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天鵝。 重慶觀鳥會 張喬勇 攝
草原雕。 重慶觀鳥會 馬凱渝 攝
鳳頭蜂鷹。 重慶觀鳥會 李海也 攝
在重慶第24屆愛鳥周來臨之際,昨日重慶觀鳥會發布了最新的《重慶鳥類名錄5.0(2020)》,重慶的鳥種記錄在這一版中達到了502種。
今年愛鳥周的主題是「愛鳥新時代 共建好生態——鷹飛之城,見證身邊的神奇」。重慶觀鳥會會長危騫表示,《重慶鳥類名錄5.0(2020)》對於重慶鳥類來說,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個版本。本名錄共收錄重慶有過科學歷史記錄的野生鳥類502種,隸屬於20目77科,佔全國鳥類種數的34%。從名錄上看,重慶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小天鵝、大天鵝、棉鳧,還有羅紋鴨、赤頸鴨、綠頭鴨等,綠頭鴨的首次記錄年限在1945年。
重慶南北跨四個緯度,東西跨五個經度,重慶的鳥類區系均處於東洋界範圍內,大部分地區為中亞熱帶氣候,但在東北部高海拔山地有北亞熱帶和溫帶成分,在南部山地溝谷有南亞熱帶和熱帶成分。雖然境內河流眾多,但多為上遊河段,河流切割劇烈,河道狹窄,水流湍急,因此水鳥種類並不算豐富;而佔據境內絕大部分面積的重慶平行嶺,作為連接南北的天然地標通道,卻是包括雨燕類、鷹隼類、鶲(音翁)鶇(音東)鴝(音渠)類在內等眾多遷徙性鳥類的關鍵遷徙路線。
由於重慶山地眾多,地理位置靠近東洋界的北緣,因此鳥類多以山地森林種類和相對廣域分布的種類為主,表現出了極強的過渡特徵。雖然重慶鳥類的特有性在西南諸省中並不鮮明,但是由於其本身的過渡特點,重慶鳥類的邊界性卻體現得淋漓盡致,而鳥類分布的邊界勘定,則是鳥類區系、山脈、植被邊界劃分的重要依據。
「502種,並不簡單只是一個整數,而是對一個地區的鳥類多樣性高低的反應。」危騫說,重慶的鳥類種數的提升,既有監測力量和觀鳥人群的擴大,也是對於整個城市生態環境總體質量的指示。
新聞多一點
看看這些鳥類,你認識嗎?
草原雕
(學名:Aquila nipalensis)
屬於鷹科的一種大型猛禽。體長為71~82釐米,體重2015~2900克。由於年齡以及個體之間的差異,體色變化較大,從淡灰褐色、褐色、棕褐色、土褐色到暗褐色都有。主要棲息於開闊平原、草地、荒漠和低山丘陵地帶的荒原草地。
鳳頭蜂鷹
(學名:Pernis ptilorhynchus)
又稱東方蜂鷹,共有6個亞種。體長為50~62釐米,體重800~1200克。頭後及枕部羽毛狹長,形成短羽冠,常明顯露出。上喙邊端具弧形垂突,適於撕裂獵物吞食;基部具蠟膜或須狀羽;翅強健,翅寬圓而鈍,扇翅及翱翔飛行,扇翅節奏較隼科慢;跗蹠部大多相對較長,約等於脛部長度。雌鳥顯著大於雄鳥。具對比性淺色喉塊,緣以濃密的黑色縱紋,並常具黑色中線。飛行時特徵為頭相對小而頸顯長,兩翼及尾均狹長。尤喜食蜂類,主要以黃蜂、胡蜂、蜜蜂和其他蜂類為食,也吃其他昆蟲和昆蟲幼蟲,通常棲息於密林中,一般築巢於大而多葉的樹上,繁殖期為4~6月。
小天鵝
(學名:Cygnus columbianus)
大型水禽,體長110~130釐米,體重4~7千克,雌鳥略小。它與大天鵝在體形上非常相似,同樣是長長的脖頸,純白的羽毛,黑色的腳和蹼,身體也只是稍稍小一些,頸部和嘴比大天鵝略短,但很難分辨。最容易區分它們的方法是比較嘴基部的黃顏色的大小,大天鵝嘴基的黃色延伸到鼻孔以下,而小天鵝黃色僅限於嘴基的兩側,沿嘴緣不延伸到鼻孔以下。它的頭頂至枕部常略沾有棕黃色,虹膜為棕色,嘴端為黑色。它的鳴聲清脆,有似「叩,叩」的哨聲,而不像大天鵝的像喇叭一樣的叫聲。(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黎靜 實習生 柳硯秋)
(責編:陳易、張禕)
病房未清零,我們仍堅守 就在今日,與我們共同生活在同一酒店兩月餘的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在武漢交警最高規格的護送下離鄂返滬。我們同一時間入駐酒店,也同時在武漢金銀潭醫院開闢病房,我們轉戰火神山醫院時,他們繼續留在金銀潭醫院戰鬥,我們是前方的「戰友」。…【詳細】
讓文獻記錄歷史 重慶圖書館徵集疫情文獻資料 人民網重慶4月2日電(陳琦、姚於) 作為重慶市的文獻收藏中心,承擔著收集、整理、保存與開發利用地方文獻的任務,為了妥善收藏、保管重慶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相關地方性資料,即日起,重慶圖書館將面向社會各界公開徵集相關文獻資料,留存歷史,以資…【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