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奧多爾」返回地球後被指無法啟動,他在空間站都幹了什麼?

2020-11-23 騰訊網

世界首個人形太空機器人F-850已完成太空測試並順利返回地球。在為期不到半月的時間,F-850機器人在空間站完成了開啟艙門、傳遞工具、模擬艙外活動、等簡單的科學實驗。

據俄羅斯衛星網17日報導,俄羅斯能源火箭航天集團代表馬利霍夫在與國際空間站太空人通話時表示,機器人「費奧多爾」在返回地球後無法啟動

今年8月底,俄羅斯在空間站上部署了人形機器人Skybot F-850,引發了較大的爭議,最大的焦點在於F-850機器人的前身和用途。

F-850機器人前身叫做FEDOR,在2017年公開時拿著槍械正在測試射擊能力,被認為是俄版終結者。

2019年8月,太空版本的FEDOR機器人被命名為F-850,保留了其基本結構,身高與一個正常人相當,計劃前往空間站。

2017年4月,F-850機器人的前身FEDOR亮相的時候手持兩把槍械對著靶子進行射擊,圖片來源:designboom.com

俄羅斯給出的說法是F-850機器人旨在進行救援行動,前往空間將測試其執行太空任務的能力。俄羅斯派遣F-850機器人進入空間站的目的在於測試機器人在失重情況下進行遠程操作的能力,有助於俄羅斯今後在月球、甚至是火星上開展機器人登陸任務。

在9月發布的這張照片中,俄羅斯的Skybot F-850類人機器人在國際空間站的Zvezda服務艙裡與太空人Alexey Ovchinin一起舉著俄羅斯國旗拍照。圖源: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官方推特

F-850機器人在太空中的測試時間很短,目前已經隨MS-14飛船降落在哈薩克斯坦著陸區,前後在軌測試不到半個月。

在空間站停留期間,F-850機器人測試開啟艙門、傳遞工具、模擬艙外活動、進行一些簡單的科學實驗等。

正在操作開啟艙門的F850機器人,圖片來源:sputniknews.com

不過有個鏡頭非常嚇人,F-850機器人拿著電鑽之類的工具與拿著槍械的模樣像極了。

F-850機器人拿電鑽的樣子像極了手持槍械,圖片來源:space.com

F-850機器人操作武器有爭議

如果將人送到月球上需要花費大量的財力和技術,那麼把機器人送到月面就簡單地多,蘇聯時代就已經實現了,我國嫦娥三號和四號搭載的「玉兔」月球車也是一種機器人。

F-850機器人最直觀的特點在於人形,有四肢和頭部結構。2017年4月,F-850機器人的前身FEDOR亮相的時候手持兩把槍械對著靶子進行射擊,給人留下了深刻影響。

太空版F-850機器人在測試期間也測試過格鬥、駕車等操作,這些技能顯然在空間站上使用不到,但是在地球或者在月球、火星表面才有用武之地。關於F-850機器人的定位,綜合外界分析後普遍認為,F-850機器人是俄羅斯研究的一種多用途機器人,可軍用也可以民用,鑑於該機器人也會使用槍械,因此給人一種軍事用途的感覺。

F850機器人正在進行格鬥動作測試,圖片來源:space.com

根據外空條約,任何國家都不能將武器帶入太空,俄羅斯這次將這款機器人帶入太空沒有任何問題。從俄羅斯的立場出發,F-850機器人可以在地球上作為終結者機器人使用,會操作武器,如果在空間站、月球或者火星,可作為人形機器人使用,通過遠程控制可駕駛月球車、搬運貨物、甚至是建設月球、火星基地等。

這樣可大大節省俄羅斯未來數十年深空探索的成本,不需要通過載人航天就能實現月球基地、火星基地的建設,開發太空人形機器人具有非凡的意義。

空間機器人應該有的樣子

人形機器人是機械中最高的形態之一,可全面模擬人的行為,但對於國際空間站,或者地外天體探索而言,人形機器人的效能和專業程度是較低的。

如果用於國際空間站,Robonaut 2這樣的機器人就足夠了,不需要雙腿,NASA也開發出Robonaut 2的變形,使用輪式底盤作為Robonaut 2的移動平臺,可在月球或者火星上使用。

