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第一「狗」將軍

2021-01-20 最愛歷史


1970年,馮鞏讀初中,正趕上天津市辦文藝匯演。學校老師看他口齒伶俐,安排他表演馬季的相聲《友誼頌》。


萬萬沒想到,馮鞏的表演驚豔全場,名聲還傳到原作者馬季耳中。


馬季聽說有個男孩在講自己的拿手段子,頓時興致盎然,專程去見馮鞏。一見面,馬季就喜歡上了這機靈的少年,當即決定,收馮鞏為徒。


不想當廚子的裁縫不是好司機。馮鞏拜入馬季門下後,就立志進文工團,當一名相聲演員。他先後跟瀋陽軍區文工團等單位聯繫,白天想夜裡哭,做夢都想進部隊,恨不得說一句「我想死你們啦」。


然而,無論馮鞏如何努力,一直都卡在「政審」這一關。對方表示,Sorry,我們不收「反動軍閥的孝子賢孫」


無奈的馮鞏難免失落,但也早已習以為常。


馮鞏9歲那年,一群紅.衛.兵.闖入他們家,揚言要搜出馮家企圖「變天」的罪證,將馮家的長輩揪出去批鬥,並把馮家人趕出居住多年的小洋樓。從此全家境況不容樂觀。


十年浩劫中,馮鞏的父親,畢業於輔仁大學的馮海崗被遣回河北老家勞動改造,出身昔日「京東第一家」劉家的母親,在中學當老師屢受歧視,拿著微薄的工資養活全家老小。


馮鞏本人則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屢次碰壁,中學畢業後到制線廠當鉗工。直到1977年,才如願以償穿上軍裝,當上演員。


馮鞏年少時的不幸遭遇,既是因為時代,也源於其素未謀面的曾祖父——民國時北洋政府的風雲人物馮國璋


▲馮國璋(1859-1919)。





與日後曾孫馮鞏一心想入伍當演員不同,馮國璋當年從軍,卻是因為家道中落。


馮國璋,於1859年出生在河北河間縣,祖父那一代還是富甲一方的財主。到了他爹,因為科舉落榜而萎靡不振,甚至染上賭癮,把家產賠光了,生活難以為繼。


本打算讀書求取功名的馮國璋不得已輟學,另謀出路。


光緒十年(1884年),25歲的馮國璋在堂叔的介紹下入了淮軍,開始他的軍旅生涯。


馮國璋入伍的第二年,李鴻章創辦天津武備學堂,從淮軍中選拔「精健聰穎」的學員。


這是中國第一所培養近代陸軍人才的軍事院校,聘用德國軍官,採用西方教學法,也是日後北洋新軍的嚆矢。


馮國璋在軍中人緣不錯,又粗通文墨,沒事兒幫戰友們寫家書、記帳,不久就被選入天津武備學堂步兵科。入學後,馮國璋開啟學霸屬性,成了第一期學員中的尖子生,還抽空回原籍參加科舉,考了個秀才。


他的同學有段祺瑞、王士珍、曹錕等人,多年後叱吒風雲的北洋系大佬,都是在此時從底層混起的。


天下英雄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馮國璋入伍的時候,正值民族危難之際,亦是熱血男兒建功立業的時機。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的烽火席捲東北,孱弱的清軍遭到日軍無情痛擊。


然而,還是有一些血性軍人為清軍爭了一口氣,其中就包括太原鎮總兵聶士成


當時,馮國璋正在聶士成帳下。甲午戰爭前夕,聶士成曾率馮國璋等幾名武備學堂學生,巡防中俄、中朝邊境,歷時八個月,行程數千裡,一路風餐露宿。


根據實際勘察和親身見聞,聶士成寫成《東遊紀程》一書,馮國璋為其注說,並繪製地圖。


次年,聶士成率軍與日軍交戰,就是靠書中提出的觀點布防,幾年後的日俄戰爭,俄軍也是取道書中建議加防的戰略要地入侵遼東。


甲午戰爭中,清軍先是遭遇平壤大敗。馮國璋身先士卒,在前線浴血殺敵,不幸跟部隊走散。當時,清軍早已潰不成軍,許多軍官早已藉機「走失」,逃離戰場,一個「內馬爾滾」就回家了。


