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1月15日電 (記者 何洌 通訊員 葉子鵬 車宗凱)近年來,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團總支堅持以實踐育人為導向,在加強廣大團員青年理論學習的同時,立足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科特色,鼓勵廣大團員青年在實踐中思考理論問題、在行走中體會信仰溫度,在中國乃至在國際舞臺上用青年力量傳遞青年信仰,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獨特理論優勢和實踐優勢,形成了獨具馬克思主義學院特色的團學育人模式。
理論宣講描摹青春中國
對於馬克思主義學院的研究生而言,「學馬」的同時也要學會「言馬」。與其他院系不同,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有著天然的理論優勢;很多優秀的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畢業後也都前往高校就業,走上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講臺。在這樣的背景下,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理論報告團應運而生。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歐陽蘭臻在黃山市一線生產企業宣講
理論報告團作為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團總支的品牌項目,自成立以來,立足理論宣講、突出信仰導向,打造有信仰、接地氣、有溫度的宣講「金課」。自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以來,報告團在清華大學校內宣講500餘場,走進全校34個院系黨團班集體和學校研究生團委、研究生會、學生馬克思主義學習研究協會等學生組織、社團開設理論課堂。此外,報告團還走出校門,在全國各地開展理論宣講活動,在北京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等兄弟院校,在北京市街道社區、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澗彝族自治縣等基層單位,在中央和北京市等黨政機關都留下了他們的宣講身影。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迪拉熱·艾則孜在新疆烏魯木齊經開區社區宣講
讓理論宣講貫穿「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貫穿校內與校外,貫穿課上與課下。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當代的傳播不僅有了一群年輕的「講師」,更多了一系列洋溢著信仰與乾貨的「金課」「硬課」。值得一提的是,理論報告團的很多老團員從學院畢業後,走上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講臺,也將在理論宣講中獲得的經驗運用到了思政課的教育教學當中。
黨建服務培育基層情懷
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武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的社會實踐怎樣才能辦的有聲有色?這是兩年前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團總支收到總書記勉勵寄語時思考的核心問題。兩年前,在學院黨委指導下,新時代基層黨建服務隊成立。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新時代基層黨建服務隊深入福建鄉村一線了解農村黨建工作
作為以基層黨建為主要服務內容的隊伍,新時代基層黨建服務隊自成立之日起就開始了黨建理論從書本到實踐的探索。兩年來,新時代基層黨建服務隊將黨建服務變成系列「套餐」,進機關、進高校、進企業、進社區、進連隊,帶去黨建理論知識、帶回黨建實踐問題,開展專業黨建研究、推動典型黨建宣傳,對外服務社會、對內育人提升。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新時代基層黨建服務隊深入國有企業了解國企黨建工作
2019年,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還與華潤集團聯合舉辦了「理論大篷車活動」,新時代基層黨建服務隊成員深入到華潤集團中,將黨建知識與國企黨建實踐緊密結合。「通過組織黨建服務隊,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自己所學知識的社會價值。」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副書記何建宇說。
聯手搭臺構築思政矩陣
兩年來,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團總支始終堅持將愛國主義教育作為開展各項活動的中心環節,通過與中小學、基層社區聯手搭臺,擴大了學院團學育人的陣地,也構築起校內校外的思政矩陣。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艾四林教授在青春分享會總結講話
2019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前夕,學院舉辦「青春告白祖國」青春分享會。分享會通過「國疆行」「世界觀」「成長圖」三個主題篇章,6位在校師生以TED演講的形式分享了他們在海內外社會實踐、思政課教學中的經歷與故事。在6位登場的分享者中,既有大學思政課教師、也有中小學思政課教師,既有前往祖國基層開展社會實踐的優秀代表、也有從海外實踐歸來的馬院學子,他們通過一個個真實的故事、一幅幅生動的圖景,立足自身、從小入手,聚焦「青春」與「祖國」、講述「小我」與「大我」,充分展現了馬克思主義學院學子堅定的信念、深入的思考、動人的情懷,在全校師生中引發了強烈反響,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團總支與西長安街街道聯合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國慶70周年慶典剛剛結束,學院研究生團總支就組織研究生同學就和北京「紅牆根兒」的西長安街街道聯合開展主題黨日活動。作為距離「共和國心臟」最近的社區,西交民巷社區在國慶70周年慶典的服務保障中承擔著重要任務,以堅定的「紅牆意識」為共和國站好關鍵崗位。在社區,「西城大媽」、社區黨委書記譚道亮給同學們講述了社區在共和國曆次重大活動的服務保障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通過交流,同學們認識到,「忠誠」是「紅牆意識」的核心要素,作為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生,如果沒有對黨和人民的一片赤誠,理論是難以往深裡走、往實裡走的。在宣講的路上,同學們傳播理論,同時也在一路上感悟點點滴滴的家國情。
疫情期間,學院研究生團總支聯合北京景山學校開展了線上黨內聯學活動,活動中,清華大學研究生、北京景山學校老師都分享了自己疫情期間的所思所想。「媒體+大學+中學」的「手拉手」模式是這一次主題教育的亮點所在。聯手搭臺的模式,讓思政育人的舞臺更大、思路更寬、影響更深。
在實踐中發現真問題,在行走中形成真思考。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團總支以實踐作為育人的重要工作抓手,充分發揮學科的理論優勢和實踐優勢,讓廣大團員青年在充分「接地氣」的實踐中感悟深沉而持久的信仰、培養真實而真摯的情懷。講最平凡的身邊故事,說最深刻的理論問題。從理論宣講到黨建實踐,從校內到校外,從國內到國外,對於同學們而言,一次又一次親身實踐的過程就是信仰不斷被印證、理論不斷與實踐結合的過程。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副書記何建宇談到:「馬克思主義理論從來都不是靠在書齋中『閉門造車』而得到發展的,需要經歷一個從理論到實踐,從實踐再回到理論的過程。作為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青年學生,不能就著理論談理論,必須真正走出課堂、帶著理論、走向社會,面朝土地談問題。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寫在中國大地上,才能把馬克思主義刻在自己的心坎上。」
(來源:中國青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