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花錢買座、積極布局探月……美國太空計劃駛入「快車道」?

2020-10-16 花葉子

2020年10月16日 0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0月16日電(張奧林)隨著轟隆一聲巨響,當地時間14日,俄羅斯「聯盟 MS-17」號飛船從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發射場升空,來自俄羅斯和美國的3名太空人在經歷了3小時又3分鐘的旅程後,順利抵達國際空間站

2020年10月14日,俄羅斯「聯盟-2.1a」號運載火箭搭載「聯盟 MS-17」號飛船,從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此次發射之後,美國太空人進入國際空間站將不再藉助俄羅斯的飛船,這是怎麼一回事?而在航天領域,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也雄心勃勃,其中,重返月球的「阿爾忒彌斯」計劃已被定於2024年完成,這現實嗎?

  NASA告別花錢買座位

  說起這次飛行, 3小時又3分鐘的飛行時間可謂一大亮點。有俄媒報導,通常飛往國際空間站的飛船需繞地34圈、飛行兩天,而此次飛行,飛船繞地圈數僅2圈,大大縮短了3名航天員在飛船狹小空間中滯留的時間。

  他們3人中,有2人來自俄羅斯,1人來自美國。但這名名叫魯賓斯的美國航天員,以及他的美國同事們,今後或再也無緣「享受」俄羅斯飛船這一最新技術了,原因很簡單:美國太空人的座位是租的,而NASA決定今後不再租了。

  ——為啥一直用俄飛船?

  美國在航天領域的發展,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同時,美俄又是常年的競爭對手,財大氣粗的NASA為什麼要去租用俄羅斯飛船?

  其實,美國從1981年起,就一直在用太空梭將航天員送入太空,這種可以反覆利用的太空飛行器,在近30年時間裡受到了NASA的青睞。但在經歷了「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成本高昂等危機和質疑後,美國的太空梭在2011年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彼時,美國並沒有能作為「替補」的近地軌道載人飛船,於是不得不臨時租用技術成熟的俄羅斯「聯盟號」飛船,以將美國太空人送上國際空間站。

資料圖:2019年8月27日,俄羅斯航天集團控制室大屏幕播放著搭載類人機器人費奧多爾的「聯盟MS-14」號飛船與國際空間站(ISS)重新對接的畫面。

  ——租飛船性價比不高?

  既然能租,那長租不是挺好?倒也未必。

  首先,對於美國來說,每次租用「聯盟」號執行任務,都必須提前「買票訂位」,據NASA官員透露,最近這次發射任務,他們就向俄方支付了高達約9025萬美元的「車票錢」。而多年來,NASA已租用了超過70個座位,「租金」更是高達約40億美元。

  此外,此次的3名「乘客」原本都是俄太空人,但由於美國租用,其中1人被擠出此次任務。為此,NASA還必須在此後的兩年半內,利用貨運飛船為俄方運送800公斤的貨物,以作補償。

  不僅如此,由於「聯盟」號一次只能運送3名太空人上天,遠不能滿足NASA自身的計劃,這也促使NASA急需美國自家造的飛船來提升運力。

資料圖:2020年5月30日,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商業載人航空計劃(CPP)的首次載人試航發射成功。圖為載人「龍」飛船搭載「獵鷹9」火箭於從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39A發射臺升空。

  ——不租俄飛船,美太空人怎麼上天?

  此次NASA能如此硬氣,說不租就不租了,背後的定心丸是一艘名叫「龍」的飛船。

  5月30日,美國SpaceX公司的載人版「龍」飛船搭載2名NASA太空人抵達國際空間站,2人在空間站停留62天後,乘坐同一艘飛船順利返回地球,實現了自2011年太空梭退役以來,美國自家飛船載人航天任務「零的突破」。

  這款最新的「龍」飛船,不僅一次的發射成本不到6000萬美元,而且還能容納7名太空人,大大超出「聯盟」號的3人。

  雖然其技術成熟度尚不如「久經沙場」的「聯盟」號,但對於NASA來說,總算能用上自家造的飛船,而且性價比還不錯,租用俄飛船這一選項自然靠邊站了。

  NASA雄心勃勃,「重返月球」實施在即

  除載人飛船外,目前,NASA正在多個航天領域集中「發力」,其中,被稱為「阿爾忒彌斯」的重返月球計劃已成為重中之重。NASA明確表示,將在2024年將太空人送上月球。

