負責的溼地保護管理體制,理清了主體責任;完善了溼地分級保護體系,明確溼地管護責任單位的職責來加強溼地日常管理,並在立法權限內創設了罰款的處罰,強化溼地保護利用中的違法責任。規定了市重要溼地、縣(市、區)重要溼地和一般溼地的認定標準和程序,建立起了省級以下各級溼地認定和公布制度,合理的劃分了管理事權,完善了濱州市溼地分級保護體系;明確了管護責任單位職責,並從溼地保護工作需要的實際出發,在徵求管護責任單位意見的基礎上,規定了八項職責,規範了管護責任單位相關工作的開展,這就形成了市、縣市區、鎮(街道)、管護責任單位四級網格化責任體系,層層壓實責任,確保溼地保護工作落到實處。

下一步,濱州市將以《濱州市溼地保護管理辦法》的出臺為契機,推動全市溼地保護法治化、規範化。一是建立溼地規劃和保護紅線制度。各級自然資源規劃(林業)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編制本行政區域的溼地保護規劃,明確保護目標和保障措施。通過規劃依法劃定溼地保護紅線,劃分禁止和限制開發區域範圍,納入溼地生態紅線範圍的溼地,禁止佔用、徵收或者改變用途。二是建立溼地認定和保護名錄製度。全市溼地實行名錄管理,對列入名錄的溼地應當明確名稱、類型、保護級別、管理責任單位、保護範圍和界限。名錄根據溼地調查和動態監測結果實行動態管理,對目錄及時進行調整。對納入名錄的溼地,由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屬開發區管委會確定管護責任單位,管護責任單位要按照規定做好溼地保護工作。三是依法保護溼地,強化監管。嚴格按照《濱州市溼地保護管理辦法》的規定,依法開展溼地保護管理,不斷加強對溼地的監管,建立溼地執法協調機制,嚴控各類開發佔用溼地行為。四是強化宣傳引導。各地自然資源規劃(林業)部門將做好《辦法》的解釋工作,加大溼地保護工作的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廣泛深入地開展溼地保護全民宣傳教育,不斷增強公眾保護溼地的責任意識和參與意識,努力形成全社會保護溼地的良好氛圍。

