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洋施鐵肥:拯救地球還是毀滅地球?

2020-12-01 三聯生活周刊

向海洋施鐵肥:拯救地球還是毀滅地球?

2009-06-15 15:09 作者:曹玲 2009年第14期

向海洋施鐵肥、給地球打傘、模仿火山噴發、截留二氧化碳……最近,這一系列試圖拯救地球的工程中又有失敗的消息傳出,然而科學家們還在不懈地努力。結果會如何?

向海洋施鐵肥、給地球打傘、模仿火山噴發、截留二氧化碳……最近,這一系列試圖拯救地球的工程中又有失敗的消息傳出,然而科學家們還在不懈地努力。結果會如何?

爭論不休的實驗

南大洋已經成為科學家給海洋施鐵肥的實驗場。今年初,印度國家海洋研究所和德國阿爾弗萊德·威根納海洋研究所聯合推行一項名為LOHAFEX的科研項目,向南大洋約300平方公裡的水域傾倒了6噸溶鐵,希望能減緩全球變暖。

在大多數海域裡,浮遊植物的生長受到氮、磷和矽含量的制約,然而在赤道和南極海域,這幾種元素的含量比浮遊植物所需要的還多,但是海水裡的鐵含量較少,仍舊限制了浮遊植物的生長。科學家原來設想,向海水加鐵能促進浮遊植物生長,浮遊植物的光合作用會攝入溶解於海水中的二氧化碳,促進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繼續溶解進入海水錶層,浮遊植物死後會沉入海底,將二氧化碳固定在海底數千甚至數萬年。

但是,LOHAFEX實驗並沒有成功。德、印兩國科學家沒想到的是,浮遊植物的大量繁殖引起了一群飢餓的甲殼浮遊動物的注意,這些動物狼吞虎咽般吃掉了浮遊植物,阻止了二氧化碳向海底沉積。這些浮遊動物還會被更大的片甲類動物吃掉,片甲類動物再被烏賊和長鬚鯨吃掉,科學家的如意算盤徹底落空。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海洋學家薩莉·齊碩姆(Sallie Chisholm)從一開始就是這一做法的強烈反對者,談到這個問題時,她言辭激烈地告訴本刊記者:「這種做法非常愚蠢,只會引發其他環境問題。人類試圖通過做一件事情就解決所有問題,簡直是太天真了。我們知道碳能通過浮遊生物被固定在海底,但問題是能固定多少,能固定多久?還有什麼因素會影響二氧化碳保存?迄今為止,並沒有實驗顯示加鐵能把大量的碳帶入深海。以往有些類似的實驗獲得成功,是因為加鐵造成了硅藻的繁榮,硅藻具有堅硬的二氧化碳外殼,能夠保護自己不被浮遊動物吃掉。但是LOHAFEX實驗沒有引起硅藻的繁榮,水中的矽酸讓殼無法形成。」

事隔3周後,LOHAFEX實驗的研究人員試圖繼續向這塊海域施肥,實驗也失敗了,很可能是因為海水已經鐵飽和了。「正常情況下,隨風而來的塵土會給海洋帶來鐵元素,比如在赤道太平洋,鐵主要來自亞洲內陸戈壁沙漠與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塵暴。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已經在漫長的氣質學時間尺度上形成了,如果想通過數年或者數十年時間,向這個循環系統中注入單一元素來解決問題,有悖數萬年來形成的循環法則。人類的妄自尊大簡直令人震驚,等到我們發現問題的那一天,可能一切都無法挽回。」薩莉對本刊記者說。

事實上,向海洋施鐵肥的實驗已經進行了不少年,之前還取得了若干次成功。1999年2月,為期13天的南大洋施鐵計劃(SOIREE),在直徑8公裡的範圍內傾倒了8663公斤鐵化合物。這個實驗戲劇性地成功了,鐵的作用在2天內就開始顯現,13天內海藻持續從海面吸收營養和二氧化碳。實驗結束一個月後,這塊地區的葉綠素水平仍然很高,衛星照片顯示海藻已經擴散為一個150公裡長、4公裡寬的月牙形帶,累積了大約600~3000噸的碳。2000年為期21天的EisenEx-1實驗和2002年的南大洋鐵實驗(SOFeX),也都顯示施加鐵質的確有助於浮遊生物的生長,並提高固碳效率。

直到2007年,海洋施肥實驗才在公眾中引發很多爭議。當時一個叫做Planktos的公司宣布它將向加拉帕戈斯群島附近的海域傾倒45噸鐵,此公司引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與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一份2003年的研究聲稱,自上世紀80年代初以來,進入赤道太平洋的鐵減少了15%,可能是因為風向模式改變以及塵暴減少。該公司推論,由於鐵的減少,浮遊植物數量減少了6%,二氧化碳吸收量減少了3%。通過施加鐵肥,Planktos公司希望把鐵和浮遊植物的數量恢復到上世紀80年代初之前的水平,並表示由此將可以吸收目前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0%。

