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到底經歷多少挑戰?怎樣月面採樣?專訪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

2020-12-05 北青網

嫦娥五號已經安全抵達軌道,探測器組合體完成分離,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這一次嫦娥五號探測器要進行的是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返回,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繞、落、回」的最後一步。當年探月工程三步走是如何制定的?嫦娥五號到底要經歷多少挑戰?在中國探月曆程當中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總臺央視記者獨家專訪了探月工程規劃制定者之一、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今年已經80歲高齡的欒恩傑院士。

我們當時確定的繞落回的三步走,是在論證階段,有的還是在啟動之後才規劃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 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 欒恩傑:論證的時候。當時我腦子裡的目標全是工程上的目標,比如說我的運載能力,我的軌道測控能力要到月球,我這個飛行器被月球捕獲的能力,在我腦子裡面比較重,但是這個完成以後,你科學目標是什麼樣子的,就不知道。

怎麼確定繞落回三步走,到底怎麼完成這個目標呢?

中國工程院院士 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 欒恩傑:當時我回答不了,我是個工程師,我並不能準確地回答我去幹什麼。當時在提出總體規劃的時候,科學院同志提出來,不但要我們做這樣一個探測,希望我們還要做基礎的就地探測,然後最好能像美國那樣派太空人拿回了很多東西,俄羅斯是送到月球,帶回來一些東西。就提出這樣三個目標,能不能達到?就是所謂的環繞性探測,然後接觸性的就地的探測,再能夠拿回來東西,在地面進行研究。

嫦娥五號也被稱為是中國航天史上最難的一項工程,您覺得難在哪裡?

中國工程院院士 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 欒恩傑:我們去首先一定要被月球能夠捕獲到,怎麼在月球的引力場把它收攏下去,所以一定要做剎車的減速工作,這個能力就不是我們過去嫦娥三號火箭的能力能完成的,因為我們這次去的送的嫦娥五號重8噸多。

到達月球軌道之後,嫦娥五號在月球降落的位置是它全新的嘗試。

中國工程院院士 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 欒恩傑:我們有些機制裝置在運行的時候,有可能想不到的東西被卡住。因為月面的狀況,我個人擔心的是我們並不很清晰,我們真正落月的地面狀況,周圍的環境是不是很平坦?是不是沒有其他的障礙。

著陸器降落後,開始樣品採集,這又是一次全新的嘗試。

中國工程院院士 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 欒恩傑:著陸以後我就開始取樣了,我們有個手去鏟,我們月球的鑽取機構,這是我們國家頭一次設計,我形容成哈爾濱香腸。就在鑽的時候,他要把鑽取的芯、巖芯的部分要裝到一個包裹,這個包裹是一個長的,所以像個香腸一樣,要把它緊密的包裹好,封裝好。

因為這些土壤不能在轉移到地球的時候被地球汙染了,因為地球環境和月球環境是不一樣的,有些物質一定要在非常潔淨的環境下,保持住我們取得這樣這點東西。所以我們有落月器,把這些東西轉到我的上升器裡,樣品密封好,交給我們軌道器這樣一些機械裝置,都要在我的上升器內完成。

完成採樣之後,嫦娥五號上升器要在月球進行起飛發射,在月球軌道與軌道器和返回器進行交會對接,將月球樣本轉移至返回器裡,然後返回地球。

中國工程院院士 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 欒恩傑:能去月球的國家也不少,包括亞洲(的)日本、印度都去過,但是從月亮回來,這又是一個很大的臺階。我們國家就列入到了可以從月球取樣返回第三個國家。

其實從2004年您擔任中國探月工程的總指揮,到現在應該是16年了,那麼嫦娥工程在您的心目當中,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中國工程院院士 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 欒恩傑:我覺得這十幾年看著它成長,一步一步進步,我們的隊伍越來越年輕,這是我最欣慰的。現在的嫦娥隊伍,就34歲的人都成長起來了。你說你什麼最高興的?是後續有人。

16年過去了,您覺得您當時的設想都實現了嗎?

