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雖然自1995年來姜文只導演了5部電影長片,但幾乎每部電影誕生都攫盡了公眾的眼球。本月,姜文新片《一步之遙》,無論是未能如期公映,還是壓線過審,都轟動一時。這幕戲,將在2014年12月18日隆重登場。
《一步之遙》故事原型是1920年轟動上海灘的「閻瑞生案」。背後冒險、懸疑、荒誕、愛情等多重元素吸引著導演,早在1921年7月,「閻瑞生案」就曾被搬上銀幕。那麼,「閻瑞生案」真相到底如何?它如何在93年前鑄就了「中國第一部商業片的成功」?昔日的輝煌,姜文的《一步之遙》能「重寫」麼?
1920年轟動上海:賭徒殺名妓
「閻瑞生案」是北洋時期上海最著名的案件。
閻瑞生何許人也?讀過震旦大學,外文不錯,據說懂英法文;曾到香港短期工作,一直都是在洋行工作。他好賭,還有個相好——一位名號「題紅館」的妓女。1920年端午節前,閻瑞生丟了工作,去相好那裡討一隻鑽戒,說過幾天就還給她。這枚鑽戒被閻瑞生當了600大洋,回頭就去賭博,輸了個精光。情急之下,他就出了下策——打劫。
閻瑞生打劫的目標,鎖定了題紅館的姐妹——王蓮英。她愛出風頭,只要出場就要珠光寶氣披金戴銀。通過相好,閻瑞生得知王蓮英的生活派頭和習慣——她出門行頭全身上下總要幾千塊大洋。 王蓮英在當年名氣響亮——她是妓女選美中的佼佼者。1917年,新世界(戲院)為了招攬客人辦了花國選美。新世界一拍腦袋,現在已經是民國了,便在「花國選美」中模仿了「政治選舉」——第一名叫「花國總統」,第二三名叫「花國副總統」,第四名叫「花國總理」——而王蓮英就是1917年的「花國總理」。後來,公眾經常會把「花國總統」和「民國總統」放在一起開玩笑。這是民國獨特的一種「政治文化」——妓女選美成為諷刺政治的一種方式。
1920年6月15日拂曉,上海西區徐家匯鎮的居民在鎮西首的麥田裡發現了一具脖頸上明顯留有扼痕的青年女屍——此女,正是閻瑞生打劫的王蓮英,第二天報紙就刊登了此事。7月2日,《申報》刊登了一則廣告,說《蓮英慘史》擬出版。之後《閻瑞生自述》、《蓮英痛史》、號稱「慘情小說」的《槍斃閻瑞生》之類的小冊子不一而足,紛紛登場,一時間充斥街頭報攤書肆。閻瑞生被捕後,一審就判了死刑。1920年11月23日,在龍華被槍決。
1921年銀幕大熱:一部片子連映三年
「閻瑞生案」塵埃落定,卻在舞臺上餘音繞梁。
1920年11月24日,閻瑞生在龍華被槍斃的次日,上海灘同時有兩部戲在演這件事,一個是在大舞臺,一個是在笑舞臺。大舞臺演的是連臺本戲《蓮英劫》,笑舞臺演的是文明戲《蓮英被難記》——也就是早期的話劇。閻瑞生案後,江南一帶的戲曲門類都改編過這個案子——進入新世紀,郭德綱也演繹過相聲《閻瑞生》。
據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湯惟傑介紹,彼時上海,最熱鬧的時候,一天有5家戲院在演閻瑞生案的戲,其中有一家黃金榮的共舞臺。共舞臺唱這齣戲的,有兩個很有名的人,一個是後來成為黃金榮小老婆的露蘭春,一個就是孟小冬。其中有幾個著名的唱段,在當時都是廣為傳唱的。百代公司在1921年2、3月份曾出過一張唱片,錄的就是他們倆的閻瑞生案唱段,叫《驚夢》。
「閻瑞生」案,也引起了中國電影發展史上第一家影片攝製機構——中國影戲研究社兩位主創陳壽芝、施彬元和商務創辦人夏瑞芳之子夏筱芳的興趣,他們有心把它改拍成電影。
電影《閻瑞生》,跟上海興起的第一波電影產業是同步的。一戰結束後,進入上海的外國電影中好萊塢電影越來越多,大家意識到這是一個有利可圖的產業。有學者統計,當時上海第一批進入電影圈的人,其中有90%以上的人同時是炒股票的。電影對他們來說是商機,跟炒股票是一回事情。當年上海的電影產業,絕對不是「文藝青年」的「理想」,是為商業利益而生。
