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是一個大傢伙,重量很大。要承受住機身的「壓迫」的輪胎表示,壓力很大。但是輪胎也是不負眾望,就這麼用它瘦小的身軀撐起了一方天地。
飛機輪胎是由高品質的橡膠材料製成的,這種橡膠材料可以在低於-40℃和高於71℃的條件下待上24小時,仍保持自身性能穩定,符合規定標準。因為作為一個責任重大且艱巨的輪胎,必須有承受高空-50℃以及降落時摩擦產生的巨大熱量引起的150℃高溫的能力。而且這種材料還擁有很高的抗衝擊強度以及很低的產熱性能。這些能力可以讓輪胎抵抗住更大的壓力,並幫助它降低摩擦產生的高溫,更好地保護輪胎。
輪胎是無內胎的雙胎面,並擁有高強度的密封圈,這個「孫悟空的金剛圈」可以承受很高的輪胎氣壓。當飛機的橡膠材料遇上了密封圈,強強結合後的高耐受力,就讓輪胎的爆破壓力變成了額定內壓的5倍以上。
輪胎在「自保」之外也是有「守護天使」的--輪胎上的減震器和落地彈簧。這二者都可以減震,所以對於輪胎的減震要求就沒那麼嚴格了。而且減震器就是緩衝的中堅力量。
輪胎的「嬌小」體型也是有戰略考量的。飛機只有在起飛和降落的時候時候才露在外面,而在飛機運行的大部分時間--飛行的時候,輪胎都會收入艙內。較小的體型可以儘量節約艙內空間,提高飛機的經濟性。尤其是對於戰機,艙內的每處空間都更為重要。畢竟戰機裝備戰略武器的量也是戰機的一個評價標準。
此外,一個輪胎可以執行250--300次的起飛任務,胎面可以有5--6次的翻新,所以一個輪胎約有1500次的飛行壽命。
小小的輪胎(相對飛機來說)藏著大大的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