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21 日,李世石在全羅道新安郡曾島 EI dorado 度假村與AI 「Handol」對決。李世石在第 181 手投子認輸。
這是他自從 2016 年負於 AlphaGo 之後,再一次對戰圍棋 AI,也是人類棋手第一次與 AI 下升降三番棋。
李世石12 歲入段,36 歲正式退役,24 年攬獲 14 項國際項冠軍和 32 項國內冠軍。11 月 19 日,李世石向韓國棋院正式遞交辭呈,宣告了自己 24 年職業圍棋生涯的結束。
「AI不可戰勝」
在接受韓聯社採訪時,他表示自己之所以選擇退役,是因為「AI 不可戰勝」:「在圍棋 AI 出現以後,我發覺即使自己成為第一名,也永遠需要面對一個不可戰勝的實體」。
李世石曾經的對手——中國圍棋職業選手古力九段在得知這一消息之後,在社交平臺上公開表示:「此刻只想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
更加令人吃驚的是網友的回覆。李世石說:我很好奇大家是怎麼看我的?意外的是,很少有人批評我。
AI真的不可戰勝嗎?
早在16年,AlphaGo出名後不久,《未來簡史》的作者裡赫拉利信誓旦旦地預言道:「在20到30年之間,超過50%的工作機會被人工智慧取代。」而國際公認的失業率正常範圍是4-8%,因此,哪怕AI只導致了10%的額外失業率,都會引發極深極廣的社會動蕩。換句話說,人們很可能不會等到20-30年後才失業。
人類的出路在哪裡?
在很多討論AI的文章中,我們總結了三大類,最可能會被AI替代的人類工作。不如我們一起來看一看,AI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
1) 替代人工成本較高的工作
這裡是指重複性比較強、但經濟價值相對沒有那麼低的工作。比如國內著名公司科大訊飛正在做的工作:同聲翻譯和語音識別。
還有國內近幾年較火的AI輔助類行業,如AI教育,AI人才篩選。通過機器學習來降低人工成本。
2) 規模效應明顯的工作
這裡是指雖然工作單一人力成本較低、本身技術含量較低,但是規模化效應很強的工作。比如我們所熟知的各種機器人:刀削麵機器人、洗完機器等。隨著科技不斷進步,AI替代安保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3) 技術安全和穩定性要求較高的工作
這裡是指工作本身的人力成本投入較低,但是安全性要求很高的工作。最著名的就是最近名聲大火的自動駕駛汽車。雖然自動駕駛汽車就現階段的研究成果來看,還極其不成熟,甚至Uber等公司,已經打算砍掉這部分的投資,但是AI還是可以替代一些安全性要求相對較低的行業。比如農用機械工具的司機等。
好科技,壞科技,這是一個問題
可以說,AI近在咫尺,咫尺間沒有天涯。雨果獎獲得者郝景芳在《人之彼岸》中也曾探討過這個問題:人類和AI只不過是一個在此岸,另一個在對岸的關係,用對彼岸的遙望讓我們關照此岸。
馬雲曾說過:「機器只有晶片,但人有心。」要想在和AI的賽跑中不被甩下,就要回到「心」上,「心」就是區別於機器「智能「的人類智慧,它體現在人對自我和處境的認識和規劃上,有智慧的人會結合世界發展的趨勢和自己的狀況,選擇自己投身的領域,規劃自己的生涯發展,非但不因AI的出現而失業,還能容身其中,實現自己的生涯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