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工程為什麼這麼難?美國探月到底發現了什麼?

2020-12-02 飛刀影視

美國探月工程叫阿波羅計劃,又稱阿波羅工程,是美國從1961年到1972年組織實施的一系列載人登月飛行任務。目的是實現載人登月飛行和人對月球的實地考察。阿波羅計劃始於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結束,歷時約11年,耗資255億美元

1960年7月,時任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副局長休·拉蒂默·德萊頓宣布阿波羅計劃啟動,並開始對飛船的可行性進行相關研究。1961年4月12日,蘇聯太空人尤裡·加加林搭乘東方1號飛船升空,成為了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

這無疑加大了美國對在太空競賽中落後的恐懼。次日,在與白宮科學委員會的會談中,許多議員希望能夠立刻開始實施一項太空計劃,保證美國在於蘇聯的競賽中不至於落後太多。1969年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號」火箭載著「阿波羅11號」飛船從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甘迺迪航天中心點火升空,開始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太空徵程。美國太空人尼爾·奧爾登·阿姆斯特朗、巴茲·奧爾德林、麥可·柯林斯駕駛著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跨過38萬公裡的徵程,承載著全人類的夢想踏上了月球表面

那這幾次探月,美國究竟發現了什麼秘密,以至於後期再也沒有探月了呢?阿波羅11號返回地球時,帶回了22公斤月球土壤樣本,這給研究月球提供了材料,僅在6個月後,《科學》雜誌上就有近150篇論文是關於這些月球樣本的研究。從帶回來的月球樣本中,可以很容易確定月球及其表面的年齡,這些數據表明月球應該是在太陽系早期就形成了。

其次,月球沒有生命。雖然巖石樣本中存在水,但那是來自撞擊。

美國連續探尋月球6 次,那為何後期沒有再次進行探索了呢?這是因為美蘇之間的冷戰導致國家政府資金的衰退。1971年,白宮打算在阿波羅15號之後完全取消阿波羅計劃。1973年,美國經歷了一場重大的石油危機,將國家的重點轉向了基礎設施建設。1970年,他們宣布取消阿波羅20號計劃,轉而創建一個新的項目:天空實驗室。

