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羅斯將繼續研發「霸天虎」太空智慧機器人!
在《變形金剛》中的形形色色的智慧機器人太空中飛行,讓孩子們如痴如醉。現實中俄羅斯已經在此方面進行研究,用於空間站維護的智慧機器人。據俄羅斯衛星網27日報導,俄羅斯「智慧機器人技術」科學生產聯合公司(研發單位)執行經理葉夫根尼·杜多羅夫指出,去過太空的「費奧多爾」太空機器人,將被用於測試新機器人使用的技術工藝。這個項目計劃建造的人形機器人技術綜合系統,將在國際空間站表面工作,執行一整個系列的技術操作。
-
印度要送機器人上太空:與俄機器人有「親緣關係」?
中新網1月19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18日報導,俄羅斯駐印度大使尼古拉庫達舍夫表示,印度打算送上太空的人形機器人,與此前俄羅斯「費奧多爾」有「親緣關係」。據《印度報》早前報導,印度打算在載人發射前進行兩次無人發射任務,讓人形機器人代替太空人升空。這兩次無人發射可能會分別在2020和2021年進行。庫達舍夫指出:「我知道,印度航天計劃的主要部分,是為準備落實『加岡揚』(Gaganyaan)任務進行的無人飛行。飛船將搭載某個人形機器人。」
-
俄機器人太空人發表驚人言論:能代替人類太空人飛行
俄羅斯機器人太空人「費奧多爾」帳號,在推特發布的一條面部紅腫的俄太空人參與活動的視頻中評論,「費奧多爾」對太空人疑似醉酒狀態下參加活動的行為表示「不滿」,稱「機器人比人類更能勝任這份工作,至少比這些太空人要好得多。」
-
告別花錢買座、積極布局探月……美國太空計劃駛入「快車道」?
,從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其實,美國從1981年起,就一直在用太空梭將航天員送入太空,這種可以反覆利用的太空飛行器,在近30年時間裡受到了NASA的青睞。但在經歷了「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成本高昂等危機和質疑後,美國的太空梭在2011年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
日本機器人「阿凡達」將前往國際空間站,屆時將能「直播地球」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5月20日消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發布消息稱,HTV-9貨運飛船20日升空,將一臺名為「阿凡達」的機器人送往國際空間站。搭載HTV-9貨運飛船的H-2B運載火箭將於莫斯科時間5月20日20點31分(北京時間21日1點31分)從種子島太空中心發射升空,5月25日15點15分(北京時間25日20點15分)國際空間站將使用機械手抓住飛船。消息指出,任何人都可以在地面遠程控制空間站內的「阿凡達」機器人。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與全日本航空ANA 2018年9月籤約聯合研製機器人。
-
「費奧多爾」返回地球後被指無法啟動,他在空間站都幹了什麼?
世界首個人形太空機器人F-850已完成太空測試並順利返回地球。在為期不到半月的時間,F-850機器人在空間站完成了開啟艙門、傳遞工具、模擬艙外活動、等簡單的科學實驗。
-
2024年重回月球,2033年登陸火星,NASA太空飛行計劃到底是什麼
目前,NASA阿爾忒彌斯(Artemis,希臘女神,也是希臘太陽神阿波羅的雙胞胎姐姐)項目計劃於2024年讓太空人重返月球,但這僅僅是個開始。「這些任務有的需要太空人來完成,其他則可能由機器人、著陸器、或者是探測車完成。」
-
俄羅斯將製造數個太空機器人,其中只有一個將被送往國際空間站
莫斯科(Sputnik)--總部位於莫斯科的安卓科技科學生產協會(Android Technologies Scientific Production Association)執行長杜多羅夫(Evgeny Dudorov)說,俄羅斯將製造數個專為在國際空間站表面運行而設計的太空機器人
-
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美指責俄在太空測試反衛星武器
據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發布的消息,發射升空約38分鐘後,該軍事通信衛星與火箭分離。按計劃,衛星將進入地球同步軌道運行。韓國國防部防衛事業廳發言人張希善表示,這顆衛星在經過軌道內調試後計劃於今年年內投入使用。
-
2024年首位女性登月,280億美元開啟太空探索新紀元
最新公布的 「阿耳特彌斯計劃」 文件顯示,NASA 首次對 2024 年登陸月球的預計成本給出了具體數字:279.71 億美元,其中 161.66 億美元將用於開發登陸系統,預計能在 2024 年將美國首位女性太空人和另一位男性太空人送上月球,他們將在月球表面探索大約一周然後返航。
-
俄專家: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或在2024年停用
