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個人形太空機器人F-850已完成太空測試並順利返回地球。在為期不到半月的時間,F-850機器人在空間站完成了開啟艙門、傳遞工具、模擬艙外活動、等簡單的科學實驗。
據俄羅斯衛星網17日報導,俄羅斯能源火箭航天集團代表馬利霍夫在與國際空間站太空人通話時表示,機器人「費奧多爾」在返回地球後無法啟動。
今年8月底,俄羅斯在空間站上部署了人形機器人Skybot F-850,引發了較大的爭議,最大的焦點在於F-850機器人的前身和用途。
F-850機器人前身叫做FEDOR,在2017年公開時拿著槍械正在測試射擊能力,被認為是俄版終結者。
2019年8月,太空版本的FEDOR機器人被命名為F-850,保留了其基本結構,身高與一個正常人相當,計劃前往空間站。
2017年4月,F-850機器人的前身FEDOR亮相的時候手持兩把槍械對著靶子進行射擊,圖片來源:designboom.com
俄羅斯給出的說法是F-850機器人旨在進行救援行動,前往空間將測試其執行太空任務的能力。俄羅斯派遣F-850機器人進入空間站的目的在於測試機器人在失重情況下進行遠程操作的能力,有助於俄羅斯今後在月球、甚至是火星上開展機器人登陸任務。
在9月發布的這張照片中,俄羅斯的Skybot F-850類人機器人在國際空間站的Zvezda服務艙裡與太空人Alexey Ovchinin一起舉著俄羅斯國旗拍照。圖源: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官方推特
F-850機器人在太空中的測試時間很短,目前已經隨MS-14飛船降落在哈薩克斯坦著陸區,前後在軌測試不到半個月。
在空間站停留期間,F-850機器人測試開啟艙門、傳遞工具、模擬艙外活動、進行一些簡單的科學實驗等。
正在操作開啟艙門的F850機器人,圖片來源:sputniknews.com
不過有個鏡頭非常嚇人,F-850機器人拿著電鑽之類的工具與拿著槍械的模樣像極了。
F-850機器人拿電鑽的樣子像極了手持槍械,圖片來源:space.com
F-850機器人操作武器有爭議
如果將人送到月球上需要花費大量的財力和技術,那麼把機器人送到月面就簡單地多,蘇聯時代就已經實現了,我國嫦娥三號和四號搭載的「玉兔」月球車也是一種機器人。
F-850機器人最直觀的特點在於人形,有四肢和頭部結構。2017年4月,F-850機器人的前身FEDOR亮相的時候手持兩把槍械對著靶子進行射擊,給人留下了深刻影響。
太空版F-850機器人在測試期間也測試過格鬥、駕車等操作,這些技能顯然在空間站上使用不到,但是在地球或者在月球、火星表面才有用武之地。關於F-850機器人的定位,綜合外界分析後普遍認為,F-850機器人是俄羅斯研究的一種多用途機器人,可軍用也可以民用,鑑於該機器人也會使用槍械,因此給人一種軍事用途的感覺。
F850機器人正在進行格鬥動作測試,圖片來源:space.com
根據外空條約,任何國家都不能將武器帶入太空,俄羅斯這次將這款機器人帶入太空沒有任何問題。從俄羅斯的立場出發,F-850機器人可以在地球上作為終結者機器人使用,會操作武器,如果在空間站、月球或者火星,可作為人形機器人使用,通過遠程控制可駕駛月球車、搬運貨物、甚至是建設月球、火星基地等。
這樣可大大節省俄羅斯未來數十年深空探索的成本,不需要通過載人航天就能實現月球基地、火星基地的建設,開發太空人形機器人具有非凡的意義。
空間機器人應該有的樣子
人形機器人是機械中最高的形態之一,可全面模擬人的行為,但對於國際空間站,或者地外天體探索而言,人形機器人的效能和專業程度是較低的。
如果用於國際空間站,Robonaut 2這樣的機器人就足夠了,不需要雙腿,NASA也開發出Robonaut 2的變形,使用輪式底盤作為Robonaut 2的移動平臺,可在月球或者火星上使用。
Robonaut 2類人形機器是沒有配腿的,圖片來源:NASA
針對空間站、地外天體複雜的表面環境,NASA也開發出LEMUR機器人。LEMUR機器人是一種多足機械平臺,全稱叫做多足短途全能機械,就像爬蟲一樣運行,可在空間站外艙壁上爬行,進行艙外修復任務等。
空間站需要爬蟲型機器人進行艙外檢修,圖片來源:NASA
LEMUR機器人還可以鑽入月球、火星的地下熔巖通道、爬上懸崖峭壁等人類無法涉足的環境中進行探索,這些都是人形機器人所無法做到的。
第三代LEMUR機器人還開發出冰蠕蟲模式,全面模仿蠕蟲,有16個手指式吸盤,每個吸盤上有數百個鋼製細鉤,可在懸崖上爬行。
NASA認為LEMUR機器人可讓我們進入地外天體不同的表面環境中進行深入探索,包括尋找生命等。即便是Robonaut 2這樣的機器人,也只有上半身可用,雙腿的用途不大。
第三代LEMUR機器人開發出蠕蟲模式,圖片來源:NASA
雙腿行走在地球上比較管用,比如走樓梯,如果在地外天體表面,比如月球、火星上,仍然是輪式底盤好用,可行駛的距離足夠遠,符合探索的目的,這也是現階段空間機器人應該有的樣子。
人形機器人並非不適合地外天體探索環境,而是直立行走的機器人操作難度更大,不一小心就容易摔倒,地外行星上時常還有大風、沙塵暴等極端天氣出現。只有人工智慧發展到足夠成熟的時候,人形機器人才是最佳選擇。
F-850機器人正在進行一項三維動作同步測試,圖片來源:space.com
綜上,F-850機器人短暫的空間站之旅也證明,雙腿在空間站上幾乎無用武之地,如果進行艙外行走,雙腿更是多餘。但F-850機器人的手指比較靈活,在空間站上成功對接了插頭和插座,只不過它拿電鑽的樣子像極了手持槍械。
俄羅斯航天集團新聞處則表示,「費奧多爾」一切正常,他正在休息,並準備進行下一步的工作。
作者:林文杰 航天科普作家
審稿:邵相軍 紫金山天文臺博士
編輯:Bob
文章由騰訊科普「科普中國頭條創作與推送項目」團隊推出
轉載請註明來自科普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