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探月工程新火箭終於開始組裝但是探月飛船又出問題

2020-12-03 賽才哦

截止目前,嫦娥五號在月球一步一步的完成著既定的計劃,中國的探月工程這些年一路高歌猛進,取得的成就讓世界為之矚目。




而世界的另一邊一直以世界第一自居的美國看到中國的進步自然也有了自己的反制手段,準備開啟新世紀自家的探月工程。

但是既然準備探月,自然就需要大運力的火箭運送探月飛船到達甚至登陸月球,但是這個時候的美國人突然發現自己已經沒有大推力火箭了!

幾十年前載人登月的土星5號早已作古難以複製,近一點的太空梭也因為兩次嚴重的航天事故和每次昂貴的發射價格而早早退役。

這時候的美國突然發現號稱航天第一強國的自己,居然沒有任何一款火箭能夠幫助自己完成探月計劃!

於是太空發射系統(Space Launch System,簡稱SLS)的研發被提上了日程。



為了這個被報以希望的計劃NASA可謂的要錢給錢要人給人,2011年正式立項以後,直接為這個系統的研發批准了未來5年總計100億美元的研發預算。

至於為什麼準備的是5年的預算,那自然是因為他們最開始覺得SLS的研發製造只需要5年時間,在18年最晚在19年就能讓SLS首飛,但是正如我們看到的情況SLS至今沒有首飛,2019的時候還有消息稱今年首飛,但是到了2020年又一次把首飛日期推遲到了2021年。

除了時間的延期外,預算也大大的超支了,2011年為項目準備的100億美元早就無法滿足SLS的研發了,據公開的資料SLS花掉的研發經費已經超過了兩百億美元,這還只是SLS火箭的研發費用,後續的火箭製造費用,發射場改造費用,SLS所搭載的載荷獵戶座飛船的設計和製造費用都得另算。


其實大部分航天愛好者對SLS繼續鴿下去已經成為了習慣,首飛從2020年拖到了2021年大家也覺得很正常。

但是最近一則關於SLS項目的消息卻讓人們感覺到,sls團隊是準備破釜沉舟一定要在明年發射第一枚SLS火箭了!

這個消息就是,SLS的助推的燃料罐已經填充滿了固體燃料並且進行了豎直擺放。而這種固體燃料一旦填裝並且豎直擺放受重力影響,這意味著固推藥柱會在重力作用下逐漸向下「流動」變形,正常情況下太空飛行器的固體燃料豎直擺放超過1年的話就得廢棄掉。


也就是說SLS最晚的發射時間應該是在2021年11月,如果晚於這個世界,固推的燃料罐就得廢棄重做了。

也在同一時間SLS團隊宣布SLS開始組裝。


而SLS的第一次發射任務便是發射載人的獵戶座飛船載幾個假人繞月飛行並返回。

這次破釜沉舟的決定正好在嫦娥五號任務期間,很可能是美國人又一次被中國的航天技術和進度刺激到了,而研發團推也知道再拖再騙經費怎麼都說不過去了。

於是才有了這次的罐裝並豎直SLS的助推器,向NASA和美國國會表明自己的決心,進行這次破釜沉舟的嘗試。

當然這次的操作同樣也是有風險的,畢竟如果真的一年時間內SLS還沒有真正的做好的話那兩根助推很可能就會報廢又得重做了,當然對於鴿王SLS來說又找到了一個新的鴿的理由好像也不錯嘛!

但是就在他們開始進行破釜沉舟的時候,新的可能影響進度的事件又來了,這次出狀況的倒不是SLS火箭本身,而是SLS的載荷獵戶座飛船。


前面我們就提到了SLS的第一次發射就要搭載獵戶座飛船飛往月球軌道。

SLS的第一次發射既是測試SLS火箭的性能同樣也是在測試獵戶座飛船的能力,但是獵戶座飛船的研發團隊顯然比SLS的研發團隊靠譜多了,很早就完成了獵戶座初期版本的研發和製造,第一次的實驗版本早就製造完畢,一直在等待SLS最終完工好搭載它飛向月球,但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一等就是好幾年,這艘本該早就飛向月球的獵戶座飛船就這麼放在倉庫的角落吃了好幾年的灰。

這次SLS破釜沉舟了以後,人們又一次想起了SLS的載荷獵戶座飛船,並對其展開了一次全面的檢測,這一檢測工程師們就發現問題了。

他們發現獵戶座飛船發生了異常,應該是某些零件損毀或故障,該故障在其出廠檢測時並不存在,最大的可能性便是,由於獵戶座飛船「過早」的生產了出來,導致其最近幾年只能放在倉庫中吃灰,最後導致該飛船出現了一定的故障。

負責該飛船研發和製造的團隊也發出了相關的聲明,大致意思就是,我生產出來的時候是好好的,本來以為馬上就可以發射了,沒想到等了一年又一年,現在它吃灰吃出了事怪我咯?

