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線穿透玻璃,可以理解為光子穿過了實體嗎?

2020-08-27 小新說事w


光線傳播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碰到過的最常見的現象之一了,我們在初中物理學習時就知道光線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最快且保持恆定,當遇到物體時,會因物體表面粗糙程度不同其反射的程度和方向都會發生變化,而在由一種介質進入另外一種密度不同的介質時會發生折射,等等。大家經常會看到光線透過玻璃這種現象,肯定都習以為常了,但是,如果深入地思考一下,光線為何會透過玻璃,而且穿透不了大多數的其它物體?光穿透過玻璃以後是不是光子的實體穿透過去了呢?


光線的組成

首先來看一下光線到底是由什麼組成的。大家都知道光線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特徵,其實這是一種妥協的結果,因為啥,那就是到目前為止,科學界對於光線到底由什麼物質組成還沒有統一的結論。在牛頓開啟近代物理學的奠基時期,對於光線的組成,始終由兩種聲音所覆蓋。


其中一個是粒子說,另一個是波動說,比如牛頓認為光就是由一種非常微小的粒子所組成,惠更斯則認為光是一種波,還提出了光學惠更斯原理。待到麥克斯韋建立起電磁波理論之後,科學家們發現光與電磁波各項特徵都完美地吻合,因此認為光是一種電磁波,而電磁波的傳播速度就是光速。


進入20世紀之後,隨著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建立和發展,愛因斯坦針對光的特性,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認為任何輻射場中都是由光量子所構成,而且光同時具有顆粒性和波動性雙重屬性。之後法國物理學家德布羅意進一步闡述了波粒二象性,認為在光的理論研究中,必須同時考慮微觀粒子和周期性的概念,也就是必須同時考慮光自身的顆粒性和波動性,奠定了物質波理論的基礎。後來,薛丁格提出了薛丁格方程用以尋找物質波的波函數,玻恩提出了物質波波函數概率統計論,這些都為量子力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根據光的電磁波性質,不同波長、頻率的電磁波則代表著不同的光,根據頻率從高到低可以將光線分為伽馬射線、X射線、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和無線電波。其中,我們人類肉眼可見的光線是可見光波段,波長範圍是380納米-750納米之間。


從光的粒子性看光線的傳播

從光的粒子性角度,我們可以這麼看光線穿透物體的情形。現在科學家們提出的光子概念,是基於光的粒子性出發所假設出來的,認為其是傳遞電磁相互作用的一種基本粒子,屬於規範玻色子範疇,其顆粒大小要比原子中最小的單元電子還要小出許多,因此光線具有穿透物體的「先天基礎」。


但是,由於不同材質的物體,其內部原子中電子的自由度差異很大,像金屬、土壤、身體等組成物質的原子,其電子的自由度特別是金屬物質相對較大,這樣就使原子周圍「電子云」比較「濃密」,光子所攜帶的能量在穿過這些原子時,與電子發生碰撞的機率就會很大,從而能量的吸引率就較高,物體對外表面得就不透明。玻璃這樣的物質情況正好相反,其內部原子中的電子活動性很低,光子在穿透時損耗的能量相對較少,因此能夠比較順利地穿過去,我們在外面觀察就會看到玻璃是透明的。


從光的波動性看光線的傳播

如果從光的波動性來看,光作為一種電磁波,在密度不同的介質中傳播速度是不一樣的,傳播速度取決於這個介質的兩個常數,即介電常數和介磁常數。如果光線接觸到一個物體,想要進入這個物體所創造的介質環境,那麼根據經典電磁學理論,處在物體這個介質環境之外的介質(比如空氣和水),外面的電磁波所產生的電場和磁場,必須要在物體介質環境下感應出相應的電場和磁場才能傳播。