▲威海劉公島(攝圖網授權)。


馮國璋二話沒說,獨自回到隊伍,在聶士成的帶領下繼續作戰。


戰線轉移到遼東後,聶士成率軍駐守摩天嶺,「巨炮當其衝,張旗幟叢林間,鳴鼓角為疑兵」,苦戰十幾個晝夜,不僅抵擋住日軍對遼陽的進犯,還收復了已被佔領的連山關、草河口。


這是甲午戰爭中難得的一場勝仗,直到戰爭結束,日軍也沒能攻下摩天嶺。


戰後,清廷忙著議和,籤訂不平等條約,對聶士成所部的英勇抗爭完全不放在眼裡,初出茅廬的馮國璋僅得到一個候補知縣加五品頂戴的虛銜





親歷中日甲午戰爭後,馮國璋深刻意識到,中國的舊式陸軍沒救了,指望著這支軍隊保家衛國,大清遲早要亡。於是,他將改練新軍的想法上報聶士成。


老聶覺得小馮講得對,可自己畢竟是老淮軍出身,對練新軍一竅不通,也有心無力。


恰好當時清朝駐日公使裕庚將要起身赴日。世界那麼大,可以去看看,經聶士成舉薦,馮國璋以軍事隨員的身份一同東渡日本。


來到日本,馮國璋就像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他向剛剛打倒大清帝國的小東洋虛心請教,搜集了大量近代軍事著作和日軍訓練資料,還結交了一些日本軍界人士,如青木宣純、福島安正等。


青木宣純是一個「中國通」,先後在中國生活了28年,是對中國進行諜報活動的鼻祖。福島安正是日本陸軍大將,在甲午戰爭中任第一軍參謀,曾單騎穿越西伯利亞,進行情報工作。


他們都是中國的敵人,也是最了解中國的日本人。如福島曾在來華刺探情報,指出滿清的弊端:「清國的一大致命弱點就是公然行賄受賄,這是萬惡之源。但清國人對此毫不反省,上至皇帝大臣,下到一兵一卒,無不如此,此為清國之不治之症,如此國家根本不是日本之對手。」


一個聰明人從敵人那裡得到的東西,比一個傻瓜從朋友那得到的東西更多。


訪問日本期間,通過與日軍精英的交流,馮國璋如夢初醒。回國後,他憑著滿腔熱血,整理好筆記,編成幾冊兵書,呈送聶士成。


聶士成對馮國璋的成果並未十分重視,卻將這些著作轉交給一個更需要它的人,那便是正在籌備小站練兵袁世凱


袁世凱看過這些著作,將其視為「鴻寶」,並稱讚馮國璋「軍界之學子無逾公者」,隨後招馮國璋入新建陸軍,擔任督操營務處總辦。


從此,馮國璋一直追隨袁世凱左右,並籠絡了一大批直隸籍軍人為己效力,在北洋軍中撒下了直系軍閥的種子。


聶士成可說是馮國璋的伯樂,沒有他,馮國璋或許無法認識袁世凱,之後的北洋大時代,也就沒他什麼事。


可惜,聶士成死得很壯烈。


甲午之後,聶士成升任直隸提督。在庚子之變中,他以「拳匪害民」為由,派兵鎮壓四處打砸搶燒的義和團,被義和團視為仇讎,也得罪了朝廷。在聶士成率軍與八國聯軍交戰時,義和團將他母親、妻女綁架,還跟洋人圍攻聶士成所部。聶士成腹背受敵,身中數彈後陣亡。





義和團的暴行,足見當時世風日下、國民無知。


為了提升新軍的文化素質,袁世凱開辦工兵學堂、炮兵學堂、步兵學堂、騎兵學堂和德文學堂,由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擔任「校長」。深受諸多學員愛戴的馮國璋,博得了「教頭」的美譽,堪稱「門牆半天下」


