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子彈愛飛不飛,陽光一步之遙,風流如是,管他今夕何夕

2021-01-16 西安讀書會

文丨摩登中產


夏雨已經老得不像夏雨,姜文依舊年輕如姜文。

 

 

北京內務部街11號,大院內有座民國假山,假山下修有暗室,當過銀行大亨藏寶閣,日偽時作過水牢。

 

1973年,姜文搬進大院時,地牢已被少年們佔據,成為智取威虎山中的聚義大廳。

 

街道高亢的喇叭廣播,有時會穿透地表,隱約傳入地下,少年們魚貫爬出,充沛的陽光猛然砸在臉上,豔陽天無止無歇。

 

那時的北京大院是特殊存在。葛優在北影大院,管虎在中央話劇院大院,許晴在外交部大院,馬未都在空軍大院,崔健也在軍大院,他父親是空政歌舞團小號手。

 

王朔在軍委訓練總監部大院,同院還有王中軍、王中磊,後來的華誼兄弟。

 

搬進內務部街11號院那年,姜文10歲,黒瘦沉默,貌不驚人。他跟在大孩子後面奔跑,默默咀嚼大院裡流傳多年的傳奇。


 

9年前,兩個少年徒手爬上院裡40餘米高的大煙囪,揮舞國旗,並即興在煙囪沿走平衡木。

 

少年姜文沒敢複製這個傳奇,他做過最出格事,不過是和英達,躲到大院閒房中,學抽菸和玩手搖電唱機。

 

姜文和英達是北京72中同學,英達學習散漫,但因家世原因,英語極好。姜文功課不成,需抄英達試卷糊弄過關。

 

高考那年,姜文才15歲,英達考上了北大,姜文落榜。英達鼓動姜文當演員,騎自行車馱著姜文去中戲應考。


 

關鍵的表演面試,別的考生一片片朗誦「幾回回夢裡回延安」,姜文背了一段契訶夫的《變色龍》。不動聲色,幽默且高級。

 

姜文因此入學,被同學超時代地定性為凍齡。20歲就有50歲滄桑,當然同理,50歲也能看到20歲影子,老天從來公允。

 

他化妝成幹部,忽悠住投訴擾民的南鑼鼓巷住戶,假裝過老頭,騙倒了騎自行車的老師,偶爾,他還冒充家長,給弟弟姜武開家長會。

 

他22歲演溥儀,23歲飆戲劉曉慶,24歲主演《紅高粱》,摔碎酒碗,扛起鞏俐,放肆於青紗帳內。他是全天下的主角。

 

成名後,他回大院胡同,灌煤氣管理員讓他唱上一段,他掄煤氣罐上肩,唱著「妹妹你大膽往前走」揚長而去。

 

黃土高原風塵只飄蕩了五年便消散無蹤,九十年代摧枯拉朽般到來,許多人像做了一場長夢後驚醒,匆忙開始新的生活。

 

華誼兄弟出國淘金,王朔聲名鵲起,馬未都倒騰古董發了一筆,即將成為《編輯部故事》中李東寶原型,演他的人正是葛優。

 

崔健不願繼承老子的小號,蒙起一塊紅布,看不見眼也看不見天。


 

那些特殊大院周圍,高樓拔地而起,胡同裡開進了小汽車,腰間掛著BP機遠比系武裝皮帶上檔次。

 

姜文不適應,去美國演《北京人在紐約》後,便回到西壩河隱居,把自己關在一個不到6平米小房間,從窗口默看日升月落。


 

他家街對面,住著王朔,92年一飯局,王朔遞過本《收穫》,上面有他的小說《動物兇猛》。

 

那晚半夜三點,姜文睡前隨意翻到這篇小說,塵封的日子呼嘯重來,恍惚中有高亢歌聲,也有某年某月某個下午,太陽照射柏油路的味道。

 

姜文閉關,6萬字小說改寫成了9萬字劇本,封面上最後寫下三個字「那時候」。

 