那麼,對於金屬這樣的電的良導體來說,在內部是根本無法形成電場的,所以金屬的內部很難再產生電磁波,也就是失去了電磁波的存在條件,所以光線在遇到金屬之後,極難進入其中,絕大部分都會被反射出去,這也是為什麼金屬都具有很強反射能力的根本原因。而對於其它一些表面非常粗糙、非勻質材料構成、對某一單色光反射能力強的物體等,都會產生相應的強反射作用,我們在外面看來這些物體也是不透明的或者透明度很差。


如果從能量的角度來看,電磁波是電場和磁場相互交叉式的傳播,那麼這個波動的波峰和波谷則可以看作電場的兩個峰值。當處在一個介質中的光線,其光子被介質中的原子吸收時,電子就會被激發到較高的能級之上,同時有一定的機率會再釋放出光子,假如電磁波波函數模的平方(光子出現的概率)在傳輸的過程中,一直呈現有極大值的趨勢,那麼光線的能量損耗就小,就能夠穿透這個物體。相反,如果在光子被吸收之後重新釋放的概率很小,那麼波函數就無法再可持續性地延續下去,也就是說波函數模的平方基本變為了0,光線就無法再穿透這個物體。


總結一下

根據前後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一方面玻璃是一種非常理想的絕緣體,電磁波在這個介質中傳播可以完美地再現電場產生的環境;另一方面玻璃中的原子對光線能量的吸收率很低,即使被原子吸收重新釋放出光子的概率也很大,總能夠形成波函數模的平方峰值。因此玻璃就顯得非常透明。與玻璃相類似,純水結成的冰、水晶、冰糖等這樣的物體,也是同樣的道理,光線能夠以較低的能量損耗穿透過去,而根據光的波粒二象性,我們既可以理解為是光子穿透了過去,也可以認為是波穿透了過去。

