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垃圾無需人工清理 下城橫河港引入垃圾自動收集裝置

2021-01-09 杭網原創

水面垃圾無需人工清理 下城橫河港引入垃圾自動收集裝置

發布時間:2020-10-21 15:40:17 Wed  來源:杭州網

10月21日,杭州下城區橫河港水面一臺能夠自動收集垃圾的裝置,吸引了不少居民駐足圍觀。原來,這是由下城區城管局藉助國外先進的海洋垃圾收集技術引進的「自吸式水上垃圾桶」,加上河道原有的無人巡檢及垃圾收集船,橫河港河道保潔實現無人化。

下城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吸式水上垃圾桶」的垃圾自動清掃系統引進了國外先進的海洋清潔技術,經過前期對接美國麻省理工博士核心技術,在國內實驗室研發六個月後,正式投入使用。簡單來說,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水基於表面張力的潮汐力原理,在河面形成渦旋系統,將漂浮在河面上的塑料瓶、樹葉等垃圾收集到桶內,而桶下是一個垃圾濾網,當桶內垃圾時,系統會自動報警,提醒保潔人員及時清理。

「和傳統的人工清汙模式相比,該系統能夠節省人力、提高效率。一個『自吸式水上垃圾桶』的總承重量為60斤,能夠24小時不間斷工作,平均每天只需要清潔工清理1-2次,解決了原先人工作業耗時耗力的問題。」負責該系統研發的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目前共有5個「自吸式水上垃圾桶」應用於下城區橫河港,該河道全長2.285千米,水域面積為15000平方米。今後,下城區城管局還將繼續擴大使用範圍,下一步打算在西湖漾河道再安裝5個「自吸式水上垃圾桶」,加上原有的一條無人巡檢及垃圾收集船,實現該區域河道保潔無人化。

智慧化治理為建設美麗杭州,保護生態環境,造福於民。近年來,下城區城管局通過建設河道智能監測系統、無人駕駛船隻巡檢系統、河道AI監控系統、河道垃圾自動清掃系統、汙水零直排綜合評價系統、百姓服務港等,完善雲上城管平臺,實現了河道「社會共治、全民共享、智慧監管、精準治理」的目標。

2022年杭州亞運會備受期待,建設美麗河道,也是為了以更好的姿態迎來八方來客。下城區城管局表示,當前,杭州市已全面進入「美麗杭州」創建暨「『迎亞運』城市環境大整治、城市面貌大提升」長效管理工作階段,為鞏固前期百日集中攻堅及五水共治成果,更好發揮數位化、信息化在治水領域的運用,下城區城管局以提升民眾獲得感、全民共享治水成果為出發點,依託雲上城管平臺,致力於打造轄區內「景觀帶、生活帶、智慧帶」為一體的美麗河道。

如今,在橫河港岸邊,居民可以通過5G互動親水展廳,體驗互動遊戲,觀看音樂噴泉。到2022年杭州舉辦亞運會舉辦期間,居民還能通過河道親水LED屏幕,觀看一系列運動會賽事。