那時候是陽光燦爛的日子,天南海北的年輕人,在九十年代逆流,重回內務部街11號院。

 

姜文把大院的「煙囪傳奇」搬到了電影中,為此他把40米高的煙囪粉刷一新。

 

拍攝時正是冬天,劇組化冰掃雪,給演員噴水,模仿夏日的大汗淋漓。

 

夏天是假的,時代是假的,可陽光是真的,所有人因此深信不疑。

 

1993年,英達來劇組探班,在燈市東口遇到個傻子。

 

傻子是老熟人,小時候只要衝他喊「古倫木」,他就會回歐巴。樣板戲中的革命暗號。

 

多年之後,意外相逢,傻子已髮鬢蒼然,英達興奮高喊「古倫木」,傻子看他一眼,說「傻逼」。

 

英達把這段告訴姜文,姜文把它作為《陽光燦爛的日子》收尾。

 

大院青年終成衣冠楚楚中年,他們有人落寞,有人暴富,驅車奔馳於北京二環,卻再也找不到青春恣意的影子。

 

姜文打開大奔天窗,呼喚路邊傻子,傻子滿臉不屑,騎著木棍,分道揚鑣。

 

整場明亮的幻夢,以此黑白收尾。姜文說,他演不好九十年代,一拍到九十年代,拍哪哪不對,感覺都不好。

 

今年夏天,許知遠採訪姜文前,特意去了趟內務部街11號。


 

胡同很尋常,沒有貴氣,沒有落寞,屋舍院落都是時光過後該有的樣子。

 

姜文念念不忘的故事,模糊得已看不清輪廓。

 

很多年前,那首時代交響曲的尾聲是大提琴獨奏,於最激越痴狂處,戛然而止。

 

姜文哼了幾聲餘韻,餘韻早已消散在歲月深處。

 

 

1993年下半年,投資人文雋跑路,《陽光燦爛的日子》劇組彈盡糧絕,四處賒帳,有些景點自此留下陰影,再不接待劇組。


 

姜文自掏腰包支撐開支,王朔在飯局上遇到他,大家問何時拍完,有演員戲說片名要改叫《大約在冬季》。姜文差點急了。

 

後來,劇組的錢都用來給文雋發電報。香港遙遙傳回消息,文雋正在拍三級片掙錢。

 

命運幾次陰差陽錯後,1994年9月,《陽光燦爛的日子》送至電影局審片。

 

姜文在院中低頭轉圈,手裡提著把斧子。 

 

1995年,這部100萬美元成本電影獲得了5000萬人民幣票房,《時代周刊》稱其為「九五年全世界十大最佳電影之首」。

 

出道即巔峰的姜文,找到了新出口。既然不喜歡這個時代的規則,那就創立世界,自己設立規則。

 

他的世界,就是電影。

 

他追求世界中每一個細節都完美。

 

《陽光燦爛的日子》開頭幾分鐘機場送別,素材拍了三個多小時,寧靜擺床頭一張照片,拍了23040張。


 

《鬼子來了》屋頂是從山西專程運來,為拍出砍頭特效,專門從美國進口了幾臺能滾動拍攝的特殊攝影機。

 

《太陽照常升起》中幾百隻飛禽走獸,毛色質感都被姜文改過。劇中的藏式房屋、鵝卵石和紅土,都是從千裡之外用卡車和鐵甲船運至外景地。

 

《讓子彈飛》有場三人鴻門宴,為拍出三足鼎立霸氣,專門搭建了環形軌道,三臺運動攝像機交替轉動,影片用了55萬尺膠捲,這一場戲就耗掉五分之一。

 

《一步之遙》火車戲,要求布景搭得不像火車,又要比火車還火車。火車上要有金色沙灘,試來試去,最後拉來幾卡車玉米磨碎,才達到姜文所要的溫暖。

 

這些虛構的世界,或陰鬱或空曠或浪漫或詭詐,但世界天空上,都掛著共同一輪太陽,那太陽就是姜文。

 

