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探月「四箭客」

2020-12-05 中國青年報

11月24日凌晨,長徵五號遙五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起飛,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至此,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所有發射任務全部完成。

中國探月工程於2004年1月立項並正式啟動。在嫦娥五號任務之前,探月工程已連續成功實施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和嫦娥四號等5次任務。

16年探月徵途,長三甲等4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抓總研製的長徵火箭,完成了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等6次發射任務,成功率100%。這些執行過「嫦娥」發射任務的火箭,因此被稱為探月工程「四箭客」。

「金牌先鋒箭客」

——長三甲火箭

在「四箭客」中,長三甲火箭問世最早、參與探月工程最早,為長三乙火箭、長三丙火箭的誕生打下了基礎,又有「金牌火箭」的美譽,所以被稱為「金牌先鋒箭客」。

這是讓中國運載火箭技術邁上新臺階的「靈魂箭客」。2007年10月24日,長三甲火箭將嫦娥一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拉開了中國人探索月球的大幕,首次實現「零窗口」發射。

「智勇先鋒箭客」

——長三乙火箭

長三乙火箭,是「金牌先鋒箭客」的二弟,號稱「智勇無畏箭客」。

「智勇無畏箭客」於1996年開始闖蕩「江湖」,在長三甲火箭的基礎上進行了「上改下捆」,能力大增,標準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發射能力達到5.5噸。

「智勇無畏箭客」頗具商業智慧,瞄準國際商業發射市場。雖然出師不利,第一單以失利告終。經過自我反思和質量整頓、歸零後,繼續勇闖國際市場,如今是商業發射圈裡有名的「靠譜青年」。

2013年12月2日,長三乙火箭成功發射攜帶中國第一艘月球車的嫦娥三號探測器,標誌著探月工程第二步戰略目標的全面實現。5年以後,還是它,成功發射了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也因此,「智勇無畏箭客」成了「四箭客」中唯一一型兩次託舉「嫦娥」奔月的火箭。

「急速先鋒箭客」

——長三丙火箭

2008年誕生的三弟長三丙火箭外觀極具個性,運載能力可達標準地球同步轉移軌道3.7噸,可快速直接將載荷送入地月轉移軌道,人稱「急速先鋒箭客」。

2010年10月1日,長三丙火箭將嫦娥二號衛星送入地月轉移軌道,刷新了中國探月工程新高度,也實現了我國火箭首次將衛星直接送入地月轉移軌道。

2014年10月24日,長三丙火箭還成功將嫦娥五號T1試驗器送入預定軌道,為嫦娥五號探測器驗證了再入返回等技術。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科技人員表示,長三丙火箭還是我國獨一無二的非全對稱火箭。它的誕生讓我國高軌任務運載能力分布更加合理,也標誌著我國突破非全對稱火箭設計技術,實現了長三甲系列火箭真正的系列化、組合化。截至目前,長三丙火箭所有發射任務全部獲得圓滿成功。

「新生代大力箭客」

——長五火箭

有「新生代大力箭客」之稱的長五火箭,2016年在萬眾矚目中誕生,雖年紀小,卻力大無窮,身長57米,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可達25噸級,地球同步軌道運載能力可達14噸級,是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也是目前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可託舉不同地球軌道大型載荷及其他深空探測任務載荷進入太空。

獨門「窄窗口多軌道」技術,讓「新生代大力箭客」掌握了向移動目標發射的絕技,靈活機動。除了探月三期,載人空間站、火星探測等重大專項任務,都點名要「新生代大力箭客」相助。

2017年,長五火箭在執行第二次任務途中,發動機故障導致任務失敗。「新生代大力箭客」並沒有氣餒,含淚奔跑了908天,終於重新站上發射塔架,連奪4次成功,如今已愈加成熟穩重。