不過該團隊還是比較負責了表示會對該飛船進行檢測和維修的,預計耗時4-12個月,這個時間段就很微妙了,如果這個維修的世界超過預期,可能就會使得SLS就算組裝好了也沒辦法按時發射,最後使得固推燃料罐又要重做,再次延誤發射進度。

至於後續到底會怎麼樣,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相關焦點

  • 探月工程進入深水區,正在論證載人登月,新一代重型火箭提上日程
    截至目前,僅有美國成功實現載人登月,從月球帶回大量重要的標本,為人類了解月球,奠定了基礎。由於過高的成本,美國載人登月項目最終被叫停,這也使得全球月球探測一度陷入低潮,直到中國推出探月工程,取得一個又一個的成功後,全球範圍內再度掀起了一股探月熱潮,尤其是嫦娥四號成功在月球背面著陸後,美俄先後推出月球基地項目,計劃開發月球資源。
  • 探月工程為什麼這麼難?美國探月到底發現了什麼?
    美國探月工程叫阿波羅計劃,又稱阿波羅工程,是美國從1961年到1972年組織實施的一系列載人登月飛行任務。目的是實現載人登月飛行和人對月球的實地考察。·拉蒂默·德萊頓宣布阿波羅計劃啟動,並開始對飛船的可行性進行相關研究。
  • 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嫦娥三號80%是新技術新產品
    中國青年網12月16日電 國新辦今日就探月工程嫦娥三號任務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請國防科工局新聞發言人吳志堅,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於登雲,探月工程二期測控系統副總設計師、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總工程師周建亮,中國科學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副主任鄒永廖介紹探月工程嫦娥三號任務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探月工程的艱難立項——中華民族千年的奔月夢想成為現實
    其實令美國想不到的是,中國從1962年起,就開始對美蘇兩國發射的各種月球探測器進行了跟蹤研究,這可以說是我國探月曆程的最初始工作。神舟飛船」的運載火箭問題提上日程。因此,一些科學家又計劃一個新的探月計劃,準備搭載「神舟飛船」的運載火箭上天,作為迎接香港回歸的獻禮。
  • 探月總師公布喜訊,玉兔2號創造新世界紀錄,引發全球航天界震動
    過去數月的疫情使得全球上空籠罩著陰雲,如今終於是有了好消息傳來,就在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公布了一則喜訊,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玉兔二號持續傳出各項探測數據,獲得了月球背面長度近500米、深度為50米的第一幅地質剖面圖,創造了一個屬於中國的世界紀錄,同時還有月球礦物組分、
  • 露營看"探月"火箭發射是什麼體驗?康師傅:謝邀!
    露營看"探月"火箭發射是什麼體驗?康師傅:謝邀!我已經等不及啦,火箭發射怎麼還不開始""這是我離中國航天最近的一次了,好開心",孩子們開心地討論著火箭發射,雖然大家都來自天南海北,但是同樣的"航天夢"讓這群心懷憧憬的少年們走到了一起。終於,在凌晨4時30分,火箭向著月亮升騰而起,在璀璨的夜空中留下了屬於中國航天的絢麗一筆,面對如此激動人心的畫面,一個個在場的小營員都情不自禁的歡呼雀躍,激動地擁抱在一起,為中國航天喝彩。"
  • 我國探月工程穩步推進,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露面,登月指日可待
    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星球,從古代開始,人類就有了登月的夢想,我國還衍生了很多古老傳說,探測器命名為嫦娥就是承載了國人的夢想。縱觀全世界,目前為止只有美國登上過月球,還是幾十年前的事,自從我國推出探月工程,世界各國也對月球產生了興趣,美俄提出了建立月球基地,開發月球資源。
  • 探月四期·月球基地·載人登月——趙小津委員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兩會訪談)探月四期·月球基地·載人登月——趙小津委員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中新社北京5月28日電 題:探月四期·月球基地·載人登月——趙小津委員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兩會期間,記者採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趙小津,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 探月四期還有3次任務 按照規劃,中國探月工程規劃為「繞、落、回」三期,此前中國通過發射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探測器,完成了「繞」「落」兩步。
  • 解放軍報探月特刊|上九天攬月:人類夢想之旅
    步入21世紀,隨著航天科技快速進步,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探月俱樂部」,人類迎來新一輪探月熱潮。望月,只是人類美好幻想數千年前,人類就開始觀察月球,它的清幽與美麗給人以無限遐想。在古老傳說和文學描寫中,月球是吸引人類的殿堂和迷宮。
  • 中國探月「四箭客」
    至此,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所有發射任務全部完成。中國探月工程於2004年1月立項並正式啟動。在嫦娥五號任務之前,探月工程已連續成功實施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和嫦娥四號等5次任務。
  • 文昌:中國探月新母港
