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麒麟,人們就會想起"麒麟吐玉書"的傳說,還會想起西漢的麒麟閣十一功臣、《水滸傳》中綽號"玉麒麟"的盧俊義等人物。在中國吉祥文化史上,麒麟始終以美好的形象示人,並被人們賦予了越來越多的吉祥內涵。世上真有麒麟嗎?它的形象究竟是怎麼樣的?會不會是古人想像出來的神獸?史籍中關於麒麟的最早記載,見於《春秋》和《詩經》。《春秋魯哀公十四年》載:"春,西狩獲麟。"說的是魯哀公率眾在魯國西境的大野(今山東巨野)澤地獲得麒麟之事,但沒記載麒麟的形象。古人把雄性稱麒,雌性稱麟,或合而簡稱為麟,傳為祥瑞之物。古稱麟、鳳、龜、龍為四靈。麒麟是吉祥神寵,主太平、長壽。
漢白玉雕刻的麒麟一對,基座是漢白玉雕刻的須彌座。
"須彌座"是高級建築物所採用的一種豪華型臺基,"須彌座"一詞來源於佛教,須彌是古印度傳說中的一個山名,即"須彌山",據說它雄偉高大,是世人活動住所的中心制高點,日月環繞它迴旋出沒,三界諸天也依之層層建立。因此用"須彌山"作為佛的基座,以能顯示出它的神聖、威嚴和崇高,故以後將佛像下的基座都敬稱為須彌座。

束腰處雕刻有帶翻卷的雲紋裝飾圖案。在標準的清式須彌座圖像上看到上、下枋有卷草紋,上下混面上用仰覆蓮瓣組成長條的邊飾。束腰部分的拐角用植物組成的束柱,柱後為一段綬帶紋,如果須彌座很長,則在中段加一段綬帶紋。圭角部分只在接近拐角處用盤卷狀的回紋裝飾。只是在有的束腰部分除綬帶外還加了一些動、植物的形象,在技法上也有深雕與淺浮雕之分。
須彌座的底座圭角外側面雕刻有雲狀花紋。圭角又稱圭腳,是須彌座的基地構件,相當臺座的基腳,一般外側雕刻有雲狀花紋,正面為圓弧形。

麒麟高大威猛,瞠目張口,舌尖上翹,雙翼貼身,肩胛高聳,趾爪怒張,作昂首仰天怒吼狀。
麒麟的頭部其實和龍頭沒有多大的區別,這是麒麟藝術形象的關鍵之一。而麒麟的軀體是鹿、獅、虎的混合體,加上鯉的鱗片和脊椎所組成;麒麟的四肢則以馬或鹿的腿和蹄再加上肘毛組成;尾部則是靈活飄逸的金魚尾巴(或獅尾)、也有龍尾。因此,麒麟是集中了地上的走獸、水中的魚類最美的部分,其配置是那麼的得體和諧,威武中體現出靈秀,矯健中折射出華美。
麒麟常常和變幻莫測的雲和火相伴,把麒麟神奇的身影襯託得更為奇譎矯美。每當它行走騰躍之際,那舞動的軀體和飄逸的鬚髮,充滿著激越的活力,四條腿上披繞著的火焰隨同飛躍,襯以湧動的五彩祥雲,組成虛實相映的宏渾場景,使人感到一種昂揚的節奏和流動的華美。

麒麟,是中國歷代藝術家創造出來的虛幻神異動物,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卻總是那樣的活靈活現,歷歷在目,深入人心。無論作為觀念形態的,還是作為物化形態的,麒麟都以吉祥的形象而得到恰如其分的表現。不論在我國歷代的宮殿、古建築的裝飾中,還是現代建築的裝飾中,均有做守衛的麒麟形象。
在風水學中,麒麟是具有鎮宅驅邪、招財進寶、大利文運的瑞獸,是吉祥和富貴的象徵,受到人們普遍而持久的歡迎。在古建築的照壁前,在商店的櫃檯上,在住宅的客廳裡,在美術家的畫筆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麒麟送寶"、"麒麟踏寶"、 "麒麟護寶"等造型,麒麟或馱送財物,或腳踏犀角、葫蘆、金錢、元寶等寶物,以示財源興旺,一本萬利。

「 古建築是社會發展的記憶,是歷史的見證者,它承載著文化積澱。一旦損毀,文物本體及其承載的歷史文化都將不復存在,總之,只有把古建築保護好,維修好,讓它們以其原有的面貌長久地保存下去,才能發揮"實物的史書"、"歷史的年鑑" 、"文化的載體"等作用。保護古建築,讓古建築流芳千古,古為今用,為後人服務,這是我們每一個人應付的社會責任。」
參考文獻
[01] 田永復編著.中國仿古建築構造精講第二版.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3
[02] 王其鈞主編.中國建築圖解詞典.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2
[03] 徐華鐺編著.中國傳統題材造型.瑞獸祥禽.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2.1
[04] 樓慶西著.中國古代建築知識普及與傳承系列叢書.中國古代建築裝飾五書.磚雕石刻.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4
由於本人知識的局限性,編寫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在此表示謝意!
歡迎在評論區發表您的看法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