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描繪多彩生態畫卷 環境質量持續改善_要聞_中國環境

2020-11-23 中國環境報

  監測數據顯示,截至8月31日,長江幹流重慶段水質總體為優,納入國家考核的42個斷面水質達到Ⅲ類以上的比例為97.6%,同比提高4.7個百分點,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全市水環境質量持續保持穩定;重慶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21天,同比增加16天。

  九月的山城暑熱稍減,秋意漸濃,人們紛紛走出家門,置身於碧水、藍天、翠綠組成的多彩畫卷中。

  漁場綠色轉型,璧南河水變清

  在重慶市璧山區市民的記憶中,璧南河曾經像一條綠色絲帶,串連起沿岸的一片片生態溼地,滋養著兩岸的百姓。直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璧南河被周邊汙染企業、養殖場、生活汙水一步步吞噬,美麗風景不再,往日的清水河變成了臭水溝。「買根毛筆,搞不好蘸著河水都能寫字了。」市民的調侃中,透露出對河水受汙染的痛心和無奈。

  重慶江津區長衝漁場,是璧南河水汙染的「元兇」之一。這座擁有600多畝魚池的熱帶魚良種場,曾因「溫泉養魚」名噪一時。然而,養魚的溫泉水在流出漁場後,卻成了璧南河一個主要的汙染源。由於上遊水質較差,汙染負荷高,再加上高密度投餌養殖、不達標尾水排放,以及隨雨水不斷衝刷入河的農藥、化肥、生活垃圾,讓璧南河入水口水質一度停留在劣Ⅴ類。人工養殖的魚兒在溫泉中優哉遊哉,沿岸群眾賴以生存的水環境卻遭受著破壞,這顯然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目標導向背道而馳。

  為確保璧南河入水口水質穩定達標,還沿岸群眾一條記憶中的璧南河,在市、區各級各部門的強力推動下,長衝漁場通過實施水資源有償、節約、環保使用等管理制度,開展漁場和河道清淤治理,限期取締所有高密度飼料養殖,規劃打造長衝鄉村休閒旅遊示範點等生態綜合治理措施,完成了600餘畝魚池全部退漁和當地群眾轉產不減收這似乎「不可能的任務」,長衝漁場的出水口水質也自2019年10月提升到Ⅱ類後,一直保持在穩定水平。

  在重慶,走上綠色轉型康莊大道的不止一個長衝漁場,靠著水汙染治理重獲新生的也不只有一條璧南河。2019年,重慶國家考核斷面水質達到Ⅲ類及以上比例為97.6%,優於年度目標7.1個百分點,在2019年度「水十條」評估排名中,重慶位居全國首位。

  超低排放改造,老電廠重煥新生

  在讓「一江碧水向東流」逐步成為現實的同時,重慶也在為了擁有更好的空氣品質努力攻堅。

  背倚青山、頭頂藍天,一排排行道樹鬱鬱蔥蔥,一棟棟廠房綠樹環繞,如果不是高聳的煙囪冒著白煙,還真讓人難以把這花園一樣的地方和燃煤電廠聯繫起來。

  提起燃煤電廠,許多人的腦海中就會浮現一幅濃煙滾滾直衝天際、灰塵瀰漫遮天蔽日的畫面。「電廠運行也有十來年啦,雖說承擔起了開州區重要的煤電傳輸任務,但以前確實汙染大……」國家電投集團重慶白鶴電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白鶴電廠)電力安全環保部主任王挺回憶道:「那時候工人一天到晚身上都是煤煙子,下了班去洗個澡,黑水順著身體淌。風一吹,煙塵飄散得到處都是,附近的居民洗了衣服都不敢放在外面晾。」

  2015年12月,原環境保護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三部委聯合發布《關於印發〈全面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工作方案〉的通知》,加快現役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步伐。翌年3月,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就將白鶴電廠1號、2號機組列入2018年、2019年超低排放改造任務中。