Planktos公司的計劃引起了無數反對的聲音。加拉帕戈斯群島是一個非常獨特的生態系統,現存一些不尋常的動物物種,比如巨龜和巨蜥,被人稱做「活的生物進化博物館和陳列室」。1835年達爾文參觀了這片島嶼後,從中得到感悟,為進化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想拿這一塊淨土開刀並獲得商業利益,自然沒有成功。海洋學家質疑,一旦浮遊生物大量死去,有可能製造數量更多的溫室氣體。而一些環保組織則表示,這相當於汙染海洋,因為浮遊植物居於食物鏈的底層,可能會引發無法預見的後果。Planktos公司最終取消了這個計劃,隨後國際海事組織和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要求各國政府制約海洋施肥的舉措。

所以,今年初由德國政府支持的這次實驗得以進行,也遭到了不少譴責。它的失敗讓人們得以冷靜地思考這個問題,如果實驗獲得成功,或許人類日後會信心百倍地向大海施肥,徹底改變海洋生態系統,製造一個巨大的浮遊植物農場。

匪夷所思的地球工程

向海洋施肥只是人類雄心勃勃改造地球計劃中的一個,這一系列改造計劃被稱為「地球工程」(geo-engineering)。自從全球變暖成為令人憂心的議題後,人們便開始討論有計劃地改造地球來對抗全球變暖的可能性。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科學家與環保學者認為這些想法不僅愚蠢而且違反道德,然而近年來,它卻引起了主流科學家的注意。

目前,這些五花八門、匪夷所思的地球改造計劃包括:做一面巨大的鏡子,將輻射到地球表面的陽光再反射回宇宙當中;用鹽水形成模糊霧氣噴灑到空氣中,增加海洋上空雲層的形成;通過人造火山,將含有硫酸鹽化合物的顆粒釋放到大氣對流層中,以阻止太陽的輻射等。

紐西蘭奧塔哥大學的科學家菲利普·博伊德(Philip Boyd)對本刊記者說:「這些想法基本屬於兩類:一是控制到達地球表面的太陽能,一是控制多少散失回太空的熱量。第一個採取的方式是遮蔽陽光,理論上能很快停止全球變暖。第二個是從大氣中除去二氧化碳,比如為海水施肥,這可能會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是需要花費很長時間才有成效。」

但是,改造地球的計劃實在不好說是會給地球帶來福音還是帶來災難。向大氣中噴灑硫磺是最常被提及的地球工程方案之一,目的是為了抵消主要來自工業和交通排放的二氧化碳所造成的全球變暖效應。硫磺粒子以及大氣中其他的懸浮顆粒能夠反射陽光,從而起到冷卻地球的作用。事實上,這種冷卻效應在火山爆發噴射出硫磺時就能夠自然發生。1991年,位於菲律賓的皮納圖博火山噴發,數百萬噸二氧化硫進入大氣中,全球氣溫因此降低了大約0.5攝氏度。諾貝爾獎得主保羅·克魯岑(Paul Crutzen)和其他科學家都曾提議使用這種定期向大氣中噴射大量硫磺粒子的人工降溫方法。

這個辦法聽起來很好,不過《科學》雜誌去年4月25日發表的論文給其敲響了警鐘。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西蒙·泰爾蒙斯(Simone Tilmes)稱,硫磺粒子在極低的溫度下會誘使空氣中的氯氣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一種可破壞臭氧層的分子,空氣中的氯氣主要來自氟利昂和其他汙染物質。當地球兩極處於冬季時,一旦極地平流層雲在硫磺的「協助」下形成,就能創造出這樣的低溫條件。

他所在的研究小組利用計算機模型,對每年施放硫磺可能對地球兩極臭氧含量的影響進行了評估。結果顯示,如果按照克魯岑提出的標準向大氣中施放硫磺,南北極的臭氧水平將受到嚴重影響,在未來幾十年中,北極臭氧層的破壞程度很可能多達1/4到3/4。由於北極上空大氣循環模式不穩定,北極臭氧層的空洞甚至可能擴大至人口稠密地區。模型測算結果還發現,由於南極洲上空的臭氧層已經出現空洞,使用硫磺為地球進行人工降溫的方法將使臭氧層恢復速度推遲30~70年。