Robonaut 2類人形機器是沒有配腿的,圖片來源:NASA

針對空間站、地外天體複雜的表面環境,NASA也開發出LEMUR機器人。LEMUR機器人是一種多足機械平臺,全稱叫做多足短途全能機械,就像爬蟲一樣運行,可在空間站外艙壁上爬行,進行艙外修復任務等。

空間站需要爬蟲型機器人進行艙外檢修,圖片來源:NASA

LEMUR機器人還可以鑽入月球、火星的地下熔巖通道、爬上懸崖峭壁等人類無法涉足的環境中進行探索,這些都是人形機器人所無法做到的。

第三代LEMUR機器人還開發出冰蠕蟲模式,全面模仿蠕蟲,有16個手指式吸盤,每個吸盤上有數百個鋼製細鉤,可在懸崖上爬行。

NASA認為LEMUR機器人可讓我們進入地外天體不同的表面環境中進行深入探索,包括尋找生命等。即便是Robonaut 2這樣的機器人,也只有上半身可用,雙腿的用途不大。

第三代LEMUR機器人開發出蠕蟲模式,圖片來源:NASA

雙腿行走在地球上比較管用,比如走樓梯,如果在地外天體表面,比如月球、火星上,仍然是輪式底盤好用,可行駛的距離足夠遠,符合探索的目的,這也是現階段空間機器人應該有的樣子。

人形機器人並非不適合地外天體探索環境,而是直立行走的機器人操作難度更大,不一小心就容易摔倒,地外行星上時常還有大風、沙塵暴等極端天氣出現。只有人工智慧發展到足夠成熟的時候,人形機器人才是最佳選擇。

F-850機器人正在進行一項三維動作同步測試,圖片來源:space.com

綜上,F-850機器人短暫的空間站之旅也證明,雙腿在空間站上幾乎無用武之地,如果進行艙外行走,雙腿更是多餘。但F-850機器人的手指比較靈活,在空間站上成功對接了插頭和插座,只不過它拿電鑽的樣子像極了手持槍械。

