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號獨家內容。

顯然我們不會現在就收拾行李搬到那兒去,但是想像一下,如果我們把月球打造成地球現在的樣子,或者說將它「地球化「會發生什麼呢?我們要花多長時間才能把我們的天然衛星變成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呢?它最後會是什麼樣子呢?或者退一步說,這件事到底能不能行得通呢?
為什麼我們選擇了月球而沒有選擇火星呢?火星地表下埋藏著大量的水和冰,從這方面看,這顆紅色星球是能夠成為第二個地球的最佳選擇了,但是由於在「地球化「其他星球這方面我們實在毫無經驗可言,所以我們要優先考慮在我們這顆天然衛星上動手。
月球得到的陽光要是火星的兩倍,而且我們從地球到月球上只需要短短三天時間,總之,把月球建造成第二個地球可能會少花些錢和時間,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到底該怎麼建造一個宜居的星球呢?
首先得說清楚:我們並不打算只建一個永久的月球基地,我們要瘋狂一點,把月球實實在在地變成地球,只不過小了一點。
首先,我們要建一個大氣層,有意思的部分來了:我們要用上百個含有水和冰的彗星去轟擊月球,這些彗星會衝向月球表面,在月球表面的平地上填滿水,散出二氧化碳、水蒸氣、少量的氨氣和甲烷,這些氣體聚集到地表共同形成大氣層,新形成的海水會反射更多的太陽光,所以從地球上看月亮要比以前亮四倍,這些水會讓月球的動量變大,這讓衛星自轉更加接近於地球的周期。
我們向月球上投入越多的彗星,月亮就會轉得越快,一個太陰日將會從28天變成僅為60個小時,而且由於月球不再以之前的速率沿著軌道繞地球進行公轉,「潮汐鎖定」效應可能會解除。
對於居住在地球的人們來說,這意味著我們可能看到月球的暗面,儘管我們看到的可能不是暗的,但是如何保護剛建好的月球大氣層不被太陽風吹散呢?
我們有幾種選擇:第一種比較簡單——月球的自轉會產生「發電機」效應,「發電機「會喚醒月球原本活躍的磁場,使大氣層能夠保持在原來的位置,如果這樣不行的話,我們可以在軌道上安裝一個巨大的防護罩,這個防護罩可以充當一個人工的艏波,補充缺失的磁場。
當一切都安排妥當之後,我們就可以帶來一些經過基因編輯後適合再月球土壤上生長的植物,還可以帶來一些藻類,它們能夠釋放氧氣,這會成為月球上新生命的開始。
最後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我們就能送第一批人類到這裡定居了,由於溫室效應,月球會變得非常溫暖,而且會有更多的雲層覆蓋,潮汐會達到二十米高,喜歡衝浪的人可能會想來感受一下吧。
除了僅有地球上重力的1/6外,在月球居住大概會和在佛羅裡達居住一樣,月球上的居民可能會跳到三米高,而且還能在空中停留4秒,如果你身體健康而且能夠堅持的話,你甚至能夠跨越月球上的湖,因為在水面上奔跑要求肌肉力量很少,而在月球上重力削弱的情況下正好符合條件。那麼,看了這篇文章,你想不想搬到月球上感受一下呢?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insh- Robin MeiMay-明媚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