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從六個方面採取更有針對性措施 加強溼地保護管理

2020-11-30 中國政府網

    新聞辦於2014年1月13日(星期一)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家林業局介紹第二次全國溼地資源調查結果等方面情況,並答記者問。

    張永利: 最近十年,黨和政府更加重視溼地保護工作,國務院批准了2002—2030年的全國溼地保護工程規劃,專門下發了加強溼地保護管理的通知。連續幾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和政府工作報告都對溼地保護提出了具體要求。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擴大森林、湖泊、溼地面積。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叮囑,要嚴格保護溼地。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也要求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十年來,國家林業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政府,在溼地保護管理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到目前為止,我們指定國際重要溼地46塊,建立溼地自然保護區577處,建立溼地公園468處。我國的溼地保護率也由上一次調查時的30.49%提高到現在的43.51%。中央和地方溼地保護管理機構得以完善,生態系統功能作用不斷受到重視,全民的溼地保護意識進一步增強,有18個省、市、自治區出臺了省一級的溼地保護條例,一些地方還把溼地保護納入地方黨政領導的政績考核。這些都是積極的方面,也是我們進一步做好工作的重要基礎。

    下一步,我們將根據這次調查掌握的情況,從以下六個大的方面採取更有針對性、力度更大的措施,加強溼地保護管理。

    一、從宏觀引導方面完善溼地保護規劃。按照我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要求,進一步修訂完善2002—2030年全國溼地保護工程規劃,制訂更有針對性的、分階段實施的工程實施規劃,並認真抓好落實。

    二、突出用制度管人、管事,推進溼地保護的制度建設。按照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總體要求,有計劃地、逐步地建立包括自然溼地保護制度、退化溼地恢復制度、溼地生態效應補償制度、溼地保護紅線制度、溼地生態系統評價制度、溼地生態系統功能動態監測和預警制度等一系列重要制度,使溼地保護形成較為完整的制度框架。

    三、強化依法「治溼」,制訂出臺全國溼地保護條例。雖然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中有一些有關溼地保護的內容,但多數都是針對溼地保護的單一元素設置的,零碎、分散,其完整性、系統性、針對性和操作性都遠遠跟不上工作發展的需要。特別是溼地資源調查監測、溼地佔用徵用的監督管理、各種破壞行為的處罰等,包括怎樣更好地履行國際公約,都缺乏一些更明確的、更有操作性的、更管用的條款和規定,所以很有必要從國家層面出臺一部專門針對溼地保護的行政法規。這樣一方面可以使我們把溼地作為一個獨立的、完整的、重要的生態系統,從加強整體保護的角度做出規定,規範行為;另一方面,也有利於我們各個部門形成合力,更好地履行國際公約。

    四、著眼溼地生態系統功能的提升,實施溼地生態修復工程。對那些功能退化的沼澤、河流、湖泊、濱海溼地等,通過採取植被恢復、鳥類棲息地恢復、生態補水、汙染防治等系列手段,進行綜合治理,恢復和提升溼地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

    五、強調科學「管溼」,提升溼地保護管理的科技支撐水平。重點針對溼地保護模式、溼地退化機理及修復關鍵技術,以及科學合理利用溼地的模式等重要問題,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提高整個溼地保護管理工作的科學化水平。

    六、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溼地保護意識,促使大家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在全社會形成珍視溼地、愛護溼地、保護溼地,支持做好溼地保護工作的良好社會氛圍。

