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浙大出手量子晶片:一個破紀錄,一個創新了基礎粒子研究

2020-12-05 DeepTech深科技

中國的量子計算機又迎來重要進展。在一周之內,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浙江大學主導的兩支研究團隊分別在《物理評論快報》和 Science 上發表了其在量子計算上的最新研究。兩個研究的重點並不相同,但都採用了高量子比特晶片作為基礎物理研究課題的實驗平臺,顯示了中國作為量子計算第一梯隊的實力。

也就是說,在其他國家的研究團隊還在糾結如何增加晶片中的量子比特數以及糾錯算法時,我國科學家已經可以用高量子比特晶片來做實際的研究了。

中科大:在 24 位量子比特量子晶片上施展「魔法」

來自中科大潘建偉研究團隊的「Propagation and Localization of Collective Excitations on a 24-Qubit Superconducting Processor」,文章刊登於 2019 年 7 月 31 日的《物理評論快報》(Physics Review Letter)上。三位第一作者中有兩位來自中科大,另一位來自中科院北京國家凝聚態研究所。

中科大團隊在文章中展示了他們在 24 位量子比特量子晶片上施展的「魔法」。

研究團隊選取了基礎物理中十分經典的研究課題——「玻色-哈勃德模型(Bose-Hubbard Model)」。簡單而言,這是一個基本粒子相互作用力的物理模型,研究對象是玻色子(自旋量子數為整數倍的微小粒子),例如實驗中使用的光子。

怎麼來研究相互作用力?一般是在實驗中將系統中某個玻色子的狀態改變,再觀察它以及其他玻色子狀態變化,並以此推出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力。

具體來說,研究團隊採用一塊 24 量子比特(Qubit)的量子晶片進行試驗,如圖所示,量子比特 Q1A~Q10A 以及 Q1B~Q10B 中的光子是實驗中編碼和觀測的對象,它們之間由電容耦合在一起,那麼這 20 個量子比特就形成了一個 2 x 10 的「梯子」。如果我們將其中一個光子置為激發態,即圖中的紅色球,它可能會引起旁邊三個光子的狀態變化,就像球從一個坑移動到另一個坑一樣。

可以理解為,這就是一個看光子的激發態怎麼爬梯的實驗。

首先,研究人員將邊緣量子比特的光子置為激發態,它會像球一樣,結果顯示激發態會從一邊傳遞到另一邊,這和玻色-哈勃德模型的理論相符合,而實驗的結果和仿真計算結果吻合。接著,他們做了第二個實驗,將兩端對角的兩個邊緣量子比特光子置為激發態,實驗結果顯示,兩個光子的激發態相互獨立地從一端移動到了另一端。最後,他們將一端的兩個光子同時置為激發態,並探求這種情況下整個玻色-哈勃德梯子的狀態,他們發現此時激發態並沒有「傳播」下去,而是在一端形成局部化的狀態。

這樣的實驗結果看似十分簡單,但是卻有著重要的研究意義。

首先,實驗結果驗證了玻色-哈勃德模型的理論,並在一定意義上顯示了玻色子之間的強相互作用力,對於基礎粒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其次,我們如果將光子看成是能夠存儲信息的單元,而事實上它們也是存在於量子晶片的量子比特上的,那麼這樣的實驗也可以看成是量子比特間進行通信的嘗試和探索,對於量子計算機以及量子通信有指導意義;最後實驗本身驗證了 24-Qubit 量子晶片的正確性,我們有理由相信今後會有更多、更複雜的實驗能夠在這樣的架構上實現。

刷新量子晶片世界紀錄,「虐貓狂人」出浙大

浙江大學為主的研究團隊雖然也是開發並使用高量子比特的量子晶片,但是他們有新的亮點。研究團隊的成員來自浙江大學、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自動化所、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他們通力合作開發出具有 20 個超導量子比特的量子晶片,雖然量子比特數沒有達到 24,但是該晶片成功操控其實現全局糾纏,刷新了固態量子器件中生成糾纏態的量子比特數目的世界紀錄。實驗成果以文章的形式發表於 Science 雜誌上。

在量子計算領域,高量子比特的量子晶片或者計算機有著超乎尋常的計算能力,而且位數越多,能力越大。全局糾纏,通俗的理解就是讓所有量子比特協同起來參與工作。

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許凱總結道:「與世界上其他的超導量子晶片相比,我們研發的晶片擁有一個顯著特點,那就是所有比特之間都能夠進行相互連接,這能夠提升量子晶片的運行效率,也是我們能夠率先實現 20 比特糾纏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種晶片架構,20 個超導量子比特如圖一樣呈現兩排平行的排列。與電腦的架構類似,在晶片中間採用了一條總線(Bus)作為所有量子比特相互連接的途徑。而每一個量子比特又有自己的控制埠(如圖中所示的紅線和藍線)。也就是說,每一個量子比特都能獨立編程、讀寫以及檢測,而總線的設計又將這些量子比特聯繫在了一起,實現全局糾纏。

