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翻車魚的神秘面紗 體長約3米沒有真正尾鰭

2021-01-13 遊俠網

  據國外媒體道,著名海洋生物學家蒂爾尼·泰思(Tierney Thys)和美國加州蒙特雷灣水族館(The Monterey Bay Aquarium)研究人員近日向人們揭秘形狀奇特的神秘的翻車魚(ocean sunfish)。

翻車魚是世界上最重的多骨魚類,它可以生長到超過3米長,重達2.3噸,但它沒有真正的尾鰭。

  翻車魚屬於翻車魨科(Molidae),學名為「Mola mola」。它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不同尋常的形狀。翻車魚是河豚科的巨型親戚,是所有多骨魚中最重的魚種,它可以生長到超過10英尺(約合3米)長,重達5000磅(約合2.3噸),但其身體又圓又扁,像個大碟子,它有強大的背鰭和臀鰭,卻沒有真正的尾鰭,於是使它們看上去好像後面被削去了一塊似的。

  翻車魚現在是蒙特雷灣水族館的明星,該水族館的負責人約翰·奧沙利文(John O』Sullivan)說:「當近4英尺(約合1.2米)長的翻車魚緩慢地遊著時,它的大眼睛不停地旋轉。」

海洋生物學家Tierney Thys試圖揭開翻車魚的神秘面紗

  海洋生物學家蒂爾尼·泰思說:「我始終覺得,翻車魚奇特的外形隱藏著關於它的大秘密。」泰思解釋稱,翻車魚出現於4500萬至3500萬年前,當時恐龍已滅絕,鯨魚仍然還有腿。一組河豚魚長得像小坦克,開放的海洋只剩下珊瑚礁。隨著時間的推移,河豚魚笨重的身體變得越來越小,但不像其它的深海魚類那樣呈流線型。

翻車魚出現在45萬到35萬 年之前,那時候恐龍已經滅絕,鯊魚還有腿。

  泰思在臺灣、南非、峇里島和加拉帕戈斯群島追蹤並研究翻車魚,因此,她已成為世界領先的翻車魚專家之一。她說:「翻車魚出現在北極圈以北,南至智利和澳大利亞。聽說莫三比克也有,我很想去莫三比克。」

  泰思說:「我們解開了許多奧秘。」研究人員發現,翻車魚是遊泳健將,它們可推開洋流,這表明它們並不是之前人們認為的昏昏欲睡的漂流者。科學家正在探索到底是哪些因素促使翻車魚遷移,其中一個因素可能是溫度。翻車魚喜歡55至62華氏度的水溫。它們每天潛水約40次。它們可用背鰭在海中翻筋鬥而潛入水下310—560英尺(約合94—171米)深處,最有可能的是那裡是食物豐富的區域,被稱為深海散射層。然後它們會遊到水面上享受日光浴。

  但每一個新發現都帶來了更多的問題。翻車魚分布於全球溫帶和熱帶海域,但總數量是多少?翻車魚佔加利福尼亞、南非和地中海漁業捕撈的一個很大比例,這對總數量的影響有多大?雌性翻車魚體內可以產3億個卵,使它們成為海中最多產的魚類,那麼它們在什麼年齡階段產卵?翻車魚吃膠質浮遊動物,如水母、魷魚、甲殼類和小魚,包括鱈魚,它們用微小的嘴巴將食物鏟起。它們的飲食習慣隨著年齡增長改變,但它們吃多少食物才能保持自己的魁梧身材呢?翻車魚在其一生中,從0.1英寸(約合0.25釐米)的幼魚長到成年魚時可達3米長,體重比幼魚時增加了6000萬倍,但是,它們的生長速度是多少?它們的平均壽命是多長?泰思和他的研究團隊還將繼續研究翻車魚。