相關焦點

  • 紫外線可以穿透玻璃或牆壁嗎?簡析紫外線的穿透能力
    紫外線可以穿透玻璃嗎?紫外線可以穿透牆壁嗎?愛美的你,為了防曬是否也產生過這些疑問?今天親水儷顏老師就給大家科普一下紫外線的穿透能力有多強。紫外線波長越長,穿透力越強,也越有可能透過衣物、玻璃甚至是物體到達皮膚。UVC:臭氧層可有效阻擋,幾乎不會穿透到地面。UVB:少數穿透臭氧層到地表,建築物玻璃可以阻擋,不會進入室內。UVB雖然波長短,但光線中攜帶的能量較多,殺傷力比UVA大,因此曬久了就會造成皮膚發紅和脫皮的現象。
  • 據說中微子能穿透一切?那麼能穿透中子星嗎?能穿過黑洞嗎?
    中微子穿透力很強這都是爛大街的事了,但如果有人問中微子穿透力為什麼那麼強,它能穿過中子星和黑洞嗎?估計大部分人都要卡殼,我們今天就來討論下這個有點看起來很「簡單」的穿越問題。中微子:Neutrino,從字面上理解是「微小的電中性粒子」,上世紀30年代時泡利為了解釋β衰變中能量、動量以及自旋角動量守恆而提出了中微子假說,不過當時泡利稱其為中子,但1932年時發現了中子,費米和泡利在1933年的索爾維會議上將其改名為中微子。
  • 這就是光穿過介質折射和降速的原因,但光子的特性卻不發生改變
    我們都知道光速在真空中是C,我們也知道光在穿過介質時會發生折射,光速會發生改變。那麼我的問題是:光線的折射機理是什麼?光速為什麼會發生改變?光子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什麼變化?光子的速度和能量也降低了嗎?我們今天就聊下這個問題!首先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只要光子沒有被吸收,它們穿過不同的介質時速度和能量就不會發生改變。
  • 把子彈縮小到納米級別,對人體還有殺傷力嗎?子彈穿過就已修復
    當然,如果命中精度高的話,比如頭部,心臟等關鍵部位,但很可惜並不是每個人都是神槍手,因為三八槍的槍管長,初速高,子彈穩定性極佳,再加上口徑小,擊中非致命部位時直接穿透,很多都不用手術,包紮一下就可以了,甚至穿透肺部都有一個月多痊癒的!
  • 光線本身存在時間嗎?光子上的時間是否靜止?
    曾經有人問我「力是真實存在的嗎?力是人發現的,還是發明的一種概念」。事實上,力這個詞的確是發明的,而力的本質是物質的相互作用,是客觀存在的。所以,物質的相互作用是發現的,只不過給「物質的相互作用」起個簡單的名詞代替之則為簡便一點,這個詞就是「力」。所以一般認為「力」是發現的更為合適。
  • 乾貨| 關於頻率(波長)與穿透、繞射能力的關係,終於有人能說明白了
    那麼就有人問,X射線和γ射線頻率高,不是用於醫學攝片和金屬設備探傷嗎? 也有人問,頻率越高,穿透能力越弱,為什麼可見光的頻率那麼高,卻可以穿透玻璃呢? 總而言之,眾說紛紜,誰也說不清楚,到底頻率和穿透能力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
  • 關於頻率與穿透、繞射能力的關係,終於有人能說明白了
    那麼就有人問,X射線和γ射線頻率高,不是用於醫學攝片和金屬設備探傷嗎? 也有人問,頻率越高,穿透能力越弱,為什麼可見光的頻率那麼高,卻可以穿透玻璃呢? 總而言之,眾說紛紜,誰也說不清楚,到底頻率和穿透能力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解釋一下這個問題。
  • 水或者玻璃為什麼會是透明的
    水的透明其實是水分子本身的物理性質所決定的,即是說無論是水分子並沒有像其他物質分子那樣可以具有選擇性地吸收可見光中的任何一個波段中的光子,而不被水吸收的光子可以安全地通過水,所以水也就呈現出透明的狀態了。
  • 光子是不是一種實體粒子?為什麼現有技術不能儲存光子?
    光子(Photon)是一種基本粒子,是電磁輻射的量子。在量子場論裡是負責傳遞電磁力的力載子。這種作用力的效應在微觀層次或宏觀層次都可以很容易地觀察到,因為光子的靜止質量為零,它可以移動至很遠距離,這也意味著它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光速。
  • 玻璃微波爐飯盒好嗎?玻璃碗可以放進微波爐嗎?
    摘要:玻璃微波爐飯盒好嗎?玻璃碗可以放進微波爐嗎?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玻璃碗是非常常見的器皿,大多數家庭使用的碗具都是玻璃製品,不少的飯館、酒店或者是咖啡廳,玻璃碗也非常的普遍。許多用戶會把玻璃碗和瓷碗弄混淆,認為玻璃碗就是瓷碗,其實並不是。
