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網訊(記者吳坤海)12月17日,永州,零陵,幹巖頭村,出發前做攻略天氣預報中的雨天並無蹤跡,尋找「最美湖鄉」網絡行專家媒體團在湛藍無雲的晴空庇護下來到這裡,這裡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周家大院。
地理位置:湘南五嶺山脈裡的「國保」
幹巖頭村位於富家橋鎮西南部,地處湘南五嶺山脈南麓。村院一律坐南朝北依山傍水而建,南倚鋸齒嶺,東鷹嘴嶺、鳳鳥嶺,西青石嶺。各種特產名目繁多,竹、竹筍製品產業頗具規模,異蛇產業獨一無二,當地特色的雞、鴨、田螺、肉製品小吃聞名遐邇。
幹巖頭村後山的脊背上聳立著一座奇石。巖高50多米,巖腳周長30餘米,上粗下細,似一把巨傘撐於廣宇。巖腳可供百餘人躲雨,當地人稱其為雨傘巖。雨傘巖西側100多米處山梁上有三座巨石,排列有序,略呈犬牙交錯狀,巖高40米到70米不等,叫隱師巖。從北側遠眺,雨傘巖與隱師巖渾然一體,酷似一駱駝負薪而行。
在幹巖頭村東700-800米處,有兩石緊密相連呈柱狀,乍看似一把巨型的戒刀,村人稱其為戒刀巖。巖高80餘米,寬約20米。遠望此巖,移步換形,詭譎多變。在北側的松樹彎村觀此巖,恰似一對夫妻抵頭相擁,竊竊私語,背上還馱著一個小孩,謂之夫妻峰。峰後有巨石,巖頂曾建寺院,叫寺院巖。從松樹彎出口處仰望,夫妻峰與寺院巖相連,酷似一猿猴,叫「猿猴望月」。從東側的高福嶺腳村仰望,夫妻峰與寺院巖相疊,成為「金龜喚伴」。
歷史傳承:五百年時光雕刻的周家大院
「周家大院」位於零陵區富家橋鎮幹巖頭村,是一處古民居群落,具備較高的文物價值和較好的開發前景,自2000年以來國家、省級旅遊、文物部門多次來這裡考察,2006年被列為湖南省第八批級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周家大院」獲得「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稱號。是全體永州人民的驕傲。
周家大院始建於明代宗景泰年間(1450—1456年),建成於光緒三十年(1904年)。宋代理學家周敦頤後裔於明中期遷移至此生息繁衍,歷26代近600年,故名周家大院。周家大院典型地體現古代建築的「風水」思想:大院三面環山,前景開闊。周家大院古建築群時代跨度大,包括明、清、民國時期的建築樣式。大院平面呈北鬥形狀分布,規模龐大,由六個院落組成,佔地百餘畝,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其布局井然有序,層樓疊院,錯落有致。從整體上看,六座院落有分有合,渾然一體,既各自獨立成院,又相互和諧勾連,可與喬家大院比美。據說是著名文化學者周敦頤之子周壽之後所建。其元末明初由江西遷入永州,最先在此建成老屋,後由周希聖致仕回籍後建成尚書府,之後又由第十五代孫周崇傅重建。
周家大院古建築群是湘南地區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古民居群,享有"瀟湘第一古宅院"、"湘南民居瑰寶"等盛譽。近年來,零陵區財政投入近2000萬元用於保護和修繕周家大院,此次預計爭取中央項目資金近6000萬元,計劃用三年時間分三期完成該項目。項目完成後,周家大院將實現從古村院落修繕到歷史環境整治、文化遺產展示等方面的立體綜合保護和利用,推動何仙姑旅遊區向國家5A級景區邁進,為永州歷史文化名城再增勝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