俄羅斯航天集團新聞處則表示,「費奧多爾」一切正常,他正在休息,並準備進行下一步的工作。

作者:林文杰 航天科普作家

審稿:邵相軍 紫金山天文臺博士

編輯:Bob

文章由騰訊科普「科普中國頭條創作與推送項目」團隊推出

轉載請註明來自科普中國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太空人回到地球都是被抬出返回艙的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王金福教授和餘路陽教授團隊的人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實驗項目,就是為了搞明白,在微重力環境下,骨髓中幹細胞生成骨細胞的過程,有什麼異常。 日前,記者了解到,浙江大學這個團隊的人體幹細胞實驗目前已通過立項,「Made in Zhejiang」的幹細胞,有望成為首批中國載人空間站隨行成員。
  • 空間站太空人返回地球,感嘆「不一樣了」
    國際空間站3名太空人結束數月駐站任務,17日返回地球。他們在太空期間,新冠疫情蔓延,航天活動也受影響。一名太空人落地後感嘆,地球「不一樣了,但仍然很美」。俄羅斯航天局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中心破例沒有直播返回艙打開降落傘著陸過程。俄羅斯航天局說,這是由於新冠疫情引發的「技術限制」。隨後播放的畫面顯示,地面接應人戴口罩和手套,把3名太空人接出返回艙。一名地面人員對另一人說:「請保持距離。」由於哈薩克斯坦的卡拉幹達機場因疫情關閉,3名太空人無法按慣例在那裡搭乘飛機回國。
  • 俄太空機器人費奧多爾成教練?新機器人或2024年升空
    中新網7月27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27日報導,俄羅斯「智慧機器人技術」科學生產聯合公司(研發單位)執行經理葉夫根尼·杜多羅夫指出,去過太空的「費奧多爾」太空機器人,將被用於測試新機器人使用的技術工藝。而新機器人計劃於2024年前往太空。
  • 太空人返回地球之後會是什麼樣子?NASA空間站太空人「重學走路」
    太空人返回地球之後會是什麼樣子?NASA空間站太空人「重學走路」太空人是一個高危職業,不但要面對各種來自太空的危險,還要應對在太空環境下生存的不便,在太空的工作中,太空人的肌肉得到的鍛鍊非常有限,所以在長時間的太空工作後,需要進行輪班換人。
  • 六問空間站 「流浪地球」要成真?
    2月13日,浙江省嘉興市中山路旭輝廣場,太空彩燈如同科幻片一樣掛在頭頂,演繹真實版《流浪地球》。視覺中國供圖不久前,一則名為「空間站真的要來了」的話題登上了微博熱搜。張柏楠介紹,建造空間站是針對人類長期飛行太空的一項空間技術,是為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我國空間站將在2022年前後建成,並將在軌運營10年以上。而在浩瀚的太空建設一座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空間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中第三步的終極目標。二問:我國的空間站有什麼作用呢?
  • 太空人登月看到了什麼?為何返回地球後,都相信「神」的存在
    美國太空人登月美國太空人登月的故事,相信不用筆者多說,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了,故事的背景在上實際60年代末,而故事的起因,是為了和前蘇聯爭奪世界第一科技強國的地位,當前蘇聯在一開始,接連取得突破性勝利後,美國決定「幹一票大的」,搶在前蘇聯之前完成一個在當時看起來,絕對完不成的任務——登月。
  • 楊利偉返回地球後,為何現在看不到他的身影?看後令人心酸
    楊利偉作為第一個成功進入太空的航天飛行員,成為了中國的驕傲,也家喻戶曉的太空人,可是他從太空返回地球後,突然消失在了人們的視野當中,如今他到底在做什麼呢?2003年楊利偉進入,大家一直關注著他的消息,他從太空返回地球時,成為了大家心中的英雄,為我國的航天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太空人是怎麼返回地球的?
    當太空人結束了為期幾天或者十幾天的宇宙飛行之後,他們是要需要及時返回地球的。現在太空中有兩個可以供飛船停靠的地方,一個是國際空間站,還一個是中國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太空人在飛船正式進入軌道之後,會與空間站進行對接。對接完成後,太空人需要進入空間站進行一些實驗,以及採集數據樣本帶回地球進行數據分析。在以上這些工作完成之後,太空人就需要及時回到地球上了。
