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中國探月成就

2020-12-05 騰訊網

1969年7月20日,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在月球上首次留下人類的足跡。還記得他的經典名言嗎?「這是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時至今日,距離人類登月已經50年了。

尼爾 阿姆斯特朗和他的登月腳印

人類崇拜月亮,全世界各個民族都流傳有關於月亮的神話傳說、藝術和文學著作。歷史的長河裹挾著人類的探月希冀滾滾向前,中國在2004年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

她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嫦娥」,寄託著中華兒女的無限憧憬。接下來,小太邀請夥伴們一同盤點一下我國「嫦娥」的探月成就。

「嫦娥」以無人探測為主,分「繞」「落」「回」三步走策略實施。

「繞」為一期,研製和發射我國首顆月球探測衛星,實施繞月探測。

「落」為二期,進行首次月球軟著陸和自動巡視勘測。

「回」為三期,進行首次月球樣品自動取樣返回探測。

嫦娥一號

我國的第一顆繞月衛星命名為「嫦娥一號」,源自於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體現了奔月的主題,弘揚了歷史傳承。嫦娥一號衛星於2007年10月24日成功發射,於2009年3月1日完成任務使命,受控撞向月球預定地點。

嫦娥一號衛星飛行軌道示意圖

嫦娥一號衛星在軌探測

嫦娥一號任務的成功,標誌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5個自主發射月球探測器的國家,極大鼓舞了中華民族精神,激發了我國航天熱情,她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

1、獲得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全月球影像圖;

2、獲得了高精度、高解析度全月球數字高程模型(DEM)和三維月球地形圖;

3、獲得了重要元素全月球和局部區域含量分布數據;

4、獲得了月表微波輻射亮溫數據的全月球分布數據;

5、獲得了獨特的近月空間高能粒子和太陽風離子數據。

中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全月球影像圖

嫦娥二號

「嫦娥二號」是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導星,用於驗證探月二期關鍵技術,並對嫦娥三號預選的著陸區域進行詳細探測。嫦娥二號衛星於2010年10月1日成功發射,並在完成主任務後,在距地球150萬公裡遠的日地拉格朗日L2點開展科學探測。隨後於2012年12月13日,成功飛抵距地球約700萬千米遠的深空,與圖塔蒂斯小行星交會,並對小行星進行了光學成像,這是國際上首次實現對該小行星近距離探測

嫦娥二號衛星飛行軌道示意圖

嫦娥二號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

1、成功驗證了探月二期關鍵技術,包括直接入軌技術、月球捕獲技術、X頻段測控技術、軌道機動技術、數據傳輸技術和高解析度成像技術等六大技術;

2、獲得了月球虹灣局部地區1米解析度影像圖;

3、獲得了7米解析度全月球立體影像圖;

4、首次實現我國對月球以遠的深空探測。

嫦娥二號CCD立體相機獲取的虹灣局部三維景觀圖

嫦娥二號衛星與圖塔蒂斯小行星親密接觸

嫦娥三號

嫦娥三號探測器於2013年12月2日成功發射。2013年12月15日,我國首輛月球車「玉兔號」順利抵達月球表面,實現月面軟著陸,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成功實現月面巡視探測的國家

嫦娥三號任務的主要成果包括:

1、完成了首幅月球地質剖面圖;

2、首次使用月基光學望遠鏡完成了天體普查;

3、首次獲得了地球等離子體層圖像。

「玉兔號」月球車拍攝的「嫦娥三號」著陸器

「嫦娥三號」著陸器拍攝的「玉兔號」月球車

嫦娥五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

嫦娥五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為嫦娥五號任務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基礎。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於2014年10月24日成功發射,11月1日返回器以第二宇宙速度再入地球大氣,並安全著陸在預定的著陸場,嫦娥五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嫦娥五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

返回器高速返回

返回器著陸

嫦娥四號

嫦娥四號任務包括中繼星和探測器兩次任務,其中「鵲橋」中繼星於2018年5月21日成功發射,於2018年6月14日成功實施軌道捕獲控制,進入地月拉格朗日L2點使命軌道,成為世界上首顆運行於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通信衛星,承擔著嫦娥四號著陸器和巡視器與地球間的通信和數傳任務。

嫦娥四號探測器於2018年12月8日成功發射,於2019年1月3日成功軟著陸在月球背面的南極-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隨後,月球車「玉兔2號」開始進行巡視探測。