相關焦點

  • 揭秘神秘翻車魚:體長約3米 沒有真正尾鰭
    ,它可以生長到超過3米長,重達2.3噸,但它沒有真正的尾鰭。 海洋生物學家Tierney Thys試圖揭開翻車魚的神秘面紗  翻車魚屬於翻車魨科(Molidae),學名為「Mola mola」。它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不同尋常的形狀。翻車魚是河豚科的巨型親戚,是所有多骨魚中最重的魚種,它可以生長到超過10英尺(約合3米)長,重達5000磅(約合2.3噸),但其身體又圓又扁,像個大碟子,它有強大的背鰭和臀鰭,卻沒有真正的尾鰭,於是使它們看上去好像後面被削去了一塊似的。
  • 潛水員海中偶遇巨型翻車魚,體長約2.5米,畫面相當壯觀
    據《每日郵報》8月22日報導,日前一隊潛水愛好者在峇里島水晶灣(Crystal Bay)潛水時,遇到一條巨大翻車魚。從分享到社交媒體上的視頻可以看到,當潛水員靠近這條翻車魚後,相比之下顯得非常嬌小,畫面相當震撼。
  • 翻車魚為什麼叫翻車魚
    ,翻車魨科(Molidae)3種大洋魚類的統稱。翻車魨為大型大洋性魚類,最大體長可達3.0~5.5 m,重達1400~3500 kg。單獨或成對遊泳,有時十餘尾成群,小個體魚較活潑,常躍出水面,大個體魚行動遲緩,常側臥於水面,或背鰭露出水面,也能潛入百餘米深水中。 攝食海藻、軟體動物、水母、浮遊甲殼類及小魚等。懷卵量極多,可達3億粒,是魚類中懷卵數最多者。
  • 被稱為「挨啃小天使」的翻車魚為什麼沒有滅絕?
    在5種翻車魨中(矛尾翻車魨、拉氏翻車魨、迷惑翻車魨、翻車魨、斑點長翻車魨),以翻車魨的體型最大,成年體長可達3米。矛尾翻車魨在尾鰭的中間有一個長長的凸起,看起來就像一把長矛一樣,拉氏翻車魨則是在頭部兩側有多條比較深的褶皺,斑點長翻車魨則是身上有明顯的白色大斑點,最後就是迷惑翻車魨了,迷惑翻車魨是最小的翻車魨。
  • 漁民捕獲3米長翻車魚後放生 翻車魚是世界上最大最沉的硬骨魚
    漁民捕獲3米長翻車魚後放生 翻車魚是世界上最大最沉的硬骨魚時間:2020-04-29 10:4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漁民捕獲3米長翻車魚後放生 翻車魚是世界上最大最沉的硬骨魚 4月27日晚上7點左右,浙奉漁13035號漁船在東海作業時,意外捕獲一條約3米長的成年翻車魚
  • 巨型醜萌翻車魚 翻車魚能吃嗎
    翻車魚屬硬骨魚綱,分布棲息於熱帶、亞熱帶海洋,也見於溫帶或寒帶海洋,中國沿海均產。翻車魚為大型大洋性魚類,是河豚科的巨型親戚,是所有多骨魚中最重的魚種,最大體長可達3~5.5 米,重達1.4~3.5噸。  翻車魚單獨或成對遊泳,有時十餘尾成群,小個體魚較活潑,常躍出水面,大個體魚行動遲緩,常側臥於水面,或背鰭露出水面,也能潛入百餘米深水中。
  • 為什麼翻車魚沒有滅絕?
    在地球的海洋中,生活著千奇百怪的魚類,其中一種當屬翻車魚,或稱蜇魚。這種魚的體型非常龐大,成年體長可以長到3米,體重可達3噸。翻車魚的身體呈現扁平狀,它們是已知最大的硬骨魚。它們很喜歡浮到海面上,然後側翻過來曬太陽,所以得名「翻車魚」。雖然翻車魚體型龐大,但它們並不是什麼兇猛的魚類。
  • 翻車魚的死法太殘忍了,它為什麼叫翻車魚
    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28日報導,印度漁民日前在中蘇拉威西省的帕盧(Palu)海岸附近發現一條巨型翻車魚,並有照片證明他們「捕獲」的這個龐然大物。這條翻車魚重達1.5噸、體長超過2米。嚴格來說,這條巨型翻車魚並非被漁民捕獲的,而是他們在海岸附近發現了這條被衝上海岸的翻車魚。漁民們試圖將其拖回海中,希望其能夠恢復。但潮水一次次又將其推回岸上,最終導致其死亡。翻車魚是世界上最重的硬骨魚類。最大的翻車魚樣本長達3米,高度超過4.25米,體重近2268公斤。翻車魚在拉丁文中譯為「磨盤」,形容其有點怪異的圓形形狀。
  • 翻車魚被當大餅啃也不逃跑,為什麼還沒滅絕?
    這種魚體型並不小,是多骨魚中體重最大的魚,體長可達5米,體重也能到3噸,有時因為體型太大,搬運它都需要出動直升機空運。相比較,無論是成年的海獅還是海豹,幾乎體長都不會超過3米,體重也就1噸左右,為何會把龐大的翻車魚欺負成這樣,把它當成大餅啃,翻車魚卻絲毫沒有反抗之力?