如此強大的晶片自然要用來做實驗。研究團隊基於晶片的全局糾纏實現了 18 比特的全局糾纏的GHZ 態,以及 20 比特的薛丁格貓態。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宋超說:「我們確實看到了在經典世界中看不到的現象,用更形象(的表述)就是——一隻由 20 個人造原子構成的『貓』,薛丁格貓態。」

所謂薛丁格的貓態,就是不確定狀態的疊加。正如「薛丁格的貓」這一著名思維實現闡述,我們未打開盒子之前的貓應該是「不死不活」的,是「死」和「活」狀態的疊加,但是我們無法在宏觀經典世界看見這所謂的「不死不活」的貓。然而隨著量子力學的發展,科學家已先後通過各種方案獲得了宏觀量子疊加態,即薛丁格貓態。此前,科學家最多使 4 個離子或 5 個光子達到「薛丁格貓」態。但如何使更多粒子構成的系統達到這種狀態,已成為實驗物理學的一大挑戰。

實驗開始前,研究團隊將 20 個量子比特的初始狀態設置為統一的相干態,同一時間「釋放」。

結果令人激動,在短短的 187 納秒之內,20 個量子比特經歷多次變換,最終形成同時存在兩種相反狀態的量子糾纏態——他們真的看見了「不死不活」的貓了!能夠控制這些量子比特生成全局糾纏態,也彰顯了研究團隊精確控制和檢測量子比特的能力,而這精彩的187納秒,也見證了人類在量子計算研究上翻開了新的一頁。

方興未艾的量子計算

最近幾年,量子計算、量子晶片、量子糾纏等詞彙以極高的頻率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為什麼大家都熱衷於此?

量子計算可以說是計算能力最有可能超越經典計算機的技術了,而現存的量子計算機也證明了這一點,國際上各大計算機公司、大學及研究機構都在你追我趕地進行量子計算的研究,諸如谷歌、IBM、微軟、英特爾、華為、阿里巴巴等全球高科技公司都為此投入大量研究力量。

量子計算機的概念始於上世紀 80 年代:1982 年,著名物理學家理察·費曼提出設想:既然自然的本質是量子的,我們能否造出一臺遵循量子規律的計算機,去更好地認識量子世界?理論上來說,量子計算機的計算能力會比經典計算機要高得多。經典計算機就是我們現在日常使用的計算機,它的運算和存儲單元是「1 字節(bit)」,以二進位為運算法則。1 字節中的狀態為「0」或者「1」。

然而,量子計算機的運算和存儲單元「1 量子比特」,這個量子比特存儲數據的能力與字節就不能同日而語了。

量子比特的運算法則遵循量子力學的疊加原理,例如著名的薛丁格的貓,在我們打開盒子之前,貓的狀態是無法確定的,可以說是不死不活,是「死和活」的疊加狀態。類似地,1 個量子比特的狀態就可以是「0」和「1」的疊加狀態,如此一來,一個量子比特擁有的信息量就比經典計算機中的 1 字節中的要多得多了。

舉個慄子,考慮一個 N 個物理比特的存儲器,若它是經典存儲器,則它只能存儲2^N 個可能數據當中的任意一個;若它是量子存儲器,則它可以同時存儲 2^N 個數,而且隨著 N 的增加,其存儲信息的能力將呈指數上升。這也是當今量子計算巨頭都在爭相追趕高位數量子計算機的原因。

(來源:FLICKR)

理論上性能如此強大的量子計算機為何至今還沒有投入大規模使用?

原因有很多,首先,量子計算機基於量子比特,而量子比特的工作環境要求十分嚴苛,以本文即將介紹的兩個實驗為例,兩個團隊的量子晶片分別有24個量子比特和 20 個量子比特,它們由超導體的電路構成。而超導體的形成條件就十分嚴苛了,一般要求超低溫,那麼這樣的條件是不可能走入尋常百姓家的。其次,從量子比特到量子晶片再到量子計算機,這一條路看似簡單,其實還有很多設計和架構上的問題。不同於經典計算機,量子晶片和量子計算機的架構無法直接套用經典計算機的技術,控制算法要求十分精確。

最後,量子比特的糾錯問題也是十分具體的,來自量子比特內的熱量、來自基本的量子力學過程的隨機波動都可能會干擾量子比特的狀態,從而造成計算錯誤。為了處理這些錯誤,我們需要增加額外的量子比特或者預先指定一部分量子比特來進行糾錯,這樣一來,就有很大一部分計算能力要被用於糾正錯誤,而不是進行計算。