隨著嫦娥五號探測器精準進入地月轉移軌道,探月工程三期發射任務圓滿收官,長徵「四箭客」以全勝戰績完成了探月使命,即將開啟新的徵程。

中國人的探月夢想由來已久,神話故事中,嫦娥服下丹藥,飛上月亮。如今,現實中的「嫦娥」,在長徵系列火箭的託舉下,已六度奔月。未來,這些長徵兄弟還將繼續為探月工程搭起天梯,讓中國人的探月夢想走向更深更遠。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中國探月「四箭客」 成功率100%!
    11月24日凌晨,長徵五號遙五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起飛,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至此,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所有發射任務全部完成。中國探月工程於2004年1月立項並正式啟動。在嫦娥五號任務之前,探月工程已連續成功實施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和嫦娥四號等5次任務。
  • 探月四期·月球基地·載人登月——趙小津委員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兩會訪談)探月四期·月球基地·載人登月——趙小津委員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中新社北京5月28日電 題:探月四期·月球基地·載人登月——趙小津委員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作者 郭超凱 中國將在2020年實施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也讓外界對未來中國探月計劃倍加期待。
  • 揭秘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火箭座駕」:一枚好「箭」四個幫
    揭秘「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火箭座駕」:一枚好「箭」四個幫中新網上海7月23日電 (鄭瑩瑩 郭超凱)中國23日開啟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作為「天問一號」探測器的「座駕」,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由一個5米芯級火箭和4個3.35米助推器組成,是中國研製的新一代無毒、無汙染的大推力火箭,也是火箭家族裡的「大塊頭」。
  • 中國探月工程四期將構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將構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新華社海口11月26日電(記者陳凱姿)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表示,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將構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這一基本型由運行在月球軌道和月面的多個探測器組成。
  • 中國探月故事 劇情格外精彩
    一代代中國航天人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在月球探測領域創造了「中國速度」——嫦娥一號開啟了中國深空探測新領域;嫦娥二號首次實現我國對小行星的飛躍探測;嫦娥三號的「玉兔號」月球車,在月球表面留下新車轍;嫦娥四號首次實現探測器著陸在月球背面。
  • 16年:中國探月的腳步
    這,是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探月之路。一路荊棘,常人不知。嫦娥一號飛天之初,中國探月工程總指揮欒恩傑說:「既然是中國的探月,就要有中國特色。」83歲的龍樂豪院士先後任長徵三號甲、乙、丙三型火箭的首任總設計師兼總指揮。這三型火箭,成功將嫦娥一號、二號、三號和四號送往月球。
  • 中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 600 天科學成果歸納
    M數碼8月26日消息 今日上午,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通過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眾號歸納了嫦娥四號 600 天科學成果,包括月球背面巡視區月表淺層結構研究、月球背面巡視區月表淺層結構研究、月面中子及輻射劑量中性原子研究與月基低頻射電天文觀測與研究。
  • 「嫦娥」未動 「鵲橋」先行——看中國如何為月球背面建探月通信...
    5月21日清晨,在嫦娥三號「奔月」4年多之後,中國又做出一個探索月球的大動作——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將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號中繼星發射升空。這是世界首顆運行於地月拉格朗日L2點(簡稱:地月L2點)的通信衛星,它的成功與否對2018年年底中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任務至關重要。
  • 天目觀察 「嫦娥五號」將月面著陸 中國探月工程幹得有多漂亮?
    「嫦娥五號」探測器示意圖 圖片來源:中國探月工程官方微信「四件套」缺一不可「嫦娥五號」將送樣返回「嫦娥五號」探測器是承載此次任務的主要設備。中國探月工程官方劇透,它自上而下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部分組成,總質量約8200kg,在我國太空飛行器發射史上,也是位數前列的「大塊頭」。「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在操作層面,這項任務需要完成兩次發射、兩次著陸、一次月軌交會對接,以及繞月、落月、返回等任務,「四件套」缺一不可。
  • 解放軍報探月特刊|風暴洋:中國探月新地標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成功在月球背面的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著陸。這是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中國探月工程在前人走過的路上,走出了一條前所未有的創新之路。
  • 中國探月工程
