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已在學習初中數理化,學校準其每周3個下午在家學習
他是一個8歲男孩,和同齡孩子一樣,喜歡遊戲喜歡玩耍,不過,當他拿出自己研究的奧數「公式」時,很多成年人都看不懂。這個8歲小男孩智力水平達146分,已在家學習初中數理化課程,學校和家長覺得跟不上他的求學步伐,但又不知該咋引導教育。
仔仔這樣解奧數題你看懂了嗎
題目:天天幼兒園有170名學生,其中男生人數的3/4和女生人數的2/3相等,這個學校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名?
■仔仔的解題方法:
3/4+2/3=9/12+8/12=17/12
170除以17/12=120
120乘以8/12=80(男生人數)
120乘以9/12=90(女生人數)
仔仔說,他的思路是將總人數先進行壓縮,將其比例相加得出一個總比例,再用總人數除以這個總比例就得出壓縮後的總人數,然後再乘以男女生各自的比例就得出結果。
■方程解題:
記者按照方程解題,得出相同的答案。
{x+y=170 3/4x=2/3y
x=8/9y
17/9y=170 y=90 x=80
>>討論
該不該為「天才兒童」設計未來?
採訪中,仔仔的家長、老師、學校一方面為發現這樣智力超常的孩子感到驕傲,同時也在為這個孩子的後續教育發愁。天才兒童到底該如何培養?
西安交大招辦主任:如果不進行特殊培養 孩子特長會逐漸被同化
西安交通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訾豔陽曾對媒體說,「不管是在國際還是國內,對於一些孩子智力突出,在某些方面明顯優於同齡人的現象都是公認的,如果不採取特殊的機制和教育手段對這些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特長就會逐漸被同化,特殊才能就會慢慢消失。教育公平,最大的公平是因材施教,在
對每個學生因材施教還不現實的情況下,有選擇地對一些具有創新潛能、智力超常的孩子進行打破常規的特殊培養以及教育資源的特殊配置,探索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有效對接,是很有必要和意義的。」
家長李先生:孩子成長比成才更重要 慢慢來不能急
兒子上小學五年級的李先生覺得,就像植物生長一樣,孩子成長同樣需要足夠長的時間和過程,不能為了成才就忽略了孩子的成長。
「個人品質、良好的性格、健全的身心,這些都是孩子成長最關鍵的因素。」李先生說,他覺得不應該將孩子的教育特殊化,即使他是一個天才兒童,因為孩子的成長本身就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需要和同齡人在一起學習生活玩耍,不能為了成才就讓他脫離自己的圈子。家長完全沒有必要為孩子提前規劃,讓他按部就班地接受學校教育,然後利用課餘時間帶著孩子進行探索學習,圖書館、名校名師,這些都是學習的途徑和資源,沒有必要非得走一條特殊的道路。
網友:有的說要專門培養 有的認為不能只有學習
網友「旭子」:加把勁,14歲上南開的都有,還得抓緊,全面發展。
網友「飛雪」:應該讓孩子接受特殊教育進行專門培養,中國缺乏專業領域的大師,有天資的就該從小培養。
網友「天涯」:家長應吸取「傷仲永」的教訓,讓孩子慢慢長大吧。
網友「烽火」:不能只有學習,有多少才華出眾的,因為沒有日常生活經驗,最後都銷聲匿跡了。