不過,儘管有這麼多問題,量子計算機仍將是人類為之嚮往的科技,讓我們期待科學家帶來更多的技術突破。

相關焦點

  • 量子晶片會是突破光刻機束縛的最佳方式嗎?現在量子晶片進展如何
    【量子晶片會不會是我們突破光刻機束縛的最主要方式?現在的量子晶片進展如何】從目前來看,我覺得我們聽到的所有突破的內容,很多都是新聞上的。比如之前的中科大和浙大的都採用了高量子比特晶片,並且還通過實驗驗證了24-Qubit量子晶片的正確性;浙大方面,經過多家研究院的合作,合作開發出具有20個超導量子比特的量子晶片,實現全局糾纏,更是刷新了固態量子器件中生成糾纏態的量子比特數目的世界紀錄。
  • 量子晶片會是突破光刻機束縛的最好方式嗎?量子晶片進展到什麼程度...
    比如之前的中科大和浙大的都採用了高量子比特晶片,並且還通過實驗驗證了24-Qubit量子晶片的正確性;浙大方面,經過多家研究院的合作,合作開發出具有20個超導量子比特的量子晶片,實現全局糾纏,更是刷新了固態量子器件中生成糾纏態的量子比特數目的世界紀錄。
  • 本源量子聯合中科大探索全新半導體量子晶片架構
    近日,本源量子與中科大聯合研究團隊在利用微波諧振腔耦合與擴展半導體量子比特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聯合研究團隊在實現兩個半導體量子比特與微波諧振腔強耦合的基礎上,開發新型譜學方法系統表徵了兩量子比特間耦合模式的演化。初步探索了利用片上微波光子耦合多量子比特的半導體量子晶片架構。
  • 中科大新增臨床醫學、人工智慧、量子科技三個博士點
    中科大是一所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研究方向,以強勢理工為立校之本的頂尖大學,同時中科大也是兼有醫學、特色管理和人文學科的綜合性大學,「綜合性」早在1959年建校第二年就被確定為全國首批16所綜合性全國重點。
  • 中國學者開發出具有20個超導量子比特量子晶片
    中科大潘建偉團隊研製出超導量子比特晶片處理器原標題:刷新世界紀錄!「這是我們實驗室迭代的第四代電路設計方案,目標是讓任意兩個量子比特之間都能進行直接『溝通』,實現全局糾纏。」晶片的設計者之一,本科生張敘說。這樣的晶片則是由中科院物理所李賀康博士製備的,他在近期作為博士後加盟浙大,有望在浙大微納加工中心做出更複雜的晶片。全局糾纏,通俗的理解就是讓所有量子比特協同起來參與工作。量子操縱是量子計算的技術制高點,而實現全局糾纏是檢驗操縱是否成功的標誌。
  • 人工智慧、機器人、晶片、量子計算,這些尖端專業 未來出路會很牛...
    昨天,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王建中教授和浙大吳飛教授都提到,人工智慧的應用,從前兩年只是一個概念,到現在應用領域已經非常廣泛了,比如語音輸入、刷臉識別、無人駕駛、無人支付、指紋識別、智能導航等。但是,中國人工智慧的算法模型基礎,現在還比較薄弱,在全球處於跟跑的狀態。
  • 中科大任希鋒教授:我們研製的量子光學晶片有什麼用
    日前,中科大首次研製成功矽基導膜量子集成晶片。 矽基導模量子集成光學晶片到底是啥?具有什麼意義?帶著這些疑問,觀察者網採訪了中科大任希鋒教授,請任教授為大家答疑解惑。 任希鋒:能做到「偏振、路徑和波導模式自由度之間的任意相干轉換,單光子和雙光子的幹涉可見度均超過90%」,意味著我們在集成量子光學晶片中可以同時操縱多個自由度,製備多個自由度同時糾纏的量子超糾纏態,進一步提高信息容量和信息傳輸的安全性,為實現集成量子光學晶片中高維量子信息過程奠定了重要基礎。
  • 我國量子計算新成果!本源量子聯合中科大團隊在半導體量子比特耦合...
    ,並初步探索了利用片上微波光子耦合多量子比特的半導體量子晶片架構。   隨著半導體量子計算的不斷發展,近年來半導體量子比特的性能大幅提升,單比特和兩比特邏輯門操控保真度達到容錯量子計算閾值(錯誤率明顯低於閾值——0.1% 左右),如何實現多量子比特的擴展與集成已成為該領域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   利用微波諧振腔中的光子作為媒介實現比特間相互作用被認為是最具潛力的擴展方式之一。
  • 本源量子與合作者在半導體量子晶片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近日,本源量子與中科大郭光燦團隊合作,在利用微波諧振腔耦合與擴展半導體量子比特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實現兩個半導體量子比特與微波諧振腔強耦合,並初步探索了利用片上微波光子耦合多量子比特的半導體量子晶片架構。
  • 中科大這款量子晶片告訴你,傳統PC要被淘汰了
    (原標題:中科大這款量子晶片告訴你,傳統PC要被淘汰了)
  • 【大公文匯新聞】中科大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新突破