王、段、馮三人擔任軍中要職,合作默契,新軍的標準教科書《訓練操法詳晰圖》22冊就出自此三人之手。


新軍訓練有成,袁世凱邀請德國總督一起到濟南觀看新軍的操練。由馮國璋指揮,只見其一聲令下,全軍「一舉足則萬足齊發,一舉槍則萬槍同聲,行若奔濤,立如直木」,隊伍軍容整肅,井然有序。


北洋新軍這陣勢有模有樣,唬得在場的德國人一愣一愣。


這次操練讓王、段、馮三人名聲大噪,他們從此被譽為「北洋三傑」。後來人們以三人性格、經歷,分別冠以「龍、虎、豹」之稱(一說龍、虎、狗)。


王士珍如龍,舊派軍人出身,15歲入伍,在軍隊中摸爬滾打多年後,才進入天津武備學堂。為人較為傳統,晚年篤信黃老之學,超然物外,神龍見首不見尾。


段祺瑞如虎,是典型的近代軍人,以最優等的成績從天津武備學堂後,到德國留學,一生思想激進,雷厲風行。


馮國璋正好介於新舊軍人之間,既多變如豹、善於變通,又沉穩如狗、不露聲色,這樣的行事風格貫徹其一生。





馮國璋名列「北洋三傑」絕非浪得虛名。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滿人親貴氣得想罵娘,叫囂著鎮壓革命。然而,當清廷派陸軍大臣蔭昌前往武漢鎮壓時,這個滿清貴胄無法控制北洋軍隊,居然賴在火車上不敢下來,一有風吹草動就想著隨時跑路。


真正給革命軍以殘酷打擊的正是馮國璋,他在袁世凱的命令下,帶領北洋新軍拿下武漢三鎮中的漢口、漢陽,讓號稱知兵的黃興丟盔卸甲,大敗而逃,打得革命軍沒脾氣,不禁懷疑人生。


在此之前,北洋軍並沒有真正打過仗,馮國璋照著軍事演習的套路就打贏了。


正當馮國璋打算一鼓作氣,拿下武昌時,袁世凱卻讓他停戰。


馮國璋聽命停戰,袁世凱還不放心,怕他不小心就把革命軍給滅了,就先讓他回北京坐冷板凳,由段祺瑞接替他指揮。


隨後,袁世凱一面利用革命軍逼迫清帝遜位,一面利用手中重兵與革命軍和談,終於如願地登上中華民國大總統之位,馮國璋身為袁世凱心腹,出任直隸都督。


為進一步拉攏馮國璋,袁世凱還為馮國璋精心準備了一場政治婚姻。


袁家的家庭教師周道如是北洋女子公學畢業,執教袁家子女多年,猶如半個袁家人,只是她一心為教育事業奉獻,一不小心成了大齡剩女。


當時馮國璋已年過半百,原配夫人去世後尚未續弦,袁世凱就做媒把周老師介紹給馮國璋。


馮國璋早就聽說過周道如才學過人,也知道袁世凱的意圖,自然欣喜地接受。


婚禮當天,馮國璋用接待大總統的禮儀鳴禮炮二十響,張燈結彩、鑼鼓喧天,把周道如接回家,各省官員紛紛道賀。





袁世凱對馮國璋如此器重,可當他有稱帝的野心,馮國璋卻堅決反對。


▲袁世凱。


1915年6月,馮國璋聽聞袁氏父子在京策劃恢復帝制,就親自前去面見袁世凱。


見了面,馮國璋問袁世凱:「外面都說大總統要改帝制,不知確否?」


袁世凱語氣誠懇地表示:「歷史上開創之主,年皆不過五十。我已是將近六十的人了,鬚髮盡白。大凡想做皇帝的人,必有個好兒子,我長子克定腳有毛病,次子克文想做名士,三、四子都是紈絝,更沒出息。我要是做了皇帝,誰來做繼承人呢?只能招禍,不會有好處的。」


