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的產生與發展

2021-01-13 電子產品世界

OLED顯示技術是OEL顯示技術的一種,在過去的十多年裡發展迅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全球越來越多的顯示器廠家紛紛投入研發,大大的推動了OLED的產業化進程。目前OLED已到大規模量產的前夜。可以相信,在不久的將來OEL顯示器件必將有一個突破性的發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0639.htm

一、OLED的產生與發展

OLED的研究產生起源於一個偶然的發現。1979年的一天晚上,在Kodak公司從事科研工作的華裔科學家鄧青雲博士(Dr.C.W.Tang)在回家的路上忽然想起有東西忘記在實驗室裡,回去以後,他發現黑暗中有個亮的東西。打開燈發現原來是一塊做實驗的有機蓄電池在發光。這是怎麼回事?OLED研究就此開始,鄧博士由此也被稱為OLED之父。

1987年,Kodak公司最早發表其研究成果,此後,全世界許多企業和研究機構開始致力於小分子OLED器件和相關課題的研究,有關的專著文獻和專利的數量每年成百上千地遞增。在美國(除Kodak公司外)和歐洲,絕大多數有機EL的研究工作是從9O年代早期開始的。今天,高效率(>15lm/w)和高穩定性(發光強度為150nits時,工作壽命>10000小時)的有機EL器件已經研製出來。

對高分子有機EL的研究工作比對小分子有機EL的研究,起步要晚得多。直到1990年,才由Burroughes及其合作者研究成功第一個高分子有機EL器件。此後,為了發展聚合物EL技術,在美國和歐洲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人們一般都隊為,聚合物材料比有機小分子材料要穩定,這也就成了發展聚合物EL的原動力。

目前,OLED的產品已從試驗室走向了市場。從1997~l999年,OLED顯示器的惟一市場是在車載顯示器上,2000年以後,產品的應用範圍逐漸擴大到手機顯示屏。OLED在手機上的應用又極大地推動其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應用範圍的迅速擴大,對現有的LCD、LED和VFD提出強有力的挑戰。

二、OLED顯示特點與分類

有機電致發光(OrganicElectroluminescentLight)簡稱為OEL。它有兩個技術分支,一個是分子量在500~2000之間的小分子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簡稱為OLED或SM-OLED;另一個是分子量在10000~100000之間的高分子(又稱聚合物)有機發光二極體(PolymerLight-EmittingDiode)簡稱為PLED或P-OLED。

OEL顯示器件具有的主動發光、發光效率較高、功耗低、輕、薄、無視角限制等優點,被業內人士認為是最有可能在未來的顯示器件市場上佔據霸主地位的新一代顯示器件。作為一項嶄新的顯示技術,OLED免不了還存在很多不足,其材料、器件壽命、良品率等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提高,應用領域也有待於進一步擴大,這就為今後的科研探索提供了很大的研究空間。

OLED技術在過去的十多年裡發展迅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由於全球越來越多的顯示器廠家紛紛投入研發,大大的推動了OLED的產業化進程,使得OLED產業的成長速度驚人,目前已經到達了大規模量產的前夜。業內有關人士預言,2007年也許會成為OLED大規模量產的元年。從2000年到2005年OLED面板出貨量年均增長速度超過了175%,未來隨著OLED產品逐漸向有源全彩和大尺寸的方向發展,OLED產業還將保持高速的增長勢頭。OLED產品已經逐漸被下遊廠商所認可,需求量也明顯增大。目前OLED主要應用領域包括通訊產品(手機副屏)、消費類電子產品(MP3)、車載和儀器儀表等領域。

與OLED技術相比,PLED技術發展稍有滯後,主要是因為介入的廠商有限、技術相對不太成熟、原材料合成難度大、設備生產廠商少等原因。儘管如此,其發展速度也十分迅速,目前市場上已經可以見到配有較低檔次PLED的產品。據DisplaySearch預測,到2008年PLED市場份額將快速上升到OEL市場的40%。

三、OLED的結構和發光機理簡述

OLED顯示器件是基於有機材料的一種電流型半導體發光器件。其典型結構是在ITO玻璃上製作一層幾十納米厚的有機發光材料作發光層,發光層上方有一層低功函數的金屬電極。當電極上加有電壓時,發光層就產生光輻射。

OLED的發光機理和過程是從陰、陽兩極分別注入電子和空穴,被注入的電子和空穴在有機層內傳輸,並在發光層內複合,從而激發發光層分子產生單態激子,單態激子輻射衰減而發光。

OLED要獲得全彩有三種方法:

1、採用白色發光層加濾色片。這是獲得全色顯示最簡單的方法。

2、採用紅、綠、藍三種有機發光材料,因此發光層為三層結構。

3、採用藍色有機發光材料,再用顏色轉換材料獲得全彩。

四、OLED的製備工藝

1、OLED的製備工藝

目前在中國大陸,OLED顯示器件的製備還處於實驗室階段,但已到達了中試的邊緣,因此我們將主要討論實驗室的OLED製備工藝。

不管是實驗室、中試,還是量產,OLED器件的製備過程基本一致,主要區別在於器件的真空蒸鍍設備上。實驗室一般選用手動的真空蒸鍍設備進行單片樣品蒸鍍,以便於製作種類不同的實驗樣品;中試線一般採用半自動的真空蒸鍍設備進行連續的多片樣品蒸鍍,以便於小批量產品的切換;量產線一般採用全自動的真空蒸鍍設備進行流水樣品蒸鍍(或採用線蒸鍍技術與工藝),以便於提高良品率、降低產品成本。據悉,也有的機構正在研究嘗試在量產線上用旋塗技術工藝進行生產OLED產品。

OLED顯示器件的製備工藝包括:ITO玻璃清洗→光刻→再清洗→前處理→真空蒸鍍有機層→真空蒸鍍背電極→真空蒸鍍保護層→封裝→切割→測試→模塊組裝→產品檢驗及老化實驗等十幾道工序,其幾個關鍵工序的工藝如下。

(1)ITO玻璃的洗淨及表面處理

ITO作為陽極其表面狀態直接影響空穴的注入和與有機薄膜層間的界面電子狀態及有機材料的成膜性。如果ITO表面不清潔,其表面自由能變小,從而導致蒸鍍在上面的空穴傳輸材料發生凝聚、成膜不均勻。

ITO表面的處理過程為:洗潔精清洗→乙醇清洗→丙酮清洗→純水清洗,均用超聲波清洗機進行清洗,每次洗滌採用清洗5分鐘,停止5分鐘,分別重複3次的方法。然後再用紅外烘箱烘乾待用。對洗淨後的ITO玻璃還需進行表面活化處理,以增加ITO表面層的含氧量,提高ITO表面的功函數。也可以用比例為水:雙氧水:氨水=5:1:1混合的過氧化氫溶液處理ITO表面,使ITO表面過剩的錫含量減少而氧的比例增加,以提高ITO表面的功函數來增加空穴注入的機率,可使OLED器件亮度提高一個數量級。

ITO玻璃在使用前還應經過「紫外線-臭氧」或「等離子」表面處理,主要目的是去除ITO表面殘留的有機物、促使ITO表面氧化、增加ITO表面的功函數、提高ITO表面的平整度。未經處理的ITO表面功函數約為4.6 eV,經過紫外線-臭氧或等離子表面處理後的ITO表面的功函數為5.0 eV以上,發光效率及工作壽命都會得到提高。對ITO玻璃表面進行處理一定要在乾燥的真空環境中進行,處理過的ITO玻璃不能在空氣中放置太久,否則ITO表面就會失去活性。

(2)ITO的光刻處理工藝

(3)有機薄膜的真空蒸鍍工藝

OLED器件需要在高真空腔室中蒸鍍多層有機薄膜,薄膜的質量關係到器件質量和壽命。在高真空腔室中設有多個放置有機材料的蒸發舟,加熱蒸發舟蒸鍍有機材料,並利用石英晶體振蕩器來控制膜厚。ITO玻璃基板放置在可加熱的旋轉樣品託架上,其下面放置的金屬掩膜板控制蒸鍍圖案。

在我們的真空蒸鍍設備上進行蒸鍍實驗,實驗結果表明,有機材料的蒸發溫度一般在170℃~400℃之間、ITO樣品基底溫度在100℃~150℃、蒸發速度在1晶振點~10晶振點/秒(即約0.1nm~1nm/S)、蒸發腔的真空度在5×10-4Pa~3×10-4Pa時蒸鍍的效果較佳。

但是,有機材料的蒸鍍目前還存在材料有效使用率低(〈10%)、摻雜物的濃度難以精確控制、蒸鍍速率不穩定、真空腔容易汙染等等不足之處,從而導致樣片基板的鍍膜均勻度達不到器件要求。

(4)金屬電極的真空蒸鍍工藝

金屬電極仍要在真空腔中進行蒸鍍。金屬電極通常使用低功函數的活潑金屬,因此在有機材料薄膜蒸鍍完成後進行蒸鍍。常用的金屬電極有Mg/Ag、Mg:Ag/Ag、Li/Al、LiF /Al等。用於金屬電極蒸鍍的舟通常採用鉬、鉭和鎢等材料製作,以便用於不同的金屬電極蒸鍍(主要是防止舟金屬與蒸鍍金屬起化學反應)。