批評者說,姜文電影粗野混亂,縱慾又空虛,每一幀都流露著智力上的傲慢。

 

而鐵粉說,姜文的每一個故事都真誠高亢,理想主義總要溢出銀幕。

 

電影是姜文的理想國,但理想國的運行,最終還要屈從現實規則。

 

2005年,姜文拍《太陽照常升起》。這是他沉寂七年的試水之作。


 

姜文說,這是一次火力偵察,但可能火藥用猛了一點。

 

王朔給他拉來太合影視的王偉,中影掌門韓三平給他拉來英皇的楊受成,拍攝一再延期,錢越花越多,最終電影票房1800多萬,只收回成本三分之一。

 

這是一部沒有起承轉合的非線性敘事片,如同無人駕馭的豪華馬車。觀眾說看不懂,姜文只能回應:看不懂就多看兩遍。

 

看懂的人如痴似狂,看不懂的人惱羞成怒,姜文的評價從此兩極分化。

 

姜文愛聽表揚,但更在乎批評,尤其在乎他精心構建的世界,參觀者居然迷路,甚至找不到入口。

 

2007年,他和夥伴成立不亦樂乎影視公司。要理想,也要票房,站著把錢掙了。

 

蒼茫的天涯間,馬拉著列車。懶得動腦的觀眾,看到了火鍋聽到了歌;看懂的觀眾說,這是不是指馬列主義進入中國?

 

各得其所。

 

2011年,《讓子彈飛》上映11天票房破4億,當時能達到這一成績的只有《阿凡達》。

 

電影最終票房7.24億,掙了錢,而且姜文站著。

 

為了拍《讓子彈飛》,姜文給周潤發和葛優,各寫了一封信。


 

給發哥信中,姜文忽悠道「發哥之角,既有曹孟德之雄,又具周公瑾之英,且常自詡諸葛孔明。發哥出手,定收放自如,出神入化,誰敢做他人之想?!」

 

給葛優的信,則是另一種風情,「吾兄片中雖無豔星共枕,但有愚弟陪床。耳鬢廝磨,卻非斷臂,不亦騷乎?」

 

兩封信一經披露,公眾譁然,濃眉大眼的姜文居然如此會說話?

 

其實,姜文很不好說話。他頂撞過老友,懟哭過娛記,在採訪現場舉起過滅火器,有女編輯被他說得哭丟了隱形眼鏡。

 

記者經常被他繞得雲山霧罩,反問得瞠目結舌,《南都娛樂周刊》為此還專門寫篇文章,就叫《如何正確地採訪姜文》。

 

他因此被冠上桀驁和叛逆之名。

 

然而姜文說,他從不叛逆,只是在電影之外,不知如何和世俗相處。更多時刻,他是扮演一個名叫姜文的人。

 

他看球分不清主隊,掙錢不知如何報稅,聊天常常要計較真理,話題離他太遠只能沉默以對。

 

春天時,他老母親過世,可直至最後,他也不知道究竟怎樣才能讓媽媽更開心。

 

時代飈得太快,他就自建世界躲避;資本運作複雜,他就進化站著掙錢;他對生活從無惡意,可複雜多變的人際,他學不會,也不屑學。

 

他一直在人間行走。他不願低頭,他就成了寡人,別人不懂他,他就成了異類。

 

姜文高高在下。



很多年來,夏雨已經老得不像夏雨,姜文依舊年輕如姜文。

 

他討厭起床,鬧鈴吵醒時總是好大脾氣:我不知道我是誰,我為什麼他媽醒了?

 

夏天受訪時,許知遠問姜文,時間的長度對你來說怎麼那麼重要呢?