最後希望喜歡小編的小夥伴關注下哦!您的關注和點讚是小編更新的動力。

相關焦點

  • 央視專訪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嫦娥五號到底經歷多少挑戰?
    據央視新聞12月1日消息,嫦娥五號已經安全抵達軌道,探測器組合體完成分離,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這一次嫦娥五號探測器要進行的是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返回,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繞、落、回」的最後一步。當年探月工程三步走是如何制定的?嫦娥五號到底要經歷多少挑戰?在中國探月曆程當中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 央視專訪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嫦娥五號到底經歷多少挑戰?
    當年探月工程三步走是如何制定的?嫦娥五號到底要經歷多少挑戰?在中國探月曆程當中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總臺央視記者獨家專訪了探月工程規劃制定者之一、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今年已經80歲高齡的欒恩傑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 欒恩傑:當時我回答不了,我是個工程師,我並不能準確地回答我去幹什麼。當時在提出總體規劃的時候,科學院同志提出來,不但要我們做這樣一個探測,希望我們還要做基礎的就地探測,然後最好能像美國那樣派太空人拿回了很多東西,俄羅斯是送到月球,帶回來一些東西。就提出這樣三個目標,能不能達到?
  • 美國新探月工程新火箭終於開始組裝但是探月飛船又出問題
    截止目前,嫦娥五號在月球一步一步的完成著既定的計劃,中國的探月工程這些年一路高歌猛進,取得的成就讓世界為之矚目。,準備開啟新世紀自家的探月工程。但是既然準備探月,自然就需要大運力的火箭運送探月飛船到達甚至登陸月球,但是這個時候的美國人突然發現自己已經沒有大推力火箭了!幾十年前載人登月的土星5號早已作古難以複製,近一點的太空梭也因為兩次嚴重的航天事故和每次昂貴的發射價格而早早退役。這時候的美國突然發現號稱航天第一強國的自己,居然沒有任何一款火箭能夠幫助自己完成探月計劃!
  • 嫦娥五號到底經歷多少挑戰?怎樣月面採樣?專訪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
    嫦娥五號已經安全抵達軌道,探測器組合體完成分離,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這一次嫦娥五號探測器要進行的是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返回,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繞、落、回」的最後一步。當年探月工程三步走是如何制定的?嫦娥五號到底要經歷多少挑戰?在中國探月曆程當中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 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 為何各國都要探月
    當網易科技記者再度聯繫到歐陽自遠的時候,發現他並沒閒著,正在西昌現場,密切關注著嫦娥奔月的動態信息。老先生向網易科技記者形容,自己是忙得「沒有一點點時間」顧及其他的事情了。歐陽自遠是中國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家,中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在外界有「嫦娥之父」的美譽。
  • 嫦娥五號到底經歷多少挑戰?怎樣月面採樣?獨家專訪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
    嫦娥五號已經安全抵達軌道,探測器組合體完成分離,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這一次嫦娥五號探測器要進行的是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返回,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繞、落、回」的最後一步。當年探月工程三步走是如何制定的?嫦娥五號到底要經歷多少挑戰?在中國探月曆程當中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 探月工程到底花了多少錢?航天青年這樣回答
    王正偉是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一名80後航天青年,主要從事財務和工程審計工作,是幕後千千萬萬航天人中的一員。一提到職業跟財務相關,王正偉經常被問到這樣的問題:「探月工程到底花了多少錢?」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這是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務。王正偉在發射現場見證了任務開啟的這一幕。
  • 探月國家隊書寫《月背徵途》揭秘我國探月工程全歷程
    探月國家隊書寫《月背徵途》揭秘我國探月工程全歷程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中國探月踏上新徵程。
  • 繼美蘇之後,我國首次啟動探月取樣工程,成功的關鍵是什麼?
    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二次應用性發射,將運送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實施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嫦娥五號」是我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務,承載著首次實現從月球採樣的任務,奔向40萬公裡外的月球,並將月壤或月巖等寶貴樣品帶回地球,此次的探月採樣任務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
  • 專訪北大郭弟均:探月工程打開了中國深空探測的大門
    相比其他國家來說,郭弟均表示我國探月工程成本較低,而且任務成功率高,比如阿波羅時期美國和前蘇聯的月球探測任務中,約有三分之一的任務是失敗或部分失敗的,而中國前面的三次探月任務均獲成功。除此之外,現階段中國的探月工程更多以工程目標為主,科學目標其次。
  • 往那麼遠的月球跑,探月工程要花多少錢?
    歡慶和期盼之餘,可能有人會好奇:老往那麼遠的月球跑,探月工程要花多少錢?在國家航天局日前組織的青年專家座談會上,該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從事財務和工程審計工作的王正偉談到了這個話題。一起來聽聽這位探月「管家」怎麼說。
  • 嫦娥五號|回顧嫦娥探測器的探月曆程,展望未來十年的探月規劃
    1978年,美國贈送中方一份特殊的禮物,1g月球土壤,當時的中國,還沒有幾個人知道如何處理這份樣品,讓我們感到羞愧。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正式立項,並確定了「繞、落、回」三步走的戰略規劃;「繞」是指繞著月球飛行;「落」就是在指定的地點進行軟著陸;「回」就是帶著土壤從月球回到地球;2007年我們嫦娥一號發射成功,實現了我們探月工程的第一步戰略目標,繞月飛行,整個探測時間長達16個月;2010年嫦娥二號探測器升空
  • 50年前人類就開始探月,如今仍一無所獲,月球究竟有什麼魅力?
    直到人類擁有能力去探索月球時,才發現它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原因很簡單,月球上的自然環境比地球環境還要差得多,那裡既沒有神話故事中的仙境,也沒有生存所必須的條件。或許是出於這些原因,美國在進行了十幾年的探月和登月後,就再也沒有上過月球了。之後,俄羅斯和中國相繼成功向月球發射探測器後,才再一次掀起人類探月的熱潮。
  • 月球曾出現過詭異事件,照片被封鎖至今,或是美國停止探月的原因
    非常榮幸大家能夠閱讀我的文章,希望您閱讀愉快,您的閱讀能讓小編創作更有動力探測器曾在月球拍到詭異一幕,照片封鎖至今,或能解釋為何放棄探月上個世紀的美國可以說是航天史上貢獻力度最大的國家了,又不是美國發射的阿波羅號,將太空人送上了月球,人類哪怕在等半個世紀的時間,也沒有將腳步踏入到另外一顆星球上,有關於美國人的航天實力有多麼強大,其實很早之前就已經得到了公認,哪怕現如今我國航天發展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
  • 墜毀的飛船、三眼女屍和月球城市,當年美國探月到底發現了什麼?
    墜毀的飛船、三眼女屍和月球城市,當年美國探月到底發現了什麼?說起月球,長久以來,人們就對這顆星球有著極強的探索欲。在古人心目中,月球一直是一顆極具神秘色彩的星球。當然,在古代,人們的科技水平還不是很發達的時候,大家對於月球也就是充滿著一些幻想而已。
  • 國務院新聞辦就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20年12月17日(星期四)下午3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國家航天局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探月工程副總指揮楊保華,國家航天局新聞發言人許洪亮,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國家航天局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李春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總工程師謝劍鋒介紹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
  • 中國探月工程
    11月24日,中國探月工程最後一步「回」,嫦娥五號與此同時,探月工程組還在組織載人月球探測的方案,深化論證和關鍵技術攻關。
  • 為什麼說「嫦娥五號」,是迄今最為複雜的探月工程?
    從「嫦一」到「嫦五」,從西昌到文昌,從大涼山腹地來到南海之濱,45歲的李智斌與中國探月工程有著不解之緣。作為國家空間站建設工程發射場系統副總設計師、國家「探月工程」三期關鍵技術攻關和方案研製優秀個人,這次是如何送「嫦五」出徵?它將完成怎樣的使命?為何說這是目前為止最為複雜的探月工程?為此,22日,楚天都市報記者專訪了李智斌。
  • 嫦娥五號奔月,揭探月工程背後的那些秘密
    不瞞大家說天眼妹已經開始好奇月球上到底會有什麼了那大家知道我國的月球探測工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經歷了哪些階段、未來又將朝什麼方向發展嗎?什麼是「嫦娥工程」,分為哪幾個階段?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將其命名為「嫦娥工程」。
  • 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發射在即,一起回顧中國探月工程
    【嫦娥工程,中國的探月之旅啟航】  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從此,中國的探月工程誕生了。  【中國探月之旅:「嫦娥家族」圓夢蒼穹】  嫦娥一號:中國人的首次深空之旅  2007年,嫦娥一號成功發射,邁出了探月工程三步中「繞」的第一步,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月球探測器的國家,也使中華民族的千年奔月夢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