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地球懸浮空中?看了人造衛星的運行,才知道原因出自太陽

2020-11-24 騰訊網

從網絡上流傳的太陽系平面圖來看,八大行星和太陽一樣都神奇般地懸浮在空中。根據參與過美國阿波羅計劃的太空人描述,當他們乘坐著飛船飛到距離地球有一定距離的時候,他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整個蔚藍色的星球懸浮在一片無盡黑暗當中,地球的懸浮沒有任何支撐。那麼問題來了,是什麼使得地球能夠懸浮在空中而不下落的呢?

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其實在宇宙中是沒有上下這兩個方位的。我們日常所說的上下是相對於地面而言,也可以認為是與地心而言。以地心為參考系,如果一物體與地心的距離在不斷增加,那麼就可以將該物體描述為在做向上運動。如果一物體與地心的距離在不斷減少,則可以將該物體描述為在做向下運動。簡而言之,地球上任何受到萬有引力的物體,都是以地心為參考系的。

然後再將這種情況類推到那些圍繞著地球做公轉運動的人造天體,例如人造衛星、太空望遠鏡等等。根據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如果一個物體的速度達到了一定程度,它就能夠圍繞著地球進行固定周期的公轉運動,而這個速度就是第一宇宙速度,大約是每秒鐘7.9萬公裡。為此牛頓還曾經提出了牛頓大炮的假說,他認為如果在地球上建造一門特殊的大炮,該大炮打出的炮彈水平速度達到第一宇宙速度,那麼該炮彈就會開始圍繞地球公轉,最終固定在地球的軌道上不斷運動。

在我們看來,這樣的炮彈也是懸空的,是什麼給與它懸浮的力量呢?答案就是地球引力充當了炮彈作圓周運動的向心力。這樣的情況可以類推到太陽系中,問題的答案很快就得出了。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它的質量佔到了整個太陽系的99%以上,因此它能夠產生足夠的引力來束縛住所有的行星。雖然整個宇宙都沒有上下方位的概念,但是對於特定的兩個對象來說,相對方位還是存在的。

以太陽為參考系,對於地球來說向下就是向著靠近太陽的方向,向上就是向著遠離太陽的方向。那麼文章開頭所提到的問題,是什麼力量使得地球懸浮而不下落,就可以改成是什麼力量使得地球懸浮而不落在太陽表面上。答案就是太陽的引力為地球的圓周運動充當了向心力。在中學物理的經典力學模型中就存在這類似的案例,一顆小球用一條不可伸縮的繩子綁著,然後甩動繩子讓小球做圓周運動,這時候繩子的拉力相當於小球的向心力。

同樣的道理,雖然地球與太陽之間不存在有形的繩子,但是兩者之間存在無形的引力。這股引力發揮相當大的作用,它能夠將最遠的冥王星束縛住,說明它給地球充當向心力綽綽有餘。也就是說,如果有一天太陽的引力消失了,而太陽也不移動位置的話,那麼地球的位置就會發生大變動。