作者:記者 陳培 通訊員 張毅恆  編輯:徐潔

相關焦點

  • 安裝汙水收集裝置,免費收集轉運垃圾
    安裝汙水收集裝置,免費收集轉運垃圾擰緊船舶排汙的「閥門」株洲日報記者 廖明通訊員/姚潔 龍尚 楊可唯株洲日報訊 水汙染防治,都說「汙染在水裡,根源在岸上」。鮮為人知的是,穿行於江河湖面之上的船舶,也是主要汙染源之一。
  • 清理太空垃圾又有新招數
    李會超  新聞背景  據報導,美國仁斯利爾理工大學的工程師團隊正在研發一種名為OSCaR的小衛星,以較為低廉的成本搜尋和收集軌道上的空間碎片,為應對日益嚴重的太空垃圾問題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實際上,除了OSCaR外,各國航天科技人員們還提出了多種清理太空垃圾的設想,其中有不少都已經付諸實踐。
  • 海洋清理組織開始從太平洋收集海洋垃圾
    經過多年的發展,非營利組織海洋清理 (Ocean Cleanup)第一個海洋垃圾收集器,於去年10月到達太平洋海洋大垃圾場位置,目的是收集塑料海洋垃圾。令人遺憾的是,事情並沒有完全按計劃進行,這個巨大的U形海洋垃圾收集器發生故障,並在2019年1月進行修理。
  • 19歲小夥發明清理海洋垃圾裝置,打算5年清理太平洋一半垃圾
    19歲小夥發明清理海洋垃圾裝置,打算5年清理太平洋一半垃圾 2020-11-13
  • 荷蘭21歲發明家設計新型海洋塑料垃圾收集裝置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新加坡《聯合早報》6月27日報導,荷蘭21歲發明家史拉特(Boyan Slat)設計出一種藉助海流力量收集海洋塑料垃圾的裝置。該裝置目前在北海水域試用一年,目的為測試其在暴風雨中的表現。
  • WasteShark:能自動收集海洋垃圾的水上無人設備
    (原標題:WasteShark:一款能自動收集海洋垃圾的水上無人設備)
  • [圖]荷蘭21歲發明家設計新型海洋塑料垃圾收集裝置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6月27日報導,荷蘭21歲發明家史拉特(Boyan Slat)設計出一種藉助海流力量收集海洋塑料垃圾的裝置。
  • 如何清理全球最大的海洋垃圾帶?
    ▲圖說:9月8日,一艘船載著「海洋清理」組織的第一個浮力垃圾收集裝置駛向舊金山的金門大橋,前往太平洋。▲圖說: 荷蘭烏得勒支的新聞發布會上,創新者Boyan Slat與一堆塑料垃圾。太平洋垃圾帶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帶,面積有德克薩斯州的兩倍。來自荷蘭的創新者,24歲的Boyan Slat創立了「海洋清理」組織,該組織的工程師們正在部署一種垃圾收集裝置來收集這裡的塑料垃圾,目前這個600米長的漂浮式圍欄正從舊金山被拖往太平洋垃圾帶。
  • 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海洋垃圾收集處理船上崗守護碧海清水
    5日上午,在廣利漁港,一艘海洋垃圾收集處理船正忙著收集水面垃圾,船過之處,漂浮的垃圾被帶走,只有微波在乾淨的水面上蕩圈圈。據介紹,由於漁船往來、集中停靠等原因,此前,在廣利漁港海域水面上,經常可以見到泡沫或破爛漁網等垃圾漂浮,帶來環境汙染。
  • 革命性海洋垃圾清理系統亮相舊金山 處理1.8萬億件塑料垃圾碎片
    聯合國環境署地球冠軍獎獲得者博揚·斯拉特(Boyan Slat)和他的海洋清理團隊今天推出了革命性的海洋垃圾清理系統。這一系統今天將從舊金山金門大橋出發,前往太平洋垃圾帶(Great Pacific Garbage Patch)處理1.8萬億件塑料垃圾碎片。
  • 清理太空垃圾那些招 伸手抓撒網撈魚叉捕雷射打
    李會超  新聞背景  據報導,美國仁斯利爾理工大學的工程師團隊正在研發一種名為OSCaR的小衛星,以較為低廉的成本搜尋和收集軌道上的空間碎片,為應對日益嚴重的太空垃圾問題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實際上,除了OSCaR外,各國航天科技人員們還提出了多種清理太空垃圾的設想,其中有不少都已經付諸實踐。