菲利普·博伊德說:「地球工程的風險現在尚未得到徹底的評估,這些工程的風險可以根據可預測性被劃分為幾種。第一種,可以預見會造成一些負面影響,比如向大氣中噴灑硫磺,會導致酸雨或者破壞臭氧層;第二種,預見到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但是無法理解其中的機制,比如向地中海施加磷酸鹽會降低海洋的生產力;第三種,完全不知道會產生什麼副作用。對於地球工程,應該有一個公開透明的評估過程來選擇最佳項目,並爭取得到公眾的支持。」

當初有科學家面對同行質疑時反問道:「如果明天格陵蘭的冰層開始崩塌,而你是美國總統,你該怎麼辦?你沒有選擇的餘地。」所以,地球工程不能一棒子打死。就目前而言,對這個問題較為中庸的看法是,「地球工程可以作為解決氣候問題的緊急對策以及最後手段,但前提是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以減少副作用」,菲利普·博伊德說。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海洋施「鐵肥」可長期捕獲溫室氣體
    如今,研究人員報告說,富含鐵的海洋浮遊植物能在很長的時間內「扣押」它們吸收的二氧化碳。但研究人員警告說,在更多地掌握這種做法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的影響之前,不應盲目地向海洋中播撒鐵——一些科學家之前曾建議用這種方法來減輕氣候變化。 位於印度洋西南部克羅澤群島附近的一小片海域是自然界添加「鐵肥」的「實驗室」。
  • 科學網—向海洋撒鐵肥延緩全球變暖試驗失敗
    鐵肥被浮遊動物吃掉 向海洋撒鐵肥延緩全球變暖試驗失敗
  • 海洋才是真正的「地球之肺」
    海洋才是真正的「地球之肺」 原標題 [海洋才是真正的「地球之肺」]   隨著科學研究的步步深入,各種新發現不斷湧現
  • 拯救地球也得靠譜 "海洋施鐵肥"方案引科學界眾怒
    但時間緊迫,一些科學家開始考慮實施大規模工程對地球進行「人工降溫」,例如放置反光物反射陽光、造雲阻擋陽光、向海洋投放鐵質催生浮遊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等,這些構想被統一稱作「地球工程」。  地球工程具有未來主義色彩,現仍處於初期研究階段,並未受到過多關注。近日,英國《衛報》曝光的一次實驗將地球工程推向公眾視野並引起激烈討論。
  • 「鐵肥」可幫海洋有效增大對二氧化碳的吸收
    「鐵肥」可幫海洋有效增大對二氧化碳的吸收   新華網柏林4月18日電(記者劉向)過去二十多年來,為減少大氣中的溫室氣體,科學家們一直在探討能不能通過大量繁殖海藻等海洋浮遊植物吸收二氧化碳
  • 焦念志院士:向海洋「施肥」或引發災難性後果
    焦念志   ■本報記者 陸琦   日前,某國際科研團隊向南極附近海域內的一個海洋渦流中傾倒了數噸硫酸鐵,試圖通過向海洋施鐵肥來增加海洋碳匯   研究顯示,海洋每年大約可從大氣中淨吸收碳22億噸,並且至今已吸收了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排放二氧化碳數量的48%左右,是地球表層最大的碳匯。   而隨著人們對全球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危害的認識不斷加深,遏制全球變暖、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呼聲也越來越高,進而一些雄心勃勃的「地球工程」被提上議事日程,向海洋施鐵肥即為一例。
  • 流浪地球結局是什麼意思?地球被成功拯救了嗎?
    而《流浪地球》是一部關於死亡與希望的電影。 對每個人說,死亡是最終極的哲學命題。生命的可朽性與有限性為人生追求提供了意義和限度。無論通過繁衍後代,還是著書立說名垂青史,個人總歸有可能讓自己的生命以某種方式得到延續。而很多人想知道影片的結局是什麼意思呢?讓小編來告訴你們吧。
  • 地球根本不需要人類拯救!
    ①已有超27000個物種面臨滅絕威脅;②人類平均每天損失200多平方公裡的森林面積;③每天有800萬件垃圾進入海洋;④如果全球繼續變暖,本世紀末氣溫可能會升高3℃-5℃…人類真的會毀滅地球嗎地球已經存在了46億年,而人類不過存在了區區幾百萬年。這樣的我們在地球面前不過就是小嬰兒到了成年人面前。人類不是地球的癌細胞,充其量算是皮蘚,而且是地球抖一抖就能完的那種。地球上所有的核武器加起來都不足以毀滅地球,頂多使人類滅絕,更別說目前的環境能對人類造成什麼威脅。
  • 1994年地球被毀滅了?