中國工程院院士 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 欒恩傑:我說過一句話就是我們成功後,待到四子王旗會,工程大計好收官。16年,完成了三期的目標,使我們國家進入到了能夠從月球返回深空探測的一個先進的國家的行列。

責任編輯:周珊珊(EK006)

相關焦點

  • 央視專訪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嫦娥五號到底經歷多少挑戰?
    據央視新聞12月1日消息,嫦娥五號已經安全抵達軌道,探測器組合體完成分離,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這一次嫦娥五號探測器要進行的是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返回,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繞、落、回」的最後一步。當年探月工程三步走是如何制定的?嫦娥五號到底要經歷多少挑戰?在中國探月曆程當中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 嫦娥五號到底經歷多少挑戰?怎樣月面採樣?獨家專訪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
    嫦娥五號已經安全抵達軌道,探測器組合體完成分離,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這一次嫦娥五號探測器要進行的是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返回,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繞、落、回」的最後一步。當年探月工程三步走是如何制定的?嫦娥五號到底要經歷多少挑戰?在中國探月曆程當中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 央視專訪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嫦娥五號到底經歷多少挑戰?
    據央視新聞12月1日消息,嫦娥五號已經安全抵達軌道,探測器組合體完成分離,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這一次嫦娥五號探測器要進行的是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返回,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繞、落、回」的最後一步。當年探月工程三步走是如何制定的?嫦娥五號到底要經歷多少挑戰?在中國探月曆程當中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總臺央視記者獨家專訪了探月工程規劃制定者之一、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今年已經80歲高齡的欒恩傑院士。
  • 嫦娥五號到底經歷多少挑戰?怎樣月面採樣?
    嫦娥五號到底經歷多少挑戰?怎樣月面採樣?獨家專訪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嫦娥五號已經安全抵達軌道,探測器組合體完成分離,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這一次嫦娥五號探測器要進行的是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返回,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繞、落、回」的最後一步。當年探月工程三步走是如何制定的?嫦娥五號到底要經歷多少挑戰?在中國探月曆程當中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 把採樣機器手比喻成哈爾濱香腸?聽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講述嫦娥五號...
    這一次嫦娥五號探測器要進行的是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返回,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繞落回」的最後一步。當年探月工程三步走是如何制定的?在這之中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總臺央視記者獨家專訪了探月工程規劃制定者之一、國家航天局原局長,今年已經80歲高齡的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欒恩傑院士。
  • 把採樣機器手比喻成哈爾濱香腸?聽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講述嫦娥五號探測器背後的故事
    這一次嫦娥五號探測器要進行的是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返回,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繞落回」的最後一步。當年探月工程三步走是如何制定的?在這之中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總臺央視記者獨家專訪了探月工程規劃制定者之一、國家航天局原局長,今年已經80歲高齡的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欒恩傑院士。
  • 嫦娥五號需要經歷多少挑戰 如何進行月面採樣-駐馬店網——駐馬店...
    (資料圖)嫦娥五號已經安全抵達軌道,探測器組合體完成分離,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這一次嫦娥五號探測器要進行的是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返回,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繞、落、回」的最後一步。當年探月工程三步走是如何制定的?嫦娥五號到底要經歷多少挑戰?在中國探月曆程當中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記者獨家專訪了探月工程規劃制定者之一、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今年已經80歲高齡的欒恩傑院士。
  • 嫦娥五號什麼時候著陸月球時間 還要經歷多少挑戰?
    嫦娥五號到底經歷多少挑戰?怎樣月面採樣?獨家專訪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嫦娥五號已經安全抵達軌道,探測器組合體完成分離,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這一次嫦娥五號探測器要進行的是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返回,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繞、落、回」的最後一步。