  為了突破轉型發展瓶頸,白鶴電廠通過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將機組原單一發電生產方式轉向熱電聯產。2019年6月,白鶴電廠1號機組超低排放改造項目通過驗收。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482噸、氮氧化物339噸、煙塵73噸。通過超低排放改造,過去黑煙籠罩的廠區變成了如今的花園工廠,打破了人們對於燃煤電廠的固有印象。

  白鶴電廠的綠色轉型,成為更多同類型企業的榜樣和標杆。截至今年8月底,重慶已完成華能重慶珞璜電廠、國家電投重慶合川電廠、大唐國際石柱電廠、國電恆泰重慶電廠、白鶴電廠、中機龍橋熱電廠、華能奉節電廠、重慶松藻電力等8家企業21臺機組802萬千瓦的改造任務。預計每年能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約2.1萬噸,氮氧化物約1.4萬噸,煙塵約0.3萬噸。

  廢棄農膜回收,變廢為寶助增收

  「莊稼生長靠紮根,廢膜影響根不深……」眼下正值秋收,綦江區永新鎮供銷社農膜回收點門口的宣傳欄前,就停了不少農用車。附近的村民們進進出出,忙著把自家的廢棄農膜從車上卸下來,而回收點內,廢棄的棚膜和地膜已經堆得滿滿當當。

  「過去,農民普遍不知道廢棄農膜的危害。」永新鎮供銷社相關負責人說,在建立專門的廢棄農膜回收點後,綦江區發放了廢棄農膜回收倡議書,編制了廢棄農膜回收順口溜,對廢棄農膜的危害進行了廣泛宣傳。如今,已有不少農民主動拿著廢棄農膜來回收網點銷售。

  「一百、兩百、三百……」回收點門前,村民母世容靠在農用車上,數著手裡嶄新的鈔票。秋收期間,母世容把地裡的廢棄農膜收集到一起,往回收點運了4趟,賣了1192元,賺了一筆不小的「外快」。而在綦江區的合民鑫再生資源有限公司加工車間裡,這些廢舊農膜被粉碎、清洗後,通過熱融、擠出,變成了再生塑料顆粒,用來加工塑料板凳、警示筒等塑料製品,實現了變廢為寶。

  近年來,重慶市不斷健全廢舊農膜回收機制。據統計,重慶已建成鄉鎮回收網點1130個、村級回收網點1096個、農膜分揀貯運中心35個,確定了39家回收企業和18家加工企業,負責全市廢舊農膜回收、加工處置任務,全市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網絡體系已基本形成。更多像母世容一樣的農民已經加入回收廢棄農膜的行列。

  廢棄農膜回收,只是重慶推進淨土保衛戰的舉措之一。據了解,在加強建設用地風險管控和修複方面,重慶市建立了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製度,將104塊汙染地塊動態更新至名錄。在農用地方面,重慶市已完成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任務量的95%以上。

  此外,全市27個尾礦庫已完成26個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編制、25個汙染防治方案編制,基本完成23個尾礦庫環境整治,未發生因尾礦庫引發的重特大突發環境事件。

