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偉
高新區(濱江)報導組
餘小平 宋桔麗
當前,以細顆粒物(PM2.5)為特徵汙染物的區域性大氣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浙江省灰霾實時預警平臺,採用聚光科技自主生產的國際先進環境物聯網傳感系統、最先進的信息分析處理平臺,實現實時感知浙江全省的空氣品質,特別是建立了PM2.5監測預警系統,實現了浙江省11市、杭州市8大轄區、6000萬人口居住地灰霾實時智能監測。
點開杭州市灰霾預警專題圖,將會看到杭州市的空氣品質狀況,點擊後彈出了出行建議,系統還可以預測未來24小時、48小時、72小時的空氣品質狀況,為城市的灰霾預警提供決策依據。
當前,除了大氣霧霾問題,其他如水體汙染、城市洪澇、生產安全、食品安全等問題日益突出。作為全國環境與安全檢測解決方案專家,聚光科技承接了全國範圍內廢氣約三分之一、廢水約四分之一的汙染排放在線監控。
「從現在開始,就要開始綠色城市建設之路,構建起智能生態產業鏈,開啟綠色生活新篇章,這也是聚光科技掘金智慧城市的目標——做綠色智慧城市引領者。」 聚光科技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總監呂煒說。
如何構建綠色智慧城市——
搭建起從基礎架構到雲計算到環境治理的全套解決方案
在高新區(濱江),但凡是科技型企業,都有一個智慧夢,聚光科技也不例外。
華三通信優勢是智慧網絡,實現了雲與網的融合;大華技術優勢在智慧安防上,銀江股份在智慧醫療與智慧交通領域,而聚光科技的著力點就在綠色智慧城市一體化解決方案上。
呂煒說,一些企業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往往側重於系統的監測和感知,而沒有進一步從治理上根本地解決問題。現在諸多智慧應用,通過物聯網信息技術手段將散落於各領域的數據資源採集上來後,缺乏對相關數據信息進行有效共享和應用,更沒有利用智慧化的決策支持系統科學地指導相關智慧領域的治理和運營,導致無法有效解決智慧應用領域的根本問題。聚光科技在分析儀器行業的銷售額排名居國內廠商前列,在綠色智慧城市建設中,不僅可以提供智慧物聯感知網絡基礎架構和綠色智慧城市應用平臺,還能提供基於這些應用的環境治理技術與運營服務,最終形成「監測-預警-治理」的管理閉環,徹底解決制約城市發展的瓶頸問題。
聚光科技「綠色智慧城市」理念的提出,改變了以往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單純考慮城市信息化的問題,而是從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為城市設計了一條綠色智慧之路。
聚光科技將通過開發和集成雲計算、物聯網等先進技術產業成果,建立面向企業、公眾和政府的智慧資源環境、智慧經濟產業、智慧民生服務和智慧城市管理四大應用體系。
呂煒說,智慧城市產業承載空間大,最近,聚光科技已經成功拿到了國家智慧城市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員單位的金字招牌,將加大與相關企業的合作力度,加快發展智慧產業。
如何實現綠色智慧城市戰略——
主攻智慧環保、水利水務、食品安全、安監四大領域
當普通人僅僅以藍天與陰霾作為衡量環境問題的簡易標尺,中國最大的環境監測設備提供商——聚光科技則試圖用智慧的方式,監測我們周邊的大氣、水和土壤。
聚光科技綠色智慧城市建設重點關注城市環境、水利水務、食品安全、生產安全等核心領域,為城市居民提供宜居、宜業的生態環境、清潔安全的水和食品、低排放乃至零排放的生產生活。
在智慧環保領域,聚光科技利用物聯網技術、雲計算技術、遙感技術和專業智能模型,建設集信息共享、業務協同、應急指揮、科學決策、公眾服務於一體的專業化、智能化、多維度的智慧化環境管理平臺,實現監測監控的現代化和環境管理的智慧化。
比如,運用聚光科技的在線監控技術,可以對氣汙染源、大氣灰霾、揚塵進行在線監測,對機動車尾氣評估調控,對大氣環境質量分析評價、預警預報;對水汙染源智能在線監控,城市排汙納管智能化監控、飲用水源/流域智能預警、湖庫、地下水水位在線監測、水環境智能預警調控;對工業園區安全環境一體化監控,對汙染治理設施全過程監管,實現網絡化監察執法等。
聚光科技的智慧水利水務,可以全面感知城市取、供、用、排等涉水基礎信息,構建智慧水務雲數據中心;開展城市防災減災、水資源管理、水環境保護、水利基礎設施管養維護,提升城市應急指揮應急指揮能力。
聚光科技食品安全解決方案監管利用物聯網信息技術和手段,農產品種植、畜禽產品和水產品生產、食品生產加工、食品倉儲物流、餐飲服務等環節,搭建統一的城市食品安全信息服務平臺,實現食品安全信息追溯、食品安全協調指揮、食品安全風險分析與信用評估等功能。
聚光科技的智慧安監系統,通過物聯網技術建立整個城市的安全基礎數據中心,實現對各類危化品從存儲、運輸到使用全過程監控,並實時感知基礎設施、地下管網等重點場所的監測數據,為城市監管部門安全監管提供保障。
本版攝影 徐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