相關焦點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溼地保護管理的通知
    多年來,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在溼地保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我國已有約40%的自然溼地被納入自然保護區得到保護。但由於長期以來人們對溼地生態價值認識不足,加上保護管理能力薄弱,很多地方仍在大量開墾圍墾和隨意侵佔溼地,特別是近兩年一些地方出現了把大量溼地轉為建設用地的錯誤傾向。
  • 從四個方面加強溼地保護管理
    本報訊 9月28日,貴州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了《省人民政府關於全省溼地保護工作情況的報告》。代表們建議,從四個方面加強全省溼地保護。        這四個方面的建議是: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參與溼地保護;加快立法進程,爭取《貴州省溼地保護條例》早日出臺實施;加強規劃引領,對溼地實行分類指導和管理,積極恢復溼地生態系統和功能;加大監督力度,各級人大特別要加大對地方政府溼地保護工作具體落實情況的監督。
  • 福州市五項舉措加強溼地保護管理工作
    原標題:福州市五項舉措加強溼地保護管理工作   福建省福州市高度重視溼地保護管理工作,日前採取五項措施對溼地加以保護:一是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溼地保護管理的通知》要求,結合福州市生態功能區劃,嚴格審批涉及向自然溼地區域排汙或改變溼地自然狀態、以及佔用自然溼地的建設項目,爭取做到建設項目工程不佔或者少佔溼地
  • 商都縣採取有效措施保護察汗淖爾溼地
    為此,商都縣採取各種有效措施,對察汗淖爾溼地進一步加強保護與管理。商都縣成立察汗淖爾溼地水生態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召開專題會議,部署各項具體工作。商都縣將察汗淖爾區域向自治區林草局申報為自治區級溼地公園,公園劃分為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和合理利用區,並由烏蘭察布市林草局委託南京大學常熟生態研究院對察汗淖爾溼地公園進行規劃,現在《商都察汗淖爾溼地公園總體規劃》已編制完畢。
  • 遼寧省海洋與漁業廳採取措施加強海洋環境保護
    遼寧省海洋與漁業廳高度重視,15日,廳長何煥秋召開廳長辦公會議,組織專題學習劉賜貴局長講話精神,研究落實海洋生態環境監管保護措施,部署當前具體的推進措施和辦法。一、加強能力建設,提高監測監控質量一是紮實推進近岸海域海洋生態環境監測和評價。
  • 我國溼地生態系統現狀堪憂 美麗溼地亟須法律保護
    那麼,我國有哪些溼地保護的法律法規?為什麼溼地保護效果不佳?國外有哪些保護措施可以借鑑?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張西峰、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檢察院檢察官馬濤。溼地生態系統含有多樣的動植物群落、瀕危物種等,為科學研究提供了難得的研究對象和試驗基地。此外,溼地還是地球上最美的自然景觀之一,例如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溼地名錄」的扎龍溼地生態保護區,被譽為鳥和水禽的「天然樂園」。  我國溼地保護方面有何不足  然而,目前我國溼地面積正不斷減少。
  • 「地球之腎」需進「補」 保護溼地有措施
    今年2月2日是第11個「世界溼地日」,溼地被譽為「地球之腎」。    「已認知的或未被認知的,溼地的作用很多。」溼地研究專家、北京師範大學環境學院院長楊志峰教授和副院長崔保山教授認為,首先,溼地能調節區域氣候。溼地的蒸騰作用可保持當地的溼度和降雨量,通過誘發降雨和增加地下水,具有調節地方小氣候的功能。其次,溼地具有調蓄洪水,防止自然災害的功能。
  • 加強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
    《辦法》的出臺,對建設海洋生態文明和促進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加強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事關國家海洋生態安全。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下決心採取措施,全力遏制海洋生態環境不斷惡化趨勢,讓我國海洋生態環境有一個明顯改觀。」海岸線作為海洋與陸地交界的過渡帶,是自然生態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
  • 八部委出臺措施 落實溼地保護修複製度方案
    我國溼地保護現狀如何,面臨哪些問題,如何做好溼地保護?記者採訪了有關部門負責人和專家。  溼地資源質量尚可,但利用強度遠高於其他生態系統  溼地被稱為「地球之腎」,是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帶有靜止或流動水體的成片淺水區,還包括在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水域,包括湖泊、沼澤、灘地等,其最明顯的標誌是有水的存在。
  • 濰坊出臺溼地保護管理辦法
    《濰坊市溼地保護管理辦法》將自2018年7月1日起施行。這是濰坊市有立法權以來出臺的首部實體性政府規章。  《辦法》理順了溼地保護體制機制,明確了管護責任單位職責。通過確立政府主導、部門參與的溼地保護協調機制,協調解決溼地管護責任單位、溼地保護利用、經費保障等方面的重大問題。明確林業部門牽頭、三部門(水利、海漁、城管)分頭組織、分工負責的溼地保護管理體制。
