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物理學家們已經發現了宇宙可見物質中全部的四大基本力,所有觀察到的物理現象本質上都能用四種基本相互作用力得到描述和解釋。也正因為如此,無數物理學家們渴望把四種基本力綜合到一起,成為一個完善的物理學終極理論,也就是愛因斯坦晚年致力於的「大統一理論」
由於我們的宇宙是由微觀粒子構成的,因此粒子之間的萬有引力、電磁力、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決定了宇宙中的一切,相比其他三個基本力,引力是我們最為熟悉的,但它卻是最弱的力,日常生活中的小質量物體之間的引力作用基本忽略不計也感覺不到,但在天體運行中可以清楚的感覺到引力的存在以及帶來的影響
引力雖說是最弱的力,但它的作用範圍卻是最大的,相比之下其他三種作用力的範圍都很小,弱力和亞原子粒子的β(貝塔)衰變息息相關,作為一種非接觸力,弱力的名稱由來只是因為一般強度比電磁力及強力弱好幾個數量級。
事實上強力的確是強度最大力,它把夸克以及夸克構成的質子和中子牢牢束縛住,這也決定了它的作用範圍只局限於原子核層面,《三體》中的水滴就是用強互作用力材料製造而成,因此它可以輕鬆洞穿人類戰艦而毫髮無傷,背後依靠的就是強相互作用力。
電磁力的強度僅次於強力,現代文明也是在熟練利用電和磁的基礎上建成的,電磁力本質上就是電流和電荷在在磁場中所受的力。
四種基本力代表了宇宙中的一切,上世紀60年代人類物理學家成功將電磁力和弱力統一到一個理論中,稱為「弱電統一理論」,後來又以楊振寧和米爾斯的「楊-米爾斯方程」為核心建立了標準模型理論,首次把強力,弱力和電磁力統一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