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越來越近了,曾被認為增添節日氣氛必不可少物品的煙花爆竹,今年卻有些冷清。在很多城市,或執行禁放煙花爆竹令已有多年,或執行更嚴格的禁放規定。記者調查發現,在禁放煙花爆竹越來越普遍的背景下,電子鞭炮已悄然進入市場銷售,這種「搞聲音,造氛圍」的生意日趨火爆。不過,看似安全的電子鞭炮,似乎也是「危機四伏」。(2月2日《法制日報》)

電子鞭炮(資料圖)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春節臨近,濃厚節日氣氛的必備神器煙花爆竹,今年卻有些冷門。很多城市已出臺煙花爆竹禁放令多年,考慮到傳統鞭炮帶來的環境汙染以及安全隱患,不放或少放鞭炮已成為公眾共識。但是,缺少鞭炮的「噼裡啪啦」聲,過年的氛圍淡了,「年味兒」似乎也丟了。因此,電子鞭炮應運而生。
近些年,電子鞭炮備受追捧,逐漸替代傳統的煙花爆竹。電子鞭炮主要是通過多諧振蕩升壓發出聲音和閃光,或者通過播放錄製聲音的形式實現類似鞭炮的聲光效果。用電子鞭炮來代替煙花爆竹,不僅成本低、不產生煙霧,生態環保;而且也有「啪啦的響動聲」,炫目的光電效果,也能營造出喜慶的氛圍、濃烈過節的氣氛,完美的迎合了大眾需求。
然而,電子鞭炮雖然減少了環境汙染,「複製」了傳統煙花炮竹的慶祝功能;但是,被標榜為「既環保又安全」的電子鞭炮,仍然存在安全隱患,極有可能成為「新殺手」,這是需要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