在《閻瑞生》之前,上海的故事片時長,少則一二十分鐘,多者也不過半個鐘頭。可《閻瑞生》的拍攝者們,決心要拍一部兩小時的故事長片。徐欣夫、陸涵章、顧肯夫等「中國第一代電影發燒友」抓住商機,聯合商務印書館活動影戲部,投資拍攝電影。商務印書館派出了精兵強將擔當《閻瑞生》一片的主創。很快,楊小仲拿出了劇本,導演是任彭年,攝影師是廖恩壽。為了追求轟動效應,出品人陳壽芝自告奮勇扮演閻瑞生,一則他與閻瑞生面貌酷似,二則他曾與閻共事過,能摹仿閻的言行笑貌。這還不算奇的,他們還高薪聘請了一個叫彩雲的從良妓女,來扮演受害人王蓮英,以增加電影的賣點。
1921年7月1日晚上七點,《閻瑞生》在法租界的夏令佩克影戲院公映。這部電影,膠片10本,每本10分鐘,全長約100分鐘左右,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故事長片。《閻瑞生》的票價當時是1元和1.5元兩種,生意非常好。上影首周,《閻瑞生》共放了15場。據1927年的《中國影戲大觀》所講,這部電影在第一個禮拜賺了4000大洋。電影《閻瑞生》從1921年起不斷再映,並在全國輪演,大概一直演到1924年。毫不誇張地說,《閻瑞生》是中國第一部成功的商業片。
2014年姜文出手:票房成敗難料
如今,「閻瑞生案」又成為了導演姜文的寵兒。
早在2013年,姜文所屬的不亦樂乎公司宣傳總監閻雲飛先生就表示,之前已經上映的《讓子彈飛》、搶佔2014年歲末檔的《一步之遙》,以及隨後即將開拍的《施劍翹》,都是北洋題材的影片。這將組成姜文的「北洋三部曲」。
之所以對「北洋時代」情有獨衷,姜文表示,自己拍北洋時代,就像美國人拍西部片。「實際上北洋是一個『武器時代』,它不是靠法律支持的,因為軍閥混戰、割據,圍出那麼一個小王國的時候,法律不一樣,貨幣也不一樣。這種'戰國'的狀態非常有意思。不單是亂得有意思,別忘了,『五四運動』就發生在北洋時期,那些後來影響中國百年的人物,也都是北洋時期出來的。所以,這個時期也是很蓬勃的。」
具體到《一步之遙》,姜文表示,這樁謎案背後的冒險、懸疑、荒誕、愛情等多重元素是讓他著迷的原因。據介紹,《一步之遙》只選取了「花國大選」和「總理遇害」兩個核心元素,整個故事被重新編織,意在變得「更懸疑」、「更荒誕」。在片中,「花國大選」升級為「環球公開賽」,全世界的舞女齊聚上海花選,「閻瑞生」變身「馬走日」後,人物的身份、背景變成了聲名顯赫的大冒險家,命運也不盡相同。
當年商業上大獲成功的「現實題材」電影,變身近一個世紀後的「歷史題材」電影,觀眾還會買帳嗎?
12月15日晚,《一步之遙》提前首映。從首映的反饋看,影片並不讓人樂觀。
企業家任志強說「有趣,但我笨,沒看懂!」 不止任志強一個人沒看懂:「可能根本就沒隱喻,也可能姜文的隱喻太深,一般觀眾看不出來。」
有人看懂了,「雖然是歌舞和冒險類型包裝,但它實際上是個愛情片」。但看懂了也無好評:「同樣的女追男愛情,周星馳拍了就浪漫,姜文拍了,有人說自戀。」
偶有讚譽之聲傳來——「《一步之遙》的臺詞和表演很有舞臺劇的味道」,耐不過「陳凱歌有《無極》,張藝謀有《三槍》,馮小剛有《私人訂製》,姜文有《一步之遙》」的「大導終結者」惡評。
參考資料:《一步之遙》原型:1920年上海灘媒體圍觀的「閻瑞生案」》(澎湃新聞)、《「閻瑞生案」與中國第一部商業片的成功》(新華航空-雲端)、《姜氏北洋片:有中國特色的美式西部片》(南方周末)、《姜文將拍北洋三部曲 周韻演俠女施劍翹》(華商報),其他根據網際網路資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