資料圖: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局長布裡登斯廷。

  ——「三步走」計劃出爐

  2020年已接近尾聲,要想2024年就實現重返月球,難度不容小覷。為實現目標,NASA在近日公布了具體計劃,概括而言,可分為「登月三步走」。

  2021年11月:進行一次無人飛行。

  2023年:啟動太空人繞月飛行。

  2024年:太空人重返月球,停留一周,執行2至5次「艙外活動」。

  ——技術難題待攻克

  雖然美國有過「阿波羅計劃」成功的經驗,但按NASA局長布裡登斯廷的話說,此次計劃「與阿波羅時代大相逕庭」。

  也就是說,「阿爾忒彌斯」計劃不再只是追求簡單的登月,而是要力求實現「月球南極著陸」和「建立可持續月球基地」等更進一步的探索。

  為此,NASA 在10月14日宣布,將投資3.7億美元與14家美國企業合作開發儲存超低溫液體燃料等技術,而這一技術對實現新登月計劃,至關重要。

資料圖:計劃被用於阿爾忒彌斯1號任務的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火箭核心組件。

  ——拉攏7國謀抱團

  不僅如此,NASA在13日還宣布與澳大利亞、加拿大、義大利、日本、盧森堡、阿聯和英國7國籤署了《阿爾忒彌斯協議》,意味著這些國家將能參加新登月計劃。

  而NASA在5月公布的協議草案顯示,這些成員國不僅可在其月球基地周圍建立「安全區」,協議還將依據國際法制定一個框架,賦予私營公司對月球礦產資源的所有權。

  NASA此次的一連串動作,顯示出美國在航天領域的發展正駛入「快車道」。不過,正如俄聯邦航天局局長羅戈津表示,NASA重返月球計劃「過於以美國為中心」。而俄國家杜馬議員克林採維奇更是直言,美國此舉意在建立一個類似於北約的太空聯盟。

  美國能否時隔近半個世紀再次實現人類登月,而NASA的一系列太空計劃到底是將促進人類空間探索進程,還是帶有其他目的,尚有待觀察。(完)