袁世凱還說,他是把馮國璋當成自己人,才坦誠相告,如果有人逼他做皇帝,他就去英國當寓公。


馮國璋相信老領導絕不會騙人,就放心地回去了。


可當袁世凱「指天誓日力辯其無事」的時候,復闢帝制卻在緊鑼密鼓地籌備著。馮國璋感到自己受到欺騙,憤怒地說:「他哪還把我當自己人了?」


從此,馮國璋與袁世凱漸行漸遠,他一度成為「北洋派中反對洪憲皇帝之第一中心人物」


袁世凱要任命馮國璋為參謀長,馮國璋就以患病為由拒絕。


當蔡鍔率護國軍討袁時,馮國璋一邊請袁世凱「勿輕開戰禍」,一邊聯繫北洋各系反對帝制,又要求南方軍隊「取消獨立,退出戰區,保護人民」,這就是著名的「五將軍密電」


馮國璋對梁啓超派來的密使說:「我是他(袁世凱)一手提拔起來而又比較親信的人。我的電報對他是個重大打擊。我們之間,不必諱言是有知遇之感的,論私交我應該擁護他,論為國家打算,又萬不能這樣做,做了也未必對他有好處,一旦國人群起而攻之,受禍更烈。所以,我考慮的結果,是決計發電勸袁退位。」


袁世凱得知密電內容,深知大勢已去,抑鬱成疾,於1916年6月病故。





袁世凱去世一年後,張勳率領5000辮子軍,又上演了一出復闢的鬧劇,扶持溥儀復位。馮國璋再度出面反對帝制,結果張勳復闢被段祺瑞率軍平定,僅12天就破產。


鬧劇過後,馮國璋接替黎元洪,做了代理大總統。


馮國璋年輕時家境貧寒,從政之後,素有愛財之名,卻不曾貪汙。面對質疑,他曾給自己刻了一個印章「平生志在溫飽」,頗有幾分自嘲之意。


在代理總統任上,馮國璋聽說中南海中有不少清朝皇室放生的魚,個頭非比尋常。他頓時突發奇想,就把這「魚塘」承包了,將這些魚打撈上來,送到街上叫賣。老百姓聽說是皇家養的魚,數日之內就將其搶購一空。


馮大總統的這次創收舉得突破性進展,時人作對聯戲稱:「宰相東陵伐木,元首南海賣魚。」下句說的是馮國璋賣魚,上句則是說,時任國務總理段祺瑞曾派人在東陵砍伐樹木。


馮、段二人是老戰友,但此時,他們之間的「府院之爭」正愈演愈烈,以馮國璋為首的直系和以段祺瑞的皖系也逐漸走向分裂。


▲段祺瑞與馮國璋。


1917年,張勳復闢之後,孫中山和陸榮廷、唐繼堯展開合作,在廣州另立護法軍政府。面對這一局面,段祺瑞主張武力統一,馮國璋主張和平統一,兩人背道而馳,卻都沒好果子吃。


段祺瑞命旗下皖系將領出兵湖南,引起桂系軍閥陸榮廷警覺,出兵援湘,雙方僵持不下。這時,馮國璋正式發布「弭戰布告」,號召南北兩軍停止敵對行動。


「和平統一」的呼聲佔據上風。


段祺瑞成為眾矢之的,一度下野,但是皖系憑藉自身實力,依舊在左右馮國璋「和平統一」的政策,他們煽動直系中的主戰派曹錕對南方用兵,同時又拉攏奉系軍閥張作霖率軍入關參戰。


馮國璋陷入孤立,段祺瑞的「武力統一」政策又佔了上風,北洋軍繼續南下。


可是,馮國璋不甘心就此罷手,他密電曹錕 「適可而止」,「以恢復湘省為止」,見好就收,不要讓老段佔了便宜。曹坤心領神會,在吳佩孚所部攻佔長沙後,就不往南打了。


段祺瑞電告另一名直系將領吳佩孚「直搗兩廣」,氣勢正盛的吳佩孚卻藉口餉械供應不及,故意屯兵不前。


皖系有點慌,直系很悠哉。直系軍佔領衡陽後,曹錕聽從老大馮國璋的指示,立馬辭職回天津,吳佩孚也率軍與護法軍劃界停戰。





段祺瑞「武力統一」的美夢終成泡影。護法戰爭之後,段祺瑞深知馮國璋是他的頭號障礙,便通過「安福俱樂部」操縱國會選舉,將馮國璋趕下臺,選舉徐世昌為新總統。


甭管段祺瑞手段正不正當,選票說了算,已經到民國了,就該遵守國會的規矩。馮國璋只好讓出總統之位,回河北老家養老。


馮國璋想退休,時局卻不允許,皖系和直系的鬥爭才剛剛開始。1919年,不服老的馮國璋重回北京,打算東山再起,鼓勵直系內部與皖系一爭高下,沒想到竟一病不起,壯志未酬身先死。