  • 《廣東省溼地保護條例》發布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溼地保護、利用及相關管理活動。本條例所稱溼地,是指天然的或者人工的,永久或者間歇性的沼澤地、泥炭地、水域地帶,帶有靜止或者流動、淡水或者半鹹水及鹹水水體,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六米的海域。水田的保護、利用及相關管理活動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執行。
  • 關於中國溼地保護的思考
    沒有健康完整的溼地,就不會有良好的水生態環境,保護溼地是保護水生態環境的重要內容和有力措施,保護水生態環境是保護溼地的前提和保證,溼地的破壞和喪失,將直接影響水生態環境,水生態環境的惡化,直接威脅溼地的安全,健康的溼地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 我國55%的紅樹林溼地被納入保護範圍 遠高於世界25%的平均水平
    我國55%的紅樹林溼地被納入保護範圍 遠高於世界25%的平均水平 來源:工人日報 • 2020-06-09 11:26:34
  • 終於有了法制保障,濱州市《溼地保護管理辦法》出臺
    自此全市溼地保護工作有了法制保障。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在溼地保護與恢復工作中存在很多矛盾和問題,如水資源短缺與水質惡化、侵佔溼地的現象時有發生、溼地形態破碎化、溼地保護體系不健全、資金投入不足、科技水平不高,造成溼地面積萎縮、生態承載力下降。因此出臺《濱州市溼地保護管理辦法》,加強溼地保護管理勢在必行。
  • 西藏將採取措施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不利影響
    為此,西藏將採取多種措施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各種影響和挑戰。    近期,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轉發了自治區發改委和氣象局發布的《關於西藏自治區應對氣候變化方案的通知》。    為此,西藏將從增強適應氣候變化能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加強科學研究與技術引進、提高公眾氣候變化意識和加強管理水平等四個方面,在農牧業、水資源、自然生態系統、工業和風險管理以及旅遊業等重點領域採取措施,應對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和挑戰。
  • 保護森林和溼地 維護國家生態安全
    有科學家斷言,假如森林和溼地從地球上消失,全球90%的淡水將流入大海,陸地90%的生物將滅絕,生物固氮、生物放氧將分別減少90%和60%,同時將產生溫室效應等一系列生態問題,生態平衡就無法維持。因此,保護好溼地和森林,是關係到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根本問題,也是黨和國家賦予林業的重大歷史使命。
  • 福建省林業廳廳長陳則生:把保護和恢復溼地作為第一要務
    省林業廳廳長陳則生表示,將切實履行林業部門在溼地保護方面「組織、指導、監督」的職能,堅持保護優先、科學修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從五個方面加強溼地保護與恢復: 第一,把改善生態改善民生作為溼地保護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人為本,大力弘揚「保護溼地、生態惠民」的理念,發揮溼地在改善生態和改善民生中的多種作用,讓人民群眾充分享受溼地保護成果。
  • 「海岸衛士」紅樹林期待加強保護修復
    隨著近20年來各地保護意識加強,保護修復力度的加大,2019年我國紅樹林面積增加到約2.9萬公頃。雖然近20年來我國紅樹林面積穩中有升,紅樹林生態狀況有所改善,但我國紅樹林生態系統依然面臨著不少威脅。四是區域整體保護協調不夠。部分生態區位重要的紅樹林分布區還未納入自然保護地範圍,紅樹林整體保護協調機制尚不健全;紅樹林保護修復與地方相關規劃銜接不夠。五是保護監管能力還比較薄弱。作為溼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法律還沒有對紅樹林保護作出有針對性的專門規定。現有紅樹林自然保護地存在機構不健全、專業人才缺乏等問題,保護效率不高;自然保護地外的紅樹林存在管理主體不明確、職責不清晰等問題。
  • 山西省司法廳對《山西省溼地保護條例(草案)》(徵求意見稿)徵求...
    第四條【保護原則】溼地保護應當遵循系統保護、生態優先、科學修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第五條【政府職責】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溼地保護工作的領導,建立溼地保護綜合協調機制,將溼地保護修復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
  • 溼地保護重要舉措 遼寧溼地保護機構成立
    把溼地保護作為生態保護的重要任務    近日,省溼地保護中心在遼陽市掛牌成立。這是繼2007年10月1日《遼寧省溼地保護條例》實施之後,我省溼地保護工作實施的又一重要舉措。     據介紹,溼地保護中心的成立,標誌著全省溼地保護體系建設有了一個新的起點,並將在全省今後的溼地保護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