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Energy Letters:高電壓、多電子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5V2...

2020-12-08 騰訊網

研究背景

近幾十年來,眾多層狀聚陰離子氧化物電極材料(LiCoO2、Li(Ni、Mn、Co)O2、Li(Ni、Co、Al)O2等)被廣泛使用,雖然這些電極材料具有較好的熱穩定性和結構穩定性,但仍然受到低能量密度的限制。近年來,過渡金屬(TMs)元素的多電子反應被作為提升容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眾多過渡金屬元素中,釩具有多種穩定氧化態,能以V2O5、Li3V2(PO4)3、LiVPO4F和LiVPO4O等形式存在。然而,TM的多種氧化態使每個TM需要更多的鋰離子,因此,為了確保釩化物中的多電子反應,迫切需要發展一些富鋰的結構。本文提出了含氟富鋰的釩基化合物,用於提供更高工作電壓和更大的容量。

成果簡介

近期,韓國浦項科技大學Byoungwoo Kang教授ACS Energy Letters上發表題目為「Multielectron-Capable Li-Rich Polyanion Material with High Operating Voltage: Li5V2PO4F8for Li-Ion Batteries」的文章。本文報導了一種使用聚四氟乙烯(PTFE)過程製備Li5V2PO4F8聚陰離子複合材料,該化合物具有穩定的三維骨架,展現了高的比容量、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高的工作電壓等優點。

文章解讀

1.Li5V2PO4F8的形貌及結構表徵

如圖1,X射線吸收近邊結構(XANES)表明,Li5V2PO4F8中釩的氧化態是V3+,同時mapping證明了氟元素的存在。SEM表明Li5V2PO4F8的顆粒尺寸大約為100-300 nm,並且團聚在一起。同步輻射X射線衍射表明,沒有與之匹配的材料結構。

圖2.Li5V2PO4F8的中子衍射(NPD)、晶體結構投影及鋰離子擴散模型

如圖2,NPD表明,除了新的化合物Li5V2PO4F8外,還存在少量的雜質相,為4.3 wt%的LiF和2.2 wt%的LiVPO4F。晶體結構投影表明VO2F4八面體通過共頂點的方式與PO4四面體形成連接,構成三維骨架,維持穩定的鋰離子嵌入/脫出。同時,Li5V2PO4F8具有七個不對稱的鋰離子位點,高的鋰含量和三維骨架結合,為鋰離子提供了更多擴散通道。

圖3.Li5V2PO4F8的電化學性能及不同電壓狀態下的表徵

要點解讀:如圖3,分別在3-5 V和3-4.7 V電壓範圍下進行測試,在4.3 V位置的平臺歸因於雜質相LiVPO4F,對整個Li5V2PO4F8的容量和循環保持率沒有影響。在材料3-4.7 V下測試時,Li5V2PO4F8充電時的氧化還原電位是4.47 V,放電的是4.39 V和4.45 V,這是已報導的V3+/V4+化合物中最高的氧化還原電位,歸因於氟的誘導效應。在3-5 V下測試,從Li5V2PO4F8中提取了更多的鋰離子,充電容量有所增加(從158 mAh/g增加到228 mAh/g),然而在4.8 V位置出現新的氧化還原峰且該反應不可逆,形成中間類似相Li3V2(PO4)3,容量在循環過程中有明顯的衰減。通過非原位XANES分析表明在4.8 V時的反應歸因於Li5V2PO4F8中V4+/V5+的氧化還原或電解液的分解。

圖4. 缺釩含量樣品Li5V1.75PO4F8的電化學性能

要點解讀:從圖4中可以看到,Li5V1.75PO4F8在1 C下循環100圈具有很好的容量保持率(88%),充放電曲線表明循環100圈後也沒有電壓的下降,不同電流下的充放電曲線及從C/10到2 C的倍率曲線,展現了良好的倍率性能。

總結展望

本文首次通過聚四氟乙烯過程合成新型的富鋰聚陰離子材料Li5V2PO4F8,首次報導此族化合物,解決了晶體結構的問題,以此提高了電化學性能,穩定的骨架形成的三維結構提供了鋰離子的擴散路徑。雖然首次充電容量很大(4.8 V位置的反應),但不是所有提取出來的鋰離子都可以重新插入結構中,而且缺釩的Li5V1.75PO4F8具有良好的的循環穩定性和倍率性能,但無法實現V4+/V5+的可逆氧化還原反應。然而,新型富鋰聚陰離子材料Li5V2PO4F8是一種極具發展前景的高電壓、高能量密度的陰極材料,進一步的研究無疑會使其性能得到改善。

文獻信息

Multielectron-Capable Li-Rich Polyanion Material with High Operating Voltage: Li5V2PO4F8for Li-Ion Batteries.ACS Energy Letters(IF=13.92), 2020, DOI: 10.1021/acsenergylett.9b02451