臨終前,馮國璋口授遺言給時任總統徐世昌:「和平統一,身未及見,死有遺憾,希望總統一力主持,早日完成。」


聽聞馮國璋死訊,早已與其分道揚鑣的段祺瑞也來弔唁。據馮國璋子女回憶,段祺瑞像往常一樣,面容嚴肅地走到馮國璋遺體前,看了一眼老友的遺容,便轉身離去。


據說,段祺瑞派人送去親擬的輓聯,其中有一句:「正擬同舟共濟,何期分道揚鑣」。當年北洋三傑名揚一時,最終卻成仇讎,或許段祺瑞也感到遺憾。


馮國璋一生心繫國家興亡,更是以「國家海禁開,東方大事起」為後代制定排輩次序。


▲左為馮國璋真人相片,右邊為馮國璋曾孫馮鞏在電影《建黨偉業》中飾演馮國璋。


其子孫也多能銘記其父祖教誨,如第三子馮家遇,在德國攻讀化學冶金專業後,回國投身實業,成為華北有名的企業家。抗戰期間,漢奸王克敏多次勸說馮家遇投靠日本,他以疾病纏身極力推辭,甚至用黃膽水塗面,裝作病容,避不見客。


解放後,馮家遇將手下資產交給人民政府,可是,他的父親馮國璋卻被明確地定為「反動軍閥」。幾年後,馮家遇的孫子馮鞏出生,為了和馮國璋劃清界限,已經不敢用馮國璋為其擬定的「禁」字輩了。



全文完,感謝您的耐心閱讀,順手點讚點在看讓我知道您在看~


參考文獻:

來新夏:《北洋軍閥史》,東方出版中心2016年版

彭秀良:《馮國璋傳》,中華書局2015年版

陳欽:《北洋大時代》,長江文藝出版社2013年版

潘榮、孫新、魏又行:《馮國璋家族》,金城出版社2000年版

李建一:《馮鞏與家族》,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籤約帳號【最愛歷史】原創內容,未經帳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點擊此處