    11月24日,中國探月工程最後一步「回」,嫦娥五號長徵八號是中國可回收火箭。並且的並且,目前,執行空間站建造階段四次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已經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每個乘組是三個人,是由執行過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來擔任指令長。與此同時,探月工程組還在組織載人月球探測的方案,深化論證和關鍵技術攻關。
  • 中國探月,六戰六捷!
    「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幾千年來埋在每一個中國人心底,如今,「欲上青天攬明月」的夢想已經變成中國科學探索的事實。2019年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指出,在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徵途上,每一個行業、每一個人都要心懷夢想、奮勇拼搏,一步一個腳印,一棒接著一棒,在奮力奔跑和接續奮鬥中成就夢想。這正是中國探月工程的真實寫照。中國探索月球的藍圖謀劃長遠、落實精準,步子更大、邁得更穩。
  • 盤點中國探月成就
    歷史的長河裹挾著人類的探月希冀滾滾向前,中國在2004年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 她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嫦娥」,寄託著中華兒女的無限憧憬。接下來,小太邀請夥伴們一同盤點一下我國「嫦娥」的探月成就。 「嫦娥」以無人探測為主,分「繞」「落」「回」三步走策略實施。
  • 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發射在即,一起回顧中國探月工程
    【嫦娥工程,中國的探月之旅啟航】  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從此,中國的探月工程誕生了。  【中國探月之旅:「嫦娥家族」圓夢蒼穹】  嫦娥一號:中國人的首次深空之旅  2007年,嫦娥一號成功發射,邁出了探月工程三步中「繞」的第一步,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月球探測器的國家,也使中華民族的千年奔月夢得以實現。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團隊梳理嫦娥四號的技術突破
    而除了嫦娥五號發射這一激動人心的消息之外,科學家們也始終在探月曆程中不斷尋求新的突破並進行探月技術總結。論文原文:http://scis.scichina.com/en/2020/200201.pdf嫦娥四號:創下多個「人類首次」的中國探月任務2018 年 12 月 8 日凌晨 2 時 23 分,嫦娥四號探測器與著陸器、玉兔 2 號月球車成功發射升空;2019 年 1 月 3 日上午,嫦娥四號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即遠離地球的一側),成為人類第一個在月背軟著陸的探測器
  • 嫦娥四號將首次到達月球背面,帶你回顧人類探月徵程
    圖文作者:龐之浩(空間探測首席傳播專家)審稿:丁溯泉(曾任北京跟蹤與通信技術研究所工程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高級工程師,現任北京天問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我國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它將在飛行27天後,著陸於月球背面預選著陸區
  • 中國嫦娥四號探月團隊獲世界航天最高獎項
    6月11日,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顯示,由中國宇航學會推薦,經過國際宇航聯合會兩輪投票表決。嫦娥四號任務團隊優秀代表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於登雲,嫦娥四號任務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孫澤洲。獲得國際宇航聯合會2020年度最高獎——「世界航天獎」。這也是該國際組織成立70年來首次把這一獎項授予中國航天科學家。
  • 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將構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新華社海口11月26日電(記者陳凱姿)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表示,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將構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這一基本型由運行在月球軌道和月面的多個探測器組成。   在25日閉幕的2020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上,吳偉仁說,基本型將具備月球科學技術研究、資源開發利用技術驗證的能力,並與國際同行合作,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團隊最新英文評述:梳理嫦娥四號...
    而除了嫦娥五號發射這一激動人心的消息之外,科學家們也始終在探月曆程中不斷尋求新的突破並進行探月技術總結。不久前,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 第 10 期就發表了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的英文評述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and scientific progress of the Chang'e-4 mission」,文章中回顧了嫦娥 4 號工程的實施過程,梳理了嫦娥 4 號所取得的技術突破和探測成果,為後續月球探測提供了重要參考
  • 從白皮書到軟著陸 中國探月故事還在繼續
    中國探月史本報記者 付毅飛近年,世界各國紛紛實施或公布了新的探月計劃。以我國為例,2018年我國先後發射了「鵲橋」中繼衛星和嫦娥四號探測器,在全球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與地球的中繼測控通信,以及月球背面軟著陸與巡視探測,拉開了中國探月工程四期的序幕。作為我國探月工程三期收官之作的嫦娥五號任務如果取得成功,作為其備份的嫦娥六號探測器將被納入下一階段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