    【大公文匯新聞】中科大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新突破 在國際上,馬普量子光學所、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哈佛大學、中國科大、因斯布魯克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用超冷原子、囚禁離子等體系對規範場模型的基本單元進行了初步的量子模擬研究。但是,這些實驗中要麼是體系太小(僅有2個到4個粒子)不具備局域規範不變性;要麼無法同時產生規範場和物質場,更不能研究這兩種場之間的相互作用和轉化。因此,此前的研究中都無法觀測規範場理論最基本的特性——局域規範不變性。
  • [公告]中天科技:關於支持中科大上海研究院量子保密通信研究的捐贈...
    證券簡稱:中天科技 編號:臨2014-029 江蘇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關於支持中科大上海研究院量子保密通信研究的捐贈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會全體成員保證公告內容的真實、準確和完整,對公告的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負連帶責任。
  • 量子力學是一個研究粒子動力學和量子狀態的科學
    量子科技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量子科技的技術應用。其次量子科技的研究面向三個領域,一個是量子通信、一個是量子計算、還有一個量子生物。量子信息科學家常問的10個問題量子物理史話現實版什麼是量子物理?
  • 中國實現量子晶片重大突破!5G都只是小兒科?未來會是世界第一!
    未來哪怕發生戰爭也是量子信息化戰場,而美國近年來也已經啟動了多項量子通信方面的研究計劃,可以說誰先掌握了量子技術那就是掌握了未來。我國在量子技術上也是有很深入的研究,最近中科大和浙大領導的兩個研究小組在開發高量子晶片方面突破了技術限制,量子晶片有了重大的突破!
  • 下一個晶片界的扛把子,量子晶片?
    據報導2018年6月開始,微軟陸續挖走了高通的工程師,為研發承受低溫的量子計算晶片招兵買馬,早些時候,微軟的量子計算機研究還從研究部門獨立。 2018年微軟全公司的研發費用達到147億美元,其中開發量子計算每年大概花費10億美元。近幾年,IBM、英特爾和谷歌等公司都在量子計算項目投入巨大。
  • 拓撲量子計算「開始走向實用化」—新聞—科學網
    摩爾定律認為,單位面積晶片集成電晶體數目每18個月翻番,計算性能隨之翻番。因此,晶片作為電子工業的硬體基礎不斷刷新著人們對於電子信息技術的想像。 近日,在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學術報告會上,中國科學院大學卡弗裡理論科學研究所所長張富春表示,「摩爾定律入侵量子計算,量子技術革命將驅動科技、經濟與社會的變革。」
  • 中科大潘建偉項目組實現量子瞬間傳輸技術重大突破
    如果我們能夠對構成物體的每一個粒子進行測量,然後在目的地用同樣的粒子完全複製其狀態,就可以得到一模一樣的物體。如今,中國科學家在這項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今年2月26日,《自然》雜誌發表封面文章,介紹了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項目組的「多自由度量子體系的隱形傳態」研究。
  • 中國未來可能會研發出超強晶片!
    中國浙大和中科院大正在著手研究量子晶片領域己經有了一定的技術突破,美國封鎖與斷供晶片。對於中國和華為有一些影響之外那是畢然的,不過我們也有準備另闢蹊徑。既然光刻機買不到最先進的,晶片工藝製造程序落後於臺積電。我們為什麼不換一種思路,目前世界上光刻機發展水平和晶片製造工藝上。
  • 中科大重磅宣布!量子晶片突破!令美日韓驚恐!
    這才是半導體行業新風口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近期在半導體量子晶片研製方面再獲新進展,創新性地製備了半導體六量子點晶片,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半導體體系中的三量子比特邏輯門操控,為未來研製集成化半導體量子晶片邁出堅實一步。國際應用物理學權威期刊《物理評論應用》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 中科大搶佔量子信息產業先機
    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到中科大,先後考察了先進技術研究院、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自旋磁共振實驗室,並在東區圖書館自習室看望學生。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就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文化自信、踏踏實實做人做事等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其中,在考察先進技術研究院時,總書記對量子通信研發工作給予肯定,稱讚「很有前途、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