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張小琴作為

2020-12-06 人民網傳媒

編者按:金秋時節,又到迎新!各新聞與傳播院校都積極開展了迎接新生的工作,其中,迎新大會上院長、教師代表、學生代表的迎新致辭及寄語,成為一項重要內容。各新聞與傳播院校的迎新致辭及寄語,對青年新聞學子初步了解新聞學和新聞工作、正確掌握新聞學學習方法、蘊育形成新聞理想等,都具有較為重要的影響,也應該是我們新聞教育界值得重視和關注的內容。一篇精彩的迎新致辭及寄語,對學生的正面教育作用,或許並不亞於一堂課上的專業傳授。為此,經聯絡商定,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新聞學與傳播學專業委員會新聞學組與人民網傳媒頻道共同開展「新聞與傳播學院迎新致辭及寄語」徵稿活動。熱烈歡迎各新聞與傳播院校領導、老師、畢業生、在校生積極投稿!

》》》點擊查看《「新聞與傳播學院迎新致辭及寄語」徵稿啟事》。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張小琴

雖然上過各種舞臺,也面對過各種話筒,但是在清新——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代表老師發言這是第一次,所以隨著到我的時間越來越近,我心跳越來越快,還是挺緊張的。每學年都能看到很多的新面孔來到了清華園裡面。每次看到一張一張這麼年輕的面孔,意氣風發、青春勃發的這樣的面孔,我都會感覺到在你們面前有一個非常長非常長的未來,在你們面前有著很美好的未來,而在這個很長的美好的未來當中,有這麼一段就是從今天開始的,就是你們在清華將要度過的四年、三年或者兩年。

那麼在清華的四年、三年或兩年,清華將會給你們留下什麼,你們又會給清華留下什麼?這是我想今天我們可能會去思考的問題。

我覺得大學是一個最好的滋養身心,能夠盡情的、儘量地去成長的一個地方。我們在校園裡面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去尋找到自己,儘量地去舒展自己身心,去發展自己的心智,然後儘量地吸收營養。

而清華我覺得又是一個最適合成長的地方。我希望大家能夠充分地感受清華之美,就像今天這麼一個藍天白雲的好天氣,清華的校園裡面可以說每一步、每一個空間都是一個非常美好的畫面。可能剛來清華的時候會有這樣美的感受,但過不了多長時間它就變成了我的宿舍、我的教室、我的餐廳,它就是我每天生活的一個場景。其實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之下,我覺得很多人會和清華擦肩而過,你沒有跟它產生一種深刻的關係。我記得今年的畢業生,有一位於海童做了一個圖片的(作品)。他用了兩萬張延時攝影,做了一個27分鐘的清華的片子。清華的四季流轉、晨曦變換在他的鏡頭之下就變得非常地美。他得用多長的時間才能完成這兩萬次的拍攝?他和清華之間是這樣一場深刻的「愛戀」。當其他同學只是和清華擦肩而過的時候,他和清華發生了這樣一個深刻的故事。我覺得他能感受的東西可能會比其他人更多。當然,我們感受清華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他用他的方式,你們可能有你們的方式。我覺得大家要去儘量地感受清華的歷史。你對清華的歷史了解越多,清華在你的眼裡面就越具體、越厚重。

剛才老師和同學們都講到梁啓超,「君子」的這個演講,這個演講就發生在同方部。希望你們下一次走到同方部門口的時候,能夠稍微慢一慢腳步,去側耳聽一下是否還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這樣一個聲音的迴響。當你們走到荷塘邊的時候,去感受一下是不是還有朱自清的背影;走到古月堂的時候,是不是能夠看到錢鍾書和楊絳的第一次相遇。遠的不說,就在我們學院,學院一進門,大家可能注意到有一塊拼花的瓷磚。我們學院(建築)是1930年建立的,看到這塊花磚的時候,你想像一下,當年拼這塊花磚的工人,他是用什麼的心情在拼這些花磚,而設計這個學院的人又用什麼樣的心情去設計這個學院。你們可能在一進門的時候就看到,前總理朱鎔基先生曾經在我們學院讀過書。你也可以感受下是不是還有朱鎔基先生背著書包走進門的那一瞬間。

還有可能很多同學不知道,我們老的電機館在「文革」當中,曾經是第一場「武鬥」發生的地方,曾經在那兒發生過流血事件。如果你這樣的去了解清華,你對清華的了解越多,那些歷史就會在你面前浮動起來,你會感覺到它的厚度。歷史是一層一層的長起來的。到了今天,當你走到每一個角落,當你在每一個瞬間的時候,如果你能夠了解更多、能夠感受更多,那清華對你來說就一個豐盈而厚重的一個地方。你會感受到它的文化和歷史。那你吸收清華的營養可能就會更多。當然我們也希望同學們能夠在這兒,去到每一個教室裡面,去吸收豐富的知識的營養。每一間教室,每一個先生的腦海可能都是一個知識的寶藏。這些寶藏也等著大家去探索。

