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家具是中國近代家具發展史上重要的一部分。海派家具的萌發、形成和發展產生於中國近代的上海,是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之下被迫開放以及遠洋航運發達所到來的西風東漸的結果。——《海派 藝術家具發展典籍》海派家具
俗稱上海老家具。特指在1843年後到1949年間在上海出現或生產的西式風格、中西合璧式風格的家具。包括舶來上海的西洋家具,20~30年代上海生產的摩登家具,30~40年代的上海阿蒂克風格的家具,但不包括蘇做中式老家具。
計劃經濟時代,在短缺的經濟背景下,海派家具因其特有的功能和形式「36隻腿」風靡全國,成為中國家具的時尚符號,為幾代人留下了悲情而美好的回憶。
中西融合的家具藝術
海派家打破了明清以來家具的顏色風格,引進了西歐古典家具與時尚家具的色彩,這也成為當時的流行色。這不僅豐富了家具的色彩,也為海派家具後期的主色調—由紅轉黃做了鋪墊。
巴洛克風格風行的年代,洛可可風格的部分元素和裝飾主義風格為主要特徵造型的紅木家具漸漸成為上海家具的主要形式。
海派家具在造型性大量採用西式家具的合理使用功能部分,表面採用西方的裝飾圖案做雕飾,選用紅木材料。
書桌的樣式較清代書桌樣式多,柚木材料,裡面板雕花裝飾等,十分洋氣。改變了書桌淡雅清純的文房氣息,增添了厚重感和華麗感。
海派家具在臥室中也出現了本質性變。臥室由「不公開」到「半公開」,由陳設性向使用性、實用性轉變,開始追求生活的舒適。
實用性很強,具有最大限度地儲存東西的而功能,抽屜越來越多,裡面的隔板也越來越多。雕花以花卉居多,又有玫瑰大行其道。
海派家具強調外部造型和內部工藝統一,功能和裝飾的和諧。
海派家具中的梳妝檯樣式也很多,一般是三面鏡子,中間的比較寬,兩邊的比較窄,並且都裝有合頁,兩邊的窄鏡子可以最大呈180°選裝,它可以閉合與中間的鏡子貼在一起。中間的主要的鏡子也有一轉軸,可以作仰角和俯角變化,都喲雕花裝飾。
造型和工藝的高度統一,功能適用性是海派家具的標誌。圖案裝飾與結構部件是海派家具的特色。榫卯結構、現代機械手段加工與精湛的雕刻工藝均是成就其獨特造型的保證。
海派是時代文化,是基於文化層面提升了價值,拉近了與奢侈品之間的距離。
參考資料:《海派 藝術家具發展典籍》
圖片來源於:上海藝古家具廠(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