深圳華算科技專注理論計算模擬服務,是唯一擁有VASP商業版權和全職技術團隊的計算服務公司,提供全程可追溯的原始數據,保證您的數據準確、合法,拒絕學術風險。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超過500個服務案例,客戶工作在JACS、Angew、AM、AEM、Nano Energy、Nature子刊、Science子刊等知名期刊發表。

相關焦點

  • ACS Energy Letters:高電壓、多電子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5V2PO4F8
    近年來,過渡金屬(TMs)元素的多電子反應被作為提升容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眾多過渡金屬元素中,釩具有多種穩定氧化態,能以V2O5、Li3V2(PO4)3、LiVPO4F和LiVPO4O等形式存在。然而,TM的多種氧化態使每個TM需要更多的鋰離子,因此,為了確保釩化物中的多電子反應,迫切需要發展一些富鋰的結構。本文提出了含氟富鋰的釩基化合物,用於提供更高工作電壓和更大的容量。
  • 進展|4.6V高電壓鈷酸鋰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進展
    鈷酸鋰(LiCoO2)是最早商業化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由於其具有很高的材料密度和電極壓實密度,使用鈷酸鋰正極的鋰離子電池具有最高的體積能量密度,因此鈷酸鋰是消費電子市場應用最廣泛的正極材料。隨著消費電子產品,特別是5G手機等,對鋰離子電池續航時間和體積大小的要求不斷提高,迫切需要進一步提升電池體積能量密度。提高鈷酸鋰電池的充電電壓可以提高電池的體積能量密度,其充電截止電壓已經從1991年最早商業化時的4.20V逐漸提升至4.45V(vs Li+/Li),體積能量密度已經超過700Wh/L。目前,開發下一代更高電壓的鈷酸鋰材料已經成為科研界及企業共同關注的熱點。
  • 進展 | 高電壓鈷酸鋰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進展
    鈷酸鋰(LiCoO2)是最早商業化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由於其具有很高的材料密度和電極壓實密度,使用鈷酸鋰正極的鋰離子電池具有最高的體積能量密度,因此鈷酸鋰是消費電子用鋰離子電池中應用最廣泛的正極材料。隨著消費電子產品對鋰離子電池續航時間的要求不斷提高,迫切需要進一步提升電池體積能量密度。
  • 中科院高電壓鈷酸鋰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獲進展
    來源:中國科學院鈷酸鋰(LiCoO2)是最早商業化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由於其具有很高的材料密度和電極壓實密度,使用鈷酸鋰正極的鋰離子電池具有高的體積能量密度,因此鈷酸鋰是消費電子用鋰離子電池中應用廣泛的正極材料。隨著消費電子產品對鋰離子電池續航時間的要求不斷提高,迫切需要進一步提升電池體積能量密度。
  • 「超威集團」前沿 | 中科院高電壓鈷酸鋰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獲進展
    鈷酸鋰(LiCoO2)是最早商業化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由於其具有很高的材料密度和電極壓實密度,使用鈷酸鋰正極的鋰離子電池具有高的體積能量密度,因此鈷酸鋰是消費電子用鋰離子電池中應用廣泛的正極材料。隨著消費電子產品對鋰離子電池續航時間的要求不斷提高,迫切需要進一步提升電池體積能量密度。
  • 物理所在高電壓鈷酸鋰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鈷酸鋰(LiCoO2)是最早商業化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由於其具有很高的材料密度和電極壓實密度,使用鈷酸鋰正極的鋰離子電池具有最高的體積能量密度,因此鈷酸鋰是消費電子用鋰離子電池中應用最廣泛的正極材料。隨著消費電子產品對鋰離子電池續航時間的要求不斷提高,迫切需要進一步提升電池體積能量密度。
  • 物理所在高電壓鈷酸鋰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中獲進展
    鈷酸鋰(LiCoO2)是較早商業化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其具有很高的材料密度和電極壓實密度,使用鈷酸鋰正極的鋰離子電池具有較高的體積能量密度,因此,鈷酸鋰是消費電子用鋰離子電池中應用最廣泛的正極材料之一。隨著消費電子產品對鋰離子電池續航時間的要求提高,需要進一步提升電池體積能量密度。
  • 中科院物理所:在高電壓鈷酸鋰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中獲進展
    鈷酸鋰(LiCoO2)是較早商業化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其具有很高的材料密度和電極壓實密度,使用鈷酸鋰正極的鋰離子電池具有較高的體積能量密度,因此,鈷酸鋰是消費電子用鋰離子電池中應用最廣泛的正極材料之一
  • 5V高電壓鋰離子電池陰極材料研究進展
    如今,世界各國都努力試圖將鋰離子電池應用到汽車等運輸工具中,以提供動力。豐田,福特等公司已經開發了多款混合動力源汽車,以減少汽油的使用。例如,豐田的Toyota Pirus混合動力汽車,因為使用鋰離子電池作為輔助動力,每加侖汽油可行駛約50英裡。
  • 深度解讀鋰離子電池的電壓