另外我希望大家在這四年當中能夠完成精神和人格的養成。大家都說清華是一個大平臺,有做大事情的意識。天將降大任於「清華人」的這樣一種意識。我們學院的首任院長提出來「面向主流,培養高手」。所謂「面向主流」,就是要上大平臺;「培養高手」就是希望大家能夠有上大平臺、承擔大責任的能力。如果我們在經過了這樣的一些吸收,我們能夠不斷地去吸收清華的營養,不斷地去養成自己的人格,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就會一天天、逐漸地變成一個「清華的你」。而同時,當你的生命越來越豐盈,當你的生命的力量越來越強大的時候,可能你也會把你生命當中的絲絲縷縷留在清華當中,那清華可能會成為「你的清華」。

我想,清華曾經是梁啓超的清華;曾經是朱自清的清華;也曾經是鄧稼先、錢學森的清華;它還曾經是高曉松和李健的清華。現在清華已經是你的清華了,你和清華會發生什麼樣的一個故事呢?

清華的你,你的清華。這個故事今天已經開始了。大家請盡情地抒寫吧!

張小琴

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廣播電視記者、主持人研究,電視修辭研究。

曾擔任《山東文學》雜誌社編輯,山東電視臺《道德與法制》欄目、全國普法辦公室與山東電視臺合辦的《金劍之光》欄目製片人、主持人,曾兼任中央電視臺《社會經緯》欄目主持人,《新聞調查》欄目出鏡記者。曾獲1999年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金士明杯」第二屆全國電視節目主持人大賽社教類金獎,第五屆「金話筒獎」。參與「2003年度中國記者風雲人物」推出活動,擔任央視記者節特別節目主持人、撰稿人,獲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特別節目類一等獎。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學子,心繫民生"社會實踐
    >2.創新主體(團組織或個人)名稱: 共青團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委員會 3.這一創新是如何產生的?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自2002年建院以來,一直秉承「素質為本、實踐為用,面向主流、培養高手」的教育方針,高度重視學生社會實踐,鼓勵學生走入基層、了解國情,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新聞從業觀。
  • 【聚焦2020計劃】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固本拓新、面向未來的...
    學生通訊員 李慧韜「對於新聞與傳播學院而言,國際化教育是我們的特色,一直以來我們秉持著眼全球、立足本土的人才培養觀。」新聞學院副院長杭敏教授在2020年9月3日舉行的清華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暨港澳臺工作會上表示。
  •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召開張偉副教授入黨發展會
    清華新聞網9月30日電 9月28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職工第一黨支部在生物新館召開張偉副教授入黨發展會。經支部成員充分討論並投票表決,同意接收張偉為中共預備黨員。校黨委常務副書記姜勝耀出席發展會,校黨委組織部副部長鄒欣、生命學院黨委書記吳畏等參加會議,發展會由教工第一黨支部書記、生命學院副院長王新泉主持。
  • 清華大學新聞學院教授評翟天臨事件
    作為一件多元主體輿論事件,這當中投射出的種種問題,尤其是輿情回應和處置的過程,值得我們反思。按照「高等學校信息公開辦法」「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等相關規定,當高校面臨社會關切問題,尤其是這些問題涉及高校學位授予、學術不端、教育公平等角度時,需要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 校長張希到文學院暨新聞與傳播學院調研
    【文/攝 曲家偉】4月3日,吉林大學校長張希調研文學院暨新聞與傳播學院相關工作。 會上,文學院暨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徐正考圍繞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和師德學風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國際合作交流及「十三五」規劃落實完成等方面匯報了學院建設發展情況。文學院暨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書記康永剛從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學生和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匯報了學院黨委工作情況。
  • 第四屆「中國社會風險治理高層論壇」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召開
    11月29日,第四屆中國社會風險治理高層論壇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舉辦。本屆論壇由清華大學中國社會風險評估研究中心主辦,國家高端智庫清華大學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研究院支持,北京智慧星光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協辦。
  • 實驗室管理與教學條件保障處、新聞學院、高瓴人工智慧學院召開...
    12月31日,新聞學院與高瓴人工智慧學院召開座談會,就大數據、人工智慧與新聞傳播交叉學科建設議題開展研討。會議由高瓴人工智慧學院執行院長文繼榮主持,新聞學院執行院長周勇,黨委書記張輝鋒,副院長王潤澤、趙雲澤,黨委副書記韓曉寧、孫權,教授李彪,副教授張迪,高瓴人工智慧學院副院長竇志成、盧斌、張國富,教授徐君、魏哲巍,實驗室教學條件保障處副處長王克平等參加會議。
  • 益普索聯合北師大新聞傳播學院成立傳播與認知效能評估研究中心
    北京2018年4月20日電 /美通社/ -- 2018年4月10日,益普索與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聯合成立了傳播與認知效能評估研究中心 -- 集學術研究、技術開發和市場應用於一體,致力運用認知神經科學技術對傳播效果進行評估研究。
  •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最新學術期刊《建築史學刊》創刊發布
    北京訊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主管,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和清華大學聯合主辦的《建築史學刊》於近日正式創刊。《建築史學刊》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王貴祥教授擔任主編,以建築學院現有《建築史》和《中國建築史論彙刊》兩本學術集刊編輯部的多位教師、博士為核心編輯團隊,並組成了由中國工程院莊惟敏院士、中國建築學會李存東秘書長和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張利教授領銜,國內外建築史學領域多位知名學者加盟的編輯委員會。