相關焦點

  • 地球繞太陽運行,是什麼力讓地球在近日點加速的?
    我們都知道地球繞太陽運行,其軌道為橢圓形,在進入近日點運行速度會加快,在遠日點運行速度會降低,根據牛頓第一定律,物體在沒有受到任何靜外力的作用下,會一直保持目前的運動(靜止)狀態,那地球速度的增加還有緩慢是什麼力在起作用呢?
  • 如何肉眼識別夜空中的人造衛星?
    不過,不知你有沒有想過,人眼能看到的都是些什麼星?常聽天文愛好者們說晚上可以看到人造衛星,那麼,夜空中,哪些是「天然」的星星,哪些又是人造衛星呢?「夜空中最亮的星」?天上的星星雖然數不清,但實際上,即使是視力極好的人,他能看到的也只有數千顆。
  • 人造衛星 「帕克」:為何它敢 「觸碰」太陽?
    NASA稱,這將是有史以來最靠近太陽的人造衛星,其最引人注目的裡程碑時刻將是「觸摸太陽」。帕克太陽探測器將是有史以來最靠近太陽的人造衛星,其最引人注目的裡程碑時刻將是「觸摸太陽」。考慮到太陽是一團極為熾熱的氣體,沒有固體表面,那麼「觸摸太陽」意味著什麼呢?在發射之後,帕克探測器將穿過太陽大氣層的最外層——日冕,此處的溫度高達200萬攝氏度。更加奇怪的是,日冕溫度其實比光球(photosphere)高300倍,後者是太陽大氣最內側的部分,也是耀斑和黑子形成的地方。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依然是個謎,這也是帕克探測器希望解答的問題。
  • NASA研究指出,太陽活動進入新周期,會對地球造成什麼影響?
    了解天文常識的朋友應該知道,太陽的運動存在一定的周期,它並非一直都保持著旺盛的狀態。在一個周期內,太陽活動的強烈程度會發生波動,當太陽活動強烈的時候會對地球造成明顯的影響,例如衝擊大氣層、對地球通訊造成破壞等等。因此地面上的科學家時刻關注太陽活動的狀況,以減少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壽命只設計了20天,為啥50年了還在運行
    所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設計壽命只有20天,為何50年了還在運行?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國費盡心機送上天的東方紅一號壽命只有二十天的原因。這麼大的重量在近地軌道很容易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是會掉下來的。所以東方紅一號想要正常飛行,就必須高軌運行,而我國的科研人員實現了這一目標。
  • 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為一年,太陽圍繞銀河系公轉一周是多久?
    現在看來,太陽系中的各大行星都在自己的軌道上穩定運行著,但在太陽形成初期,太陽系還是一片混亂,不斷有天體撞擊事件的發生。
  • NASA研究指出,太陽活動已經進入新周期,會對地球造成什麼影響?
    了解天文常識的朋友應該知道,太陽的運動存在一定的周期,它並非一直都保持著旺盛的狀態。在一個周期內,太陽活動的強烈程度會發生波動,當太陽活動強烈的時候會對地球造成明顯的影響,例如衝擊大氣層、對地球通訊造成破壞等等。因此地面上的科學家時刻關注太陽活動的狀況,以減少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 地球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只運行了21天,卻帶來了人類的進步
    每年的10月的第一周,都將啟動聯合國的世界太空周,以慶祝自1957年太空時代來臨以來世界各國在太空方面的成就,因為1957年10月4日這一天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Sputnik」。Sputnik1號是第一個繞地球軌道運行的人造物體,它在美國引發了一波恐懼和焦慮,現在被稱為「人造衛星危機」。
  • 科學家發現地球正遠離太陽,是什麼原因導致?或許和你也有關
    眾所周知,在美麗的太陽系中,地球作為唯一已知存在生命跡象的星球,是那麼的特殊,又是那麼的巧合。因為太陽的存在,地球才誕生了人類文明。然而,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在不斷的增大,意味著地球正逐漸遠離太陽,離開這個我們賴以生存的太陽,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箇中原因。
  • 最靠近太陽的人造衛星「帕克」即將升空!
    2018年8月4日,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帕克太陽探測器將開始為期7年的旅程,它的任務是探測太陽的能量,以更好地保護人類和航空器免受其潛在的致命影響。NASA稱,這將是有史以來最靠近太陽的人造衛星,其最引人注目的裡程碑時刻將是「觸摸太陽」。考慮到太陽是一團極為熾熱的氣體,沒有固體表面,那麼「觸摸太陽」意味著什麼呢?
  • ...氣象知多少|人造衛星|地球|人造地球衛星|氣象衛星|地球靜止軌道
