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用哈爾濱香腸詳解月面採樣 網友:科普看得有點餓

2020-12-03 二三裡資訊哈爾濱

嫦娥五號月面採樣將是我國航天史上的一次全新嘗試。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欒恩傑院士,把嫦娥五號的鑽取設計形容成 「 哈爾濱香腸 」:「 要像香腸一樣,把鑽取的巖芯裝進長形包裹,封裝好。」 他強調,地月環境不一樣,這些土壤不能在轉移時被地球汙染。

月球採樣機器竟然和這一美食有關係?聽中國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欒恩傑為你講述探月背後的故事。

網友評論:

隨後,@哈爾濱工業大學轉發 @央視新聞的微博並稱:為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哈工大傑出校友欒恩傑院士打 call。

綜合:@央視新聞、網友評論

來源:新浪黑龍江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相關焦點

  • 院士用哈爾濱香腸詳解月面採樣 說了什麼?
    院士用哈爾濱香腸詳解月面採樣 說了什麼?來源:央視新聞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院士用哈爾濱香腸詳解月面採樣】嫦娥五號月面採樣將是我國航天史上的一次全新嘗試。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欒恩傑院士,把嫦娥五號的鑽取設計形容成「哈爾濱香腸」:「要像香腸一樣,把鑽取的巖芯裝進長形包裹,封裝好。」他強調,地月環境不一樣,這些土壤不能在轉移時被地球汙染。
  • 院士用哈爾濱香腸詳解月面採樣:地月環境不一樣,土壤轉移時不能被...
    嫦娥五號月面採樣將是我國航天史上的一次全新嘗試。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欒恩傑院士,把嫦娥五號的鑽取設計形容成「哈爾濱香腸」:「要像香腸一樣,把鑽取的巖芯裝進長形包裹,封裝好。」他強調,地月環境不一樣,這些土壤不能在轉移時被地球汙染。
  • 航天院士用哈爾濱香腸詳解嫦娥五號月面採樣
    嫦娥五號月面採樣將是我國航天史上的一次全新嘗試。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欒恩傑院士,把嫦娥五號的鑽取設計形容成「哈爾濱香腸」:「要像香腸一樣,把鑽取的巖芯裝進長形包裹,封裝好。」他強調,地月環境不一樣,這些土壤不能在轉移時被地球汙染。
  • 院士用哈爾濱香腸詳解月面採樣 月面採樣有哪些形容方式?
    嫦娥五號月面採樣將是我國航天史上的一次全新嘗試。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欒恩傑院士,把嫦娥五號的鑽取設計形容成「哈爾濱香腸」:「要像香腸一樣,把鑽取的巖芯裝進長形包裹,封裝好。」他強調,地月環境不一樣,這些土壤不能在轉移時被地球汙染。引發網友熱議。
  • ...香腸詳解月面採樣:地月環境不一樣,土壤轉移時不能被地球汙染
    嫦娥五號月面採樣將是我國航天史上的一次全新嘗試。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欒恩傑院士,把嫦娥五號的鑽取設計形容成「哈爾濱香腸」:「要像香腸一樣,把鑽取的巖芯裝進長形包裹,封裝好。」他強調,地月環境不一樣,這些土壤不能在轉移時被地球汙染。
  • 把採樣機器手比喻成哈爾濱香腸?聽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講述嫦娥五號...
    這一次嫦娥五號探測器要進行的是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返回,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繞落回」的最後一步。當年探月工程三步走是如何制定的?在這之中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總臺央視記者獨家專訪了探月工程規劃制定者之一、國家航天局原局長,今年已經80歲高齡的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欒恩傑院士。
  • 把採樣機器手比喻成哈爾濱香腸?聽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講述嫦娥五號探測器背後的故事
    這一次嫦娥五號探測器要進行的是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返回,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繞落回」的最後一步。當年探月工程三步走是如何制定的?在這之中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嫦娥五號探月之路挑戰重重從2007年第一顆繞月衛星嫦娥一號發射成功到今天,我國已經突破了到達月球和著陸月球的能力。欒恩傑表示,嫦娥五號被稱作是我國迄今為止最複雜的航天任務,它要進行的月面採樣返回任務過程複雜、難度極大,此行嫦娥五號將要經歷重重挑戰。
  • 怎樣月面採樣?
    怎樣月面採樣?獨家專訪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嫦娥五號已經安全抵達軌道,探測器組合體完成分離,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這一次嫦娥五號探測器要進行的是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返回,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繞、落、回」的最後一步。當年探月工程三步走是如何制定的?嫦娥五號到底要經歷多少挑戰?在中國探月曆程當中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 剛剛,成功落月!準備「挖土」......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為何想到了「哈爾濱香腸」?
    著上組合體在月球正面風暴洋西北部呂姆克山附近的預定著陸區域成功實施軟著陸接下來的48小時裡著上組合體將進行地形勘探自動採樣和封裝在嫦娥三號、四號上均得到完美驗證落月過程從距離月面15公裡開始到成功軟著陸耗時約15分鐘分為著陸準備段、主減速段、接近段懸停避障段、緩速下降段等五大階段
  • 怎樣月面採樣?專訪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