最愛君作品全套,2人團僅需74元


相關焦點

  • 五色旗民國時代的十大名將
    接下來,我們就盤點五色旗時代民國的十位名將!徐樹錚將軍2、徐樹錚(1880年-1925年)皖系軍閥第一名將徐樹錚,不僅僅在政治舞臺上縱橫捭闔李烈鈞將軍3、李烈鈞(1882年-1946年2月20日)民國軍事家,中山先生手下第一名將
  • 無錫市第一位開國將軍,也是江蘇唯一「朱姓」開國將軍,他是誰?
    無錫市第一位開國將軍,也是江蘇唯一「朱姓」開國將軍,因勞成疾被追認為烈士,葬在無錫革命烈士陵園,他是誰?為什麼朱啟祥將軍1964年被授予少將軍銜,能使無錫第一位開國將軍呢?因為1983年宜興併入無錫市,這樣無錫多了任茂如一位開國少將,任茂如也是1964年晉升為少將,是無錫宜興市人,曾任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政治委員,旅大警備區副政治委員。
  • 蔡鍔將軍,他是第一個享受國葬的將軍,感嘆恨不逢時
    他是中國民國時期最出名的一位將軍,他帶領人民反抗袁世凱的暴行。他還是中國第一位享受國葬的將軍。今天小編帶大家真正的了解一下蔡鍔將軍!蔡鍔將軍一生之中,做的最成功的事情一共只有倆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在雲南發起了反對清朝統治的起義,第二件事情就是他參加了反對袁世凱統治的護國運動。可能老天再妒忌他的才華,在他僅僅只有30歲的時候就讓他離開了我們,大家都知道男生三十而立。
  • 湖北陽新發現民國版《伍氏宗譜》[圖]
    《伍氏宗譜》  東方網11月5日消息:4日上午,湖北陽新縣伍修利、伍淑安兩位老人將一本新發現的民國版《伍氏宗譜》送到湖北省博物館,要求將該館《荊楚百年英傑》展廳裡關於伍修權將軍的祖籍改過來。
  • 「群狗圖」——《變色龍》細讀
    之前,奧楚蔑洛夫數次咒罵小狗,揚言要弄死小狗和處罰狗主人。這已是人人盡知了。「打狗要看主人」,現在狗打錯了,對狗主人將軍哥哥的畏懼已是軍大衣所無法掩蓋的了。於是奧楚蔑洛夫只有蹲下身子,撫摸著小狗的頭,用「你」的稱呼和學狗哭的「嗚嗚」來拉近和小狗的距離,討好小狗,向狗主人諂媚。前文奧楚蔑洛夫稱呼小狗的時候是用「它」和「這」。用「它」和「這」表明奧楚蔑洛夫在潛意識裡還是和狗拉開了距離的。
  • 民國奇人張宗昌,娶5位白俄美女姐妹侍奉,詩詞還堪稱空前絕後
    就如為了激勵士兵積極建功立業的「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句話,而之所以是以「當將軍」為目標,實在是因為將軍這個稱號著實有著人們固有印象——強大、權重、威武。然而,歷史上其實出現過不少與我們想像相違背的奸邪抑或荒唐的將軍,只是不怎麼出名罷了。就如民國時期就有一位堪稱「奇人」的奇葩將軍。
  • 遠徵軍團長在高黎貢山戰場上殉國 苦等七十年的後代終得將軍遺照
    三湘有義,湖南人民沒有忘記他,2017年4月,湖南老兵之家志願者響應號召,發起了尋找覃子斌將軍後代的活動,經過湖南老兵之家張家界、湘潭兩地誌願者的不懈努力,終於在湖南湘潭、株洲找到了覃子斌將軍的後代,為他們送去了覃子斌將軍殉國所在地騰衝人民最誠摯的問候。覃子斌將軍與夫人育有兩女一子,兩個女兒是雙胞胎姐妹,分別是老大覃大吉,老二覃大貞,兒子覃大均是老三。
  • 民國第一巨艦六千七百噸級巡洋艦——「重慶」號
    重慶號輕巡洋艦是民國海軍中最大最強的主力戰艦,被視為「王牌」軍艦。 「重慶」號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香港曾幫民國海軍保管過4艘炮艇,但這些炮艇最終在戰爭中不日軍擊沉。為了賠償民國政府,英國便將這林仙級輕巡洋艦的4號艦送給了民國政府。
  • 聽說在民國,藝術家都是全能選手
    導語:貴婦懷裡的波斯貓,黑膠唱機裡周璇的歌聲,將軍們穿著筆挺的軍裝舉著酒杯談笑風生,夫人們身著精美的旗袍,聚在一旁傳來銀鈴般的笑聲——這大概就是我們想像中的民國。