中新網10月7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7日報導,近日,俄羅斯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表示,國際空間站表層已出現「小孔」,並「開始散架」,或將在2024年停止使用。約寧補充道,「無論說什麼,從原則上講,很明顯的是,我們需要為到2024年以後空間站將不再存在的事實做準備。」他介紹稱,最初國際空間站計劃於2015年停用,但隨後其工作期限被延長至2020年,後又再延長至2024年。目前,項目參與國正在考慮將國際空間站的運作時間延長至2028年至2030年左右。報導稱,國際空間站2019年9月曾查出有少量空氣洩漏。
-
俄專家: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或在2024年停用
據俄羅斯衛星網7日報導,近日,俄羅斯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表示,國際空間站表層已出現「小孔」,並「開始散架」,或將在2024年停止使用。資料圖:國際空間站。約寧補充道,「無論說什麼,從原則上講,很明顯的是,我們需要為到2024年以後空間站將不再存在的事實做準備。」他介紹稱,最初國際空間站計劃於2015年停用,但隨後其工作期限被延長至2020年,後又再延長至2024年。目前,項目參與國正在考慮將國際空間站的運作時間延長至2028年至2030年左右。報導稱,國際空間站2019年9月曾查出有少量空氣洩漏。
-
送孕婦到太空!2024年前或誕下「太空寶寶」
「太空生命起源」計劃將一名孕婦送到外太空,並生出第一個「太空寶寶」。 信息時報綜合報導 日前,總部位於荷蘭的初創公司「太空生命起源」(SpaceLife Origin)計劃將一名孕婦送到外太空,並生出第一個「太空寶寶」。
-
俄專家: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 或在2024年停用
據俄羅斯衛星網7日報導,近日,俄羅斯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表示,國際空間站表層已出現「小孔」,並「開始散架」,或將在2024
-
國際空間站不妙,俄航天專家:或在2024年停用
自2000年首批太空人入駐以來,國際空間站迄今已運行近20年,其剩餘壽命如何受到科學界關注。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日援引俄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的分析稱,「如果空間站技術條件正常,本來可以寄希望於延長使用期。現在,與使用已久有關的毛病開始出現……我們需要為到2024年以後空間站將不再存在的事實做準備。」
-
俄羅斯「聯盟MS」號飛船2023年將載客升空並完成太空行走
來源:環球時報2023年,俄羅斯「聯盟MS」號宇宙飛船將載客升空。【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太空行走是我們能想像到的最令人激動的冒險之一,如今普通人也將有機會實現。2023年,俄羅斯「聯盟MS」號宇宙飛船將載客升空,在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停留幾天並進行太空行走。這將是史上首位非職業太空人進入太空行走。俄羅斯「能源」火箭航天集團6月底公布了這一計劃。該項目合作夥伴美國「太空探險」(Space Adventures)公司已在官網發布相關廣告。
-
阿聯發力太空探索「拉希德」2024年登月
該團隊將僱傭一個太空機構或商業夥伴來執行探月任務中最危險的部分:發射和著陸。「拉希德」預計2024年登上月球,如果成功,它將成為由私人公司和太空機構製造的月球漫遊車之一。建造「拉希德」 面臨多重挑戰對於一個在太空探索領域只有14年經驗的國家,建造月球車對阿聯提出了許多新的挑戰。相對簡單的月球車包含6臺科學儀器、4臺相機。
-
新一輪太空競賽開始,中美俄或同臺競技?俄:美國將在此之前瓦解
今年將共有三個國家計劃在夏天發射火星探測器,率先發射的是阿聯的「希望號」,然後是中國的「天問一號」,就在前幾天美國的「毅力號」也發射升空了。不久的未來我們將看到火星上同時出現三個國家的探測器,這是前所未見的。目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已經啟動第四次火星探測器任務,該探測任務包括一架微型直升機,而它的任務就是嘗試在這一紅色星球上進行首次飛行。
-
阿聯發力太空探索 「拉希德」2024年登月
該團隊將僱傭一個太空機構或商業夥伴來執行探月任務中最危險的部分:發射和著陸。「拉希德」預計2024年登上月球,如果成功,它將成為由私人公司和太空機構製造的月球漫遊車之一。 建造「拉希德」 面臨多重挑戰 對於一個在太空探索領域只有14年經驗的國家,建造月球車對阿聯提出了許多新的挑戰。
-
如果我們「放棄治療」,哈勃太空望遠鏡將在2024年墜落
哈勃太空望遠鏡並不在真正意義上的太空中,它實際上是在地球大氣層中最大、最稀薄的熱層中。NASA對哈勃的脫軌退役已經做好了安排,在最後一次維修任務中,太空人在哈勃的後端放置了一個環,即軟捕獲裝置,以方便未來的機器人太空飛行器抓住它。由於哈勃體積很大,而且笨重,當它墜落時並不能完全燒毀,殘留的碎片極有可能掉落在人口密集的地區。為了避免危險發生,負責哈勃脫軌任務的工作人員正在建造機器人太空飛行器,未來它會通過這個環,引導哈勃進入到更加安全的航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