  • 人類終於要開始清理太空垃圾了
    現在人類要為超過500,000個繞地球高速飛行的垃圾負責,如果我們再不積極行動起來清理大型垃圾,碰撞的危險只會越來越大。歐洲航天局(ESA)局長Jan Wörner說:「想像一下如果曾經失蹤的所有船隻都漂浮在水面上,在公海航行會有多危險
  • 荷蘭青年夢想拯救地球,首個提出清理海洋垃圾,被眾人嘲笑瘋了
    不過有一個年輕人就不一樣,他是第一個提出和拿出行動,立志清掉所有的海洋垃圾,別人都說他異想天開,甚至還嘲笑他瘋了。但是他用出色成績證明,自己會把海洋垃圾全部清理掉,人們稱他為「地球衛士」。他問別人為什麼不清理,而得到的答覆都是塑料垃圾會隨著海洋運動漂浮不定,而且人工清理費時又費力,人們只要不加重汙染就算是保護海洋了。Slat突然意識到並沒有人想要把海洋垃圾清理掉,於是他就冒出了一個想法,既然沒人清理,那就自己來。於是Slat用兩年的時間來研究海洋的塑料垃圾,各個海域的生態運動和收集垃圾的工具。
  • 首艘清潔船,回收的垃圾當燃料,40年清理整個海洋垃圾
    曾經由於人類對於垃圾處理的辦法並不完善,只是將堆積的塑料垃圾扔進海洋處理,所以導致海洋中塑料垃圾越來越多,而這越來越多的海洋垃圾,除了造成海洋被嚴重汙染之外,還極大地影響了海洋動物的生活環境,從而造成了各種海洋生態平衡被打破的情況產生,近年來,隨著人類的科技不斷進步,人們也開始意識到清理海洋垃圾的重要性。
  • 太空垃圾如何清理?用魚叉擊中太空垃圾碎片
    一項名為RemoveDebris(清除碎片)的太空垃圾清理衛星項目通過關鍵測試,項目衛星用類似於魚叉的設備成功刺穿太空中的模擬碎片。據悉,該項目旨在清理目前環繞地球運行的數十萬塊太空垃圾。試驗的畫面顯示,這顆名為RemoveDebris的歐洲衛星將書寫筆大小的帶刺鈦矛試射到附在衛星短吊杆的一塊鋁質面板上。這個類似於魚叉的設備從冰箱大小的衛星上以每小時44英裡的速度射出,其拖著一根繩子猛烈刺穿了鋁質面板。
  • 荷少年新發明5年清理完海洋垃圾
    不過,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9日報導,荷蘭一名少年發明了一種海洋垃圾處理裝置,能夠清理200億噸世界海洋裡的塑料垃圾。  該少年名叫博揚·斯萊特,現年19歲。他的想法是利用浮柵和處理平臺來收集海洋上的浮動塑料垃圾。他所提出的這一「海洋清理」的概念不僅旨在收集漂浮的塑料垃圾,而且還可以讓海洋生物,比如魚、浮遊生物等不受到任何傷害,同時,所收集到的垃圾還可以被循環利用。
  • 「吃豆人」化身海洋衛士 2040年或可清除太平洋垃圾帶90%的垃圾
    研究人員希望將一部600米長的塑料清掃車部署到太平洋,以清理臭名昭著的浮動的太平洋垃圾帶,並揭示了他們裝置的最終設計。巨大的「吃豆人」(Pac Man)系統由一個600米長的漂浮管組成,該管位於水面上,下方有一個3米深的錐形裙邊,用於捕獲塑料垃圾。
  • 如意湖水藻瘋長 水面垃圾漂浮
    5月19日,有市民致電烏蘭察布晚報熱線8324844反映,集寧區如意大街北側的一個如意湖入夏以來水藻瘋長,水面垃圾漂浮。隨後,記者來到如意湖看到,確實像居民所說的那樣,翠綠的水藻覆蓋了大部分湖面。透過平靜的湖水,還可以看到水下也有大量水藻生長。湖面上漂浮著塑膠袋、衣服、飲料瓶和泡沫等生活垃圾。
  • 海洋垃圾收集器項目遭質疑
    22歲的草根發明家Boyan Slat為了清除隨北太平洋環流漂浮的垃圾而設計了一種浮動垃圾收集器。洋流能將漂浮的垃圾推進彎曲的浮欄裡,後者能將垃圾過濾到一個中心池裡,然後利用船隻每月收集一次垃圾即可。  「我們讓垃圾來到這裡。」Slat說。該團隊希望將收集的塑料進行回收,並將其作為貼標商品或原料進行售賣,以籌集經費建造更多收集器。Slat已經有了一副利用太平洋垃圾做成的太陽鏡。
  • 雨水收集電動棄流裝置
    一;棄流裝置背景調查雨創環保將上述處理過的雨水資源,以每立方米3.85元(比當地自來水價低20%)的價格,轉讓給長沙高新區市政園林環衛有限公司,用於園林綠化、環衛清掃等作業用水,替代原來所用的自來水,交易期限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