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寧波到底都有哪些野生鳥類?你有多少是認識的
寧波,山海相依,地處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的中端;在這裡能看到很多種類的鳥,其中有三分之二屬於候鳥。
根據歷史記載及早年的鳥類調查,原有的寧波鳥類名錄確認共有鳥類349種(含亞種);現在,隨著寧波民間觀鳥、拍鳥愛好者的隊伍迅速壯大,更多的新鳥種被發現,寧波的鳥類記錄已經達到400多種!
那寧波到底都有哪些野生鳥類?
也許寧波圖書館「天一展覽」正在進行的寧波野生鳥類攝影展能滿足我們的好奇心。
此次展覽,展出了攝影師張海華的30餘件作品,照片上的鳥,都曾在寧波出現過。
張海華,自稱「大山雀」,從2006年就開始用業餘時間拍鳥,寧波400多個品種的鳥,他拍了有300餘種。
作為寧波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副會長,張海華說,觀鳥拍鳥不僅能給鳥類學研究提供新資料,還能讓政府更好地制定保護措施。「『鳥人』的心都是一樣的,就是愛鳥、愛生命、愛自由。」張海華說。
通訊員劉燕何東凝
記者何喬/文
(照片由張海華本人提供)
白額燕鷗
棲息於海岸、河口、沼澤。常集群活動,以魚蝦、水生昆蟲為主食,為中國常見的夏季繁殖鳥。
攝影故事:這張照片是在餘姚拍的。那一年梅雨季節,寧波雨下得特別多,白額燕鷗下蛋的地方也被淹了,第一批的蛋幾乎都沒有孵出來。到了8月前後,這些鳥的第二批蛋才孵化成功,也就是照片中的樣子。白額燕鷗一般9月份就要遷徙到南方,因此8月份就要開始學著自己飛。照片中的幼鳥孵化的晚,不知道能不能及時學會飛,跟爸爸媽媽一起走。
中華秋沙鴨
俗名鱗肋秋沙鴨,主要棲息於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的溪流、河谷、草甸、水塘以及草地,是第三紀冰川期後殘存下來的物種,距今已有一千多萬年,是中國特產稀有鳥類,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也是國際瀕危動物。在寧波,關於中華秋沙鴨的確切記錄近年來只有一回,當時它們在杭州灣的一個水庫裡暫歇。
攝影故事:這張照片是前幾年在麗水拍到的。當天早上7點多,我躲在溪邊一個比人高的草垛裡,只露出穿上了「迷彩服」的長焦鏡頭,等了一上午,連廁所都不敢去。快中午的時候,一隻中華秋沙鴨突然從天空中落到水面,讓我拍下了這張照片。
黑卷尾
棲息活動於開闊地區,繁殖期有非常強的領域行為,性兇猛;非繁殖期喜結群打鬥。主要取食昆蟲。平時棲息在山麓或沿溪的樹頂上,在開闊地常落在電線上。
攝影故事:這隻鳥是在鎮海的海塘邊上拍到的。這種鳥一般寧波看不到,估計這隻鳥是遷徙路過,飛累了才在寧波稍作停留。
仙八色鶇
身長約20釐米,棲息於平原至低山的次生闊葉林內,在灌木下的草叢間單獨活動,以喙掘土覓食蚯蚓、蜈蚣及鱗翅目幼蟲。這種鳥堪稱鳥中「美女」,之前只是在南京有記錄,已被確定為全球性易危鳥類、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東方大葦鶯
體型較大(19釐米)的褐色葦鶯,有顯著的皮黃色眉紋。
攝影故事:有這麼一個故事:杜鵑把蛋產在別的鳥的窩裡,而這種鳥毫不知情,盡心照顧著這些杜鵑鳥蛋。杜鵑鳥蛋一般會先孵出來,小杜鵑就會把「繼父母」的蛋踢出鳥窩。這裡所說的鳥就是東方大葦鶯。
東方大葦鶯喜歡棲息在蘆葦蕩。以前杭州灣地區有很多東方大葦鶯,嘰嘰喳喳吵得不得了。這幾年隨著蘆葦蕩漸漸減少,東方大葦鶯也越來越少了。
短尾鴉雀
又名掛墩鴉雀。體型微小(10釐米)的褐色鴉雀。形短的尾羽緣棕色,頭慄色,喜歡生活在竹林裡。
攝影故事:這是我在2008年發現的浙江省鳥類新紀錄。2008年早春,我和朋友到鄞州四明山拍鳥,無意中看到了一群頭頂棕紅的小鳥,拍了照片讓專家鑑定,才知道是短尾鴉雀。這是浙江首次確認有短尾鴉雀分布。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