 

姜文斷然否認。他說感受不到時間,有時候昨天,前天,前塵往事統統忘得一乾二淨。

 

然而,他又能精準指出,受訪地樓下賣德國肘子的飯館有三十年了。

 

他用手掌摩挲下巴,發出沙沙聲音。

 

這一刻,我們才意識到姜文老了。

 

從32歲的姜文到55歲的姜文,取時光中點對摺,兩個姜文依舊能完美重疊,但55歲的姜文終究多了歲月的線條。

 

姜文說,歲數到了,就是荷爾蒙讓怎麼著,就怎麼著。

 

窗外的世界同樣遵從荷爾蒙指揮。當一個時代收斂,擊鼓者就成了異類。

 

崔健喊不動了,王朔懶得寫了,馮小剛對往事的留戀,不過是脖子上一抹雪白。冰湖上茬一架就是他終極夢想。

 

馮小剛教育姜文,你這人最大的敵人就是淤出來的聰明。

 

其實馮小剛才聰明。先拍《1942》,再拍《私人訂製》補償,聽著挺有情懷,但仔細一想還不是商業交換。

 

這種事,姜文做不來。

 

他只願用自己的方式,在時光中沉下船錨。他不變,他繫著的那個時代就永未遠行。


 

2007年,姜文的《太陽照常升起》在威尼斯電影節不敵李安的《色·戒》。

 

評選公布後,姜文填了一闕《念奴嬌》。

 

雲飛風起,莫非是、五柳捎來消息?一代人來,一代去,太陽照常升起。浪子佳人,帝王將相,去得全無跡。青山嫵媚,只殘留幾臺劇。

 

而今我輩狂歌,不要裝乖,不要吹牛逼。敢駕閒雲,捉野鶴,攜武陵人吹笛。我戀春光,春光誘我,誘我嘗仙色。風流如是,管他今夕何夕。

 

11年後,姜文說,他老了要做三件事:寫三個版本離奇搞怪的自傳,在不識譜情況下做首曲,最後畫點眼前能看見的東西。

 

子彈愛飛不飛,陽光一步之遙。

 

風流如是,管他今夕何夕。



「西安讀書會」將在西安及周邊舉行不同主題、不同形式、不同規模的讀書會(分享會),有興趣對我們進行贊助的企業或個人,歡迎與我們聯繫:xiandushuhui@163.com


延伸閱讀:

紅柯:美麗的奴羊

相關焦點

  • 閻瑞生案:姜文的一步之遙
    《一步之遙》故事原型是1920年轟動上海灘的「閻瑞生案」。背後冒險、懸疑、荒誕、愛情等多重元素吸引著導演,早在1921年7月,「閻瑞生案」就曾被搬上銀幕。那麼,「閻瑞生案」真相到底如何?它如何在93年前鑄就了「中國第一部商業片的成功」?昔日的輝煌,姜文的《一步之遙》能「重寫」麼?
  • 姜文帶著他的新電影又來了,這部片被影迷稱為至高無上的期待
    姜文很狂,但他有狂傲的資本。導演姜文的那些作品陽光燦爛的日子28歲那年,姜文遇上了王朔的《動物兇猛》,正式解鎖了封印體內的「導演之魂」。他不知不覺地開始把小說「翻譯」成電影,把文字變成畫面。六萬字的小說,被姜文寫成九萬字的劇本——這就是導演姜文的電影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
  • 豆瓣9.2,被禁20年,姜文最好的一部電影,比《讓子彈飛》還經典
    很多人評價說《讓子彈飛》是姜文作為導演在華語電影史上拍得最成功的商業片作品。如若單從電影取得的票房成績來看,確實,2010年由姜文執導,周潤發、葛優主演的電影《讓子彈飛》最終以6.61億的票房成功轟動了當時的中國影壇。
  • 姜文、北洋三部曲、邪不壓正之隱喻情節,網友:腦洞真大!
    姜文,1963年出生於河北唐山,著名的中國演員,導演、編劇。那麼,其作品《邪不壓正》與2014年的《一步之遙》,2010年的《讓子彈飛》這三部電影共同構成了大名鼎鼎的北洋三部曲。電影《邪不壓正》上映與2018年7月,是姜文導演,著名演員彭于晏、廖凡、周韻等人主演的一部大型喜劇、動作、劇情片。該片改編自張北海老先生的《俠隱》,講述了李天然小時候目睹了滅門慘案。在美國長大之後,李天然回國不斷尋找十五年前師門血案的兇手。隨後,他孤身進入到古都的胡同巷子,與兇手鬥智鬥勇的故事。
  • 細說姜文傾力之作:北洋三部曲,小夥伴們更喜歡哪一部?
    說起姜文大家第一印象想到的是什麼?是《讓子彈飛》裡面的張麻子?還是姜文其他的印象?姜文總是給人們一種神秘的感覺,他的電影總是給人們不一樣的感覺,就像一壺好茶,需要慢慢品味才能感受到它的芬芳,雖然姜文的影視劇拍攝的不多,但是每一部都讓人值得回味,總覺得姜文拍攝的影視劇第一遍你就別想看懂,你必須看第二遍才能看的懂,像姜文這樣又當導演又當演員的人才很少了,姜文用他獨特的見解和自己的眼光打造出了一部又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
  • 中國首部禁映電影如何發展為《一步之遙》
    《閻瑞生》如何發展為《一步之遙》《一步之遙》姜文、葛優共舞姜文對《閻瑞生》這個題材發生興趣,是在2007年,那時他正在為《太陽照常升起》做後期。一位在電影資料館讀研的女研究生向他推薦了這部電影。後來這個故事就變成:閻瑞生在演戲的過程中入戲了,他真的相信了他在塑造一個未來,甚至產生了一種藝術家的使命感:當他可以逃跑的時候,他反倒沒逃跑:「我一定要把這最後一個鏡頭拍完,槍斃我的那場戲我得拍,要不然找別人替身拍那哪行啊。」對於這樣一個類似《子彈橫飛百老匯》的故事,姜文仍不滿意。因為在這個故事中,電影的一半篇幅都在講如何拍電影的事。
  • 【圖】《讓子彈飛》被剪成《非基勿擾》 姜文遭惡搞
    《讓子彈飛》被剪成《非基勿擾》長江日報2月14日訊 姜文飾演的張麻子成了同性戀,而其「女友」是周潤髮飾演的黃四郎。熱播電影《讓子彈飛》被剪成《非基勿擾》,張麻子相親躥紅網絡。昨日,這段9分多鐘的視頻在網上的點擊已經超過10萬人次。
  • 讓子彈飛:為什麼是鵝城?這個「鵝」是什麼意思
    《讓子彈飛》於2010年上映,成為年度最大黑馬,也讓姜文迎來了口碑上的巔峰,雖然之前的《鬼子來了》《陽光燦爛的日子》《太陽照常升起》等文藝片口碑超佳,但是畢竟是小眾偏好,而《讓子彈飛》則兼具商業片和文藝片的雙重屬性,令人眼前一亮。
  • 彭于晏的臀和許晴的騷,也壓不住姜文的倔強
    姜文長得顯老,就裝成居委會工作人員前去調解,讓居民們在陳述材料上簽字,一派老氣橫秋:「相不相信組織?相信就別鬧了,等我們落實這個事兒。」姜文的好友洪晃爆料:姜文剛成名時,父母去換煤氣,片管想見他們的明星兒子,扣著煤氣不讓換,非要讓姜文去。後來姜文去了,片管讓姜文唱一段。