相關焦點

  • 濰坊出臺溼地保護管理辦法
    本報訊 4月10日,山東省濰坊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濰坊市溼地保護管理辦法》,介紹《辦法》制定出臺相關情況和貫徹落實計劃。
  • 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出臺:分類保護 嚴格紅線管理
    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出臺:分類保護 嚴格紅線管理 2017-03今天,《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正式出臺,將對海岸線實行分類保護,嚴格紅線管理。  《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明確了對海岸線實行分類保護。根據海岸線自然資源條件和開發程度,將海岸線分為嚴格保護、限制開發和優化利用三類,並提出了分類管控要求。為全面落實大陸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於35%的管控目標,省級海洋主管部門制定本省自然岸線保護與利用的管控年度計劃,並將任務分解到市、縣。
  • 解讀《紅河州一般溼地認定辦法》
    現就主要內容解讀如下:  一、出臺背景  溼地在涵養水源、淨化水質、蓄洪抗旱、調節氣候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功能,是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也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源基礎。我州面積在8公頃以上的各類溼地有35599.27公頃,其中自然溼地20637.83公頃,這些溼地發揮著各種不同的生態服務功能。
  • 國家海洋局就《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答問
    近日,《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發布,填補了我國海岸線專門性政策法規文件的空白。辦法的出臺有什麼背景?將為「護海」「用海」「治海」帶來哪些改變?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了國家海洋局副局長石青峰。  記者:我國當前利用海岸線的情況如何?為什麼會出臺這部《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
  • 國家海洋局解讀《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
    原標題:國家海洋局副局長石青峰解讀《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  近日,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國家海洋局印發了《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明確了當前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的主要任務,提出了海洋管理工作的新舉措、新要求。本報記者日前就有關問題採訪了國家海洋局副局長石青峰。
  • 海洋局副局長解讀《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
    國家海洋局副局長石青峰解讀《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近日,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國家海洋局印發了《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明確了當前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的主要任務,提出了海洋管理工作的新舉措、新要求。
  • 濰坊溼地保護有了「硬槓槓」
    4月10日,濰坊市政府法制辦與濰坊市林業局共同召開新聞發布會,就《濰坊市溼地保護管理辦法》做出專業、權威的解讀。記者了解到,在《辦法》出臺之前,濰坊市一部分溼地沒有管護責任單位,出現了管理真空,有管護單位的由於沒有明確具體職責,溼地管護責任單位開展工作無章可循,作用難以發揮;同時,溼地分級保護體系不健全,省級以下重要溼地和一般溼地認定和公布制度尚未建立,缺乏認定的標準、條件、程序、保護措施,認定工作難以開展。
  • 20條意見,牽萬千人心,海洋生態保護修復資金管理辦法發布
    摘要:近日,財政部印發《海洋生態保護修復資金管理辦法》(財資環〔2020〕24號),對保護修復資金實施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開展績效自評和重點績效評價,加強績效評價結果反饋應用,並建立保護修復資金考核獎懲機制。
  • 風雲衛星國際用戶應急保障管理辦法出臺 規範應急保障機制管理 促進防災減災國際服務
    來源:中國氣象新聞網中國氣象報記者王亮報導 通訊員龐晶 鹹迪報導9月7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為進一步規範風雲衛星國際用戶防災減災應急保障機制的管理,加強對風雲衛星國際用戶防災減災應急需求的支持,《風雲衛星國際用戶防災減災應急保障機制運行管理辦法
  • 我國將從六個方面採取更有針對性措施 加強溼地保護管理
    張永利: 最近十年,黨和政府更加重視溼地保護工作,國務院批准了2002—2030年的全國溼地保護工程規劃,專門下發了加強溼地保護管理的通知。連續幾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和政府工作報告都對溼地保護提出了具體要求。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擴大森林、湖泊、溼地面積。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叮囑,要嚴格保護溼地。
  • 從四個方面加強溼地保護管理
    本報訊 9月28日,貴州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了《省人民政府關於全省溼地保護工作情況的報告》。代表們建議,從四個方面加強全省溼地保護。        這四個方面的建議是: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參與溼地保護;加快立法進程,爭取《貴州省溼地保護條例》早日出臺實施;加強規劃引領,對溼地實行分類指導和管理,積極恢復溼地生態系統和功能;加大監督力度,各級人大特別要加大對地方政府溼地保護工作具體落實情況的監督。
  • 《福建省溼地佔補平衡暫行管理辦法》政策解讀
    五是由誰管理佔補平衡。《辦法》提出,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和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各自負責轄區內溼地面積總量管控,落實溼地「先補後佔、佔補平衡」管理工作;以縣(市、區)為落實溼地面積總量管控和履行「先補後佔、佔補平衡」管理的基本單位。
  • 中國溼地資源保護情況
    二是溼地總量大,人均資源少,我國溼地率遠低於世界8.6%的平均水平,人均佔有溼地僅有0.04公頃,僅為世界人均佔有水平的五分之一。三是分布廣、區域差異顯著。四是保護力度大,管理體系日益完善。五是資源利用多樣,利用壓力大。  中國加強了溼地資源的恢復和保護。
  • 黑龍江形成全國最大省級溼地保護管理體系
    6月10日是第五個黑龍江溼地日,今年溼地日的主題是「溼地與城市和諧共生」。來自省林業和草原局消息,截至目前,我省已有國際溼地城市1個,全球僅有18個城市獲此殊榮;國際重要溼地9處,數量位居全國首位;溼地類型自然保護區113處;溼地公園78處,形成了全國最大的省級溼地保護管理體系。
  • 國家海洋局印發《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部署,《辦法》緊緊圍繞建設海洋強國的總目標,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堅持問題導向,明確當前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的主要任務,在管理體制上強化了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的統籌協調,在管理方式上確立了以自然岸線保有率目標為核心的倒逼機制,在管理手段上引入了海洋督察和區域限批措施,提出了海洋管理工作的新舉措、新要求。
  • 《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出臺
    央視網消息:《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31日出臺,明確規定將海岸線分為嚴格保護、限制開發和優化利用三類。將嚴格保護岸線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管理。嚴格限制建設項目佔用自然岸線。不能滿足自然岸線保有率管控目標和要求的圍填海項目用海不予批准。
  • 八部委出臺措施 落實溼地保護修複製度方案
    我國溼地保護現狀如何,面臨哪些問題,如何做好溼地保護?記者採訪了有關部門負責人和專家。  溼地資源質量尚可,但利用強度遠高於其他生態系統  溼地被稱為「地球之腎」,是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帶有靜止或流動水體的成片淺水區,還包括在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水域,包括湖泊、沼澤、灘地等,其最明顯的標誌是有水的存在。
  • 溼地保護——劍湖溼地
    溼地作為一種土地資源,它不僅可以為作為水源供給農業、工業和周圍居民的日常生活,其在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改善環境汙染方面也有卓越成效。另外,溼地在維護生物多樣性方面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因此溼地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正因如此,保護好溼地對於保護好生物多樣性,完整生物鏈有著重要意義。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溼地保護管理的通知
    多年來,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在溼地保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我國已有約40%的自然溼地被納入自然保護區得到保護。但由於長期以來人們對溼地生態價值認識不足,加上保護管理能力薄弱,很多地方仍在大量開墾圍墾和隨意侵佔溼地,特別是近兩年一些地方出現了把大量溼地轉為建設用地的錯誤傾向。
  • 三海保護管理條例實施辦法政策解讀
    5月6日,州委書記姚國華主持召開八屆州委常委會第140次會議,要求:「抓緊制定《三海保護管理條例實施辦法》,推動『三海』保護管理工作取得實效。」5月12日,州委辦公室印發《州委常委會會議議定事項督辦通知》,要求2020年12月31日前出臺《三海保護管理條例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