    2020年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拉開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 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邁出了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如今,這裡迎來一個全新標簽:中國探月新母港。 年輕的發射場,年輕的航天人 「5、4、3、2、1,點火!」
  • 探月「嫦娥工程」實現五星紅旗插上月球
    中國探月工程用這個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來命名,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表達了「奔月」這個主題。1994年,我國航天科技工作者進行了探月活動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1996年,完成了探月衛星的技術方案研究;1998年,完成了衛星關鍵技術研究,以後又開展了深化論證工作;經過10年的醞釀,最終確定我國整個探月工程分為「繞」、「落」、「回」3個階段。
  • 繼美蘇之後,我國首次啟動探月取樣工程,成功的關鍵是什麼?
    從國家航天局獲悉,2020年11月23日18時30分許,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開始加注液氧液氫低溫推進劑,計劃於24日凌晨4時至5時擇機實施發射任務。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二次應用性發射,將運送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實施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
  • 中國探月故事 劇情格外精彩
    1985年,火箭專家龍樂豪帶領團隊提出了新一代「大火箭」的構想。這個大火箭,後來被命名為長徵五號火箭,也就是現在的「胖五」。長徵五號+嫦娥五號,寓意「十分完美」。發射前夕,作為中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的設計者、見證者、參與者,白髮蒼蒼的龍樂豪院士又一次來到文昌航天發射場。這個從放牛娃成長為院士的82歲老科學家豎起大拇指,為「胖五」和「嫦娥」加油。
  • 16年:中國探月的腳步
    這,是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探月之路。一路荊棘,常人不知。嫦娥一號飛天之初,中國探月工程總指揮欒恩傑說:「既然是中國的探月,就要有中國特色。」83歲的龍樂豪院士先後任長徵三號甲、乙、丙三型火箭的首任總設計師兼總指揮。這三型火箭,成功將嫦娥一號、二號、三號和四號送往月球。
  • 探月國家隊書寫《月背徵途》揭秘我國探月工程全歷程
    探月國家隊書寫《月背徵途》揭秘我國探月工程全歷程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中國探月踏上新徵程。
  • 中國探月「四箭客」 成功率100%!
    至此,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所有發射任務全部完成。中國探月工程於2004年1月立項並正式啟動。在嫦娥五號任務之前,探月工程已連續成功實施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和嫦娥四號等5次任務。
  • 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嫦娥五號」年底前發射
    新華社福州9月19日電(記者張逸之、秦宏)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在此間舉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說,我國探月工程穩步推進,預計今年底之前發射「嫦娥五號」,實現月球區域軟著陸及採樣返回。於登雲說,目前我國月球探測任務實現了「五戰五捷」,分別是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五號高速再入返回試驗、嫦娥四號,已完成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中的前兩步。
  • 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 為何各國都要探月
    歐陽自遠是中國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家,中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在外界有「嫦娥之父」的美譽。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他選擇從事當時十分冷門的地外物質和比較行星研究,是國內率先進行這方面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此後,學過地質、學過核物理的歐陽自遠又應國家戰略需要,參加到重要的一項科研工程——中國的地下核試驗,承擔地下核試驗選場、防止地下水汙染和試驗前、後的地質綜合研究。
  • 國務院新聞辦就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大家對嫦娥五號非常關注,也非常關心,今天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先生,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先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探月工程副總指揮楊保華先生,國家航天局新聞發言人許洪亮先生,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李春來先生,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總工程師謝劍鋒先生。請他們向大家介紹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的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