    FY-4A衛星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第一幅彩色合成圖像我們知道,整個地球都被大氣包圍著,這些大氣影響著地球上的天氣變化。仍然可以看運行軌道!1靜止氣象衛星的運行軌道為地球同步軌道(包括地球靜止軌道)要注意的是,其實地球靜止軌道與地球同步軌道仍有少許區別。地球同步軌道又稱24小時軌道,是軌道周期與地球自轉周期(23小時56分鐘4秒)相同的順行人造地球衛星軌道。
  • 東方紅一號: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只有20天壽命,如今在運行中?
    我們都知道新中國成立初期一窮二白,科技水平十分低下。越是身在逆境,越是能知道強大的重要。經過無數的科學家們的辛苦付出,中國的科技有了起色,並且發展十分迅速。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科學研究範圍越來越大,近年來,世界各國都先後對太空進行試探性、摸索性的研究。
  • 你知道一年中地球離太陽最近是在什麼時候嗎?
    地球繞太陽的公轉軌道是一個橢圓形,太陽位於橢圓的其中一個焦點上,所以地球在一年的某一時刻會運行到距離太陽最近的位置,這個位置被稱為地球的近日點。就目前而言,地球大約在每年的1月3日左右運行至近日點,此時的日地距離大約為1.471億千米(平均距離為1.496億千米)。
  • 為什麼「地球繞著太陽轉,月球繞著地球轉」?——多虧了希爾球!
    在這個區域內,中心天體對區域內天體的引力相比於一個更大更重更遠的天體對區域內的天體的引力佔據主導月亮繞著地球轉,地球繞著太陽轉。 大多數人都知道這個,但是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太陽也在圍繞著一些東西旋轉。事實上,不只是太陽,我們的太陽系也在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旋轉。
  • 62年前的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
    蘇聯宣布成功地把世界上第一顆繞地球運行的人造衛星送入軌道,斯普特尼克1號,又譯1號衛星,發射地點是拜科努爾航天中心。發射之前事先毫無徵兆,因而伴隨的影響也對全世界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僅是在科學上,也在經濟上例如引起華爾街小股災,更重要的是政治上激起了美蘇兩國持續20多年的太空競賽,成為冷戰的主要競爭點。如果再倒退62年或許蘇聯會放棄發射這顆衛星吧?
  • 地球圍繞太陽轉,月亮圍繞地球轉,那麼有沒有天體能圍繞月亮轉啦
    月球繞地球運行,地球繞太陽運行,這是大多數人都知道的事,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太陽也在繞著什麼運行。實際上,不僅是太陽,還有整個太陽系,都在圍繞著我們的母星系銀河系的中心旋轉。事實上,太陽系中各種天體的所有已知衛星都沒有一顆天然衛星圍繞它們運行。這是為什麼呢?自然衛星就不能有自己的子衛星嗎?月球能有自己的天然衛星嗎?從理論角度看,月球,或者說一個天然的衛星確實可以有它自己的子衛星。在每顆天然衛星的周圍都有一個可以存在子衛星的區域。在天文學家的圈子裡,這個區域被稱為希爾球。
  • 珍曉推科普「第54期」如何肉眼識別夜空中的人造衛星?
    不過,不知你有沒有想過,人眼能看到的都是些什麼星?常聽天文愛好者們說晚上可以看到人造衛星,那麼,夜空中,哪些是「天然」的星星,哪些又是人造衛星呢?除了常說的大行星,小行星當中的灶神星在其衝日(天體運行到與太陽、地球形成一條直線的狀態)時也是肉眼可見的,最亮可達5.2等,平均亮度6.5等。
  • 我們都知道,月亮總是圍繞地球運行的,那它為何不圍繞太陽運行呢
    它們永恆地以相同的速率一起向太陽墜落。圖解:太陽系中的部分衛星和右下角地球的尺寸比較。有19顆衛星大到足以保持圓形,其中土衛六是僅有的一顆擁有大規模大氣層的衛星。以相同的速率:這就是此爭論的核心。論壇上的某個人對此疑問做出了美妙的回答。
  • 東方紅一號持續軌運行,失去動力50年,它緣何「永不落」?
    古代的人們不知道什麼叫科學,因此雖然他們還是對種種現象做出了自己的解釋,但是很多時候他們的認識都不是那麼的準確,甚至有不少是錯誤的,但這也為後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礎,而且還提供了相關的資料,可以說是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 鏡子衛星與人造衛星的作用
    1993年2月4日,一艘在太空運行的俄羅斯「進步」號無人飛船突然像芭蕾舞演員一樣快速自轉,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幾片光亮的鍍鋁薄膜徐徐舒展,猶如一朵「太陽花」在太空中綻開。它從350千米的軌道上把一束太陽光反射到處於黑夜的歐洲大陸,在幾秒鐘裡照亮了一條寬約4千米的狹長地帶,使這條狹長地帶亮如白晝,這就是世界上首次用「鏡子衛星」製造人工白晝的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