    嫦娥五號已經安全抵達軌道,探測器組合體完成分離,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這一次嫦娥五號探測器要進行的是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返回,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繞、落、回」的最後一步。當年探月工程三步走是如何制定的?嫦娥五號到底要經歷多少挑戰?在中國探月曆程當中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 怎樣月面採樣?獨家專訪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
    嫦娥五號已經安全抵達軌道,探測器組合體完成分離,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這一次嫦娥五號探測器要進行的是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返回,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繞、落、回」的最後一步。當年探月工程三步走是如何制定的?嫦娥五號到底要經歷多少挑戰?在中國探月曆程當中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 嫦娥五號首次月球採樣 擬獲2公斤樣品
    12月1日22時57分,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從距離月面約15公裡處開始實施動力下降,7500牛變推力發動機開機,逐步將探測器相對月球速度從 約1.7 公裡/秒降為零。期間,探測器進行快速姿態調整,逐漸接近月表。此後進行障礙自動檢測,選定著陸點後,開始避障下降和緩速垂直下降,平穩著陸於月球正面風暴洋的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
  • 嫦娥五號需要經歷多少挑戰 如何進行月面採樣-駐馬店網——駐馬店...
    (資料圖)嫦娥五號已經安全抵達軌道,探測器組合體完成分離,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這一次嫦娥五號探測器要進行的是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返回,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繞、落、回」的最後一步。當年探月工程三步走是如何制定的?嫦娥五號到底要經歷多少挑戰?在中國探月曆程當中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記者獨家專訪了探月工程規劃制定者之一、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今年已經80歲高齡的欒恩傑院士。
  • 科普:嫦娥五號經歷多少挑戰?探月曆程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科普:嫦娥五號經歷多少挑戰?探月曆程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2020-12-01 08:05:5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嫦娥五號已經安全抵達軌道,探測器組合體完成分離,將擇機實施月面軟著陸,這一次嫦娥五號探測器要進行的是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返回,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繞、落、
  • 嫦娥五號的月面 48 小時
    在月面的 48 小時,嫦娥五號自主完成了從挖土到打包,從升旗到起飛的一系列任務。向月球出發嫦娥五號探測器原定於 2017 年出發,這一遲到了三年的地外天體採樣之旅,可謂是我國迄今為止最為複雜的航天任務。公開資料顯示,嫦娥五號此次任務共有 11 步。
  • 揭秘最強「挖挖機」:嫦娥五號如何開啟月面「挖土」之旅?
    成功著陸後,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展了太陽翼展開、機構解鎖等相關準備工作,並正式開始持續約2天的月面工作,採集月球樣品。這將是我國甚至全球首次月面自動採樣。嫦娥五號將怎樣開啟這場前所未有的「挖土」之旅呢?12月1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嫦娥五號探測器落月瞬間。
  • 「嫦娥」奔月成功,即將開始「挖土」,還發來一張月面照片
    據央視新聞12月1日晚間消息,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為中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將正式開始持續約2天的月面工作。
  • 月面「挖土」,嫦娥五號用這招就夠了
    【環球時報記者 劉揚 鄧孝慈】《環球時報》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於12月1日23時許成功著陸月面後,開展了太陽翼展開、機構解鎖等相關準備工作。北京時間2日4時53分,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
  • 嫦娥五號開展月面採樣
    國家航天局供圖(新華社發)本報北京12月2日電 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實現了完美落月,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接下來,就要開啟此次任務的關鍵環節之一——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封裝。據國家航天局介紹,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面後,開展了太陽翼展開、機構解鎖等相關準備工作。
  • 「嫦五」落月 為何只擬獲取2公斤樣品帶回地球?
    12月1日22時57分,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從距離月面約15公裡處開始實施動力下降,7500牛變推力發動機開機,逐步將探測器相對月球速度從 約1.7 公裡/秒降為零。期間,探測器進行快速姿態調整,逐漸接近月表。此後進行障礙自動檢測,選定著陸點後,開始避障下降和緩速垂直下降,平穩著陸於月球正面風暴洋的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