  • 你可能不知道,《讓子彈飛》本身就是一個騙局
    姜文就像是一個魔術師,在《讓子彈飛》裡和構建了一個似是而非的魔幻世界,什麼意思?姜文在讓子彈飛的結尾做了一個特殊的處理——馬拉列車再度出現在畫面中,而列車上的有一個模糊的身影,像極了被地雷炸死的湯師爺,更魔性的是,列車中還傳出了黃四郎的笑聲。
  • 《一步之遙》亮相柏林媒體反應平淡 口碑仍兩極化
    原標題:關於北洋的故事,姜文還要拍兩部 第65屆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唯一一部華語參賽片《一步之遙》,於當地時間2月11日亮相,導演姜文攜主演周韻、洪晃踏上柏林紅毯。 之前的媒體場,不少記者提前退場,而首映場非常火爆,3000人的大廳做得滿滿當當,笑聲不斷。
  • 《邪不壓正》:姜文為什麼要請廖凡吃7個餃子?
    《邪不壓正》是姜文執導的第六部電影,也是「北洋三部曲」的收官之作。而此時,距離他上一部飽受爭議的作品,《一步之遙》已經過去了4年。這一次,這位似乎在華語影壇裡,最「不一樣」的導演,又給我們觀眾帶來了怎樣的「驚喜」呢?
  • 《讓子彈飛》裡,開片和結尾的蒼鷹,才是電影最深的隱喻
    姜文的電影就是如此,每一步都值得反覆觀看欣賞,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看不懂,而需要再看一遍,更多的時候,一部優秀的電影,在反覆欣賞的時候,總會看到一些不同的信息,和某種深層次的含義。不得不說,《讓子彈飛》是每年必看的電影之一,無論看多少遍,都能看到不一樣的信息,都能體會到不一樣的,關於電影要表達的情緒我已經數不清,這是第幾次看《讓子彈飛》。
  • Mingo:篤信邪不壓正 用黑客精神重塑區塊鏈安全
    最近,姜文導演攜新片《邪不壓正》歸來。作為姜文四年磨一劍的作品,《邪不壓正》也是其「民國三部曲」(《讓子彈飛》《一步之遙》《邪不壓正》)的收尾作。高曉松看完影片後評價 「滿屏荷爾蒙飛濺,愛恨劈頭蓋臉」,50歲的姜文拍出一部充滿少年意氣的電影。
  • 讓子彈飛,他會飛到哪裡,能否飛到英雄的心裡呢——《讓子彈飛》
    第一次聽《讓子彈飛》這部電影的名字,有點摸不著頭腦其實,為什麼要叫這個名字,抱著試試的心態去看了這部電影。影片演繹是精彩的,那火車翻飛後刺激的場面,小六剖腹取粉證清白的震驚,都牽動著觀眾們的心弦。與其形成了強烈對比的是影片裡的另一個主人公---黃四郎,他也曾經參加過辛亥革命,但是最終卻淪為了無惡不作的地方惡霸。他大肆的搜刮民脂民膏,壓榨著鵝城裡的百姓,但是他永遠不知道滿足,他這個人物形象把人性的貪婪發揮的淋漓盡致。
  • 姜文4年磨一部《邪不壓正》口碑卻兩極化
    《邪不壓正》是一部飛著的影片。喜歡和不喜歡該片,主要都是這原因。喜歡者看到了飛揚,不喜歡者看到了不著地。作者:王金躍、金力維、李俐,他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和《讓子彈飛》的分數是8.8和8.7分。我本人贊同周黎明導演的評價:「《邪不壓正》是一部飛著的影片。喜歡和不喜歡該片,主要都是這原因。喜歡者看到了飛揚,不喜歡者看到了不著地。」
  • 姜文電影中二元的女性形象:蕩婦與神女
    所愛非人往往是姜文電影裡性感女神的共同悲劇,這似乎在引導我們,以肉慾為基礎的愛情關係的不可靠。相比較而言,周韻飾演的往往是摒棄掉肉體歡樂的「偉大」女性,似乎只有她才能獲得電影裡英雄的心。在姜文的「北洋三部曲」裡,他從來沒有塑造出一個讓人信服的女性形象。
  • 寧靜的泳裝,陶虹的巧笑,姜文的隱喻,組成了《陽光燦爛的日子》
    作為鬼才導演的姜文,在電影導演中他突破了外在形式,利用物像作為隱喻的載體與途徑,向觀眾們傳達出更深層次的對人性生命的思考,也留給觀眾們更多的自我感知空間。《陽光燦爛的故事》是姜文的電影成名作,改編自王朔的小說《動物兇猛》。這個電影講述的是生活在軍區大院兒的孩子們的年輕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