  • 以光速飛離地球,1分鐘後返回,這個世界會有什麼變化?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現代科學研究認為,當宇宙大爆炸發生之前,宇宙中是什麼都沒有的,一直到138億年前,那顆催生宇宙的奇點爆炸了,時間和空間的概念才正式出現。那麼,究竟什麼是時間呢?不過,這個時候的地球,其實早期已經是滄海桑田了,甚至當我們光速抵達比鄰星的時候,或許地球都已經毀滅了。為何這麼說呢?因為光速飛行1分鐘,地球上的時間可能已經過去了成千成萬年的時間,這要比「天上一日、地上一年」還要可怕。光速飛離地球1分鐘後返回光速有多快呢?
  • 龍飛船成功對接國際空間站:將在空間站停留6個月 明年春天返回
    此次Resilience將在空間站停留6個月,明年春天返回,屆時,Crew-2任務也將進入發射階段。   進入空間站後,太空人們將開始幫助維護空間站的日常工作,在國際空間站外太空行走,並進行科學實驗。
  • 太空人在返回地球時,為何不能站起來,專家:你站一個試試?
    太空人在返回地球時,為何不能站起來,專家:你站一個試試?文/濤聲依舊太空人在返回地球時,為啥不能站起來,專家:你站一個試試?對於很多人來說,太空人是一種非常偉大的職業,太空人通常的都需要非常強大精神力以及毅力才能夠完成這一個任務,歷史上有著很多的太空人,比如說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太空人,當然對於中國人來說,最偉大的太空人無疑是楊利偉,楊利偉是中國的首位太空人,他完成了中國人的第一次載人航天,可謂是一件十分偉大的事情。
  • 太空人無法返回空間站,死後屍體會怎麼樣?孕育出延續的新生命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人們也在一步步地探索著未知的世界,航天領域便是重要的探索項目之一,我國近年來在航天領域內也是不斷的創造輝煌,但是輝煌的背後是眾多人員的辛苦付出,在人類開展航天有關行動以來,先後已有多名太空人付出生命,而這些人大多是因為無法在規定時間內返回需返場所而失去生命,那麼,當太空人無法返回空間站時,死後的屍體會怎樣呢?
  • 史上最慘太空人,被遺忘在太空311天,返回地球後連國家都沒了
    每個國家都希望對於太空的研究有突破性的進展,所以一旦滿足條件以後,就會有太空人被選中前往太空。不過你們知道史上最慘太空人嗎,他們被遺忘在太空311天,回地球後連國家都沒了!1988年的時候,蘇聯派遣一批非常優秀的太空人輪流去到太空中的空間站。培養一個太空人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要是自身十分優秀,就會屢次受到重用。克裡卡列夫就是這樣的一個存在,因為太優秀,他在返回地球後再次被派上太空。克裡卡列夫原本以為完成任務以後就會接到返回地球的命令,誰知道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裡他沒有收到過任何的消息。
  • 太空人從太空返回後,身體通常會發生什麼變化?
    這些太空人在太空中完成既定任務以後,如果是身處太空站的航天員,則搭載定期運輸給養和物資的太空梭或者宇航飛船返回地球,由於補給充足、保障條件有力、活動空間寬鬆,而且工作任務量也很大
  • 太空人返回出艙後,為什麼都要坐椅子?科學家:他們站不起來
    所以每一個從太空返回地航天員都是人類的英雄,但是我們也發現這這樣的現象,也就是各國的航天員在地面出艙後都是首先坐在椅子上,接受人們的歡迎,那這是為什麼呢?這其實跟太空和地面環境的差異有關。地球軌道附近的微重力環境在地球表面上存在的任何物體,包括所有的生物,自從誕生就一直處在了1G的重力環境下。
  • 楊利偉返回地球後,為何現在看不到他的身影了?看後鼻頭莫名一酸
    談及楊利偉,這位中國第一位成功進入太空的太空人,一直都是中國的驕傲,所以人們對於他都並不陌生。而也正是因為十分的熟悉,所以在慢慢的過程當中人們逐漸發現,現在人們基本上已經接觸不到有關楊利偉的消息了,那麼為什麼人們現在看不到他的身影了呢?返回地球之後的楊利偉,現在又在做著什麼?
  • 太空人返回地球後,為何堅信宇宙中有外星文明,他們看到了什麼?
    很多人的夢想長大後,能夠順利進入外太空當一名太空人,可是當我們長大後才發現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進入外太空中,進入外太空之前太空人,要經歷各種考驗選拔之後,在這個過程中經歷了極為緊張的訓練。在1969年的時候,一位名為阿姆斯特朗的男子成功進入了外太空,可是當他回到地球後,卻開始堅信了在地球上有神的存,在外太空中也有外星文明,這究竟是什麼情況呢?他們在外太空中看到了什麼?
  • 太空人在返回地球後,為什麼會長高?背後原因很心酸!
    太空人在返回地球後,為什麼會長高?背後原因很心酸!自從進入21世紀以後,各個國家的航天技術突飛猛進,宇宙對於我們來說再也不是遙遠的了。太空人經歷了什麼?太空人在從太空返回地球後,總要接受一段時間的格林,這不僅是為了預防太空人把太空輻射帶回地球,更是因為他們在宇宙中所經歷的身體變化,是我們常人無法想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