鵲橋中繼星

「玉兔2號」開展月球背面探測

嫦娥四號的主要成果包括:

1、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

2、首次完成地月拉格朗日L2點中繼星對地對月的測控、數據中繼;

3、證明了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存在以橄欖石和低鈣輝石為主的深部物質,證實了月幔富含橄欖石的推論的正確性。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已在線發布了這一重大發現。

嫦娥五號

「嫦娥五號」任務是探月工程三期的主任務,也是探月工程「繞落回」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嫦娥五號」將在月球表面上採集大約2公斤重的月面土壤等樣本,並將月壤樣本帶回地球。

嫦娥五號任務飛行過程示意圖

以探月工程一、二、三期為代表的月球探測任務是我國邁出航天深空探測的第一步,實現了我國航天深空探測零的突破,促進了高新技術的全面發展,提振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心。

這只是中國的探月計劃大三步「探、登、駐」的第一步「探」,後續還將逐步實現載人登月,月面駐紮,相信中華兒女登上月球的那一刻已不再遙遠!

作者簡介:

黃磊,就職於北京跟蹤與通信技術研究所,主要從事月球與深空測控方面工作。為主參與了我國探月工程二期、三期歷次任務和我國深空測控網的論證與設計。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

相關焦點

  • 俄專家: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是探月領域的巨大成就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消息 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無人機實驗室主任亞歷山大·羅金向衛星通訊社表示,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面是探月領域的一項巨大成就。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11月24日由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 意媒:中國第三次「探月」成就矚目
    【歐洲時報12月3日李朔編譯】12月1日,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並傳回著陸影像圖,中國計劃從月球取回約2公斤巖石樣品和材料。意媒表示,對中國人而言,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中國現已成為美國在太空領域的真正挑戰者。
  • 日夜奮戰,成就探月之旅(深度觀察)
    這是人類時隔40多年後再次完成從月球採樣返回的壯舉,創造了5項「中國首次」。習近平總書記致電祝賀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這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的一大步,將為深化人類對月球成因和太陽系演化歷史的科學認知作出貢獻。
  • 中國探月,六戰六捷!
    「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幾千年來埋在每一個中國人心底,如今,「欲上青天攬明月」的夢想已經變成中國科學探索的事實。2019年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指出,在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徵途上,每一個行業、每一個人都要心懷夢想、奮勇拼搏,一步一個腳印,一棒接著一棒,在奮力奔跑和接續奮鬥中成就夢想。這正是中國探月工程的真實寫照。中國探索月球的藍圖謀劃長遠、落實精準,步子更大、邁得更穩。
  • 2021年江蘇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盤點2020中國黑科技新成就
    2021年江蘇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盤點2020中國黑科技新成就   行測常識判斷考點範圍很廣,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經濟、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夥伴們長時間不間斷的積累。
  • 盤點白城的建設成就,你了解多少?
    盤點白城的建設成就,你了解多少?白城市是吉林省所轄的地級市,位於吉林省西北部,嫩江平原西部,科爾沁草原東部。今天我們來盤點白城的建設成就,你了解多少?白城兵器試驗中心中國最早建成的兵器試驗靶場洮南市黑水兵器試驗中心創建於1954年8月26日,是中國最早建成的兵器試驗靶場,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械試驗靶場。位於科爾沁草原深處的中國吉林省洮南市。國家武器試驗場,是國家以行政手段規定的職能單位,提供的試驗結果最具權威性。
  • 英媒盤點全球六大探月計劃
    參考消息網12月18日報導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2月17日發表題為《中國嫦娥五號「攬月歸來」 盤點全球其他六大探月計劃》的報導。全文摘編如下:中國嫦娥五號返回器於當地時間12月17日凌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上一次人類將月球樣本帶回地球還是40多年前的美國和蘇聯探月計劃。
  • 綜述:《自然》雜誌盤點2019年重大科學新聞 嫦娥四號探月入選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 綜述:《自然》雜誌盤點2019年重大科學新聞 嫦娥四號探月入選  新華社記者張瑩  英國《自然》雜誌近日刊文盤點了2019年重大科學新聞,人類首張黑洞照片、谷歌宣布成功演示「量子霸權」、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探訪小行星