相關焦點

  •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這是黨中央深刻把握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及生態環境保護形勢,著眼美麗中國建設目標,立足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準確把握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的重要意義、重點任務和主要措施,堅決抓好貫徹落實。
  • 孫金龍: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持續改善環境質量。這是黨中央深刻把握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及生態環境保護形勢,著眼美麗中國建設目標,立足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
  • 生態文明,描繪美麗畫卷(人民觀點)
    「十三五」時期是迄今為止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最好的5年我國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不久前,生態環境部公布了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名單,87個市縣入選。
  • 全球生態環境產業要聞
    賦能生態,智贏未來!第十四屆中國環保展將在廣州·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盛大召開!展覽面積48000㎡,專業觀眾43000+,參展企業770+,論壇40+,全國省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蒞臨,龍頭企業匯聚,水、大氣、固廢、修復等生態環境領域全產業鏈展示;採購商雲集,市政、工業、農村環境治理全覆蓋。
  • 生態環境好鳥兒最知道 ——我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引來眾多鳥類棲息
    白鷺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它們對生長環境要求很高,需要水質好、空氣好、食物豐富的優質環境,被世界環保組織稱為「空氣和水質狀況的監測鳥」,有它們在的地方,空氣清新,環境優美。近年來,我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強化山水林田湖系統治理,嚴格落實河長制,通過加強河湖水環境管護、實施河道環境整治等多項措施,全面整治區域水環境,水庫、河流水質連續提升,溼地水環境水生態質量不斷提升,逐步呈現出一幅「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生態」的美麗景觀藍圖,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吸引了眾多鳥類前來栖息安家。
  • 《2019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發布 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顯示,去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環境空氣品質改善成果進一步鞏固,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海洋環境狀況穩中向好,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生態系統格局整體穩定,核與輻射安全有效保障。
  • 泰安: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原標題:泰安: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新華社播髮長篇通訊肯定學思踐行全會精神泰安做法新華社日前播髮長篇通訊《贏向未來——來自齊魯大地上的學思踐行》,介紹新華社記者行走齊魯大地,觀察山東各界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落實新發展理念
  • 高臺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讓候鳥變留鳥
    高臺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讓候鳥變留鳥每日甘肅網1月6日訊 據張掖日報高臺報導(記者段海)雖然是數九寒天,但在高臺黑河溼地,成群結隊的天鵝、白鷺等珍稀鳥類棲息覓食、引頸高歌,展現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畫卷。
  • 「輝煌「十三五」 奮進奔小康」全區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百姓...
    「十三五」時期,我區緊緊圍繞「安全、潔淨、生態、優美、為民」全市水務工作五大發展目標,牢牢把握「轉觀念、抓統籌、補短板、強監管」工作思路,按照「潔淨龍鄉 水潤雄安」中長期戰略,經過5年的發展,在「管水、潔水、保水」上持續深入發力,在多個方面取得較好成果,為「一區一城」新房山奠定了良好的生態基礎
  • 統籌劃定三類環境管控單元 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記者 馬昭 高樂)12月30日,記者從省生態環境廳獲悉,根據我省出臺的《關於加快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我省將對全省行政區域統籌劃定優先保護、重點管控和一般管控三類環境管控單元1381個,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
  • 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明確提出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的重大任務。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及生態環境保護形勢,著眼美麗中國建設目標,立足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
  • 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持續改善...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 孫金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 生態環境部:我國生態環境整體改善 仍面臨挑戰
    光明網訊(記者蔡琳) 6月2日,生態環境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和《2019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正式向社會發布。會議上,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介紹了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狀況,以及當前所面臨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
  •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持續改善環境質量。這是黨中央深刻把握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及生態環境保護形勢,著眼美麗中國建設目標,立足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
  • 「黨建+生態」,海安隆政街道描繪紅綠融合發展新畫卷
    中國江蘇網訊 海安市隆政街道位於海安城區北翼,面積4.51平方公裡,人口4萬多。近年來,隆政街道黨工委大力實施「黨建+生態」工程,通過黨建引領,打響生態文明建設紅色動力品牌,融紅色基因於綠色發展,描繪出紅綠融合發展新畫卷。
  • 「十三五」期間天津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
    中國環境報記者 郭文生 見習記者 任效良 天津報導 「十三五」以來,天津市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篤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統籌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以及大氣、水、土壤「三個十條」,調整結構、深化治理、建設生態,堅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 「謀新篇 開新局」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謀新篇 開新局】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訪甘肅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楊建武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文潔「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
  • 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我市近年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掠影
    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我市近年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掠影 2021-01-16 12: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8年,我國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穩中向好
    2018年,我國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穩中向好——聚焦國務院關於2018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4月21日,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受國務院委託向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作了關於2018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
  • 煙臺市生態環境局招遠分局三舉措加強水汙染防治 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
    生態環境問題關係到國家長遠利益和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煙臺市生態環境局招遠分局紮實進取,真抓實幹,在改善水環境質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8年以來,界河、大沽河兩條國控河流年均值全部達到地表水環境功能區劃要求,其中,界河達到地表水五類水質標準,大沽河達到地表水三類水質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