【編輯:黃鈺涵】



相關焦點

  • 生物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其中,深圳大鵬新區作為深圳生物醫藥產業重點發展區域之一,依託深圳國際生物谷壩光核心啟動區,加快打造精準醫療先鋒區和國際生命健康創新試驗區,已初步形成「一核一庫一院兩園多平臺」的產業格局,生物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據深圳市大鵬新區科技創新和經濟服務局副局長馮建軍介紹,壩光三面環山、一面向海,總佔地面積31.94平方公裡。
  • 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高新小康生活有了「推背感」!
    近年來,南昌市緊緊圍繞決戰決勝全面小康目標任務,紮實推進產業發展振興,做優做強傳統產業,大力發展航空裝備、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實現了產業經濟多輪驅動,使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為決勝全面小康裝上「加速器」,讓百姓的小康生活有了「推背感」。
  • 國網湖南綜合能源公司完成混改駛入「快車道」
    紅網時刻1月12日訊(通訊員 周行 徐丹)1月11日,筆者從湖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國網湖南綜合能源公司順利獲得新工商營業執照,標誌著該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任務全面完成,公司發展駛入「快車道」。2020年以來,該公司在「16大業務板塊」上精準發力,突出綜合能源四大領域,積極培育「五大生態」,整合劃分「八大業務板塊」,不斷豐富業務類型,目前已梳理成型50餘種業務品類。
  • 氫燃料電池汽車正在加速駛入商業落地「快車道」
    氫燃料電池汽車正在加速駛入商業落地「快車道」 來源:每經網 • 2020-11-19 17:42:49 10月15日,在
  • 聚焦氫燃料電池車:突破「中國心」 駛入「快車道」
    中新社北京5月18日電 題:聚焦氫燃料電池車:突破「中國心」駛入「快車道」中新社記者 張素已在氫燃料電池車領域深耕20多年的付宇,近來有種「苦盡甘來」的感受。付宇透露,他們計劃在今年推出升級版電堆產品,屆時單堆功率將提升到130千瓦以上。在達成「國內最好的電堆」這個目標後,他們將衝擊國際最高水平,包括把單堆功率提升到160千瓦以上,並且進一步降低成本,拿出技術更加過硬的「中國心」,推動國產氫燃料電池車駛入「快車道」。
  • 「裝芯進電」戰略助力青縣電子機箱產業駛入有「芯」時代發展快車道
    青縣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緊緊圍繞電子機箱產業「裝芯進電」戰略部署,大力推進傳統電子機箱產業提檔、轉型、升級,不斷優化電子機箱產業布局,實現電子機箱產業高質量發展。在位於馬廠鎮的滄州融泰電子機箱有限公司首臺由北京雙城聯盈淨化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發往印度尼西亞用於新冠肺炎核酸檢測的生物移動實驗室,組裝完成,成功下線。
  • 廣東省實驗室建設駛入「快車道」
    作為省委、省政府對標國內外最好最高最優打造的戰略科技力量,廣東省實驗室聚焦重大需求和緊迫任務精準發力,科研攻關、人才引進、體制機制創新駛入「快車道」,取得新成效。疫情攻關獲多項原創成果對於廣東省實驗室而言,應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猶如一場科研攻關能力的大考。
  • 俄羅斯迴避美國探月計劃,太空合作面臨威脅
    ,俄羅斯不太可能參與美國計劃的月球軌道空間站項目,這可能標誌著國際空間站(ISS) 20年來密切合作的終結。俄羅斯航天局(Roscosmos)負責人德米特裡·羅戈津(Dmitry Rogozin)表示,擬議中的新空間站名為「網關」(Gateway),「可以說太以美國為中心了」,他補充稱,俄羅斯「可能不會大規模參與其中」。
  • 日本加入美「深空門戶」計劃參與探月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7月13日電 (記者劉霞)據美國和日本媒體日前報導稱,美國和日本近日籤署了《探月聯合宣言》,今後日本將與美國主導的探月計劃合作,日本太空人有可能藉此登上月球,而美國推動太空領域國際合作,意在爭奪太空開發的主導權。
  • 探月工程為什麼這麼難?美國探月到底發現了什麼?
    美國探月工程叫阿波羅計劃,又稱阿波羅工程,是美國從1961年到1972年組織實施的一系列載人登月飛行任務。目的是實現載人登月飛行和人對月球的實地考察。1961年4月12日,蘇聯太空人尤裡·加加林搭乘東方1號飛船升空,成為了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
  • 新能源汽車駛入快車道 關注鋰電池、充電樁等細分領域
    原標題:新能源汽車駛入快車道   隨著「十三五」進入尾聲,中國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也即將實現。
  • 「太空大戰」激化?美國載人登月計劃提前施行
    【家電網HEA.CN 10月18日微信原創】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其「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的最新安排:即2024年將太空人送上月球,分三步走,整個任務將耗資280億美元。美國總統川普已將這一登月計劃列為優先發展事項。
  • 美日單方面籤署「探月協議」,準備爭奪太空主導權,我國怎麼辦?
    美日單方面籤署「探月協議」,準備爭奪太空主導權,我國怎麼辦? 據報導,前不久,美國和日本聯合籤署了《探月聯合宣言》,準備在今後的月球探索項目上,美國和日本展開合作,並且日本的太空人,也將有機會和美國的太空人一起,在NASA重返月球的時候,也登上月球。此外,這項計劃的籤署也代表著美國和日本要聯合起來,一起去和其它國家爭奪太空開發的主導權。
  • NASA發布最新《載人探月戰略計劃》:Artemis計劃
    (NASA)發布了最新的《載人探月戰略計劃》(Forward to the Moon: NASA's Strategic Plan for Human Exploration),提出了載人太空探索的總體路徑和重點任務。
  • 中國探月之旅尚未結束,2024年探月計劃公布,載人登月還遠嗎
    而中國探月工程尚未止步,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已經劃入2024年探月計劃,而嫦娥八號也將在10年內進行,在2024年的全新探月計劃中,月球南極成為中國的探測重點!嫦娥五號將在年底擇機發射,這將是中國探月歷史性的一步,而在嫦娥五號之後,六號也將進行月球採樣,但採樣地點設置在南極。嫦娥七號屬於衍生計劃,將攜帶5個科學荷載,而且這些荷載將通過「競標」的方式進行!
  • 更具務實性的中國探月計劃
    中國的雄心勃勃的空間探索計劃,既具有步驟性也極其務實! 與遙不可及的火星移民和遠太空的空間探索相較,中國的探月計劃無疑更有現實價值。 從已知科研數據研判,月球土壤內富含地球稀缺的氦3。氦3可作為核聚變材料,具有比氚核反應更大的能量且不產生導致輻射傷害的高能中子。 無論在民用或者軍用上,都極具價值!
  • 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駛入快車道—新聞—科學網
    萬鋼作為學者型官員,是汽車領域權威專家,他於本世紀初曾任國家「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專項首席科學家、總體組組長,並作為第一課題負責人承擔了該項目中技術最為複雜、任務最為繁重的燃料電池轎車項目。正是出於對燃料電池特別是氫燃料電池的深刻認知,萬鋼在多個場合下提醒產業界在大力發展純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同時,也要高度重視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發。
  • 英媒盤點全球六大探月計劃
    參考消息網12月18日報導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2月17日發表題為《中國嫦娥五號「攬月歸來」 盤點全球其他六大探月計劃》的報導。全文摘編如下:中國嫦娥五號返回器於當地時間12月17日凌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上一次人類將月球樣本帶回地球還是40多年前的美國和蘇聯探月計劃。
  • 外媒看嫦娥五號成功發射:中國太空探索裡程碑 全球探月新起點
    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外媒報導稱,這是中國太空探索裡程碑,同時也對全球探月工程意義重大。
  • 中國的探月工程,竟然被北約視作「太空威脅」
    "說壞話",就在中國探月工程取得如此重大的進展之際,不和諧的聲音也傳出了。,比如說太空站的建設、登月計劃,正在快速縮小和北約之間的差距,雖然中國目前還不像俄羅斯那樣,擁有對北約所在的大西洋、歐洲地區那般強大的武力威脅,但是中國的軍事投送能力正越來越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