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6日 0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0月16日電(張奧林)隨著轟隆一聲巨響,當地時間14日,俄羅斯「聯盟 MS-17」號飛船從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發射場升空,來自俄羅斯和美國的3名太空人在經歷了3小時又3分鐘的旅程後,順利抵達國際空間站。
2020年10月14日,俄羅斯「聯盟-2.1a」號運載火箭搭載「聯盟 MS-17」號飛船,從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此次發射之後,美國太空人進入國際空間站將不再藉助俄羅斯的飛船,這是怎麼一回事?而在航天領域,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也雄心勃勃,其中,重返月球的「阿爾忒彌斯」計劃已被定於2024年完成,這現實嗎?
NASA告別花錢買座位
說起這次飛行, 3小時又3分鐘的飛行時間可謂一大亮點。有俄媒報導,通常飛往國際空間站的飛船需繞地34圈、飛行兩天,而此次飛行,飛船繞地圈數僅2圈,大大縮短了3名航天員在飛船狹小空間中滯留的時間。
他們3人中,有2人來自俄羅斯,1人來自美國。但這名名叫魯賓斯的美國航天員,以及他的美國同事們,今後或再也無緣「享受」俄羅斯飛船這一最新技術了,原因很簡單:美國太空人的座位是租的,而NASA決定今後不再租了。
——為啥一直用俄飛船?
美國在航天領域的發展,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同時,美俄又是常年的競爭對手,財大氣粗的NASA為什麼要去租用俄羅斯飛船?
其實,美國從1981年起,就一直在用太空梭將航天員送入太空,這種可以反覆利用的太空飛行器,在近30年時間裡受到了NASA的青睞。但在經歷了「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成本高昂等危機和質疑後,美國的太空梭在2011年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彼時,美國並沒有能作為「替補」的近地軌道載人飛船,於是不得不臨時租用技術成熟的俄羅斯「聯盟號」飛船,以將美國太空人送上國際空間站。
資料圖:2019年8月27日,俄羅斯航天集團控制室大屏幕播放著搭載類人機器人費奧多爾的「聯盟MS-14」號飛船與國際空間站(ISS)重新對接的畫面。
——租飛船性價比不高?
既然能租,那長租不是挺好?倒也未必。
首先,對於美國來說,每次租用「聯盟」號執行任務,都必須提前「買票訂位」,據NASA官員透露,最近這次發射任務,他們就向俄方支付了高達約9025萬美元的「車票錢」。而多年來,NASA已租用了超過70個座位,「租金」更是高達約40億美元。
此外,此次的3名「乘客」原本都是俄太空人,但由於美國租用,其中1人被擠出此次任務。為此,NASA還必須在此後的兩年半內,利用貨運飛船為俄方運送800公斤的貨物,以作補償。
不僅如此,由於「聯盟」號一次只能運送3名太空人上天,遠不能滿足NASA自身的計劃,這也促使NASA急需美國自家造的飛船來提升運力。
資料圖:2020年5月30日,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商業載人航空計劃(CPP)的首次載人試航發射成功。圖為載人「龍」飛船搭載「獵鷹9」火箭於從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39A發射臺升空。
——不租俄飛船,美太空人怎麼上天?
此次NASA能如此硬氣,說不租就不租了,背後的定心丸是一艘名叫「龍」的飛船。
5月30日,美國SpaceX公司的載人版「龍」飛船搭載2名NASA太空人抵達國際空間站,2人在空間站停留62天後,乘坐同一艘飛船順利返回地球,實現了自2011年太空梭退役以來,美國自家飛船載人航天任務「零的突破」。
這款最新的「龍」飛船,不僅一次的發射成本不到6000萬美元,而且還能容納7名太空人,大大超出「聯盟」號的3人。
雖然其技術成熟度尚不如「久經沙場」的「聯盟」號,但對於NASA來說,總算能用上自家造的飛船,而且性價比還不錯,租用俄飛船這一選項自然靠邊站了。
NASA雄心勃勃,「重返月球」實施在即
除載人飛船外,目前,NASA正在多個航天領域集中「發力」,其中,被稱為「阿爾忒彌斯」的重返月球計劃已成為重中之重。NASA明確表示,將在2024年將太空人送上月球。
資料圖: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局長布裡登斯廷。
——「三步走」計劃出爐
2020年已接近尾聲,要想2024年就實現重返月球,難度不容小覷。為實現目標,NASA在近日公布了具體計劃,概括而言,可分為「登月三步走」。
2021年11月:進行一次無人飛行。
2023年:啟動太空人繞月飛行。
2024年:太空人重返月球,停留一周,執行2至5次「艙外活動」。
——技術難題待攻克
雖然美國有過「阿波羅計劃」成功的經驗,但按NASA局長布裡登斯廷的話說,此次計劃「與阿波羅時代大相逕庭」。
也就是說,「阿爾忒彌斯」計劃不再只是追求簡單的登月,而是要力求實現「月球南極著陸」和「建立可持續月球基地」等更進一步的探索。
為此,NASA 在10月14日宣布,將投資3.7億美元與14家美國企業合作開發儲存超低溫液體燃料等技術,而這一技術對實現新登月計劃,至關重要。
資料圖:計劃被用於阿爾忒彌斯1號任務的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火箭核心組件。
——拉攏7國謀抱團
不僅如此,NASA在13日還宣布與澳大利亞、加拿大、義大利、日本、盧森堡、阿聯和英國7國籤署了《阿爾忒彌斯協議》,意味著這些國家將能參加新登月計劃。
而NASA在5月公布的協議草案顯示,這些成員國不僅可在其月球基地周圍建立「安全區」,協議還將依據國際法制定一個框架,賦予私營公司對月球礦產資源的所有權。
NASA此次的一連串動作,顯示出美國在航天領域的發展正駛入「快車道」。不過,正如俄聯邦航天局局長羅戈津表示,NASA重返月球計劃「過於以美國為中心」。而俄國家杜馬議員克林採維奇更是直言,美國此舉意在建立一個類似於北約的太空聯盟。
美國能否時隔近半個世紀再次實現人類登月,而NASA的一系列太空計劃到底是將促進人類空間探索進程,還是帶有其他目的,尚有待觀察。(完)
【編輯:黃鈺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