金屬電極材料的蒸發一般用加熱電流來表示,在我們的真空蒸鍍設備上進行蒸鍍實驗,實驗結果表明,金屬電極材料的蒸發加熱電流一般在70A~100A之間(個別金屬要超過100A)、ITO樣品基底溫度在80℃左右、蒸發速度在5晶振點~50晶振點/秒(即約0.5nm~5nm/S)、蒸發腔的真空度在7×10-4Pa~5×10-4Pa時蒸鍍的效果較佳。

(5)器件封裝工藝

OLED器件的有機薄膜及金屬薄膜遇水和空氣後會立即氧化,使器件性能迅速下降,因此在封裝前決不能與空氣和水接觸。因此,OLED的封裝工藝一定要在無水無氧的、通有惰性氣體(如氬氣)的手套箱中進行。封裝材料包括粘合劑和覆蓋材料。粘合劑使用紫外固化環氧固化劑,覆蓋材料則採用玻璃封蓋,在封蓋內加裝乾燥劑來吸附殘留的水分。圖3.4為由於水分入侵造成有機層的破壞。

有機電致發光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36年[1],但早期的發光器件驅動電壓高,發光效率低[2, 3],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1987年,C.W.Tang等製備成功低壓驅動(10V)的小分子發光器件[4],使有機發光現象再次引起廣泛關注。1990年,J.H. Borroughes等又報導了低壓下高分子器件的發光現象[5],開闢了高分子材料研究的新領域。

有機電致發光器件又稱為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由透明陽極ITO、金屬陰極和有機薄膜層構成,如圖1所示。在直流電壓驅動下,陰極注入的電子和陽極注入的空穴向有機發光層運動,最終在發光層中相遇並複合發光。根據有機發光層製備材料的不同,有機發光器件有小分子和高分子兩種類型。小分子器件的有機薄膜一般為多層結構,高分子器件多為單層結構。目前,小分子器件在性能上佔優,基本實現產業化,但成本較高,製作流程也較複雜。

