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PBS Space Time, YouTube
來源:Quanta Magazine
翻譯:張君睿 [結尾閱讀原文]
改編:學術部 賴文昕
統一引力和量子理論向來是物理學家們的終極追求。從 1915 年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起,一個世紀過去了,我們離這一宏偉目標仍有一段距離;不過,一百年以來的探索並非是徒勞的:高能理論的發展給我們帶來了諸多豐富的啟示,使我們得以窺探終極理論的形態,甚至刻畫我們所處宇宙的形態。
全息對偶(holographic duality)正是在場論、引力和弦論研究中誕生的一個重要理論工具。全息對偶原理表明,包含引力的高維空間可以從不含引力的低維量子理論中像全息圖一樣產生。
這一原理使物理學家們自然地聯想到,我們的宇宙是不是也只是一張「全息圖」呢?這是一個十分誘人的想法;它意味著,我們所處宇宙中的各種豐富現象,大到星系形成、小到電子躍遷,都可以用一個低維的、不含引力的量子場論加以描述。
在 全息宇宙 系列文章中,我們將探索全息宇宙的可能性,包括全息對偶的基本圖像、相應的理論實現及其困難之處,並介紹一些最新的研究進展。
全息(holography)本身是一種十分神奇的光學現象;通過幹涉等技術手段,我們可以將三維光場記錄到一張二維底片上,並可通過投影再現三維的圖像。
全息現象表明,二維的全息圖(hologram)實際上可以記錄三維光線的(幾乎)所有信息;這是一個相當反直觀的現象。不過應當注意,三維光場的分布並不是任意的,它必須滿足電磁場的麥克斯韋方程(Maxwell's equations);也就是說,在電磁理論強有力的約束下,三維光場的行為實際上非常有限,可以完整地由邊界處的二維光場決定。
高能理論中的全息對偶與光學中的全息現象在直觀上是十分類似的。此時,高維空間由一個量子引力理論描述,而與其對偶的、無引力的量子理論則處於低一維的邊界上。
全息對偶的首個精確模型由 Juan Maldacena 於上世紀 90 年代末提出,這就是著名的 AdS/CFT 對偶;其中,AdS 指 Anti-de Sitter 時空,它對應宇宙學常數 Λ < 0 的宇宙。這和我們所處的宇宙恰好相反;現實宇宙是加速膨脹的,這對應 Λ > 0, 引力研究中稱為 de Sitter (dS) 時空。
Maldacena 及其劃時代的文章;按照 inspirehep.net 統計,此文目前已有 14900+ 引用。圖片來源: Princeton, arXiv.
與 AdS 對應的「全息圖」 —— CFT —— 則是一類性質優良的量子場論,稱為「共形場論」 (conformal field theory). 在共形場論中,尺度變換不改變基本的物理規律;也就是說,無論把我們縮小多少倍或放大多少倍,觀測到的物理世界都是完全一樣的。
共形場論中,物理規律與丈量世界的尺度無關;圖為 Rick and Morty 的縮小射線和「大頭」種族。來源: Rick and Morty
幾何上,AdS/CFT 的結構如下圖所示,AdS 宇宙即是圖中圓柱體內部的區域(bulk),而與其對偶的全息理論 CFT 則處於圓柱體的側面邊界上(boundary)。圓柱體的軸向是時間方向,而垂直於時間軸的空間截面則具有負曲率幾何(雙曲幾何)。
AdS / CFT的幾何圖示,來源:Wikipedia
負曲率幾何的基本特徵在 M. C. Escher (埃舍爾)的畫作中可見一斑;圖片來源:Wikipedia
AdS/CFT 對偶現已成為理解量子引力、黑洞乃至宇宙大爆炸的重要理論工具。在這一框架下,時空結構與引力可視為量子理論的湧現 / 層展現象(emergence)。
不過,AdS/CFT 畢竟只是個玩具模型(toy model);如前所述,我們的真實宇宙與 AdS 恰恰相反,是 dS 型的時空。如何應用、推廣 AdS/CFT 的精確結論,以使其適用於我們的真實世界呢?這正是當下的研究熱點!欲知後事如何,敬請關注 全息宇宙 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