    如果充電電壓高於充電截止電壓,電池正極的電勢持續升高,造成正極材料過過度脫鋰,晶體結構破壞失效,電解液分解損耗鋰離子。而負極電勢會持續下降,過度嵌鋰,石墨層狀瓦解,極片表面析鋰等問題。 如圖2所示,在充放電過程中,正負極材料脫鋰或嵌鋰,電極電勢發生變化,電池電壓就是兩者之差。
  • 《ACS Energy Letters》:超穩定的全固態鈉離子可充電電池
    相關論文以題為「Ultrastable All-Solid-State Sodium Rechargeable Batteries」發表在ACS Energy Letters。,Zn0.15,Zn0.3,Zn0.4)固態電解質。
  • 詳解三類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工作原理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隨著社會發展速度的加快,人們對於電池的需求和依賴與日俱增。電池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廣泛應用於各種小型便攜電子設備中,隨著能源緊缺和環境汙染問題的突顯,其已成為電動汽車、清潔能源儲存設備等大型設備中的核心環節。在眾多的電池體系中,如圖1所示,最吸引人的當屬鋰離子電池。
  • Metal-air電池/ ACS Energy Letters/鋰離子和金屬空氣電池中單重態氧產生的機理
    【論文連結】https://doi.org/10.1021/acsenergylett
  • 全固態鋰離子電池正極界面的研究進展
    Auvergniot等利用掃描俄歇電子顯微鏡對LPSC固態電解質與LMO正極的界面進行表徵,如圖2a所示,發現在 LPSC表面有S、LiC、P2Sx 和Li2Sn生成,說明LPSC在充放電過程中被氧化。高電子電導率的產物是造成硫化物固態電解質與正極材料界面在充放電過程中發生電化學反應的主要原因。
  • 物理所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基礎研究獲進展
    高容量正極材料是當前第三代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研究的熱點。其中由巖鹽結構Li2MnO3以及六方層狀LiMO2結構單元形成的富鋰相納米複合結構正極材料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該類材料可逆儲鋰容量是第一代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CoO2的兩倍,達到250-300 mAh/g。
  • 進展|一種高容量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模型材料
    為了進一步發展具有高容量和長循環性能的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開發高鎳O3-NaTMO2正極材料有望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策略。目前鋰離子電池NCM(鎳鈷錳)材料體系中的Ni含量已經可以提高到80%以上,無鈷高鎳正極也是目前鋰離子電池的重要攻堅方向,但是進一步降低Co元素的含量遇到了很大的技術瓶頸,這也限制了其材料成本的進一步下降。
  • 東京大學:原子層解析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退化機制
    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作為核心主材,世界各國正在加快開發進度。其中,被稱為下一代高容量正極材料的&34;,存在嚴重的退化問題,東京大學於9日發布了原子層解析退化機制的研究報告。鋰過量正極材料的容量隨充放電循環下降,電壓的同步且大幅下降是這種鋰離子電池實際應用上面臨的問題。不明確的退化機制(重要因素)使得實用材料的開發毫無頭緒。
  • ACS Energy Letters:多彩半透明有機太陽電池
    通常,多彩半透明有機太陽電池(Colorful ST-OSCs)可利用不同顏色的光活性層和透明電極製備,但這類器件在整個可見光區吸收寬泛,顏色不易調節。另一方面,透明電極,例如氧化銦錫和超薄金屬由於不具備光譜選擇性透過的特性,會造成非可見光區的光譜透過損失,從而降低半透明太陽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因此,發展兼具高能量轉換效率和高透過峰值的多彩半透明有機太陽電池具有一定挑戰性。
  • 高容量有機正極材料——杯六醌|正極材料|容量|電解液|黃葦葦
    【研究背景】鋰離子電池目前廣泛應用於各類可攜式電子設備,並適應未來電動汽車和智能電網等領域的大規模化應用。有機材料結構可設計性強、對環境友好和廉價易得等優點符合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因此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然而,有機正極材料的特性使其易溶於有機電解液導致容量衰減。
  • 高壓鋰離子電池的發展現狀詳解
    隨著全球多樣化的發展,我們的生活也在不斷變化著,包括我們接觸的各種各樣的電子產品,那麼你一定不知道這些產品的一些組成,比如高壓鋰離子電池。隨著用電設備對鋰離子電池容量要求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提升的期望越來越高。特別是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各種便攜設備,對體積小、待機時間長的鋰離子電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