  • 真空不導熱,太陽光是怎麼穿過太空曬熱地球的?
    真空無法產生傳導和對流,這兩個定義無比準確,相信各位都知道在沒有任何介質的情況下傳導和對流是無法發生的,但輻射可以無所顧忌的穿過真空,從太陽到達地球,慷慨的給予每一個生命以熱量!但這裡有幾個問題,太陽的熱輻射是怎麼穿過真空的?所謂的真空真的是沒有任何物質嗎?為什麼會說有宇宙塵埃?
  • 男子給猩猩表演魔術,撲克直接穿透了玻璃,大猩猩反應讓人意外!
    男子給猩猩表演魔術,撲克直接穿透了玻璃,大猩猩反應讓人意外!聰明的大猩猩有時候能通過人們的動作就能夠理解人們的意思,那如果在它面前表演魔術它能夠看懂嗎?男子給猩猩表演魔術,撲克直接穿透了玻璃,大猩猩反應讓人意外!
  • 網友問:有哪些科學實驗,對於沒有深刻學習的人是很難理解的?
    這是一個神奇的實驗,沒有深刻學習量子力學的人,是很難理解的!我們知道,光具有偏振現象,比如攝影裡面用的偏振鏡片,就可以過濾掉湖面和玻璃的反射光,那是因為反射光的偏振方向具有選擇性。我們準備三塊偏振鏡片,實驗過程:(1)我們透過一塊偏振鏡看物體,會發現光線稍微減弱,這很好理解,首先鏡片不可能100%透光,然後偏振片會過濾掉一個方向(垂直)的光,並無異常;(2
  • 紫外線波長穿透玻璃,對多肉植物生長的影響如何?
    然而波長小於100nm的超短波UV的穿透能力很弱,幾乎全部被地球表面的臭氧層阻擋,在自然界中並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而在數軸的另一端,我們也認識到波長760nm以上的,光能很低的紅外線具有很強的穿透能力,常被作為紅外熱源和信號傳播為使用,比如電臺的信號發送 (CrashCourse on youtube, 2016)。
  • 是什麼導致光線發生紅移?
    在您的腦海中,您可以簡單地畫一條直線,將那個遙遠的星系與我們連接起來,然後沿著那條直線傳播的圖像光直達我們的眼睛。你可以做一個簡單的想像:1. 計算該線的距離(以光年為單位),2. 想像一個光子離開它的家星系,3. 沿著那條線行駛正確的時間(以年為單位),在太空中穿越該距離,4.
  • 光線以光速穿過人體,為何不會造成傷害?答案其實很簡單
    而對物理有一定了解的朋友肯定知道,組成光的光子其實本質上也是一種物質,它具有「波」和「粒」兩種特性,同時也具有質量,那麼為什麼運行速度達到光速的光子,在撞擊或者穿過人體的時候,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呢?其實這個問題曾經也是一個令科學家們束手無策的問題,而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光的神秘面紗也逐漸被科學家們揭開。
  • 最聰明玻璃誕生:以光散射為核心算法,無需耗電,可識別數字
    這套系統利用了特意嵌入玻璃中的石墨烯和小氣泡。當目標圖像的光線穿過玻璃 AI 時,其路徑就會被這些氣泡和石墨烯反射或折射而造成彎曲,彎曲後的光線會聚焦到玻璃另一側 10 個點中的某個點上。圖丨玻璃 AI 的原理。(a)傳統的人工神經網絡架構,其中信息只能向前傳播; (b)玻璃 AI 系統的光學神經網絡,採用通過具有線性和非線性散射體的光進行神經計算。
  • 原子內部99.9%空空如也,為什麼連光也不可隨意穿過?
    波長越長,光子的能量越低,比可見光波長略長一點,就是紅外線;波長越短,光子的能量就越高,比可見光波長略短一點,就是紫外線。太陽光照射到我們身上,洋洋的暖意來自紅外線,明亮的光線來自可見光,而既能默默殺菌又會引起皮膚老化的是紫外線。當光穿過物體時,構成物體的原子吸收光子是有選擇性的,每種不同的物質會挑選自己比較喜歡的能量的光子。
  • 你能用無限光線的反射鏡把光傳送到宇宙的邊緣嗎?
    在課堂上,一個學生問了一個這樣的問題:如果你在太空中建立了一個有無盡光線的反光鏡,光是否可以貫穿整個宇宙被反射並以初始傳播同等程度的光能回到地球上?回答:一組老師認為「可以」。光可以被持續地反射,並且以與初始傳播的相同的能量水平被反射。這個過程之所以能夠完成,是因為反射器會精確地反射出與初始射入光線光強等級一致的光線。
  • 比光子還快的電子,在這個實驗中電子可以跑贏光子
    雖然物質是不能超光速運行的,但是這可不包括人們在作弊的情況下……但我們可以讓光慢下來如何超越比你跑得快的人?沒錯,你跑不過他,但你可以讓他慢下來。如何用光子做到這一點?愛因斯坦所說的不能超光速限制的關鍵詞是「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