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評價說《讓子彈飛》是姜文作為導演在華語電影史上拍得最成功的商業片作品。如若單從電影取得的票房成績來看,確實,2010年由姜文執導,周潤發、葛優主演的電影《讓子彈飛》最終以6.61億的票房成功轟動了當時的中國影壇。
但是,姜文導演的另一部高口碑神作——《鬼子來了》可以說是絲毫不差,豆瓣高評9.2,比《讓子彈飛》還要經典。
該片早在2000年就已上映,但是至今仍有絕大多數觀眾都還沒能一睹這部影片的真容。
影片儘管還是老生常談的抗戰題材,但是有別於其他國產抗戰片宣揚全民抗戰的主旋律,影片突出展示了戰爭的荒誕,以及以馬大三為代表的一群愚昧奴性的民眾特徵。
最終《鬼子來了》也因為價值導向,立意角度等爭議一度被封禁了足足20年。
而姜文也因為此次的「特立獨行」,成為投資方眼中最「坑」的導演之一。
《鬼子來了》其中之一的投資方陳偉明在當年接受採訪時就曾向記者大吐苦水,直言:投資影視「很慘很慘」。
鑑於姜文上一部作品《陽光燦爛的日子》大獲成功,陳偉明看中了姜文的才華,於是才有了《鬼子來了》的合作,在電影製作初期,陳偉明也覺得這部電影姜文拍的棒極了。
但是由於姜文導演對自身作品的高度負責,該片不僅檔期無限延長,甚至製作費用嚴重超出預期的50%以上。
最終電影因為沒有過審只在坎城和日本上映,陳偉明也因此賠的「一塌糊塗」。
但驚喜的是,影片在海外的口碑卻是一路攀升。所以才會有法國觀察家如下的評價:
「沒有一絲一毫相似於來自於中國的任何一種創作特點,它是一部迎刃而上的電影。」
說到創作特點,那我們就先說一下《鬼子來了》的黑白膠片風格。當時那個年代,拍攝技術與手段本來就不太先進,但為了更能體現影片所表達的沉重主題,姜文斥巨資動用了48萬卷電影膠捲堅持將電影拍成了黑白片。
全片平鋪直敘,黑白鏡頭貫穿始終,這在當時電影圈也算是一個很冒險的挑戰。
那麼採用這樣形式拍攝的結果如何呢?
電影最後一幕馬大三被殺時,鏡頭以他眼睛的視角呈現,然後畫面中突然出現了一片鮮豔的紅色,緊接著就是以彩色軍官的畫面作為結局,諷刺意味一目了然。
全片從頭到尾都是黑白的,最後突然以彩色結尾,這樣的神來之筆,帶給觀眾的視覺衝擊與情感衝擊可謂是有如「地動山搖」一般。
《鬼子來了》最讓人稱讚也最讓人接受不了的另一點就是影片居然用喜劇效果來傳達社會的真實性。
花屋小三郎作為被俘者,面對馬大三本想誓死不從,破口大罵。但是卻被想要自保的翻譯官教了這樣的一句「髒話」:
「你是我的爺,我是你的兒」;
「大哥大嫂過年好」。
看似搞笑,但諷刺意味十足。
還有馬大三面對鬼子花屋小三郎,非但不敢殺他,反倒還給他吃餃子款待他,完了還把他送回了日本軍營。這樣天真的想法以及充滿喜劇色彩的場景也是足夠諷刺了。
最後馬大三親眼目睹被屠村的畫面後,這才奮起反抗,結果卻死在了曾經款待過的花屋小三郎刀下。
從這兒我們也不難看出,姜文不僅是想藉此片來再現日本軍隊當年的暴行,更是出於一種對世人警世的責任,觀眾可以通過影片看到在中國民眾心底裡湧動的最根本的善意,但同時大家也要明白這種善意是不能被隨便欺侮的。
不得不說,《鬼子來了》的確算是姜文導演的一部「迎刃而上」的作品。豆瓣9.2一點都不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