  • 科普:嫦娥五號經歷多少挑戰?探月曆程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科普:嫦娥五號經歷多少挑戰?探月曆程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2020-12-01 08:05:5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嫦娥五號已經安全抵達軌道,探測器組合體完成分離,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這一次嫦娥五號探測器要進行的是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返回,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繞、落、
  • 追蹤丨嫦娥五號探測器正按計劃開展月面採樣工作
    > 【更多閱讀】嫦娥五號到底經歷多少挑戰
  • 嫦娥五號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嫦娥五號已經安全抵達軌道,探測器組合體完成分離,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這一次嫦娥五號探測器要進行的是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返回,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繞、落、回」的最後一步。當年探月工程三步走是如何制定的?嫦娥五號到底要經歷多少挑戰?在中國探月曆程當中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總臺央視記者獨家專訪了探月工程規劃制定者之一、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今年已經80歲高齡的欒恩傑院士。
  • 航天院士用哈爾濱香腸詳解嫦娥五號月面採樣
    嫦娥五號月面採樣將是我國航天史上的一次全新嘗試。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欒恩傑院士,把嫦娥五號的鑽取設計形容成「哈爾濱香腸」:「要像香腸一樣,把鑽取的巖芯裝進長形包裹,封裝好。」他強調,地月環境不一樣,這些土壤不能在轉移時被地球汙染。
  • 【雲關注•嫦娥五號】月球採樣任務完成 嫦娥「五姑娘」,期待你...
    張高翔 攝「挖土」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任務會從月球採集約2公斤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平穩著陸於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後,嫦娥五號隨即開展月面自動採樣工作。自動採樣是嫦娥五號任務的核心關鍵環節之一。
  • 【雲關注 嫦娥五號】月球採樣任務完成 嫦娥「五姑娘」,期待你回家!
    張高翔 攝 「挖土」 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任務會從月球採集約2公斤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平穩著陸於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後,嫦娥五號隨即開展月面自動採樣工作。 自動採樣是嫦娥五號任務的核心關鍵環節之一。
  • 院士用哈爾濱香腸詳解月面採樣 網友:科普看得有點餓
    嫦娥五號月面採樣將是我國航天史上的一次全新嘗試。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欒恩傑院士,把嫦娥五號的鑽取設計形容成 「 哈爾濱香腸 」:「 要像香腸一樣,把鑽取的巖芯裝進長形包裹,封裝好。」 他強調,地月環境不一樣,這些土壤不能在轉移時被地球汙染。月球採樣機器竟然和這一美食有關係?聽中國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欒恩傑為你講述探月背後的故事。
  • 嫦娥五號按計劃開展月面採樣
    採樣封裝是嫦娥五號任務的核心環節之一。嫦娥五號探測器自動採樣任務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設計了鑽具鑽取和機械臂表取兩種「挖土」模式,計劃採集大約2公斤月壤。國家航天局介紹,探測器的著陸器、上升器組合體於12月1日23時許成功著陸月面後,完成了太陽翼展開、機構解鎖等相關準備,之後啟動了月壤採樣。
  • 剛剛,成功落月!準備「挖土」......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為何想到了「哈爾濱香腸」?
    11月24日凌晨4點30分 長徵五號遙五火箭發射11月24日22點06分嫦娥五號第一次軌道修正11月25日22點06分嫦娥五號第二次軌道修正嫦娥五號再次制動,進入近圓環月軌道11月30日凌晨4點40分嫦娥五號組合體成功分離12月1日深夜11點
  • 嫦娥五號首次月球採樣 擬獲2公斤樣品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 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 裴照宇:我們以兩公斤作為輸入去設計探測器,這個探測器就達到了8.2噸。如果我們要增加樣品的量,整個探測器很多指標都會增長,就會超過火箭的運載能力。   為了提高採樣的可靠性,增加樣品的多樣性,嫦娥五號任務將通過鑽取和表取兩種方式採集樣品。
  • 中國探月六戰六捷!回顧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之旅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返回器攜帶月壤返回地球,按照預定方案順利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這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的收官之戰取得圓滿成功。從11月24日起,嫦娥五號探測器經歷了發射入軌、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著陸下降、月面工作、月面上升、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環月等待、月地轉移、再入回收11個階段,歷時23天。
  • 探月工程新進展 嫦娥五號組合體成功分離即將月面軟著陸
    探月工程新進展 嫦娥五號組合體成功分離即將月面軟著陸 人民日報 發表於 2020-11-30 08:41:24   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1月30日,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按計劃實施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