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千贊
導語:人到晚年,兒子和女兒誰更靠譜?過來人告訴你,差別太顯著!
胡大爺今年70多歲,年輕的時候為三個兒子的的婚事、工作沒少操心,等孫輩們出生了,又幫忙帶孩子,好不容易等孩子們都大了,本以為可以享清福了,身體卻隔三差五的敲個警鐘,不是腿痛的走不了路,就是心臟不舒服。大兒子做生意發了大財,全家移民澳洲,只是每年回家看望他一次,留下些錢,根本指望不上。二兒子因為年輕的時候酗酒、生活習慣不好,不到50歲就腦梗偏癱了,二兒媳婦又要照顧孩子父母,還要護理自己的老公,根本顧不上老兩口。好不容易小兒子在身邊,又年輕有為的,胡大爺想著養老就指望他了,可兒媳婦卻總在中間阻撓。
原來,小兒媳生孩子的時候,胡大爺老兩口正在給二兒子看孩子,實在顧不上這個小孫女。只得跟小兒子商量,讓丈母娘幫忙看著,丈母娘心疼女兒,過來帶了3年的孩子,卻也累的一身病。兒媳婦從此放話說:爺爺奶奶不幫忙看孩子,等你們老了,我也不會照顧你們!這梁子一結就是這麼多年,小兒子自然也心疼父母,但也為了小家庭的穩定,回來的次數也越來越少,更別提近身照顧他們了。
年輕的時候,別人都羨慕胡大爺有三個兒子,可年老了,胡大爺卻十分羨慕身邊有女兒陪伴的老人。自己的三個兒子,為他們操了一輩子的心,可到最需要他們的時候,卻因為各種原因,讓胡大爺不能安享晚年,胡大爺一聲嘆息道:「生三個兒子有什麼用,不如人家一個閨女!」
胡大爺的鄰居張阿姨小日子過得卻十分滋潤。她育有二子二女,小兒子因為工作關係,常年在外地,其他三個子女都在附近小區居住。張阿姨的老伴早早就去世了,等孩子們成家後一直是她獨居。這兩年張阿姨身子骨遠不如前,時常有個頭疼腦熱的都是大兒子開車帶她去醫院。兩個閨女平時也經常過來給她做頓飯、陪她聊聊天,遇上周末或者節假日,孫子孫女們都會爭搶著帶她出去逛逛。
有一次張阿姨因為心臟不舒服,入院檢查了一周,白天兩個閨女輪流照顧她,嫌醫院的飯不好吃,在家裡做好了給她帶來,給她讀報,陪她聊天。到了晚上,兒子或者孫子來陪床。一周後出院,張阿姨不但沒有瘦,反而胖了,並直言:有兒女在身邊照顧的晚年,真的很幸福!
很多人都想要個兒子,特別是在農村,在重男輕女思想的引導下,男孩才是家庭傳承、光宗耀祖的唯一人選。甚至在城市裡,有些家庭,追生二胎,也要做B超察看孩子性別。
其實,在現如今的社會,生兒生女在撫養成本上都是一樣的,甚至女孩還要超過男孩,男孩上的興趣班,女孩一樣沒少上,把女兒培養好了,將來找到心儀的好老公,等於是多了一個兒子孝順自己。
而有兒子的家庭,免不了要面臨婆媳關係的問題,這可是古今中外第一難解決的矛盾。現在的女孩子都嬌生慣養,並且自我意識很強,並不像以前的女性那樣把夫家當天,照顧老公,侍奉公婆。如果婆婆跟兒媳婦處不好關係,夾在中間受氣的是兒子,這樣婆婆的日子更不好過了。
再加上,男性本就沒有女性溫柔體貼,細心周到。很多生活中的細節、吃穿用度都需要女性來打理,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男主外,女主內多些,男人在外面賺錢壓力大,照顧自己父母的時間自然少,全指望著家裡的媳婦,如果再對她不好,更別指望她會代替老公給公婆盡孝了。
無論是生兒生女,孝道都是自上而下、自老及幼傳承下來的。中國人喜歡說「孝順」,其實「孝順」的本質含義就是愛,是父母給予孩子足夠的高品質的愛之後,導致孩子學會了愛,進而把這份愛反饋給父母的過程。教給孩子如何去愛,做一個有愛的人,他才會將這份愛反哺給身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