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網HEA.CN 10月18日微信原創】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其「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的最新安排:即2024年將太空人送上月球,分三步走,整個任務將耗資280億美元。美國總統川普已將這一登月計劃列為優先發展事項。
美國航天局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表示:「如果國會在聖誕節前批准第一筆32億美元的撥款,我們仍有望在2024年實現登月。」這也是51年前首次登月後,人類再度向月球發起的第七次登陸挑戰。
縮短6年 「太空大戰」是否會激化
2018年10月 ,NASA曾宣布,將在2030年前重新實施登月計劃,對月表展開科學考察,並尋找水等太空中的稀缺資源。隨後到了2019年,各國太空組織都把目標放在了月球。美國、中國、印度等國紛紛提供自己的宇宙航天能力,而像SpaceX、波音Starliner、貝佐斯的藍色起源(Blue Origin)等民間太空機構也紛紛崛起,一場新的「太空大戰」一觸即發。
今年,隨著中美關係進一步緊張,10月9日,美國共和黨政治人物、美國國會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東亞和太平洋事務小組委員會主席、科裡·加德納(Cory Gardner)發表講話,主張進一步加強太空競賽優勢,在太空競賽中與中國保持同步,不要掉在中國的後面。
他表示,「我們必須保持我們的空間優勢。如果我們這樣做,它將在衛星、天基任務和許多其他方面保持經濟優勢和國家安全。月亮將成為發射點。這是我們除月球軌道和月球任務本身以外的所有其他任務所必須具備的空間基礎。無論是在月球上開採關鍵礦物,還是在火星的下一階段,我們都不能落後。」
事實上,據美國方面的預計,未來10年,太空經濟市場規模將擴大兩倍以上,達一萬四千億美元。分析稱,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導致一些公共和私人項目的延遲,但似乎並未對整體投資造成過大損害。無論是對於國家還是企業,太空都是一個龐大的藍海,等待著這些「掘金者」去挖取屬於他們自己的「黃金」。從NASA公布的2024登月計劃來看,比當初縮短的6年足以看出他們急迫的心情。
據了解,今年4月份,NASA宣布已經與「藍色起源」公司、動力系統公司(Dynetics)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這3家太空公司籤訂了價值9.67億美元的合同,設計載人著陸系統,「其中一家公司研製出的著陸系統會在2024年將第一位女性和一位男性太空人送到月球表面。」
第一次飛行——「阿爾忒彌斯1」任務將於2021年11月開展,這是一次無人飛行,目前正處於測試階段的新型巨型火箭太空發射系統將首次同「獵戶座」飛船一起升空。隨後,2023年,「阿爾忒彌斯2」將攜帶太空人繞月飛行,但不會在月球上著陸。最終,2024年,「阿爾忒彌斯3」將與1969年升空的阿波羅11號一樣,在月球上著陸,只不過其停留時間更長,為期一周,而且還將進行2至5次「艙外活動」。
中國的登月計劃:還處於第一階段
2004年,中國月球探測計劃正式開始,當時被命名為「嫦娥工程」,並延續至今。「嫦娥工程」把探索月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無人探測」,第二個階段是「載人登月」。第三個階段是「建造月球基地」。截止嫦娥4號以及即將發射的嫦娥5號,目前嫦娥工程依然處於第一階段,也就是「無人探測」階段。
但是對於中國探月的能力,專家卻有不同的觀點。按照美國宇航局局長格裡芬的觀點,他認為中國在2020年已經具備了實現載人登月的能力;中國科學家葉培建則認為,中國載人探月時間應該在2025年前後;按照中國科學院此前公開的一份50年的長遠規劃中,中國載人登月的時間則被劃定在2030年。
由於航天發射技術要求高,投資資金大,投資周期長,商業風險大,往往需要經歷近十年甚至十幾年的發展,才能掌握相關技術。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增速變緩,考慮到資本的逐利性,一旦出現發射風險將會導致資本撤出,這對中國的航天發展而言將會產生不利影響。
當地時間13日,美國航天局與澳大利亞、加拿大、義大利、日本、盧森堡、阿聯和英國7個國家的航天機構籤署了《阿爾忒彌斯協議》(Artemis Accords),這些國家將參與美國的新登月計劃「阿爾忒彌斯」計劃。據報導,該協議概述了未來探索月球及其他領域的行為。對於美國在太空事業上的不斷領先,中國若想縮短距離,則需拿出一個更好的解決辦法。
家電網
HEA.CN| 最具影響力的深度原創科技門戶
涉獵| 家電、數碼、財經、電動汽車、家用清潔能源、VR、海外科技與投資
時評及投資建議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
編輯 / 作者:夜不能寐
— 敬 請 評 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