  • 英國學者期待中國探月任務推動更多國際合作
    (原標題:英國學者期待中國探月任務推動更多國際合作)
  • 中國嫦娥五號探月任務引發歐洲各界關注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人民網布魯塞爾11月25日電(記者 鄭彬)日前,中國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的消息在歐洲引起了廣泛關乎。
  • 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成就,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之旅(珍藏版)
    嫦娥五號探測器構成 (圖源:中國探月與深空探測網)02 發射 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攜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嫦娥五號探測器拍攝的月表畫面(圖源:中國探月與深空探測網)
  • 從白皮書到軟著陸 中國探月故事還在繼續
    中國探月史本報記者 付毅飛近年,世界各國紛紛實施或公布了新的探月計劃。以我國為例,2018年我國先後發射了「鵲橋」中繼衛星和嫦娥四號探測器,在全球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與地球的中繼測控通信,以及月球背面軟著陸與巡視探測,拉開了中國探月工程四期的序幕。作為我國探月工程三期收官之作的嫦娥五號任務如果取得成功,作為其備份的嫦娥六號探測器將被納入下一階段任務。
  • 中國的探月機器人在第23個月後醒來
    中國的嫦娥四號飛船在月球背面迎來了又一個月球日,而在地球上,這項任務因其成就而獲得了享有盛譽的國際獎項。為了表彰嫦娥四號的探索和科學成就,國際宇航聯合會(IAF)選擇將世界空間獎頒發給嫦娥四號的三位領導人。該獎項表彰在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醫學、空間法律或空間管理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周一(10月12日),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孫澤州和吳偉仁在第71屆2020國際航天大會上發表了精彩演講,以紀念這一獎項。由於COVID-19大流行,這一年度活動在網上舉行。
  • 盤點中國近年來的重大科技成就~航空航天篇
    ​中國科技成就主要分為:航工航天、交通基建、農業科技、生物醫藥、海工裝備等。我國首顆探月衛星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搭載著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的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三號塔架點火發射。
  • 嫦娥五號探月工程向世界展現中國製造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12 月 2 日 22 時,經過約 19 小時月面工作,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 縱觀全球疫情還在蔓延的情況,國內疫情得到很好的控制,在疫苗研發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就
  • 盤點為中國做出巨大成就的偉人:一位杭州人,一位曾是華裔美國人
    盤點為中國做出巨大成就的偉人:一位杭州人,一位曾是華裔美國人在中國的近代建設中,有著無數像夜星一樣璀璨的人物,為中國的軍事物理方面做出了無數的貢獻,當中名氣比較大的兩個當屬錢學森和楊振宇了,兩位老人家都是為中國做出了很大貢獻的人。
  • 探月之夢
    習近平在祝賀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的賀電中的這句話,豪情滿懷,催人奮進!習近平在賀電中指出,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這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的一大步,將為深化人類對月球成因和太陽系演化歷史的科學認知作出貢獻。對你們的卓越功勳,祖國和人民將永遠銘記。習近平強調,人類探索太空的步伐永無止境。
  • 盤點2020中國航天的那些高光時刻
    但對於經歷了「超級發射」模式的中國航天而言,這只是累累碩果的其中之一。2020年即將結束,讓我們盤點一下那些令人振奮的瞬間吧。年度發射次數屈居全球亞軍按計劃,俄羅斯「聯盟」號運載火箭將於當地時間12月29日從法屬蓋亞那庫魯航天發射場升空,將一顆法國軍用衛星送入軌道。這次發射同時也標誌著2020年世界航天發射活動的全部結束。
  • 解放軍報探月特刊|風暴洋:中國探月新地標
    雖然中國探月工程起步晚,但每一步都穩紮穩打,每一個選址都頗具考量。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行星科學研究所肖龍教授參與了嫦娥五號採樣點的選址工作。他表示,著陸點要遠離以往的著陸採樣區,要有與以往不同的樣本,能回答以往尚沒有解答的科學問題。
  • 2020中國探月x麥當勞MISSION MOON探月系列正式發布
    )工程攜手全球知名餐飲品牌麥當勞,聯合發布「中國探月x麥當勞MISSION MOON探月系列」。該系列特別邀請中國獨立設計師CHEN PENG設計,於今日在麥當勞官方微信小程序「i麥當勞」正式發售。點亮童真夢想,飛得更遠更高探月,是人類浪漫的夢想。2004年,中國探月(CLEP)工程項目正式開啟,從「嫦娥一號」第一次月球探測到「嫦娥五號」即將升空,中國人對月球的探索從未止步,從繞月、落月到採樣返回,中國探月事業穩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