相關焦點

  • oled和lcd哪個傷眼睛 oled和量子點電視的區別有哪些
    市面上有oled電視機與lcd電視機,僅僅是從名稱上就能看出兩者的材料不同,oled和lcd在傷眼的程度上同樣存在差異。oled和lcd哪個傷眼睛?還有oled與量子點電視是否存在差別?如何才能更好地區分?今日我們就來聊聊oled電視。
  • 新技術通過釋放光子,使OLED可獲得高達76.3%的量子效率!
    由於發光二極體只產生單色光,製造商使用各種添加劑混色工藝來產生白光。自20世紀90年代首次開發白色oled以來,為了在實際亮度水平上實現平衡的白光光譜和高光效,科學家付出了大量的努力。然而沒有額外外耦合技術的白色oled外量子效率(EQE)今天只能達到20%到40%。大約20%產生的光粒子(光子)仍然被困在玻璃層中。其原因是玻璃與空氣界面上粒子的全內反射。
  • oled透明屏寬視角技術更具創意節能環保
    oled透明屏更具創意,更具科技元素,全高清、寬視角,色彩更飽滿,節能環保。現在越來越多的oled屏被廣泛應用,教育oled屏,會議室oled屏,商場oled屏,指揮中心oled屏很多場合都適合,越是高端就越能彰顯它的優勢與特色。
  • OLED屏,電壓只要2.9伏,就達到現代屏幕亮度的100倍!
    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不再由含有半導體材料鎵的化合物組成,而是由以碳為主要成分的有機化合物組成。一些層用於傳輸電荷,而另一些層用於有效地將電子引入產生光的活躍層。因此,目前的有OLED屏可以很容易地由5到7層組成。研究人員現在已經開發出一種OLED屏,它只有一層,由兩個電極供電。
  • 關於led和oled及tft和oled區別
    來源:MSP430技術論壇 查看:4095  回覆:3 有沒有遇到過oled第一次顯示正常,刷新後變成了亂碼這種問題,,ps:小妹只有1積分,請各位多擔待,謝謝大家的幫忙主要代碼如下unsigned char str[28]={'1','2','
  • xr屏幕是lcd還是oled
    採用oled屏幕的iphone機型有iphone X、iPhone XS、iPhone XS Max、iPhone 11 Pro、iPhone 11 Pro Max、iPhone 12 mini、iPhone 12、iPhone 12 Pro、iPhone 12 Pro Max九款。
  • OLED的結構原理及其發光過程解析
    oled的原理   OLED是指在電場驅動下,通過載流子注入和複合導致發光的現象。其原理是用ITO玻璃透明電極和金屬電極分別作為器件的陽極和陰極,在一定電壓驅動下,電子和空穴分別從陰極和陽極注入到電子和空穴傳輸層,然後分別遷移到發光層,相遇形成激子使發光分子激發,後者經過輻射後發出可見光。
  • OLED IPS TFT 傻傻分不清?手機屏幕的那些事
    隨著智慧型手機行業的快速崛起,各個手機品牌百花齊放,給我們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手機,包括配置價位各有不同,現在手機屏幕從之前的TFT材質,變化的越來越多樣,OLED 還有ips 讓一些網友一頭霧水,到底哪種屏幕的材質好,今天咱們就來分析一下先從發展歷程來看
  • OLED與LED的發光原理區別
    在這種背景之下,OLED應時而生,為廣大商家開闢新的市場提供了廣闊的前景,那麼OLED和LED的區別到底在哪,它們的發光原理又是什麼,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LED用的是金屬材料,而oled用的是有機物材料,兩者的發光原理是一樣的,區別在於oled不需要背光源,自己本身會發光,是採用發光二極體陣列組成.
  • lcd和oled屏幕的優缺點 高端手機多用amoled屏幕蘋果11例外
    當前主流的手機屏幕有2大類,分別是lcd和oled。oled屏幕因其特色,已經在大多數高端手機上開始使用,而lcd則普遍使用在中低端手機當中。目前公認的生產商,夏普的LCD屏幕最好,三星的OLED 屏幕最好。
  • 手機LCD和OLED屏幕哪個對眼睛傷害小?不說你一定猜不到!
    led屏是通過自身發光來實現顯示圖像,像素顆粒自身發光,無需背光板,色彩豔麗,顯示圖像更討人眼球喜愛,但oled屏的這種自發光壽命周期短,刷新率低,長時間顯示某局部圖片,有可能燒屏,成本高,但這種oled屏可以實現局部某一塊屏顯示圖像,而其他區域不發光顯示,相比較lcd屏要省電,
  • tft屏幕怎麼樣_tft和oled哪個護眼
    打開APP tft屏幕怎麼樣_tft和oled哪個護眼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1-01-08 15:24:55   tft屏幕怎麼樣
  • 如何看懂OLED與LED發光原理的區別
    在這種背景之下,OLED應時而生,為廣大商家開闢新的市場提供了廣闊的前景,那麼OLED和LED的區別到底在哪,它們的發光原理又是什麼,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LED用的是金屬材料,而oled用的是有機物材料,兩者的發光原理是一樣的,區別在於oled不需要背光源,自己本身會發光,是採用發光二極體陣列組成.亮度要比LED液晶高,厚度更薄,是今後LED液晶屏的替代品.LED液晶屏需要背光源
  • OLED處於產業爆發前夕 四股或受益騰飛
    盧米藍公司三年以來發展迅速,公司銷售業績逐年翻倍遞增。盧米藍也獲得了行業合作夥伴們的認可,成長為國內OLED材料的一流供應商之一。國內材料廠商成長空間巨大OLED是基於有機半導體材料的發光二極體,被認為是最具發展潛力的新型平板顯示技術。
  • OLED與LCD屏幕哪個更傷眼
    lcdoled
  • Micro LED技術原理,Micro LED與OLED技術對比
    其次,Micro LED、oled、QLED作為次世代顯示方案之爭,他們的關鍵差別不在於IC、光學材料和薄膜、TFT等產業環節,而在於「最終發光體」方面。上文提到三安在Micro LED中的地位,類似於默克在oled行業的地位。即,真正的競爭,尤其是替代性競爭來自於LED晶粒。在傳統的液晶顯示時代,顯示器需要一個獨特的背光源組件。包括手機和電視機都是如此。
  • 國內oled龍頭企業有哪些?oled顯示屏概念股一覽
    今天就來說說我國OLED中具有代表性的龍頭企業及oled顯示屏相關的概念股。   國內OLEDLO龍頭企業排行版:   一、維信諾   因為看好OLED產業的發展前景,從2002年起,維信諾依託清華大學研究的技術建成了中國大陸第一條PMOLED中試生產線,2009年維信諾建立了中國大陸第一條AMOLED中試生產線,並於2010年實現了LTPSTFT背板與OLED
  • 手機屏幕分析,相比LCD,OLED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ltps lcd技術的iphone另外還有IPS技術,是對TFT技術進行優化,使其達到更好的顯示色彩,更大的可視角度,和更快的響應速度,並且硬屏液晶分子結構堅固,性能穩定,不會產生畫面失真和影響色彩大家買手機時,儘量選擇LTPS技術的LCD液晶屏,日本的JDI在LTPS技術上具有優勢,國內的天馬近些年也發展的非常不錯,LTPS LCD液晶屏的銷量緊隨JDI之後,排在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