  • 泰國鬥魚品種介紹:頂級青花將軍
    第一步:點擊上方藍色小字「泰國鬥魚世界」第二步:青花鬥魚美其名曰就像中國瓷器中的青花瓷一樣具有分明的藍白兩色。青花鬥魚其實屬於大理石鬥魚分類,只是經過魚場基因改良之後的藍白兩色品種,在鬥魚比賽中劃分在雙色組。
  • 陳姓開國將軍大全:江西人最多,其次是湖北,其中百歲將軍四人!
    在1614位開國將軍中,陳姓是從元帥到少將都有的姓氏。陳姓有61位開國將軍,這些陳姓將軍中,江西人最多有12位,其次是湖北有11人,第三是四川有八位陳姓開國將軍,筆者注意到:61位陳姓開國將軍,其中四位是百歲將軍,還有一位100歲健在的陳姓開國將軍——他就是來自江蘇宿遷的陳紹昆少將。
  • 風氣初開是民國,鏡頭下婀娜多姿的民國四大美女
    民國,一覽一張張老照片如最初相識的感覺一樣我們最懷念的故事。民國的女子應該是一幅畫,或是淡雅或是嫵媚,在素雅中透有風情,於嫵媚下展現靈氣。欣賞一張張照片,美讓人一覽無餘此時我們驚豔於她們,此時時光靜流。
  • 薛鍾琪,三朝武臣巨擘,被譽為大清朝第一常勝將軍!
    但是說到清朝第一常勝將軍,卻不是滿蒙八旗,而是一個漢族將領——嶽鍾琪。嶽鍾琪被雍正授予「奮威將軍」。1724年嶽鍾琪成功收復青海地區領土60萬平方公裡,雍正非常高興,滿朝人心振奮。嶽鍾琪被加封太子太保,賜爵三等威信公。
  • 民國四大美男都有誰?
    民國四大美男的說法,民國時即已有這種說法。當時的國民黨的考試院長戴季陶曾經分別點評過周恩來、梅蘭芳、張學良、汪精衛四人。當然民初曾有汪精衛梅蘭芳顧維鈞三大美男的說法。四大美男皆才貌雙全,除丰神俊朗外,才華亦甚是了得。周總理的外交才華全世界都知道,無需多講。
  • 民國大文豪魯迅:家人後代今何在?兒子是行業精英,孫子成就不凡
    民國,向來被譽為中國文化史上的重鎮,既大師輩出,又個性十足,兼具春秋戰國與魏晉南北朝的雙重特點,堪稱中國文化史上的絕唱。作為文學史上最百花齊放的時期之一,民國就像是肥沃的土壤,孕育出無數璀璨的文學大家。
  • 阿根廷為馬拉度納舉行國葬,何為國葬,誰是中國第一位國葬的?
    據考證,國葬始於古羅馬,中國古代並無現代意義上的國葬,所以說中國的國葬始於民國,而蔡鍔將軍則是中國國葬第一人。消息傳到海外,他的好友,正在日本福岡醫院治療的蔡鍔將軍悲痛萬分。他忍著病痛,在病床上為故交寫下祭文、輓聯。
  • 寒假囤貨,經典女主小說推薦,民國文,末世文,古風文
    《民國芳菲》已完結 現代社會的廢柴女子穿越成民國農家小蘿莉。祖父和藹父慈母疼弟弟可愛,她原以為找到了失去許久的親情,卻誰知一朝烽煙起,轉眼家園傾;父母慘亡親人離散,她一個一無所長的小女孩,要如何在這亂世之中生存下去,為自己謀一個安寧幸福的未來。
  • 李宗翰:撞臉馬景濤,被稱為民國第一小生,如今精英律師中打醬油
    中戲畢業後,李宗翰演了很多民國時期的影視劇。 當然提到李宗翰演的民國戲,我會想到他合作董潔出演的《還君明珠》,也會記得他和吳倩蓮共同演繹的《阮玲玉
  • 爭鳴:民國是一個大師輩出的時代嗎?
    本行裡,基本有這麼幾個因素: 第一,很多民國大師實際都是國學大師,尤其是治史學和小學的 答案是肯定的,民國基本沒什麼大師輩出。除了個別有爭議的傑出人物之外,民國學術總體沒有超過清朝。而今天總體學術水平,遠超民國(例子不勝枚舉)。 那麼,為什麼很多人會覺得民國大師輩出?
  • 「阿爾法狗」,史上第一狗
    或者,可以叫「歷史上的第一條狗」。 《阿爾法:狼伴歸途》 《碟中諜6》之後,好萊塢送來了兩部製作小、也沒什麼名氣的片子,《阿爾法:狼伴歸途》和《傳奇的誕生》。 前者口碑平平,後者票房一般。 在危急時刻,為了保護自己,少年揮出了他的第一刀,並躲到了樹上。  在漫長的對峙之後,狼群四散,只剩下了被砍傷了的頭狼阿爾法。 科達下樹之後,在饑寒之中沒有殺狼吃肉,因為他需要一個更重要的東西-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