    你知道嗎在1994年7月17號,發生了人類史上最大的一次危機,彗星撞擊地球。雖然很多人都把彗星當做一顆幸運星,但這顆彗星對人類來說完全是場災難,因為科學家發現它時,它正在已每小時21萬公裡的速度衝向地球。
  • 不好了,人類要毀滅地球了!人類真的能毀滅地球嗎?
    人類正在毀滅地球,如果人類再不改正地球就會被徹底毀滅了?這是真的嗎?如何才能夠毀滅地球?我們看到過很多的視頻,告訴我們人類正在毀滅地球,但事實上,我們都很清楚,人類根本無法做到!假如我們把地球看成人體,年齡46歲(實際46億年),那麼人類會產生什麼樣的破壞呢?人類這種螞蟻認為自己哪些行為可能會毀滅地球呢?
  • 不是拯救地球,就是在拯救地球的路上《地球停轉之日》
    這倒算了, 可是影片試圖告訴我, 最後那個外星人放棄了毀滅人類, 只因為那個小男孩和他繼母的感情, 太牽強了一些吧... 一個人不可能代表整個人類, 因為這點微末的情感就說"there's another side of you"未免太過草率.
  • 紀錄片《地球的力量》:所謂的拯救地球,不過是拯救自己而已
    這部紀錄片是一部相當有意義的紀錄片,人們所謂的拯救地球其實不過是為了拯救自己而已。 地球的力量這部紀錄片前四集分別給我們介紹了對地球生命十分重要的四種力量:火山、大氣層、海洋和冰川。
  • 地球不需要我們拯救,我們只需要拯救我們自己
    地球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就尤為重要,為此我們經常說要保護環境,拯救地球。有人說人類目前擁有的核武器能夠毀滅地球幾十次,是嗎?人類真的有能力毀滅地球嗎? 如果發生核戰爭會不會毀滅地球呢?
  • 地球文明即將遭受「恆星毀滅」?奮豆勇往直前成為地球的救世主!
    本期講述的是關於奮豆拯救地球文明的故事,現在地球即將滅亡,唯一的希望就在奮豆的手中,看他能不能把握好了!地球文明即將遭受「恆星毀滅」?奮豆勇往直前成為地球的救世主!上回說到了銀河之中的大戰,如今進入到了地球生死存亡的時刻,上一個被毀滅的恆星,生物只不過才剛剛進化到爬行類。
  • 離地球毀滅還有多少年,人類即將毀滅?
    離地球毀滅還有多少年?人類即將毀滅?據推測,地球已存活了46億年.但它到底能活多久呢?科學家們認為,若任憑地球自由自在地運轉,恐怕它會永遠存在下去,但要是有別的外來因素幹擾它,地球就可能有壽終正寢之時。
  • 向海洋投放鐵肥能緩解氣候問題嗎?
    為了防止化石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不斷增加,一些科學家建議向海洋中投放鐵,因為鐵是促進浮遊植物生長的基本成分。投放 「鐵肥」 有助於在缺少海洋生物的海域培育大量的浮遊植物。麻省理工學院的最新研究表明,向海水中投放鐵肥可能並不會刺激浮遊植物的生長。
  • 四種可能毀滅地球的大事件,太陽可能成為「兇手」!
    地球上的一切包括生命終將毀滅,這是毋庸置疑的,那麼距離毀滅的時間到底有多久呢?通過地球上的化石記錄,我們知道地球上的生命至少持續了35億年。在那段時間裡,它經受住了冰凍、太空巖石的撞擊、大規模中毒甚至致命的輻射。顯然,要徹底消滅地球是很難的。但也不乏潛在的世界末日。
  • 人類是地球的「終結者」嗎?我們是在保護地球還是毀滅地球?
    ——甘哈曼縱觀地球生命發展史,如果排除人類這個物種,地球上的植物、動物、微生物等其實是一個完美的循環,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吸收陽光、食草動物吃草、食肉動物捕獵……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金字塔。但是,加入我們之後,我們更多的是在利用地球!我們不斷在地球上挖掘資源、改變地形、排放廢物……,可以說是在毀滅地球。
  • 2012地球毀滅電影 科學家揭穿世界末日預言
    謊言2:太陽活動大爆發  科學家破解:不足以「毀滅地球」  一種「末日理論」理論認為,2012年將爆發極其猛烈的太陽風暴,它的能量相當於1000億顆原子彈爆發。之前,宇宙科學家曾經預測2012年將會是太陽活動的高峰。不過,美國海洋和大氣局(NOAA)近日表示,最新的預測顯示到2013年的時候,太陽活動才會達到一個小高峰,但近期太陽還是有點「懶」。
  • 地球最後的孩子與毀滅之杖
    地球最後的孩子與毀滅之杖,這是一款非常休閒有趣的角色扮演遊戲,遊戲的背景是一群孩子,遭遇到了喪屍變異的情況,拯救世界文明的使命就交給你了,遊戲採用了3D立體建模的畫面,能夠帶給玩家全新的視覺效果體驗,感興趣的玩家這款遊戲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