  • 翻車魚的死法太殘忍了 翻車魚在拉丁文中譯為「磨盤」
    印尼漁民發現翻車魚,這條龐然大物重達1.5噸,長達2米。據報導,印尼漁民發現翻車魚是世界上形狀最奇特的魚之一,它們的身體又圓又扁,像個大碟子。魚身和魚腹上各有一個長而尖的鰭,而尾鰭卻幾乎不存在。印尼漁民發現翻車魚後,試圖將它放歸海中,但最終還是不幸身亡。翻車魚呈銀色,有著粗糙的皮膚紋理。
  • 翻車魚真的翻車了,長得蠢任人欺負,為什麼沒有被淘汰
    在神奇又美麗的海洋中,還是有著很多的海洋生物的,而且這些海洋生物各有各的特點,但是就像我們今天要說的翻車魚,這種魚就是有給人一種又大又傻的感覺,但是翻車魚卻真的翻車了,長得蠢任人欺負,為什麼沒有被淘汰。
  • 【海洋生物科普系列】翻車魚
    拉丁名:Mola
  • 翻車魚為什麼還沒吃滅絕?
    生活在海洋中的翻車魚可能並不為人熟知,但它在被海獅撕咬的時候並不會逃跑的舉動很讓人好奇。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生物呢?被吃的時候真的不會逃跑嗎?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它為什麼還沒被吃光?這一連串的問號在我們真正了解完翻車魚後都會消失。
  • 完全沒有自保能力的翻車魚,被海獅吃了也懶得反抗!
    翻車魚又叫翻車魨,屬於海洋大型魚類,成年時體長可以達到3-5.5米,重約1400-3500千克。在海洋之中攝影師曾經拍攝到了一組海獅啃咬翻車魚的照片,在照片中海獅已經將翻車魚的外麵皮膚都啃掉了,但翻車魚還像沒事人一樣悠閒自在,根本沒有躲避的意思。
  • 翻車魚為什麼沒有尾巴
    翻車魚為什麼沒有尾巴?
  • 漁民捕獲3米長翻車魚後放生 眾魚連夜開會,商討改名事宜……
    漁民捕獲3米長翻車魚後放生 眾魚連夜開會,商討改名事宜……時間:2020-04-29 15:47   來源:河南都市頻道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漁民捕獲3米長翻車魚後放生 眾魚連夜開會,商討改名事宜 4月27日晚上7點左右,浙奉漁13035號漁船在東海作業時,意外捕獲一條約3米長的成年翻車魚
  • 印尼漁民發現巨型翻車魚 世界上形狀最奇特的魚之一
    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28日報導,印尼漁民日前在中蘇拉威西省的帕盧(Palu)海岸附近發現一條巨型翻車魚,並有照片證明他們「捕獲」的這個龐然大物。這條翻車魚重達1.5噸、體長超過2米。  翻車魚是世界上最重的硬骨魚類。最大的翻車魚樣本長達3米,高度超過4.25米,體重近2268公斤。翻車魚在拉丁文中譯為「磨盤」,形容其有點怪異的圓形形狀。翻車魚呈銀色,有著粗糙的皮膚紋理。  翻車魚在全世界的熱帶海水中都能找到,而且經常被誤認為鯊魚,特別是它們巨大的背鰭露出水面時。翻車魚喙狀牙板無法完全閉合。
  • 頻頻「翻車」,即使被啃食也不逃跑的翻車魚,為什麼還沒吃滅絕?
    這一連串的問號在我們真正了解完翻車魚後都會消失。但翻車魚的體型也是不小的,一般的成年翻車魚體長在1.8左右,最長甚至可以長到3米,是硬骨魚中最大的。翻車魚主要生活在熱帶和溫帶水域,所以在全球各大洋中都有分布,甚至在北冰洋的邊緣也有它的「足跡」。
  • 慈谿發現巨型怪魚——翻車魚·都市快報
    這兩天,寧波慈谿海星水產公司的李老闆可樂壞了:2014年最後一天的早上,李老闆在碼頭從漁民手中收來一條巨型大魚,體長1.6米,魚背最寬處1.3米。 6個男員工,七手八腳費了好大力氣,才把大魚放到推車上。 拉回公司一過秤,公司的文員小陸姑娘樂了,「體重近90公斤,這條魚,比我還重一倍多!」
  • 翻車魚,世界上產卵最多的魚類
    翻車魚是生活在海洋中的一種珍稀魚類,它的形狀就好似切掉後半部的河豚魚,所以美國人又叫它「頭魚"。翻車魚有陰天沉人水下生活、晴天浮上水面生活的.習性,因此,日本人叫它「浮木'美國人叫它「太陽魚」。英美地區稱海洋太陽魚、西班牙稱月魚。德國人稱它「遊泳的頭」。日本人稱為「曼波魚」,法國人叫它「月光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