  • ...商學院、新聞傳播學院、海外教育學院:求索商學新知;講好中國故事
    商學院、新聞傳播學院、海外教育學院:求索商學新知;講好中國故事 2020-07-24 11: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與島津公司合作示範項目正式揭牌
    2018年3月9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再生醫學與仿生材料研究所與島津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的合作示範項目在清華大學逸夫樓隆重揭牌。參加本次揭牌儀式的人員有: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再生醫學與仿生材料研究所朱宏偉科研、外事副院長,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再生醫學與仿生材料研究所王秀梅教授,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再生醫學與仿生材料研究所孫曉丹副教授,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再生醫學與仿生材料研究所趙凌雲副教授,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再生醫學與仿生材料研究所在讀博士生王碩,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再生醫學與仿生材料研究所合作博士生諸進晉,島津公司NDI章維斌事業部部長,島津公司分析測試儀器市場部李惠經理
  • 貴州民大傳媒學院:打造西南地區高校一流新聞傳播學科品牌
    貴州省第一個新聞傳播省級特色重點學科、全省高校第一家部校共建的新聞傳播類學院、全省高校新聞教育設備最齊全最先進的實驗中心、全省唯一一個新聞學進入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重點名單……從專業誕生至今25年的歷史,貴州民族大學傳媒學院,銳意進取,堅持以特色學科建設為引領,立德樹人,守正創新,推動內涵式發展
  •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團總支: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優勢和實踐...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歐陽蘭臻在黃山市一線生產企業宣講理論報告團作為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團總支的品牌項目,自成立以來,立足理論宣講、突出信仰導向,打造有信仰、接地氣、有溫度的宣講「金課」。
  • 程麗紅已任遼寧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兼黨委副書記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10月22日查詢發現,遼寧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官網「領導團隊」近期更新信息顯示,程麗紅教授已於近期出任遼寧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兼黨委副書記。遼寧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官網 圖此前,程麗紅擔任遼寧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
  • 清華大學藥學院尹航團隊和原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醫學院、現...
    清華新聞網9月2日電 瘧疾(Malaria)是瘧原蟲(Plasmodium)通過雌性按蚊為媒介傳播的傳染性疾病,是當今世界公共衛生的突出問題。葡萄糖是大多數動物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通過抑制細胞攝取葡萄糖的「飢餓療法」,可作為治療一些相關疾病的潛在治療策略。
  • 2021上海交通大學新聞與傳播考研指南(專碩)|報錄數據、參考書...
    獲取電子版2021上海交通大學新聞與傳播考研指南(包括歷年真題)一、學校專業概況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成立於2002年9月,2017年12月更名為媒體與傳播學院。目前學碩全部採用推免招生,專碩有統招考試名額,專碩自2011年開始起招生。
  • 工程倫理教育論壇暨新聞發布會在清華大學舉行
    新華網北京8月25日電 2016年8月25日上午,工程倫理教育論壇暨新聞發布會在清華大學舉行。本次會議由全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教指委」)主辦,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承辦,清華大學出版社、清華大學信息技術中心、北京慕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學堂在線)為支持單位。    教指委副主任委員、寶鋼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周禮,教指委秘書長、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清華大學研究生院院長、教指委《工程倫理》課程建設專家組組長姚強出席了新聞發布會。
  • 南開大學電光學院本科生第一黨支部與清華大學電子系無研193黨支部...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邢琬珮 朱博晨)近日,南開大學電光學院本科生第一黨支部與清華大學電子系無研193黨支部開展支部共建工作,該共建活動也是電光學院本科生第一黨支部面向「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抓落實」的具體舉措。
  • 清華大學1個群體獲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資助
    今年清華大學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推薦了6項創新研究群體項目,經過嚴格選拔,由生命學院戚益軍教授作為項目負責人的研究群體獲得資助。該研究群體各成員間都有相對集中的研究方向和共同感興趣的科學問題,是在長期合作的基礎上自然形成的研究整體。截止到目前,清華大學共有21個研究群體獲得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